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潇潇落 s潇湘烟雨s
关注数: 123 粉丝数: 1,254 发帖数: 22,725 关注贴吧数: 353
【转】赵雪梅: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读林清玄《菩提十书》有感, 2015-09-16 原作者,赵雪梅 转自微信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平台 林清玄菩提十书,包括《紫色菩提》、《红尘菩提》、《有情菩提》、《凤眼菩提》、《清凉菩提》、《随喜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星月菩提》、《宝瓶菩提》,这套书写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虽历经二三十年,读来依旧产生共鸣,可见人类的许多问题,无论古今,不管中外,都是相通的。此套书是一位潜心学佛之人的点滴心得与感悟。许多素材采撷于生命中的一些小片段,因此读来并不晦涩艰深,甚至每每令读者产生会心一笑,或许我们也遇见过类似的人事呢。但作者是有心之人,每一个当下都在用心体会生命,感悟人生。作者通过每一件小事,昭示大道存于庸常之中的道理,昭示因果报应,循环往复的规律,可谓不遗余力警示世人,良苦用心昭然若揭。让读者心生感动。尤其成日埋首与蝇营狗苟,鸡毛蒜皮,一亩三分地的众生,的确该适时停下脚步,抬头看看蓝天白云,任思绪脱离尘世的牵绊,不妨偶尔与圣者交流下精神,从而洗涤灵魂,清空杂念,保持心灵的澄净明亮与慈悲,方能跳出喧嚣的俗事,以仁爱之心面对大千世界,或许会减轻萦绕在身上的层层戾气,保持如赤子般的干净和清爽吧。 这套书,是一个虔诚的学佛者的文字,如涓涓溪流,又如温润美玉,让人心灵熨帖,宁静和自在。读此书,并非要求每一位读者都跟随清玄老师去做个向佛的弟子。佛教教人向善的一面,值得所有人深思并践行。不仅佛教,几乎所有宗教都在引导人向善,展示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作为一种信仰,我们也应该持有尊重之心,总比什么都不信、不畏从而无法无天,还是有个信仰来得好。但信仰还是不要脱离了实际生活,为芸芸众生服务,就更好了。看得出清玄老师正是在这样做,可以说他是行走在滚滚红尘中的修行者,比之藏于深山名寺的修行,恐怕要更为艰难一些。他在书中披露的台湾在彼时的社会现状,正是大陆现今的情状,读来令人惊心动魄,不寒而栗。不知道人类由于无知带来的无畏,究竟要将自己放逐到什么地方。 清玄师的文字不事雕琢,浑然天成,如饮甘泉,如品佳酿。是一种从头到尾彻底的清凉之感,虽在冬日不觉寒冷,虽在夏日不觉突兀,始终娓娓道来,细语缠绵。像观世音宝瓶中的杨枝甘露,只需数点,便拯救众生于水火,所谓醍醐灌顶,当头棒喝亦不过如此。想象清玄师一定是如玉般谦谦君子,儒雅从容,气定神闲,思之令人想往。对读者之一的我来讲,清玄师的文字,可堪当做消除内心不平之气之良药,每每有气在胸中横冲直撞,不打一处来,不知道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安静,此刻往往拿起某一本菩提书,很快就平和下来。只需片刻,就感到自己动气的缘由十分好笑。世上有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都还没有功夫去做,哪里还有时间来生闲气呢?同时还顺便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限于“我执”,太拿自己当回事了,才会动气?这样一番思考之后,便会豁然冰释,重归于水波不兴,那感觉真是好极了。如此我也理解了宗教为何长久存在,并始终有人愿意追随和信仰,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令躁动不安的心灵重新安放。只有心静,才有可能幸福。心不静,哪怕香车宝马,位高权重,恐怕也是无法幸福的吧。 清玄师的书,并没有要求大家都去皈依佛教。虽然书里提到的很多“公案”都十分迷人。历史上高僧大德的风姿,令人心向往之。其中的智慧机锋,更非根器低下如我辈者能够一窥堂奥。因此只好怀着景仰之情,在从善的路上亦步亦趋跟随而已。好在懂得了“善”,当会更好得约束自己的言行。我以为,清玄师苦心孤诣花费巨大心力写就的书,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此谨愿天下人都能早日明白行善事,结善果之因果,心存慈悲,做一个良民! 是为记!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