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妖姬波波 蓝色妖姬波波
关注数: 29 粉丝数: 90 发帖数: 1,156 关注贴吧数: 5
万科肥东第二项目正式亮相.领跑肥东工业改住宅! 新浪乐居 07-12 17:57 7月12日中午,一张红色的海报图在合肥房地产人的朋友圈刷屏,海报上的内容则是关于万科在合肥肥东县的第二个项目的对外公布,该项目案名为“万科红”。该张海报推出的同时,也正式揭开了其在肥东布局的真实情况。 海报曝光 合肥万科完成肥东工业地转住宅收储 在该张海报画面上,除了案名以外,还将该项目的营销中心和临展点正式公布。根据海报显示,万科红项目位于长江东路与燎原路(镇西路)交口向北500米。 万科红万科红 这一位置正与合肥城记在4月23日发布的头条新闻《曝某W+L房企相继收购5大厂区超300亩地改住宅!“工业改住宅”肥东房地产开发新趋势已定!》稿件中W房企收储的地块位置一致(上述稿件在当时因旁边的L盘不愿透露其地块属性被迫删除)。 同时,在今年的7月5日,万科A发布的《2017年六月份销售及近期新增项目情况简报》中,乐居编辑发现就有该宗地块资料。 简报中显示,“合肥中都项目。该地块位于合肥市肥东县,规划路西侧、规划路南侧、规划路北侧、燎原路东侧,地块净用地面积约6.4万平方米,容积率2.5,计容积率建筑面积约 16.1 万平方米,万科拥有该项目100%权益,需支付地价款约7.87亿元。” 交易详情交易详情 肥东县招拍挂地块与工业转住宅地价格对比 乐居编辑经过测算,该宗地占地约96亩,楼面价约4888元/㎡。不到5000元/㎡的楼面价同合肥招拍挂市场此前出让的肥东地块动辄7、8千甚至上万的楼面价相比,实属便宜。 肥东地块对比肥东地块对比 根据此前乐居编辑的掌握信息,上述中都项目正是燎原路(镇西路)旁的中都科技厂房。同时,合肥万科方面同合肥中都科技、安徽中科都菱商用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合肥万都置业有限公司。 乐居编辑通过天眼查查询发现,合肥万都置业有限公司的股东已经从合肥中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中科都菱商用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万科置业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变更为合肥万科置业有限公司,且合肥万科目前占股100%,注册资金也从此前的3050万升至4293.1937万。 意外!力高浮出水面 拿下万科红对面两宗地 就在乐居编辑详细调查万科红地块的时候,上述被删稿件中所表述的万科红地块对面两宗地块的信息也浮出水面,其真实买家竟为力高地产。 这两宗地块同为工业地块,分别为占地52.68亩的华星钢构和占地61.41亩的奥凯电器。 在今年4月11日,肥东县国土资源局也公示了两宗地块工业转住宅的消息。其中,奥凯电器地块占地61.41亩,规划用途居住,容积率不大于2.5,按606万/亩计算需补缴土地款3.72亿元;华星钢构地块占地52.68亩,规划用途居住,容积率不大于2.5,按606万/亩计算需补缴土地款3.19亿元。两宗地块共需补缴土地款6.91亿元。 上述两宗地块均成立了开发公司——合肥磐瑞置业有限公司和合肥智越置业有限公司。乐居编辑在查询两家公司时发现,合肥磐瑞置业有限公司目前实际控股人为合肥美菱奥凯电器有限公司,而合肥智越置业有限公司实际控股人为安徽华星金属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两位实际控股人也正是地块目前所属工厂。但乐居编辑在翻阅两家企业的股权时发现,合肥磐瑞置业有限公司和合肥智越置业有限公司都有过股权出质,同时股权出质人均为合肥力泉置业有限公司,同时股权出质的公告都是今年7月7日发生。 地块出让股权出让 合肥美菱奥凯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及安徽华星金属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被股权出质 当乐居编辑进一步查询合肥力泉置业有限公司时发现,该公司的唯一股东为江西力高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则为力高的全资子公司。同时,江西力高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还投资了合肥力嘉置业有限公司、合肥力高伟盛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其中,合肥力高伟盛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是力高在肥东的项目力高君御国际的开发商,该项目为力高收购的烂尾项目——世宏城市广场。该项目占地面积为43867㎡,总建筑面积128301.1㎡。项目建有11栋住宅楼(18F两栋,24F一栋,25F四栋,27F一栋,28F两栋,32F一栋)、商业(2F一栋)等。 两宗工业地块的所属公司同时被力高质押,也正式明确力高方面已介入其中。同时在本周早些时候就有消息传出力高已经在肥东拿下两宗地块。 在力高的公告及其官网上,还暂时未出现上述两宗收购地块的信息。 土地盘活 肥东成工业地转住宅集聚地 在乐居编辑在肥东调查的大半天时间里发现,肥东县在售的不少项目均为工业转居住用地,包括斌峰时代城、尚泽琪瑞公馆等,以及正在建设售楼部的美都聚龙公馆。 地块详情地块详情 肥东经济开发区项目现状(W地产为万科,L地产为力高)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肥东一直以来很多项目都是工业转住宅用地,最早的就是肥东本土的开发商(文一、斌峰和尚泽),初期和工厂谈,然后和政府谈,三家企业在肥东影响力颇大,做起来本地老百姓认可,之后一些大牌开发商如蓝光、万科也跟着进入。” 目前肥东经济开发区内很多企业已经搬至更远的地方,这一区域后期也将成为重点发展之地。附近的禹洲中央广场已经交付,其配套的商业也进入营业倒计时。同时,地铁2号线底站三十埠站距离镇西路约3.4公里左右,而2号线东侧延长线也将沿着长江东路一直向东,镇西路附近可谓优势显著,W房企、L房企的提前进驻或许正看中于此。 但如今对于区域内房企最重要的并不是土地性质流转的困难,而是售价已被彻底限制。 7月10日,合肥本地媒体采访了了肥东县物价局价格科负责人,该负责人就表示,“按照当前限价政策,同区域、同类型、同品质的新盘房屋价格,不得超过去年10月份的最高均价,也就是高层毛坯、花园洋房不得超过13000元/㎡,别墅不得超过14500元/㎡的价格。” “备案价不得超过11122元/㎡,是前提条件。这个价格是今年6月份刚下调的。”该负责人表示。同时,肥东物价局也在考虑出台一些意见和措施,封堵此前开发商们盛行的高低搭配备案的情况。 (获取更多合肥楼市最新信息请关注:合肥城记)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示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全球最大液晶玻璃基板项目落户合肥 未来,大家看的大尺寸电视很可能就来自合肥。12月1日傍晚,康宁公司10.5代液晶玻璃基板项目正式签约,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液晶玻璃基板投资项目正式落地合肥。 签约仪式上,合肥市政府与康宁公司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合肥市蓝科公司与康宁公司签署土地、厂房设施租赁协议;新站区与康宁签署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和玻璃采购协议。 据了解,康宁公司10.5代液晶玻璃基板项目位于新站区,是目前已确定的全球最大的液晶玻璃基板投资项目,也让康宁成为全球首家生产10.5代TFT玻璃基板的制造商。这个项目是京东方10.5代线最为核心的配套企业,并于12月2日与京东方10.5代线同步开工建设。和京东方8.5代及以下玻璃基板一样,康宁将通过自动化运输连廊,就近向京东方10.5代线供应玻璃基板。 玻璃基板作为液晶显示器最重要的部件,该项目将生产尺寸为2940mm×3370mm的10.5代玻璃,这样的尺寸将是市面上最大的LCD玻璃基板,能为65吋、75吋电视提供最为经济的切割方案。在合肥生产的10.5代玻璃基板将为康宁EAGLE XG Slim玻璃。 项目总投资约为13亿美元,康宁的投资将主要涉及设备和贵金属。为配合京东方的大尺寸LCD电视面板量产计划,这个项目预计将于2018年第三季度前开始量产玻璃基板。 “康宁很高兴能扩大与京东方的密切合作,未来将属于大尺寸LCD电视。”康宁玻璃科技业务集团总裁季可彬介绍,预计大尺寸电视将在未来几年保持20%以上的复合年增长率。 “康宁有信心可以紧跟京东方的扩张投资步伐,并在三年后工厂开始量产玻璃时保持供需平衡。”康宁显示科技部全球总经理张铮表示。 据悉,康宁公司是一家特种玻璃和陶瓷材料的全球领先厂商,产品包括用于LCD电视、电脑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的玻璃基板等。 晨报记者 余佼佼 通讯员 杨涛
合肥高铁南站12日11:00发车   记者获悉,经过铁路部门确认,合肥南站计划11月12日开通运营。第一趟到站列车计划在11月12日10:23,第一趟发出列车计划在11:00。此外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将与合肥南站同步开通。   每天计划发车7对 首发列车时间确定   据了解,合肥南站启用是分阶段的,开通的头一个月为第一阶段,每天计划发车7对,都是合肥东向往返,目的地分别是上海、宁波、温州。其中到上海虹桥的高铁列车会停靠南京南、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昆山等站,到宁波的高铁列车会经过南京南、宜兴、湖州、杭州东等站,到温州的高铁列车会经过南京南、宜兴、杭州东、宁波以及台州、温岭、乐清等站。 全部是上海铁路局的管内列车,按照目前的计划,合肥南站第一趟到站列车在10:23,第一趟出发列车在11:00。   南环线同步开通 合福铁路计划明年7月通车   作为华东区域第四大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的合肥南站通过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使沪汉蓉客运专线“牵手成直线”。合肥南站还将是合福高铁的始发站,并通过蚌福联络线连接合蚌高铁,成为京福铁路通道上的一座重要车站。记者了解到,合肥铁 路枢纽南环线将与合肥南站同步开通,计划11月12日起运营。而合福铁路还在建设中,预计通车时间在明年7月1日。   南站夜间或将闭门谢客 不开行列车   跟现在24小时全开放的合肥火车站有所不同,合肥南站这一高铁站夜间或将闭门谢客。 “初期运营列车少,每天最后一趟到发列车在16时左右就结束。 ”据介绍,合肥南站今后到发全部都是D或G字头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即便今后车辆加密,但动车一般在午夜前结束运营。 乘坐动车的旅客也不会提前太久到车站,今后发车的车次密集,更多的旅客都是随到随走。   时间节点:合肥南站三个“大日子”   2014年11月12日,开通启用,日发列车7对,为合肥至上海、宁波、温州等地。   2014年12月10日,随着全国铁路运行图调整,合肥南站日发列车超过百趟,为东西向的沪汉蓉通道列车,东至上海、宁波、温州等,西至武汉、宜昌、重庆、成都等;届时,合肥火车站的大部分东西向动车将改至合肥南站。   2015年7月,随着合福铁路建成通车,合肥南站全面启用,将有京福通道的南北向列车开行,日发列车预计将超过两百趟;合肥地区铁路客流将主要由合肥南站与合肥站共同分担。   温馨提醒:看清车票,分清“合肥”还是“合肥南”   合肥铁路部门提醒大家,不管合肥南站是先期运营阶段还是全面启用后,合肥火车站还有会有一些动车开行,合肥出发的旅客一定要看清楚票面是“合肥”还是“合肥南”,千万别跑错站。另外,合肥南站的火车票,除了出发日期、车次等信息,票面右下角还会标注检票口,方便旅客们更快地乘车。
合肥高铁南站定于12日11:00发车.铁路南环线同步建成使用   记者获悉,经过铁路部门确认,合肥南站计划11月12日开通运营。第一趟到站列车计划在11月12日10:23,第一趟发出列车计划在11:00。此外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将与合肥南站同步开通。   每天计划发车7对 首发列车时间确定   据了解,合肥南站启用是分阶段的,开通的头一个月为第一阶段,每天计划发车7对,都是合肥东向往返,目的地分别是上海、宁波、温州。其中到上海虹桥的高铁列车会停靠南京南、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昆山等站,到宁波的高铁列车会经过南京南、宜兴、湖州、杭州东等站,到温州的高铁列车会经过南京南、宜兴、杭州东、宁波以及台州、温岭、乐清等站。 全部是上海铁路局的管内列车,按照目前的计划,合肥南站第一趟到站列车在10:23,第一趟出发列车在11:00。   南环线同步开通 合福铁路计划明年7月通车   作为华东区域第四大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的合肥南站通过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使沪汉蓉客运专线“牵手成直线”。合肥南站还将是合福高铁的始发站,并通过蚌福联络线连接合蚌高铁,成为京福铁路通道上的一座重要车站。记者了解到,合肥铁 路枢纽南环线将与合肥南站同步开通,计划11月12日起运营。而合福铁路还在建设中,预计通车时间在明年7月1日。   南站夜间或将闭门谢客 不开行列车   跟现在24小时全开放的合肥火车站有所不同,合肥南站这一高铁站夜间或将闭门谢客。 “初期运营列车少,每天最后一趟到发列车在16时左右就结束。 ”据介绍,合肥南站今后到发全部都是D或G字头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即便今后车辆加密,但动车一般在午夜前结束运营。 乘坐动车的旅客也不会提前太久到车站,今后发车的车次密集,更多的旅客都是随到随走。   时间节点:合肥南站三个“大日子”   2014年11月12日,开通启用,日发列车7对,为合肥至上海、宁波、温州等地。   2014年12月10日,随着全国铁路运行图调整,合肥南站日发列车超过百趟,为东西向的沪汉蓉通道列车,东至上海、宁波、温州等,西至武汉、宜昌、重庆、成都等;届时,合肥火车站的大部分东西向动车将改至合肥南站。   2015年7月,随着合福铁路建成通车,合肥南站全面启用,将有京福通道的南北向列车开行,日发列车预计将超过两百趟;合肥地区铁路客流将主要由合肥南站与合肥站共同分担。   温馨提醒:看清车票,分清“合肥”还是“合肥南”   合肥铁路部门提醒大家,不管合肥南站是先期运营阶段还是全面启用后,合肥火车站还有会有一些动车开行,合肥出发的旅客一定要看清楚票面是“合肥”还是“合肥南”,千万别跑错站。另外,合肥南站的火车票,除了出发日期、车次等信息,票面右下角还会标注检票口,方便旅客们更快地乘车。
合肥造"悍马"电动车将出口海外 12个重大项目签约   纯电动悍马、锂离子动力电池、全钢载重轮胎……这些车辆装备产业项目都将在合肥“安家落户”。10月29日,合肥市政府举办了重大车辆装备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1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68.2亿元。   12个车辆装备产业项目落户合肥   据了解,参加本次集中签约项目共12个,总投资168.2亿元,它们分别是:广州华南年产2000万条半钢子午轮胎和200万条全钢载重轮胎项目、江苏卡威纯电动悍马及SUV生产项目、长安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一期项目、南京海格新能源改装车项目、上海松芝车用制冷设备(合肥)生产基地、苏州东昇功能膜生产设备及新材料研发制造项目、河北亿利汽车尾气排放处理系统项目、江苏新中环保产业基地、中盐安徽红四方1.5亿Ah/年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烟台卓越汽保产品项目、安徽恒升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西门子巨一新能源电动大巴车电驱动系统集成制造项目。   2013年,合肥市成立十大重点产业推进项目。这次重大车辆装备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是该市十大重点产业中第一个率先举行集中签约的项目。   合肥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   据悉,重大车辆装备产业涵盖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涉及面广,发展空间大,一直是合肥市重点发展和培育的主导产业之一。   围绕轨道交通建设,合肥市正在编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以南车、北车集团合肥项目为龙头,建设、打造合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   “合肥造”悍马电动车将出口海外   在签约的12个项目中,江苏卡威纯电动悍马及SUV生产项目吸引很多人的眼球。该项目由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安徽广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计划占地500亩。   该项目主要生产纯电动悍马及SUV,其中悍马纯电动越野车主要出口海外市场,纯电动SUV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该项目达产后可年产纯电动悍马及SUV5万辆,实现产值200亿元,解决就业800人。(孙阳)
皖第二个保税区或落子马鞍山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长江区域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9月28日,长江经济带港航发展座谈会在马鞍山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国内外大型企业、科研机构代表近200人参会,共话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开幕式上,马鞍山市市长魏尧在致辞中向来宾介绍了马鞍山得天独厚的水岸资源优势,特别是郑蒲港这一长江黄金水道上唯一没有开发的万吨级深水良港,引起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   郑蒲港打造成安徽的“北仑港”   魏尧介绍说,目前郑蒲港新区一期3个5000吨兼顾2万吨级码头将于10月份开埠运营,二期两个万吨级码头项目正在申报,综合保税区、郑蒲港口岸扩大开放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港口建成后,预计年吞吐量可达1亿吨左右,将成为覆盖安徽中西部地区的江海联运枢纽中心,实现“到马即海”新格局。   马鞍山公布数据显示,马鞍山拥有长江及支流港口岸线合计66.06公里,目前已利用15.98公里,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黄金水道岸线没利用。另外,马鞍山港辖长江一级航道36.2公里,常年维护水深9米以上,2万吨级江海轮可常年到港。   如果说,马鞍山是江海联运枢纽中心,那么郑蒲港便是中心的“中心”。 2011年,马鞍山在和县境内江北产业集中区规划建设郑蒲港新区。两年多来,新区累计投资130亿元,要把郑蒲港打造成安徽的“北仑港”。在港口一期项目中,港口码头占用长江岸线453米,泊位总长433米,可靠泊2万吨船舶,设计年通过能力220万吨。二期工程方面,设计年通过能力为96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60万标箱。   与会专家认为,马鞍山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皖江“龙头”,在长江经济带新棋局中乘势而上,致力使港口、产业与城市相互促进、同步转型、跨越发展。马鞍山市提出的打造‘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的发展战略,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快速呼应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创新务实之举,也是探索‘江海联运’ 模式的一次先行先试。通过此次搭建平台,将有利于长江流域各地区加强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新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推动经济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打造安徽第二个保税区   对郑蒲港来说,比十月开埠更令人兴奋的,便是我省第二个保税区有可能在此建成。据了解,与马鞍山一样同为沿江口岸的重庆、武汉都已建有保税区。而我省的沿长江带,保税区仍然空白。   对马鞍山设立保税区的必要性,当地有关负责人指出,马鞍山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在此设立保税区,有利于发挥马鞍山作为安徽融入长三角“桥头堡”的作用,促进通关贸易便利化。   记者从郑蒲港了解到,今年5月份,有关申请皖江保税区的申请已获得省里批复。 5月19日,省政府向国务院提出申请。尽管尚在批复中,马鞍山对于当地的保税区建设已画好蓝图。据了解,保税区规划总面积4.21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分区。在功能定位方面,保税区将积极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构建马鞍山特色产业集群,助推郑蒲港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和资源配置中心。
新站一批项目9月或开工 合肥或成最大黑色家电聚集地之一 随着新站区电视整机智能终端产业的即将投产,合肥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黑色家电聚集地之一。昨天,记者从新站区了解到,该项目或将于9月中旬开工。   合肥“白色家电”制造在全国首屈一指,黑色家电却是短板。此前,作为黑色家电前端的京东方六代线、八代线落户合肥。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7月份,深圳惠科来肥入驻新站。它的出现,实现了合肥黑电全产业链的高度垂直整合。   资料显示,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拟在肥投资建设规划产能1000万台的电视整机生产基地。未来将形成年产3000万电视整机的智能终端产业规模。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人员已经入驻,9月中旬或将开工。   这仅仅是大项目落户新站的一个缩影。   该负责人介绍,1-7月份,新站签订合同的项目有22个,其中工业项目16个,商贸、服务业项目6个,总投资685亿。   “这22个项目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正式注册,还有一部分,将纳入9月中旬的集中开工。”他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之中,在新站少荃湖的北岸,将出现3.0版的世纪金源。   根据此前的项目书,记者看到,该项目总规划面积4336亩,总投资约280亿元。将建设高教基地文化街、购物中心及公寓、酒店、高校和高端商品住宅。   此外,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上半年新站共启动拆迁84个项目,已经完成39个项目,完成拆迁22.46万平方米,安置回迁房屋2211套、17万㎡。 (记者 黎静)
合肥进军全国重要创新高地.成全国发展最快省会城市 中科大先研院硕果初成   与创新结缘,合肥屡有惊世之举。近日,市委外宣办组织中央、香港及省市媒体深入合肥,走进“创新高地”。合肥这两年的创新成果及优秀经验,再一次向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形成“放大效应”。   合肥创新,目标坚定:力争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打造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创新高地。努力建成与现代化新兴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创新体系,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知识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和自主创新示范区。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中科大先研院硕果初成   位于高新区的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未来中心”主楼展示厅内,一盏LED灯引来参观者驻足关注。“这是全球首款采用分布式驱动的LED灯,不需要整流器。”现场解说人员对这盏LED灯的神奇之处娓娓道来:它是对现有开关电源驱动技术的一大革新,不仅可以大幅降低LED终端产品的成本,还能更加省电,提高产品寿命,减少灯的体积。该技术是LED行业的一次革命,将极大推动LED的应用。   在进入中科大先研院展示厅之前,这盏LED灯和它所应用的技术,却长期“深藏”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的实验室内,鲜为人知。“这类LED灯很快就要批量生产,安装到上海等城市的道路两边。”中科大先研院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部负责人潘学文告诉记者。   类似这样的先进技术,在这个不大的展厅内,可谓数不胜数:先进的穿戴式设备,代替红外线对物体进行“隔物测温”的超声波温度测量设备,以及目前世界最先进的3D打印设备等。整个展厅,就像一个高新技术集中展示的“博物馆”。“如果不是中科大先研院这个平台,它们大多数还仅仅停留在科研层面,而现在,它们中的大多数已踏上了产业化之旅。”潘学文说。   只有造福苍生,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产生价值,同时形成产业经济和产业效益。   “先进技术研究院希望能做好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育服务,做好与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和微小创新型企业的服务工作,通过引进人才、股权激励等方式,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跨越‘最后一公里’。”目前,中科大先研院已入住400多名硕士,大批知名企业来这里设立研发中心。   中科大先研院只是个起点。以其成功实践为带动,大批类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高端平台正在合肥不断崛起:与省内著名高校合作,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与国内顶尖学府联袂,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成立;与产业龙头协作,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应运而生;与重点科研院所牵手,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加速建设……   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打造,将来会形成一台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让合肥的科教资源和创新禀赋的潜力不断释放,成为推动合肥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使合肥始终走在产业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合肥成全国发展最快省会城市每三天诞生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中加快发展。这两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合肥依然走出了一条加快发展与良性发展互动的新路子。   今年上半年,合肥多项重要经济指标跻身全国省会城市前十强。而回顾过去的两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成为公认的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   高位稳进,合肥大力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功不可没。目前,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占到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突破半壁江山,是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力量。这两年,合肥平均每三天就诞生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小盆景”不断成为“大风景”。   “高新企业数已增加到708家,今年以来又有了新的增长。”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新企业数量翻番的同时,高新技术产值和增加值、研发机构数量、研发投入、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均实现了翻番。“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五个翻番’代表着合肥科技创新活跃度空前高涨。”该负责人表示,尤其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目前合肥已经上升到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创新发展潜力无限。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系统”力争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自然界中不同物种命运攸关,构成不断进化的生态系统。合肥,则在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不断提升,向着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迈进。   近日,小米科技发布了首款智能穿戴设备——“小米手环”,该手环的研发和制造者——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位于合肥高新创业园内。这是合肥移动互联网企业研发、生产的智能硬件产品又一次进入全国市场。   “不管是研究院,还是企业,甚至具体到每一名研发人员,都是合肥‘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大力度搭建高端研发平台的同时,还构建了各类共性的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在高校院所、企业承接成果转化能力、政府引导等层面全面发力推进创新。比如,为推进科技应用示范,合肥先行先试,在新能源汽车应用、量子通信等领域屡有首创之举;施行全新的产业扶持政策,每年拿出“真金白银”,对产业创新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奖励等。   当前的合肥,正加快争先进位和赶超跨越,力争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数、发明专利申请量、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技术合同交易额等衡量创新能力的重点指标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八强。合肥将一步步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知识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和自主创新示范区。
6D"迪士尼"产业园来了 “迪士尼”来了。日前,亚太迪趣(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旗下迪士尼·孩之宝授权消费品迪趣巢湖文化产业园项目落户安徽居巢经济开发区。   迪士尼产品将有“合肥造”   亚太迪趣是一家以迪士尼、孩之宝等授权消费品研发、制造、仓储、物流和销售为主题的文化产业企业集群。其在巢湖投资的这一项目将建成以迪士尼·孩之宝授权消费品生产制造为主题,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全面超过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的全球首家6D级产业园。此次亚太迪趣将投资约120亿元,在安徽居巢经济开发区建设文化产业园工业与物流板块及相关配套项目,建设周期为3~5年。首批规划入区项目包括迪士尼·孩之宝授权消费品制造基地、中企进口食品产业园项目、亚太迪趣仓储码头和亚太美旗物流城项目、现代观光工业观光农产品加工业项目、主题连锁餐饮中央厨房项目、地方历史文创园项目等。   此次巢湖项目与去年签约落户合肥滨湖新区的迪士尼·孩之宝主题授权消费品迪趣文化产业园及国际慢城项目相呼应。至此,亚太迪趣合肥文化产业园在合肥完成布局。   文化产业园目标“全球化”   “未来产业园区不仅是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还是一个集科技、经济、社会人文、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知识创新社区。”亚太迪趣集团执行总裁李琦告诉记者:“本次我们与巢湖市共同打造的文化产业园区,正是一个全球化运作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迪士尼·孩之宝授权消费品迪趣巢湖文化产业园将引入台湾宽庭集团以及具有数十年历史的德国JD、英国GJ等一批现代产业工厂群。据宽庭集团董事长李丹妮介绍,本次巢湖项目仅仅是一个开端。未来将与亚太迪趣合作,在中国大陆谋求升级版的第三代文化园区项目。   记者采访了解到,亚太迪趣产业布局正在成渝、云南、华中多地拉开。李琦向记者透露,经过板块优化与产业筹备,合肥项目有望近期启动实施,而其他几个区域的主题文化产业园区也将陆续实施。
经开区11个大项目今天集中开工 合肥在线讯 (记者 韦韬 苏宇 文/摄) 8月21日上午,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联想研发基地项目现场举行,此次开工的项目总投资104.7亿元,达产后可实现产值243亿元,税后3.8亿元。这一批集中开工的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经开区创新转型,推进科学发展,更好发挥开发区对全市经济的主力军作用。 领导和嘉宾在经开区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奠基 近年来,开发区按照“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实现了健康平稳增长。今年上半年该区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15%左右的稳定增长,总量跃居全国215个国家级开发区第十三位,进出口保持高增长态势,出口加工区排名跻身全国51个出口加工区第七位。 参加本次集中开工的,有一批属于现有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其中宝龙达公司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台式电脑主板、平板电脑整机项目,并规划在3至5年内将合肥宝龙达工业园打造成一流的信息产品制造和研发基地,实现产值300亿元,解决15000人就业。 在当天的集中开工仪式上,记者发现,除了现有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外,还有创新平台和总部项目,而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将通过与经开区的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平台、设立公共安全检验测试中心、打造公共安全产业园,目标是建成有国际影响、国内领先的公共安全学科发展与产业转化基地,吸引和孵化20-30家公共安全行业企业形成年产值约50亿元的公共安全产业园区。 联想研发基地项目是联想(合肥)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投资23.6亿元,该项目主要从事笔记本电脑和台式一体机的研发,并作为联想(合肥)产业基地的管理和运营中心成都各类服务职能。据悉,仅今年上半年,联想在肥的研发投入达1亿元。
16个项目为合肥发展添动力 一个个项目如同一粒粒种子,播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产业的未来。8月14日,高新区16个项目集中开工,为新一轮发展积蓄能量。据了解,这16个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各个领域,投资体量大、层次高、带动性强,投产后将为高新区乃至合肥市转型发展增添新引擎。 两个“研发中枢”启动建设 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合肥从来不缺创新引爆源。8月14日开工建设的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和公共安全产业园将在智能制造和公共安全领域为合肥集聚创新能量。 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志峰告诉记者,先期开工建设的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一期工程占地80余亩,将建设4.2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和1.2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研究院将按照“1447”建设思路,即围绕“提升智能制造产业竞争优势”一条主线,形成“人才培养引进、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培育转化、质量检测评定、产品设计服务、公共计算平台、产业发展智库”等七大功能,打造一流的新型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将优先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及制造工艺,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与产品4大领域,成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引擎、具有国际影响的智能制造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