江山如此大好
290898250
关注数: 53
粉丝数: 55
发帖数: 1,583
关注贴吧数: 6
听说文石notex的屏幕要升级,是怎么升级的呢?
告全体吧友 此吧虽冷清,但绝对是有生机有活力的吧!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最后,能长期留在此吧的都是对历史学真正抱有兴趣的人,远非网络上逞口舌之强者可比。
苏联的垮台是苏联人类的选择
西方史学家中国史研究系列丛书 链接分享。要的留言
西方史学家中国史研究系列丛书 链接分享。
关于先秦时期我国城市的政治和经济功用各占多少比例 还请知道的吧友告知,当然也希望推荐一些相关文献和书目。谢了。
最新教育部历史学类学科评估结果 世界历史部分 10001 北京大学 91 10055 南开大学 84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8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82 10284 南京大学 82 10486 武汉大学 82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8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80 10246 复旦大学 76 10384 厦门大学 76 10697 西北大学 76
马恩全集,百度网盘链接。
马恩全集,PDF文字版,共计五十卷。要的留言。
历史学专业的都来报个到吧。 目前研一,专业方向:世界古代史。
历史学专业的都来报个到吧。 目前研一,专业方向:世界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专题资料分享 研究生用资料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c0zNnGk+&urlrefer=4a1aa9390429a18154cae45eb971d0ac提取码将以私信的形式发送。需要的回帖。
史学研究生吧前来贵吧拜吧! 希望以后多交流!
中国近代史资料合集 研究生专用 看完这些材料,你就成专业人士了!要的回帖留邮箱。
《北大史学》第1、6、9、10辑分享专贴 要的留邮箱
随想 没发文时,见到别的文章,一眼便可看出这里不通那里不顺,待到自己下笔时却发现为文之难。思维的火花亦要经受各种有形无形的牵绊,下笔千言方知驾驭文字之难。犹如马过草地,这里啃点,那里啃点,最后时发现竟然忘记初衷,主题全失。难哉为文。 再说观点。知识匮乏时总是敢于说出豪言的,待到有点知识,反而默不作声了生怕一开口便会有失严谨,流于错误,遥想当年高中大学,动辄指点江山,到今日却不再言语了。慎言慎言。
历史研究的中心论问题 对“西方中心论”的冲击,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这种冲击引发的部分修正之一即是出现了又西方中心论向欧亚大陆文明中心论的转向。所谓“xx中心论”之类的问题本来没有什么好争论的,然而不排除一些具有较浓烈民族主义色彩的人大呼不平。其实真的有必要大呼吗?中国古代史以帝王将相忠臣孝子为中心,近现代史以党为中心,西方人感叹其于今日之风光,必以其过去为中心,对东方反倒瞧不上了,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产物。所谓历史,自必以“我”为中心,我有我之“我”,你有你之“我”,最后只得叹道,大概所谓的历史只是一部文明、国家或民族所做的自传吧。
欢迎加入历史研究生群,亲,名额有限哦,赶快行动吧! RT ,欢迎加入。
人之向善,如水之就下也―浅议交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影响 人类在非洲走出,占据了世界的各大洲之后,各大洲人类的发展情况便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根据各大洲内部人类沟通程度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亚欧大陆部分、非洲部分、澳洲部分和美洲部分。在前工业文明时期,上述四大部分之间(非洲的埃及和迦太基除外)几乎没有交流。从总体上讲,各大洲内部文明的发展速度都比较慢,交流的水准和速度也比较缓慢。但是我们要看到,即便在这一时期,亚欧大陆内部文明间的交流也比非洲部分、澳洲部分和美洲部分各地区的内部交往活动频繁的多,这样,在前工业文明时期,经由相对频繁的交流活动,亚欧大陆逐渐获得了相较其它地区的优势地位。可见,交往是促进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交往作为一个促进文明发展的因素在诸因素中有着何种地位?是一级,二级,还是三级?这里姑且不论。) 根据上面不成熟的见解,再略微分析一下中国为什么在前工业文明时期还能保持自己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在近代却失去了分量?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两点原因:1,在前工业文明时期,中国在亚欧大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地位甚高,由于整个东亚地区由于地理上的不便,中国与除东亚地区外的亚欧大陆其他文明进行的直接交流并不多(我在这里不想认可间接交流的意义,这种间接交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亚欧大陆西端发生了对西方文明的重要影响,但在中国几乎没有掀起任何风浪),这就导致了在交流时,主要是中国文明向外输出,这自然对中国文明的提高没有促进意义;2,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生产工具和交通运输工具在短期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携着这种便利,西方确立了其在全球的领先地位,而中国自然而然的相对落后了,即便落后,长期的优越意识没有使其彻底放弃对西方的鄙夷,竟然落在了日本的后面,反观日本,在遭受挫折后迅速向西方交流学习,在短短的时间内击败中俄两个大国,这与其善于学习是有着极大关系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