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野鹤Y 闲云野鹤Y
关注数: 226 粉丝数: 158 发帖数: 15,663 关注贴吧数: 30
【心得交流】答心着凉了 心着凉了给我留贴说: “哥儿,俺今天又受刺激了。必须觉得自己不能再幼稚了。天真的心,除了让我的诗纯了点,其他真的没啥,我保留一颗纯粹的诗心真的对我有用吗?而且现在的事实在告诉我,高考,高考,还是高考。转个视角来想,变个心,未比不是一种进步,而且我的诗,总缺了韵味,这个和我自身的心态应该有很大关系。哥,我以后到底该怎么做啊?” 借此想说几句和诗有关的话。 当下那些歌星、影星们,端地一次出场费就以几十万元计,而诗人的桂冠呢?则一文不名。倘若杜甫老夫子再生,《三吏》、《三别》这样的诗篇写得再有笔底波澜,恐怕也还是只能够居住草堂了。今天的诗和诗人,已经被经济大潮激荡得越来越边缘化了。我们还能够享受诗歌,爱诗、写诗,想想挺可怜的。但是有一点最可贵处,诗做为一种文学样式是最纯粹的,所以我们也因此纯粹起来——我们有一份美好的情怀,让心灵在诗歌里得已幻想和宁静。 心着凉了,弟呀,我是一名教师,我的内心更深切的感受得到,学校里学到的和在社会上看到的反差很大,理想在现实面前往往被撞得粉碎,中央台那个白岩松写了一本书《你幸福了吗》,可以看看。他有一个观点我很赞,他说其实幸福取决于心态。你临屏写诗的时候心是热的,很享受,你能够保留一颗纯粹的诗心已经足够,你的诗风放荡不羁这一点弥足珍贵,发扬下去哈。 有一种活法,就是活着。还有一种活法,好好活着。我们写诗做文,嘿嘿,活得挺有品滴。 2013、4、3晚临屏
【好诗推荐】《牛》赏析 (作者/h有道) 没有人注意他的脸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 牛毛下需要舒展的褶皱太多了 一不小心 偶蹄类的脚步 会把生活踩成两半 他面前的原野是巨大的 而土地不是他的 收成不是他的 莺飞草长的生活不是他的 他犄角很长 但吹响的号角不是他的 即使牛皮制成的皮鞭 也不是他的 他只是安在犁弓上的一支箭 在股市 而股市也不是他的 他脾气很大 但只能用来长叹 有时候他也反刍 明明自己有奶 怎么就成不了娘 解读: 没有人注意他的脸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 牛毛下需要舒展的褶皱太多了 一不小心 偶蹄类的脚步 会把生活踩成两半 诗里称呼牛不用“它”而用“他”,完全可以理解,这个“他”写的原本就不是牛,这个“他”写的是诗人自己,写的是和诗人同样的普通百姓。“没有人注意他的脸/他的眼睛布满血丝”,这模样像不像极了农民,像不像极了城里干活的劳动者?“牛毛下需要舒展的褶皱太多了”,这个句子很打人,形象地说出了普通百姓生活的沉重和压抑。“褶皱”里隐藏的是生活的沧桑啊!“一不小心/偶蹄类的脚步/会把生活踩成两半”。面对生活,普通百姓已经习惯了小心翼翼。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忍辱负重,这一点非常像牛,只顾低着头讨生计罢了。 他面前的原野是巨大的 而土地不是他的 收成不是他的 莺飞草长的生活不是他的 是呀,原野巨大,而土地和收成是他的吗?农民也好,城里干活的劳动者也好,他们含辛茹苦劳作一年下来,不就和牛一样,剩了一点裹腹的“草料”吗?他们哪里还有什么“莺飞草长的生活”!“莺飞草长的生活”属于谁呢?反正不属于他们。 他犄角很长 但吹响的号角不是他的 即使牛皮制成的皮鞭也不是他的 他只是安在犁弓上的一支箭 在股市 而股市也不是他的 这段夸张地道出了他们的付出和被剥夺。犄角吹响的号角并没有表达出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他们有话语权吗?),牛皮制成的皮鞭或许抽在了他们自己的身上,他们只是安在犁弓上的一支箭,被人当箭使了,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牛气冲天的股市,却和“牛”毫不相干。 他脾气很大 但只能用来长叹 有时候他也反刍 明明自己有奶 怎么就成不了娘 “他脾气很大/但只能用来长叹”。是呀,能够没有脾气吗?更多的时候,只能是唉声一叹,人微言轻,唠骚而已。“有时候他也反刍/明明自己有奶/怎么就成不了娘”。鲁迅说过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奶都被谁吃了?怎么就成不了娘?日子为什么过得这样穷酸?那么谁是娘呢? 赏析: 诗里处处透露着诗人的机智和讽刺。而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显然是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只要抓住了拟人,也就抓住了这首诗的神髓。作者从大处着眼(指这首诗的立意),从小处落墨(指体察细微),把牛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牛历来是一个象征,就像梅、兰、菊、竹象征着君子之雅,牛则象征着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牛是普通百姓的写照。 不平则鸣,诗人为“牛”而呼,我们听到了一个沉闷的声音,这声音发自肺腑,非常真实,落地有声,令人扼腕。 2013、1、12
【好诗推荐】:《牛》赏析 (作者/h有道) 没有人注意他的脸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 牛毛下需要舒展的褶皱太多了 一不小心 偶蹄类的脚步 会把生活踩成两半 他面前的原野是巨大的 而土地不是他的 收成不是他的 莺飞草长的生活不是他的 他犄角很长 但吹响的号角不是他的 即使牛皮制成的皮鞭 也不是他的 他只是安在犁弓上的一支箭 在股市 而股市也不是他的 他脾气很大 但只能用来长叹 有时候他也反刍 明明自己有奶 怎么就成不了娘 解读: 没有人注意他的脸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 牛毛下需要舒展的褶皱太多了 一不小心 偶蹄类的脚步 会把生活踩成两半 诗里称呼牛不用“它”而用“他”,完全可以理解,这个“他”写的原本就不是牛,这个“他”写的是诗人自己,写的是和诗人同样的普通百姓。“没有人注意他的脸/他的眼睛布满血丝”,这模样像不像极了农民,像不像极了城里干活的劳动者?“牛毛下需要舒展的褶皱太多了”,这个句子很打人,形象地说出了普通百姓生活的沉重和压抑。“褶皱”里隐藏的是生活的沧桑啊!“一不小心/偶蹄类的脚步/会把生活踩成两半”。面对生活,普通百姓已经习惯了小心翼翼。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忍辱负重,这一点非常像牛,只顾低着头讨生计罢了。 他面前的原野是巨大的 而土地不是他的 收成不是他的 莺飞草长的生活不是他的 是呀,原野巨大,而土地和收成是他的吗?农民也好,城里干活的劳动者也好,他们含辛茹苦劳作一年下来,不就和牛一样,剩了一点裹腹的“草料”吗?他们哪里还有什么“莺飞草长的生活”!“莺飞草长的生活”属于谁呢?反正不属于他们。 他犄角很长 但吹响的号角不是他的 即使牛皮制成的皮鞭也不是他的 他只是安在犁弓上的一支箭 在股市 而股市也不是他的 这段夸张而形象地道出了他们的付出和被剥夺。犄角吹响的号角并没有表达出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他们有话语权吗?),牛皮制成的皮鞭或许抽在了他们自己的身上,他们只是安在犁弓上的一支箭,被人当箭使了,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牛气冲天的股市,却和“牛”毫不相干。 他脾气很大 但只能用来长叹 有时候他也反刍 明明自己有奶 怎么就成不了娘 “他脾气很大/但只能用来长叹”。是呀,能够没有脾气吗?更多的时候,只能是唉声一叹,人微言轻,唠骚而已。“有时候他也反刍/明明自己有奶/怎么就成不了娘”。鲁迅说过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奶都被谁吃了?怎么就成不了娘?日子为什么过得这样穷酸?那么谁是娘呢? 赏析: 诗里处处透露着诗人的机智和讽刺。而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显然是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只要抓住了拟人,也就抓住了这首诗的神髓。作者从大处着眼(指这首诗的立意),从小处落墨(指体察细微),把牛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牛历来是一个象征,就像梅、兰、菊、竹象征着君子之雅,牛则象征着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牛是普通百姓的写照。 不平则鸣,诗人为“牛”而呼,我们听到了一个沉闷的声音,这声音发自肺腑,非常真实,落地有声,令人扼腕。 2013、1、12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