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水薄荷 我是水薄荷
关注数: 0 粉丝数: 310 发帖数: 13,091 关注贴吧数: 10
新红剧组,你们还能再无耻一些吗? 偶尔转台,居然看到李小婉带着新红剧组的小蒋杨洋还有马晓灿在CCTV畅谈新红如何尊重原著,如何还原经典,专题名称居然还叫“奋斗”,我呸! 以前李少红的那些雷人雷语咱就不说了吧,我看的时候已经是最后十分钟了,可是居然还是让我听到了后新红时代新的雷人雷语了,雷的我那个外焦里嫩啊。 没错,新红的某些道具确实做的挺精巧,可是,拜托你李大制片人,你这个剧组到底是拍戏的还是专门做道具的啊?你把道具做活了,可是把角色演死了,你懂不懂,懂不懂?再者,我必须提示你,87版的道具做的也没少用心,你看到人家的服装,首饰,以至于出行工具没有?你还原个杯子弄个碗就了不起啦,就是尊重原著了?你跑到故宫博物院去,一水儿的国宝呢,我们要看的是红楼梦,不是你那些精良的道具! 再一个,你们新红没植入广告怎么了?你是拍戏的又不是卖广告的,你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居然还要在CCTV上特别强调,这跟你拍的戏好不好没有半毛钱关系,懂?别怪我又拿87版说事,人87版也同样没植入广告,人王扶林导演特别强调这事了么?别拿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破事来掩盖自己的失败。你要是觉着现在拍戏非得植入广告什么的才算正常,拜托您别拍红楼,您爱拍什么拍什么,别弄得你不植入广告是对红楼天大的尊重似的,我谢谢您嘞! 至于那些个所谓蒋黛玉杨宝玉,你们爱演什么演什么去,悄悄的。别成天说自己受了红楼多大影响多大熏陶,及至主持人问你们学到了什么的时候集体哑口无言面面相觑,我都替你们丢人!你们还是直接奔着你们的新戏宣传去吧,就像你们在最后几分钟的发言那样,谁谁谁有开了新戏,谁谁谁又演了什么角色,我闲着没事当打发时间也就算了,千万别再扯上红楼了,那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不是你们在演艺圈的护身灵符,我谢谢你们全家了!
为林妹妹平反———驳黛玉奉茶献媚论     红楼梦里,给林黛玉的评价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然,吾观吧里有一个这样的观点:贾母游大观园,林妹妹亲自捧茶奉于贾母,是为献媚。笑之,贾母是否为林妹妹眼里世俗的尘,请看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众所周知,林妹妹出身诗书世家,正如刘姥姥所说:礼出大家,那么,贾母作为长辈,带着众多亲友到外孙女屋里做客,奉一杯茶怎么了?即使放在今天的平民百姓家,亲友来做客,奉茶也是最基本的礼貌!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即使纵容凤姐,溺爱宝玉,也是因为凤姐宝玉懂得最起码的规矩,设若黛玉当时连茶都不奉一杯,还配得到贾母的疼爱吗?况且,林妹妹当时并不是只奉于贾母,还有王夫人,是人家不吃林姑娘倒的茶而已。最重要的一点,黛玉奉茶,是在二进贾府之后,是在她已经在贾母心里奠定了心肝儿肉的牢固地位之后,有这个必要献媚吗?用今天的话来说通俗点:林妹妹有这个动机吗?是故,林妹妹的奉茶跟宝姐姐的点戏是截然不同的,这点等下再分析。     有人拿贾母到探春处,探丫头没奉茶来跟林妹妹做对比,乍一看我还真被唬住了,闲时仔细研读原著,原来玄妙在此。须知,贾母一行人去林妹妹屋里,是带刘姥姥去观赏,所谓做客是也,而去探丫头屋里,是摆早饭,吃饭是也。贾府吃饭,自有一套规矩,而且吃的是份例,不是今天探春出钱请吃饭,在这里,探春不是作为主人家招待客人的身份出现的,又何来需要奉茶之说?而开篇的时候,曹雪芹已经详细说过了,贾府风俗,饭后是要一杯茶涮口,一杯茶润喉的,自有贾府按规矩服侍的丫头料理,又何须探春饭后再奉茶呢?     如果一些吧友认为探春尚不足以证明任何问题,那么,请看妙玉吧。妙玉是清清白白的公认的不奉承贾母之人吧?“隔年蠲的雨水如何吃得”,但妙玉给贾母吃的恰恰就是这隔年蠲的雨水泡的茶,这能说明她从心里看不起贾母吧?而即使孤高如妙玉,在接待贾母的时候,也是亲自捧了茶来,原文为证: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这是妙玉的做客之道,仅此而已。与献媚,没有半毛钱关系。     再来说说所谓的宝姐姐过生日点戏,不是奉承之说。我以前也发过帖子说这事,宝姐姐当时刚来贾府,与林妹妹在贾母心里的地位是完全不能比较,如果林妹妹都有献媚的动机,那么宝姐姐就更不用说了。请看原著: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请注意,宝姐姐点戏点吃食,是总依着贾母的喜好来行事,即使宝姐姐当时是因为做客,不好意思专断独行,也不至于总依着贾母的喜好吧,举个简单的数字:宝姐姐可以8成依着贾母,剩下2成依着自己的喜好吧?可是没有,宝姑娘是十成十的照着贾母的意思照本宣科,这不是献媚是什么?再者,何为献媚?跟自己的真实心意相违背是也。贾母平日最疼的是黛玉,林妹妹奉茶给贾母,是真心实意的毋庸置疑吧?而宝姐姐所点之戏,全是热闹戏,宝姐姐外号叫什么?冷美人啊,连宝玉这个混世魔王都觉得热闹太过的西游记,会是冷美人喜欢的吗?这不是为了奉承是什么?     林妹妹是有缺点没错,但是请不要将人家的知书达理,将人家的孝心,说成是献媚,冤栽冤矣!
从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看看黛玉对晴雯的喜恶     素有晴为黛影之说,然而这话在红楼原本之中并未出现。或许,晴黛的性格有某种相通之处,但是,晴黛之间有一个最大的分歧:身份的不同。我并不是说赞扬封建社会所谓的主子地位,而是简单的一个道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打个简单的比方:今天中移的话务小姐,遇到再无理的顾客,也不能兜头兜脸的给人一顿好骂,因为这是你的工作。心比天高不能作为你僭越的理由,须得知道,你的命比纸薄。     而即使是在晴为黛影的背景下,也不见得黛玉是喜欢晴雯的。原作中,除了黛玉,没有一位主子小姐对另一位主子说过你的丫鬟不好之类的话,但是省事如黛玉,竟然说了,原因为何,确实是晴雯素日太过了。且从头到尾细细分析黛玉为何会说这话: 黛玉夜访怡红院,晴雯不给开门,是众红迷都烂熟于胸的一幕,请看原文: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 正在院内抱怨说: "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 他们彼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他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 便使性子说道: "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 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这里有几个细节:1、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这里是第26章,故事开始没多久,黛玉已然素知这是晴雯的性格特点,须知孤高如黛玉,原本要歇息了,遇见蘅芜苑的婆子来,也会客套应付,你晴雯如何就能骄傲至此:【"凭你是谁,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2:【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这里充分说明了晴雯的另一个特点:敢欺下不敢欺上的,来的是别的丫头,就可以不开门,如果来的是主子,就开了。这里作者也详细写了晴雯之所以面对黛玉这个主子的另一个原因: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不开门,是因为没听出是主子的声音来,这是又一个双重标准!,此等性格,连黛玉都【气怔】在门外,更别说平时骂不能还口的小丫头们了。此时的晴雯何曾有一点黛玉的影子??而黛玉那篇著名的葬花词,是写在这件事时候的第二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兴许有一炳风刀霜剑正是来自于晴雯呢。     及至第二天,宝黛相会,误会解清:宝玉诧异道:"这话从那里说起?我要是这么样, 立刻就死了!,至此,彻底解开晴雯昨晚的倚仗人势:并不是二爷吩咐的!只不过,晴丫头平时仗着二爷撒谎说多了,没想到今日会阴沟里翻船而已。而作为黛影原型的林姑娘,即使贾母再怎么心肝儿肉的疼着宠着,也不敢仗着贾母开口要疗养的燕窝:【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晴黛之间,一个是恃宠而骄,一个是进退有礼,实为天壤之别也。而最后,看看黛玉对晴雯的评价:【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此需要教训者,何人也?晴雯丫头。黛玉实开了大观园主子与奴才计较的第一例,黛玉对晴雯爱耶憎耶,不言而喻也。
用心看完新版带鱼之死,确实震撼极了! 本着响应李导不做网络暴民的号召,今天老老实实的看了电视版的黛玉之后,我那个震撼呀,就差没从小板凳上翻过去。 我记得书里尽管黛玉之死是高鹗续的,可人家也没写黛玉之死得死这么些天才挂吧,足足两天两夜才背过气去,看得我差点没背过气去。可以看得出蒋带鱼是极力想演出黛玉死前的那种虚弱的,可是额滴神呀,我还真没想象过林妹妹死之前脖子还能胖出几道褶子出来的,打死我我都想象不出来。看着蒋带鱼趴在没有竹子的潇湘馆外面的围栏上,从丰润的脸上嗽出一口血,我那个担心啊,这么健壮的身子都能嗽出血,那我们这些瘦弱群体可怎么办哟。我等啊等啊等啊,心想蒋带鱼既然已经叫紫鹃将题诗帕子拿出来了,应该快挂了吧,可是丫居然将帕子给收进了衣袖,我那个汗呀。直到晚上,丫终于想起拿火盆了,终于将这些原材料扔进了火盆了,这时候响起的不伦不类背景音乐硬是将我的喜悦压了下去,那好吧,那就继续等吧。 可是丫的,到了第二天的白天丫居然还在床上躺着不烟气,难道这是李导特意安排的,知道观众熟悉蒋带鱼的健硕,规矩这样的人一时半会的是死不去的?于是我继续等啊等啊,终于到了第二天晚上了,这厮居然听见了鲍鱼成亲的音乐,开始回想这个水产家族的历史点滴了,我汗。更诡异的是,此时带鱼房中的天花板居然开了个口子,飘飘洒洒的落下花瓣来,我就郁闷怎么不是冰雹呢。这花瓣一直落啊落啊落啊,带鱼一直想啊想啊想啊,最最诡异的事件发生了,这花瓣居然有些落到宝玉的脚边去了,感情这带鱼还没死呢,就开始显灵了? 我陪着熬了两天两夜了,终于看到这带鱼睁着鲜红的眼睛,在心里默默的并且大声的呼喊鲍鱼,你好好好好好,,,我心想这下总该修成正果了吧,结果李导居然卖了个关子,由李纨之口来告知我们这蒋带鱼真的是背过气去了,我当时立马满世界的寻找洒落了一晚上的花瓣,心想紫鹃丫头要是顾着打扫这些花瓣,可就没空帮带鱼擦洗身子了。李导确实是李导,离奇的,就让这些花瓣消失于无形了,帮紫鹃省了不少功夫。然后老太太出现了,于是,著名的马拉之死被活灵活现的重现,缓慢的特写镜头,让我看到了蒋带鱼比我大腿还粗的胳膊,至此,我被震撼到了极点,想起了某个吧友的ID:雷的你姓焦。。。
驳小三库儿——对于金钏儿死从新看宝钗和黛玉二人 首先,宝钗给的是新衣裳,并不是所谓旧衣裳,而且,王夫人原先是要那黛玉的衣服给金钏儿的,只是怕黛玉多心,这里宝钗的反应是【宝钗忙道】,作者这里特地勾画了一种宝钗迫不及待献殷勤的状态,难道不是在迎合王夫人么?? 再审视金钏儿投井的整件事:从听见金钏死开始,袭人在流泪,而宝钗的反应是淡淡的一句:这也奇了。任何人,对于一条生命的逝去,即使不流泪,也不该如此冷淡吧?更何况,宝钗的下一个行动是【忙向王夫人处去】,如果按照小三库儿作者所说,宝钗去王夫人那里是【根本就不是什么巴结讨好,而是明里道安慰,暗中探实情】,这里请教两个问题:第一:宝钗不是父母官,探实情何用?第二:宝钗站在什么立场为金钏儿探实情?第三:后文除了急忙献宝似的拿自己的衣服给王夫人之外,宝钗对金钏儿事件可再说过任何只字片语?第四:如果真是为探实情,宝钗用得着【忙】向王夫人处去吗?搞得好像她才是贾府拿主意的人似的。这太雷人了吧?? 而宝钗到了王夫人处的所言所行,又有哪一点是如小三库儿作者所说:【包含了对王夫人的隐责和反讽】呢??宝钗说【好好儿的投井,这也奇了】是对王夫人的反讽吗?这只不过是探口风的平常一句问话方式而已,而接下来宝钗说【姨娘是慈善人】,何来表达出【一种隐隐的不满情绪】??更甚者,宝钗对于金钏儿的死,是怎么样的啊?宝钗说:姨娘也【不劳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这里实在是很符合宝钗作为皇商之女的身份的——银子是万能的。这些在小三库儿作者眼里,居然不是表现宝钗的冷酷,而变成是对王夫人的谴责,我又被雷了一次。 宝钗在贾府,当然是处处拉拢人心的,连宝玉房里的小红,宝玉尚且不知道这个人,宝钗凭声音就可以准确分别,并且说出小红的特点,素昔眼空心大,难道这里不是宝钗平时下功夫的结果吗?整部红楼梦里,小姐辈中就单单写了宝钗送过衣服给金钏儿,这难道不是宝钗平时在下功夫吗》何以不见得宝钗送衣服给迎春惜春的丫头呢?小三库儿作者的宝钗【恰恰是以一种敬而远之、不屑与之同流合污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切的】,实在令我不寒而栗。 再来说说所谓王夫人对宝钗不信任这一更为雷人的观点。须知金钏儿之死是因为涉及【淫】这个罪名的,至少在王夫人眼里也有勾引宝玉之嫌,要知道,在当时,未出阁的女孩子的清白是最重要的,这些话王夫人如何能对宝钗实说呢?炒检大观园,仅仅是因为发现了秀春囊,到底还不知道是谁的呢,就严重到什么地步?【出去说是园内捡着的,外人知道,这脸面性命要也不要】??仅仅是一件物件就这么严重了,金钏儿的事,王夫人如何能对宝钗这一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实话实说??在小三库儿作者眼里,居然就变成了王夫人不信任宝钗的表现了,这恰恰是王夫人保护宝钗的一种做法呢! 最后说说黛玉对于晴雯之死的问题。当时黛玉满面含笑并不是针对的晴雯之死,而是对于宝玉为晴雯作的悼词。这里首先要弄明白,死在黛玉眼里并不是一种痛苦,【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死得其所恰恰是黛玉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他年葬侬知是谁】?在黛玉眼里,晴雯死后,能得到宝玉的如此厚待是一种幸福,是对宝玉肯定晴雯态度的一种肯定,何来黛玉冷酷之说??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