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ryLost 易赛做米桶
流逝的金色时光
关注数: 51 粉丝数: 74 发帖数: 2,195 关注贴吧数: 7
佛说尧婆月指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并诸异类,普来会集,肃然而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 「汝等谛听,善思念之。譬如有人,以手指月,令愚夫识。指者,非月;执指为月,则月与指俱失。是故,当随所指之方,而悟本有之境,勿著所指之相。」 佛言: 「诸法界门有二:一曰实相,二曰假名。凡夫欲趣实相,必假假名而入;假名如指,实相如月。吾所说法,皆是方便,非为究竟。若能依方便修行,方契真如。」 尔时,阿难白佛言: 「世尊,云何令实相与假名,相应不离?」 佛告阿难: 「在须弥顶,有一尊者,非天非地,非有非无,其形无状,其状无相。现则放大毫光,成无量身指之聚,聚复现无量身,身复现无量手,手复现无量指。每见一指,各指一途,每途之尽,皆入一真。世间诸法,因其所指而知。此尊洞晓三世,教化十方,既为门户,亦为通途,其名尧婆。」 阿难白佛言: 「世尊,此尧婆名,未闻载于诸经,恐为后人所疑,谓捏造虚号,非佛所说。」 佛言: 「善哉斯问!一切假名,即法身之妙用;无量法门,皆实相之门户。是法也,不常不断,不一不异,随众生心,现无量相;应所知量,开无数门。譬如虚空唯一月,一月放万光,一光映万水,一水漾万波,一波见万影,一影呼万名。然一切名,究竟还归于此一月。尧婆虚名,亦为方便。呼神或月,实乃一门。世间诸法,因此法门而得开解。」 阿难白佛言: 「世尊,尧婆尊名,威德巍巍,既具无量手指,能示无边法门,导诸众生归于一真。此尊果常住不灭,与诸法异乎?」 佛告阿难: 「随缘而现,随缘而灭,不出诸行无常,不离缘起空寂;离缘而求,则无所得。」 「阿难当知:此尊若没,则假名无所依,实相无所显。指月俱隐,言义双亡。诸法因缘相续之网,一时解体;三界六道,如影随形,悉皆散灭,无有少法可得。是故我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言是已,三际震动,诸天惊悸,众咸怖惧,顶礼佛足,默然而退。 附:尧婆=Yog-Sothoth
基于AIGC技术进行外国文学翻译的策略 最近在利用deepseek和其他AI工具翻译外文小说。因为这部小说有三种不同语言的译本,最初由小语种写作,后翻译为法文,从法文翻译为英文,目前没有中译本。现在计划翻译中译本,但是我只懂中文和英文。 我的策略是:首先自己读一遍英文,然后把小说每段的三种不同语言,喂给六种不同的AI,得出同一段内容的十八种中文译文,然后根据准确性和语感择优挑选字句,重组成一段,再来回反复地默读,最后根据自己的语感进行增译和减译,对部分名词进行注释。使用的AI包括chatgpt,claude,deepseek,kimi,智谱清言,Gemini,Copilot(有时几种不用,Claude和grok3在一段时间内有次数限制,chatgpt的最新模型也有,我折腾不动高级版购买),可以说是人脑和电脑智慧的结合吧,不同AI的三种语言的译文全部要由我过目,最后由我裁定后重组出句子,进一步调整。不同AI各有创意,deepseek的R1推理尤其能组织出华丽的句子,我在十几种译文里选出最有合适的汉语字词。 例如原文第一句是“a brisk jerk of her ankles”直译为“她轻快地扭动了一下双脚踝”,经过多种AI的创意,在“脚踝抖动”“脚踝一扭”“脚趾微颤”“踝关节颤动”等选择; 第二句“throw off her two slippers against the wall opposite.”直译为“把她的两只拖鞋扔到对面墙上”,AI创意包括“丢向墙壁”“甩向墙壁”“扔往墙壁”“拋往墙壁”等, 最终反复推敲,得出最具表现力的“忽而足尖一勾,把两双软缎拖鞋甩向对面墙壁”。 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汉语句子组织完成后,再交给几种AI核对是否存在问题。(这里只涉及英译本,还没涉及到其他译本和小语种原文的甄别。) 我得到的结论是,译文质量出奇地高,但是翻译速度出奇地慢(可能比100年前的老先生油灯下戴着老花镜,边查字典边翻译还是要快的)。我对译文质量非常满意,在翻译中甚至能订正英译本和我不懂的其他语言译本的翻译错误,我认为已经超越了某些经典小说的中译本了(可能过分狂妄了)。几天下来,手变成鼠标手了,Ctrl键和CV也按烂了,也许我该写个自动化程序,输出一次,就把6个AI的结果呈现在我面前。可惜我编程是新手水平。
羲氏姐妹略考(补档) 《羲氏姐妹略考》是@剧院售票员 在2010年所作的一篇分析文章,后来多半是在2019年百度隐藏老帖的时候被清理掉了。前几日意外地发现了这篇文章的截图,把它重新发出来试试。 羲氏姐妹略考 在《轮环》当中,羲珂和羲夜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她们在兰篇和碧篇中的戏份并不是很多,但事实上却贯穿了这两个篇章的首尾。直到最终的红篇中,两位千年祭司方才联袂登场,与主角一道,将这出爱与死的悲剧推向极致。 羲氏姐妹并不像兰碧两篇中的其他同伴那样易于分析,作者赋于她们的意义要远较光、彩、宵、虚等人为深。因此解释的困难实在不小。对于作品中那些深奥的隐喻,即便能用最直白无隐的语言将其转述出来,也很难让人悟解到其中的真义,甚至,反倒连解释本身也成了一种新的隐喻,于是又需要某种“再解释”,如此种种,以至无穷……其实,对于一部作品的最佳解释莫过于作品本身,而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本人,都难以在二次叙述中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关键并不在于智力的理解,而在于亲身的体会。 可是,难道我不还是在作解释吗?是啊,看来我真是个口是心非的人呐。好在我的解释并不太繁琐,如文章的题目所言,只是一个简略的考证。对于那些神性过于强大的、太阳般的存在,我不得不退避三舍、浅尝辄止。因为我终究只是一介凡人,当然,想必各位也是。那么,闲话到此为止,下面进入正题。 按照出场顺序,我们先从羲珂讲起。 羲珂的名字“Hecate”取自希腊神话中的冥府女神赫卡忒。 赫卡忒的存在要远早于奥林匹亚父系诸神,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地中海母系社会。因此,“Hecate”作为母神祭司的名字,还是相当合适的。 赫卡忒女神精于各种魔法。在著名的神话故事“阿耳戈英雄传”中,女主角美狄亚就是侍奉赫卡忒的巫女,她多次借用赫卡忒的力量帮助男主角伊阿宋通过重重考验,最终获取金羊毛。玩过红篇的朋友应该记得,羲珂所有的技能都是魔法,她不会任何武技。 据载,赫卡忒常于黑夜出没在十字路口,为行人指明方向,或将他们引入歧途。而在山海夜市的十字路口,羲珂找到了主角,请她作出选择:是继续虚假自我的幻梦,还是从梦中醒来。 古希腊的赫卡忒造像大多是三面或三头的造型。有现代学者认为,这是象征了“创生—维持一毁灭”的“三位一体”。而羲珂的“三位一体”也是极其显而易见的。兰篇、碧篇的全部和红篇前半部分的故事都是由羲珂讲述的,是她所作的预言。而这其实是同一个故事的三个不同的版本:兰篇和碧篇都出自《梦夜祭社考》,也就是所谓的“伪典”,而真正的原典—也就是红篇的前半部分—名叫《沧海转生谈》。三个篇章的不同主题又分别对应了羲珂的三个不同的自我:兰篇偏重现实,所以对应羲珂的理性面—hecate;碧篇趋于理想化,因此对应羲珂的感性面—HECATE;而红篇行中庸之道,是故对应羲珂折中的内在意识。这三种并存的趋势或可能性构成了羲珂在“横向”方面的三位一体。另一方面,羲珂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预言,也就是驻足于现在,“通过预测未来,从而改变过去”。因此,过去一现在一将来这三个时间位相又构成了羲珂的“纵向”三位一体。 关于羲珂的考证暂告一段落,接下来讲讲羲夜。 作为羲珂的孪生姐妹,羲夜的西文名似乎和羲珂没有任何共性,从中甚至看不出她们是同出一族。据红篇所述,“Elysie”这个西文名是羲夜的学生Margaretie帮羲夜起的,“Ely”是夜晚的意译,“Sie”是羲氏的音译。但是,就作者的意图而言,起这个西文名更多是为了表明羲夜与混沌乐园的密切关系:Elysie转自“Elysion”或“Elysium”,也就是希腊神话中死者的极乐世界“爱丽舍”,据荷马史诗《奥德赛》记载:“居住在那里的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那里没有暴风雪,没有严冬和淫雨,时时吹拂着柔和的西风,轻声哨叫,大洋神奥克阿诺斯遣它给人们带来清爽。”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地中海气候的一切缺点。羲夜的职业是“传道者”,即传混沌之道,引导人们踏上轮回的祭坛,从而进入“无我”的极乐神园之中。 关于羲珂的考证暂告一段落,接下来讲讲羲夜。 作为羲珂的孪生姐妹,羲夜的西文名似乎和羲珂没有任何共性,从中甚至看不出她们是同出一族。据红篇所述,“Elysie”这个西文名层羲夜的学生Margaretie帮羲夜起的,“Ely”是夜晚的意译,“Sie”是羲氏的音译。但是,就作者的意图而言,起这个西文名更多是为了表明羲夜与混沌乐园的密切关系:Elysie转自“Elysion”或“Elysium”,也就是希腊神话中死者的极乐世界“爱丽舍”,据荷马史诗《奥德赛》记载:“居住在那里的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那里没有暴风雪,没有严冬和淫雨,时时吹拂着柔和的西风,轻声哨叫,大洋神奥克阿诺斯遣它给人们带来清爽。”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地中海气候的一切缺点。羲夜的职业是“传道者”,即传混沌之道,引导人们踏上轮回的祭坛,从而进入“无我”的极乐神园之中。 在塑造这个人物时,作者有意无意间参考了关于老子的一些资料。从人物的理念上来看,羲夜与老子非常相近,比如:两者都提倡对母神的崇拜,都是传混沌之道的传道者,都支持用人祭祀,而且在战斗上都奉行后发制人、以柔克刚的原则(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命反比战术”),等等。 而从历史传说来看,羲夜的事迹亦多有取自老子之处。 其一,羲夜的头发是白色的,而据道教典籍,老子也是“生而白发”; 其二,两者同源于昆仑。据《史记》载,老子最后西出函谷关,随后不知所终,这是否也是一种“叶落归根”呢?当时中国地理上的西方就是所谓的昆仑山,也就是西王母的居所。而在《轮环》的设定中,羲氏一族本就是发源于昆仑的母神专职祭司氏族。记得在兰篇中,夜有我方唯一的全体开神技“亘古梦祈”,其借助的就是西王母之力; 其三,两者都有所谓“西行化胡”的事迹。晋代的道士为了调和佛道两家的矛盾,于是以老子出关的传说为基础添油加醋,杜撰出了“老子托生为释迦牟尼以教化西方胡人”的故事,也就是著名的伪典《老子化胡经》。而在《轮环》中,羲夜将轮回转生之术和母神祭仪传授给了西方魔女Margaretie。虽然羲夜教化胡人是在五代十国时期,而老子则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但是,这两个故事的原型却是一致的:讲的都是一个最厉害的中国人将中国最厉害的知识传授给了西方人,然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西方终于利用这种知识超越了中国; 其四,两者都是女性。据《庄子》记载,老子很可能是女人,而非通常所以为的男人。关于这点,具体可参见我的文章《戏论老子生平》。 综上所述,羲夜和老子极有可能根本就是同一个人。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老子是羲夜在“历史上”的原型,但在另一方面更可以说,羲夜是老子在“理念上”的原型。 但是,春秋时代的老子和五代十国以降的羲夜毕竟也不无差别。老子给人的印象总是一派谦下温和、宽厚隐忍,而羲夜的形象则是相当的强势剽悍,差不多已经是弱肉强食秩序的代言人了。但据羲夜自己所说:她在每次轮回转生时都喜欢尝试不同的人生,而在《沧海转生谈》的时代,她选择了用刀剑来追求强力。所以,春秋时代的羲夜是个不用剑的温柔女生,倒也或未可知。总之,只需直观到不同外表下的同一理念即可。 这篇小小的文章也就到此为止了。剩下的许多东西都不便在这里言明,比如:羲珂是三位一体的象征,作为其双生姐妹的羲夜又何尝不是呢?那么,这两种三一有何区别和关联?潮音为何只有先杀此二人,然后才能最终与汐音相会?如此等等。对于此中奥义,除非自己能有直接的领悟,否则外人的任何解说都只能是苍白而不知所云的。 最后,希望诸位同好能以神作《Ouroboros》的出世为契机,对世界,对人生,以及对自己的心灵多少作一些有诚意的探索。 By剧院售票员 西元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古早游戏《AYAKASHI魂兽》的感想与疑惑 不知有多少吧友听说过一部比较古老的番剧《魂兽AYAKASHI》,这部动画在2007年年底开播,据说还是许多人的入宅番,在曾经还有很高的讨论度。后来发现,原来这部动画是由Apricot(好像是万华镜系列的母公司)05年发行的同名电脑游戏改编的,而动画只是讲述了游戏的一条路线而已。 视觉小说《魂兽》的剧情参考了日本传说中的鬼怪,并将故事的舞台放在现代校园。剧情的主要内容是校园生活和战斗,夹杂有不少激烈的冲突情景。女主有三人或四人,虽然剧情基本上是操纵召唤兽的召唤者之间的矛盾,不过在很多地方,《魂兽》似乎都与《Fate/Stay Night》有相似之处,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的模仿。在剧情中,主角久坂悠一开始就许愿成为正义的使者,这个桥段几乎让人产生幻视了。 游戏配乐出自作曲家细井聪司。虽然细井聪司在国内的名气不算很大,不过楼主很喜欢他的作曲风格。在游戏《魂兽》中,印象最深刻的两曲是《忘れえぬ想い》和《Speeder》,一曲音色清净流丽,富有幻想气质,另一曲紧张而富有力量感,与剧本场景相当契合,魂兽的专辑在各大音乐软件上至今还都能找到。 由于游戏和动画最终的结局都有些伤感,又可能因为市场反响不错,07年Apricot公司发行了魂兽的后传《AYAKASHI H》,讲述主线剧情之后,几位主角的轻松愉快的日常生活,还加入了一些新的人物、CG和SENCE。可惜因为年代久远,缺乏汉化,与粉丝太少,游戏的资源几乎都已经散佚了,虽然可以搜索到正作,不过后传《AYAKASHI H》一直找不到踪影,都说得不到的才最挂念,这实在是感到遗憾的一件事。 不过今天,竟然收到了好心人发送的这部游戏的资源,感觉真是幸运啊。那么,现在就尝试运行这部后传,直播一下。
短暂的梦境,不知何时会崩毁——回忆之家的隐喻 在《黑之契》纵向路线中,汐在梦见了童年时寄居的校长家。这个梦可能借鉴自大乘佛教《法华经》中三界火宅的比喻,但又存在不同。 根据《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佛陀以寓言的方式告诉弟子:某位富有的长者和其众子生活在一所年久腐坏的大宅中,某日家里突然起了大火。长者见到起火马上告知孩子们。而孩子只知在宅中嬉戏,不懂即将到来的灾难,所以对父亲的话充耳不闻。长者于是告知孩子们屋外有无数新奇好玩的大车,出来就可以享受。众子才听话出门,逃离在火中毁灭的大宅。父亲遂应诺赐给众子种种大车。在这个比喻中,佛陀通过方便法门教导众生逃离愁苦的世界,领悟解脱之道。 在《黑之契》的自家之梦中,壁炉中的书卷引发了大火,火焰将要烧毁这个家,毁灭其中的一切有形之物。夏琬突然从梦中醒来,从楼上走到汐的身边。汐希望夏琬和自己一起逃离火场、离开这个家,而夏琬却说这个家就是自己世界的全部,走出门外就是一片虚无。夏琬最终决定留在家里,试图熄灭火种、拯救这栋房子。随着两人的决裂,这段梦境也随之结束。童年的小琬竭尽全力挽救自家的危难,成年后的小琬/龙玉则作为救世主,希望挽救这个世界于末日之中,显然“家”就是世界的隐喻,而火灾则代表世界的毁灭,象征着一切有为法的终结。而在壁炉中燃烧,引发火灾的的“厚厚的书卷”,象征的就是黑色笔记:被世人信以为真,而导致战争与毁灭的末世预言。 这些象征意味着什么呢?龙玉/小琬说,家之外就是一片虚无。小琬作为秩序的化身,是入世者。所以不求超脱于世,而是与它共存亡。正因此,小琬一直在极尽维持着世界的秩序(Law),在最危机的时刻仍要通过公审投票的方式处死华芸,因为这是她所认同的生存之道的体现(然而处决华芸却导致了黑色时母的诞生和其他幸存者的全部遇难,这是否与备忘录里市民投票处决X先生,却导致丧尸疾病的蔓延有关呢?)。而汐代表的是“Sea”,是源自混沌海洋中的出世者,因此火灾发生时会选择离开宅中。这就是为什么在几个篇章的结束剧情世界毁灭之后,汐还能够独自幸存。而宅邸/世界中的芸芸众生,并无自己的目的,所以没有在回忆之家中表现出来。 在游戏开头的剧情中,“OUR”同样提到了关于小琬的内容:“短暂的梦境,无法预料何时会崩毁……你的名为〖LAW〗。”这里是在暗示汐在医院里的这段梦。而梦境之所以短暂,正是因为世界也正处于短暂的Kali Yuga结束之际。这样,梦中的家与梦外的世界便存在着一种奇异的联系。
重建我们的学校 是2019年的最后一个小时了,我还是打算留给这个贴吧。既然大家能看到这个帖子,想必都已经玩过了两部大作。《重生学校》是我玩过的对我影响最大的游戏,但是,没人玩! 我不相信游戏没人玩是游戏本身不好。曾经玩过《oz大乱斗》也是RMXP制作的游戏,对于这个游戏,我想用一个歇后语形容:王姥姥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可至今那个贴吧仍然活跃。它跟《笑谈学校》《重生学校》哪能相提并论!由此可见,这种经典RPG游戏是有人玩的。 我们的贴吧已经荒废太久了!还有多少人是近几年刚玩的游戏呢?我盼望着能有一天,这个贴吧能够再度活跃起来,就像后一部作品的名字一样!重生———就像从深深的地底挖出尘封的古镜,轻轻拂拭镜面,那古镜仍然能流光烁彩,反射出太阳的光芒;就像春风拂过遍地残枝的隆冬,吹出朵朵新芽……我甚至盼望,有朝一日,游戏的作者能重来此地,让他看的自己的游戏得到了应有的一切赞赏……… 我想,在今后有空时我们能做到: 1.编辑《重生学校》的百度词条。现在用百度搜这四个字只能出现一堆肤浅的重生小说。 2.在各有关论坛贴吧发布两部学校的宣传贴,也许无人问津甚至有人喷,但我总要试试,一切皆有可能。 3.想各大游戏网站申请这两部游戏添入其中。这个我不太了解,而且没有作者的授权我也觉得不妥。 还有什么我能为游戏和贴吧做出贡献的呢?各位还活着的吧友们,我相信我们是志同道合的人。我由于学业近期只能在寒假有些时间但也不多,而且现在也没电脑,不能获取必要的游戏截屏。各位吧友们,拜托了!请把对于这两部游戏的评价和精彩截屏发至此贴,由我们在进行筛选。 哦……新的一年开始了,在2020年里,我要让此吧多上些活跃分子,再这里,我立贴为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