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Nv_齐齐
vNv_齐齐
关注数: 0
粉丝数: 5,702
发帖数: 29,585
关注贴吧数: 46
9950X3D鲨疯了 5000多的U都能排榜一了
如果你觉得台式N卡显存便秘,那不妨看看笔记本 笔记本70级别显卡从2016年GTX1070开始用8G显存,到今年5070依然只有8G,而下代60系笔记本27年春节之前都不会上市,也就是说8G显存让老黄用了至少整整十年苹果听了都直呼逆天,随着最近MacBook Air更新M4版,Mac终于全线标配16G以上内存,终结了8G起步用到死的神话MacBook Air第一次标配8G是2017年,到今年按多了算也才8年。 而老黄,硬是活生生把以前笔记本次旗舰定位的70级显卡(除开双卡1080那种核弹笔记本,1080就是旗舰了),玩成了现在快要和50级坐一桌的垃圾玩意
技嘉9070xt小雕都上三8pin供电了 简直炸裂,这是要超冒烟的意思?上一代上三8pin的7900xtx小雕可是一张400W的卡,公版也有350W TDP,这代9070xt公版应该只有260W左右不到300W,这是没有旗舰强行超冒烟当旗舰卖?
牙膏10代回收价疯涨啊,i9赶上14900k全新盒装价格了 10900K从年初的2000出头一路冲到快3000了你敢信这是发布快5年的U?现在全新14900K盒装也才3000
AMD产品命名策略是不是就是故意恶心对手 今年新笔记本U Ryzen AI 300系列,不但型号命名学对手,连数字也要强行大一代。本来AMD 7000 8000系好好的,看到隔壁牙膏整了个Core Ultra系列,马上自己也推出个Ryzen AI系列。牙膏用三位数命名,AMD也用三位数。牙膏从100、200系开始,而AMD一上来就是300系列,AMD自己可以解释说这是继7000 8000系以来第三代集成NPU的移动U,叫300没毛病,但这明显就是故意的。 自苏妈上任CEO来,AMD就没少在命名上整活。第一代Zen一上来就是300系列主板,而且B350主板还抢在牙膏B350之前发布,让牙膏用的好好的B150 B250 B350命名不得不突然改成B360,当年好多小白根本分不清B350和B360到底哪个是AMD的哪个是牙膏的平台。后来牙膏出了Z390平台,想跟AMD X370稍作区分,AMD整活没整够,说这哪行,直接梅开二度准备出Z490主板,没错,AMD牌Z490主板,定位在X470之上,当时某些厂商连工程板都做好了在测试了,不过后面因为考虑到跟X470不好划分市场最终还是取消了,不然牙膏Z490还没出又得改名了不得气死。 然后第一代线程撕裂者平台X399,也是直接照抄牙膏X99 X299命名,然后数字再强行大一代,虽然后来线程撕裂者把牙膏HEDT平台打的找不着北,牙膏自己已经不做X299后续平台了
错怪映泰B650了,24G Mdie点不亮是垃圾鱼竿厂的锅 狗东换新回来的5月新批次直接秒亮,xmp也能正常开。之前发了个贴说这板子内存兼容不行,对面牙膏主板轻松点亮的内存条映泰B650MPE这板子死活不亮,后来发现是垃圾光威首发批次spd信息不对,而且根本没在AMD平台测试就上市了买首发真的是给厂商当小白鼠,幸好是在自营买的售后还是快的
Tony大叔不看说明瞎开盖开废四颗Zen5还好意思说出来 这是什么自爆卡车操作今天他用的开盖工具的发明者直接在他油管频道怒喷RTFM(Read the f*cking manual)
买了雨75的进来说说,为什么都说低配还更好 退吧几年了,最近突然刷到油管一个键盘区博主吹爆雨75,就去看了下,一看好家伙,这么多人抢想买还买不到,而且看大家普遍都去买便宜的紫薇轴版本了,雪墨轴真的要自己润才好用吗?低配3500mah总感觉电池不太行,一天8小时感觉用不了几天就没电了
前几天买的精粤B650i到祸了,装好说说问题 继上个贴子下单500多的精粤B650i后,陆续整了一套低价itx主机,楼下慢慢说
几千块的群晖NAS做工就这?完全没有任何减震可言 仗着自己软件生态好,硬件就怎么垃圾怎么来吗?最近打折了想支持一波正版群晖,就买了个923+玩玩,结果大失所望。硬件配置被同价位其他家吊打就不说了,贵点我也认了,但是这玩意做工质感减震就是一坨。首先从箱子里拿出来就觉得这玩意真轻啊,还不如我那双盘位硬盘柜有份量。拆开一看,全机身大塑料,还不是那种质量好的高密度塑料,就是最垃圾的鸡蛋壳,手指随便敲两下跟打鼓一样,内部金属框架也是很一般的薄铁皮,而且跟硬盘托盘之间没有任何减震措施。装好硬盘开机我就蚌埠住了,这金属框架直接跟硬盘一起疯狂颤抖,顺序读写的时候还好,随机读写的时候因为硬盘磁头要快速随机移动,会产生较大的抖动,这NAS金属框架直接就把抖动噪音翻了十倍都不夸张,咔咔咔哒哒哒的感觉都要散架了。我用还是7E10这种算噪音偏小的盘了,我都不敢想如果装氦气盘炒豆子加这垃圾金属框震动的噪音得多大。
几千块的群晖NAS做工就这?完全没有任何减震可言 仗着自己软件生态好,硬件就怎么垃圾怎么来吗?最近打折了想支持一波正版群晖,就买了个923+玩玩,结果大失所望。硬件配置被同价位其他家吊打就不说了,贵点我也认了,但是这玩意做工质感减震就是一坨。首先从箱子里拿出来就觉得这玩意真轻啊,还不如我那双盘位硬盘柜有份量。拆开一看,全机身大塑料,还不是那种质量好的高密度塑料,就是最垃圾的鸡蛋壳,手指随便敲两下跟打鼓一样,内部金属框架也是很一般的薄铁皮,而且跟硬盘托盘之间没有任何减震措施。装好硬盘开机我就蚌埠住了,这金属框架直接跟硬盘一起疯狂颤抖,顺序读写的时候还好,随机读写的时候因为硬盘磁头要快速随机移动,会产生较大的抖动,这NAS金属框架直接就把抖动噪音翻了十倍都不夸张,咔咔咔哒哒哒的感觉都要散架了。我用还是7E10这种算噪音偏小的盘了,我都不敢想如果装氦气盘炒豆子加这垃圾金属框震动的噪音得多大。
虽然精粤板子问题一堆,但是这价真的无敌 多多半夜发券,实在太香了没忍住对比一线B650i那1000开外的价格,我感觉只要能默频开机就算赢
希捷酷狼这价是不是清零盘?便宜得太离谱了 ST12000NE008是很老的型号了吧,标签居然写的23年11生产,怎么看都是假标
多多华某某买的7E10 22年生产的盘 比上个月坤某那里买的新一点,坤X还是21年的远古库存盘
前几天多多拼单的sn350到祸了 21年9月生产的盘,这库存可真够久远的
Zen3高端U保值率有点离谱了 这大半年Zen3价格没降多少,倒是Zen4降了不少,78x3d散片跌破2100,7700散片更是已经跌破1300了,简直不敢相信这已经比国外7600价格还要便宜了。而反观5900x和5950x依然是恶臭价格,5950大概要2300,5900要1500。7700单核暴打5900,多核也只差10%左右,而且自带核显,当工作机还不用额外亮机卡,Zen3这些老U真是毫无吸引力
TT钢影原装线真是一如既往的逆天 之前买了个钢影450W,那原装线硬得一批,还不如某些百来块的电源自带咸菜好用,但至少算能用吧。 最近看钢影ATX3.0系列打折就又买了个750W的,买来我直接好家伙,线一如既往的硬就不说了,这主板24P的模组线电源端居然是反的,这线就是从老的非ATX3.0型号原封不动拿过来的,但是新的ATX3.0系列24P两个端子顺序是反过来的,大几百的电源连线都舍不得定制个配套的我也是服了
多多买的990pro为什么盘上SN比盒子上的多一个字母 硬盘贴纸上的SN结尾多一个P,如果用这个SN去盟创官网查真伪会提提示没有这个序列号,还以为买到假货了,但是用盒子上的SN查询就没问题
大功率DC-ATX模块用5525DC头输入要烫炸 在某猫买的DC-ATX模块,12V 250W版本,输入头是5525DC接口,实测在25度室温下,90W输入功耗的情况下,烤鸡20分钟后DC头温度就高达55度了,这还是接头外壳温度,里面接触点估计得6、70度了。我不敢想这模块真跑到250W,输入线怕不是要分分钟冒烟。超过10A电流,老实用XT60这种大电流接口才是王道,普通DC头非常不安全。 (下面图里插座端显示功耗105W,我用的这个12V电源我测过转换效率在87%左右,所以得出实际DC-ATX模块输入功耗仅为90W左右)
S5 MAX和G5 MAX是不是满足我这些要求的最小尺寸机箱了? 能装标准尺寸matx板(24.5x24.5) 能装标准sfx电源 CPU散热器限高70mm以上 不需要装显卡,但至少支持半高pcie扩展卡 要有金属密孔或不透侧板可选,不要玻璃侧板,不要开孔亚克力侧板 前面板至少支持一个USB3.0口,最好再有一个C口 最后价格400以内(不要这条的话螺丝大师C26其实挺完美的,但那价格直接劝退)
怎么24年了PCIE4.0延长线还是这么贵 3.0的延长线几十块,4.0还要将近200
M1 Air用了两年不到舞台灯了 查了一下老款Intel芯片Pro就有这种通病,怎么新M系列还是这种问题
为什么很多b650m板子显卡都在第二槽 看了很多b650m板子,大多数显卡x16插槽都做放在了第二槽位置,比如性价比很高买的人也很多的映泰这个板,还有最近御三家中性价比也很高的龟星这个板。放第二槽对紧凑型matx机箱装高端显卡极不友好,三槽卡装上去,显卡风扇就贴着机箱底部了,而且还会影响主板底部接口接线,就算是2.5槽卡装上去也距机箱底部很近了,本来底下还能装几个进风扇也装不了了
录屏直播推流买牙膏核显没什么用 以前有些人总说有录屏推流需求的,一定要买带核显的牙膏U,不能买f kf这些。简单测了几个游戏,牙膏核显不能说完全没用,只能说根本没用,编码性能和质量跟独显比起来并没有优势。实际上A N两家近几代显卡在H.264 HEVC编码性能上都非常强了,两家最新一代也都加入了AV1编码格式支持,牙膏核显除了在某些视频剪辑软件中QuickSync硬件加速体验好点之外,好像也没什么非常有优势的场景了。 下面是一些测试结果: 首先是2077,这是在没有任何录屏软件时的帧数,分辨率是4K这个是用AMD驱动软件自带的录屏功能,录制4K60帧,可以看到仅有2.5%帧数损失这个是OBS用AMD独显录制4K30帧,损失4.2%这个是OBS用牙膏核显QuickSync录制4K30帧,可以看到不但没优势,反而比用独显损失更大。为什么没放牙膏核显录制4K60帧的成绩呢?因为这破核显根本不能流畅录制4K60 HEVCOBS直接提示编码过载,录出来的视频也是ppt效果最后是OBS用AMD独显录制4K60帧的成绩,损失7.7%,跟用AMD自带的软件比差距有点大,但其实实际玩的时候这点差距也感觉不出来
定做了一套电源线,一上来就蚌埠住了 能用,但好像哪里又有点不对劲
Z790M终结者成功点亮龙武24Gx2 M-die 双11🐶东719入的,性价比还可以,从16Gx2 A-die换过去的,开始主板一直循环自检,以为翻车了,毕竟帮主这板子官方兼容列表里没有写24Gx2 M-die,一直自检10分钟都进不去bios,清cmos重置也进不去。后来我拆了一根,只装单通道,直接就点亮了然后我再把另一根插回去也能点亮了直接开xmp6400也没问题了
帮主Z790M成功点亮龙武24Gx2 M-die 双11🐶东719性价比还可以,从16Gx2 A-die换过去的,开始主板一直循环自检,以为翻车了,毕竟帮主这板子官方兼容列表里没有写24Gx2 M-die,一直自检10分钟都进不去bios,清cmos重置也进不去。后来我拆了一根,只装单通道,直接就点亮了然后我再把另一根插回去也能点亮了直接开xmp6400也没问题了
梵想S790和光威奕哪个好 梵想贵几十,但是是自营售后。本来还想看看雷克沙和GM7的,但是这两耍猴真恶心
怎么就没厂商出几个B650M带3个M.2的板子 感觉AMD和主板厂都没把B650M外设扩展性当回事,随便糊弄用户,对面只要700多的三线B760M就能有3个M.2,2.5G网卡,甚至还有20G的C口,这扩展性比几年前的Z板都要强了,而接近两倍价格的一二线B650M基本就没看到有3个M.2的,整天搁那宣传RGB、十几相供电,搞得好像AMD也要跑300W一样。 虽然AMD平台支持4x4 PCIE通道拆分吊打牙膏厂,但对于B650M要第一个X16槽才行,这样的话就装不了显卡了,除非你只用核显,不然基本等于没用
显卡支架卡住了风扇一个月才发现 支架卡住风扇了一直不知道,一打游戏就经常有咔咔咔的声音,还以为是水冷坏了把机箱盖板全拆了听了半天发现是显卡响,再仔细一看,tm有一个风扇根本不转
长城G11避雷,好消息:带风扇启停,坏消息:启动就全速 真是服了长城了,做了这么多年电源了,一个风扇调速策略都做不会。这货20%负载以内风扇停转,超过之后马上满速,根本不带调速的,而且他还不是那种静音风扇,是噪音巨大的暴力扇,电源就这一个风扇比我水冷+显卡+机箱所有风扇满速声音都要大
7000非X系列是极限尺寸itx绝配啊 TDP才65W,最大插槽功率也才不到100W,直接用原装散热器都无压力,唯一的问题是现在B650i主板太瘠薄贵了
瞬间爆炸单机修改器新开一贴 先混个眼熟
pm991满盘测试,不能说基本上废了 只能说完全废了
发个epic版的线下修改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