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aein haaein
关注数: 394 粉丝数: 364 发帖数: 30,080 关注贴吧数: 211
印度军舰抵俄参加军演 刚进港就撞了俄军舰船(图) 当地时间10月19日,印度海军什瓦里克级F48“萨特普拉”号导弹护卫舰抵达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万万没想到的是,“萨特普拉”号导弹护卫舰在进港的时候,其舰尾与俄罗斯医院船“额尔齐斯河”船体发生碰撞,“额尔齐斯河”医院船的船体上被撞凹了一块,万幸的是没有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图为印度海军“萨特普拉”号舰尾与俄罗斯医院船“额尔齐斯河”船体发生碰撞的场景 。 俄方指出,碰撞很轻微,情况不算很严重。但有报道指出,印度海军指挥官对码头系泊缺乏足够经验,再加上语言障碍。此外,该码头的33个泊位都很狭窄,相对活动舰船的自由度没有多大。在接近泊位和系泊时,海上天气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困难,拖船不能在强风中提供有效的援助而导致了碰撞。图为印、俄两舰发生碰撞的场景,从图上看中间留出的泊位相对较宽,不知道印舰怎么就舰尾歪向俄船并撞了上去,糗大了。 这是印度海军什瓦里克级F48“萨特普拉”号导弹护卫舰,进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域的时候,俄方鸣放礼炮相迎的热闹场面。 这是印度海军什瓦里克级F48“萨特普拉”号导弹护卫舰,在俄方拖船的帮助下向泊位驶去。 (来自:军米贴图) 印杜海军“萨特普拉”号导弹护卫舰经历了一出碰撞的小插曲,最后还是停进了泊位。 (作者:军米贴图)
英媒称女王无意让查尔斯王子摄政 有生之年不退位 原标题:英媒称女王无意让查尔斯王子摄政有生之年不退位 海外网8月20日电 尽管上周有消息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计划在年满95岁时,提拔王储查理斯成为摄政王,但英国媒体20日却援引王室消息人士的话表示,英女王从未有此打算,并打算在有生之年继续履行王室公务。 据与王室有关的3位消息人士向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透露,女王无意让位给查尔斯王子,并且坚持认为“责任第一,国家第一,我会全心工作”。他们还表示,不论是女王方面还是查尔斯方面,都没有准备摄政的计划。 相关王室人士还引述了英女王在其21岁生日时所做的许诺,当时她曾表示:“我宣告,我的整个人生,无论是长是短,都将致力于为你们服务。” 根据英国1937年的《摄政法案》,君主未能履行职责时可将权限交予继任者。而一旦女王退位或是去世,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子将会成为英国国王。 另据海外网早前报道,英国王室消息人士曾在14日透露,现年91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打算在95岁的时候退休,计划届时实施摄政法案,让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子担任摄政王。 摄政法案是英国摄政制度的法律保障,按规定,如果君主一旦患有疾病无法履行国家元首职责,其权力可以转交给摄政王。虽然摄政王名义上不是国王,但在权力和职责上与国王等同。 据了解,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即位,4月21日满91岁的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1947年结婚。 查尔斯王子出生于1948年11月14日,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的长子,1958年被封为威尔士亲王,在伊丽莎白二世创下在位时间最长纪录的同时,查尔斯王子也创下了英国历史上最长储君的纪录。 这位等待王位时间最长的老王子不受英国人喜爱已是不争的事实,据《太阳报》报道,调查显示65%的英国人希望查尔斯将王位让给长子威廉。 不过,在8月2日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最后一次履行王室公务,为自己65年来在公共活动方面的付出画上句号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却并没有减少其工作量的打算。英国“天空新闻”当时就援引白金汉宫发布的一份声明称:“在王室成员的支持下,女王将继续全面参与到公共事务中。”(编译/海外网张霓)
12345,59改步兵战车  8月16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在内蒙古包头隆重举办“装甲与反装甲日”主题营销活动,首次展出了新型的改进型重型步兵战车。   军迷们看坦克装甲车首先数负重轮,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这个步兵战车采用的是熟悉的“五对轮”底盘。没错,这种步兵战车正是在逐渐淘汰的59式中型坦克底盘基础上改进研制的。  图片:首次曝光的改进型重型步兵战车,底盘是首尾互调的59式中型坦克。   59式中型坦克在军迷中有着“五对轮”的美称,这种老式坦克已经逐渐退出一线作战序列,如何让老铁甲发挥余热成为了拥有这种坦克的部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59式中型坦克是仿制苏制T-54A中型坦克而来的。以色列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缴获的T-54/55坦克为基础改装出了“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输送车,俄罗斯也在上世纪90年代在T-54/55系列中型坦克底盘基础上发展了BTR-T重型步兵战车。  图片:以色列为了应对城市作战需求,在缴获的T-54/55坦克基础上研制的“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输送车。   “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输送车的设计初衷是在纷繁复杂的中东城市作战中为步兵提供更加有效的防护。该车火力一般,仅拥有数挺机枪,乘员3人,载员7人。   俄罗斯BTR-T重型步兵战车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更加重视防护和火力。在车臣如地狱一般的城市作战中,俄军BMP履带步兵战车、BTR轮式装甲输送车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薄皮大馅,面对密集的RPG火箭弹流,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前线俄军急需要一种重装甲防护的装甲输送车。  图片:车臣作战的俄军BMP-2步兵战车,薄弱的装甲防护让其损失惨重。   为此,俄罗斯设计人员将防御能力较强的T-55坦克底盘作为基础,拆除炮塔武器系统,将战斗室作为载员室,在车头安装了一座包括30毫米机炮和“短号”反坦克导弹的顶置武器站。车体上还覆盖有爆炸反应装甲和外挂装甲,可为车内乘员提供相当于600毫米装甲的高强度防护。但该车运载能力有限,除了3名乘员外,只能运载5名步兵。  图片:注重火力和防护性的BTR-T重型步兵战车。   此次中国推出的重型步兵战车,则是有别于以色列“阿奇扎里特”和俄罗斯BTR-T的第三种构型。   从外形来看,该车将59式坦克炮塔取消,然后做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设计,将坦克的首尾互调,也就是说将59式坦克的尾部作为步兵战车的首部,将坦克的首部作为步兵战车的尾部。这个从5对负重轮的布局就能够看到。  图片:注意负重轮之间的间距,红圈中的其实是59式坦克第1、2对轮的间距,现在却布置到了尾部。  图片:注意59式坦克负重轮的间距特点。   首尾对调的好处是使这种新型的重型步兵战车变成了发动机前置,不但为车辆正面提供了更好的防护遮蔽,还腾出了宝贵的后部空间,能够更加方便地布置载员舱。估计该车除了3名乘员外,还能够搭载6~8名全副武装的步兵。  图片:箭头所指是车长和驾驶员舱盖。   相对而言,以色列的“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输送车载员必须通过长长的尾部走道进出车辆,而俄罗斯BTR-T步兵战车载员更是只能从车辆上部的舱盖进出,这些都是没有更改发动机位置,和坦克采用一样的动力后置造成的麻烦。  图片:“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输送车载员必须通过尾部一个通道进出,非常低矮不方便。   此外,中国的改进型重型步兵战车安装了一座通用的WA333T1B炮塔,安装有一门30毫米机关炮和一具红箭-73D反坦克导弹发射架,拥有较为强劲的火力。这种炮塔已经伴随着中国轮式步兵战车的热销,在非洲等国家普遍装备,也是非常成熟的货架产品。  图片:改进型重型步兵战车上使用的WA333T1B炮塔,安装有30毫米机关炮和红箭-73D反坦克导弹。   装甲防护来说,该车继承了59式中型坦克的良好车体防护。   59式坦克虽然作为坦克来说已经落伍,但是作为步兵战车来使用的话,其装甲防护还是很强的。除了本身59式车体的均质钢装甲防护外,该车还安装了新型爆炸反应装甲等防御组件,防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图片:前置发动机和大量新型装甲使该车防御能力远远强于一般的步兵战车。   中国从1959年以来,先后生产的59式中型坦克没有万辆也有好几千辆,随着老式装备的逐渐淘汰,处理这些车辆需要庞大的资金。而如果将其改装为重型步兵战车,既可以出口创汇,又能够让这些老装备焕发“青春”,何乐而不为呢!
俄罗斯宇航员偷偷带酒进太空。 宇航服里夹私货,空间站中藏几瓶。俄罗斯宇航员偷偷带酒进太空。   宇航员这一职业并不浪漫。在太空呆过的人都会告诉你,这种工作不仅艰苦而且压力巨大。所以,即使在太空中,俄罗斯人也不能没有节日,更不能免掉和朋友干杯。   夹带私货手法很多   酒这种暖身饮料最早于1971年被带上太空,目标是“礼花7号”轨道站。当时,一位宇航员恰好过生日,他的朋友们将一瓶亚美尼亚白兰地藏在血压计中被带上太空。而且,检查委员会曾在不同空间站发现过几十处藏酒的地方。官方人士对此并不否认。俄宇航员选拔总委员会联合主席维亚切斯拉夫·罗戈日尼科夫就承认,几乎所有宇航员都有这样的“私藏品”。他说:“这是完全不允许的,我不知道这些酒是怎么带上去的。”  苏联英雄、宇航员伊戈尔·沃尔克就讲过怎样往宇宙飞船上夹带私货。1984年乘坐“联盟号”飞船升空之前,他买了两桶酸黄瓜和一些白兰地。“座椅在飞船上要定中心,因此不能携带超过计算重量的东西”,沃尔克说,“但我和搭档瓦洛佳·扎尼别科夫在起飞前一周除了面包和茶什么都不吃,瘦了近2公斤。把东西封好,穿宇航服时把它们放在里面。就这样起飞了,肚皮上放着酸黄瓜。”▲“联盟号”飞船 资料图   还有的人使用飞船上的文件藏酒。“那是很厚的一摞文件,去掉封面,用装酒容器代替里面的页面。装一升到一升半没问题。最重要的是别让酒晃荡出响声。”宇航员格奥尔吉·格列奇科曾在太空中度过了134天20小时32分58秒。他说,宇航员在空间站必须做体操以防止肌肉萎缩,每天至少2小时,飞船上备有专用服装,里面有迫使肌肉在失重条件下工作的装置。宇航员们就在换岗时利用它留下“私货”。   太空喝酒需要想象力   “有一次,我在体操服里发现了一个一升半装军用水壶,写着‘刺五加’”,格列奇科回忆说,“可里面是白兰地!我们算了一下,这些酒可以供我们每天睡前喝8.5克,但我们只喝了半壶,剩下的根本就喝不到。因为液体倒不出来,用力挤压就会和空气混合成泡沫。因此我们不得不把剩下的半壶酒放回原处。下一批宇航员回到地面说他们喝光了白兰地之后,你不知道我有多惊讶。怎么会?原来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一名宇航员飞到空中,用嘴咬住酒壶口。另一人轻轻向下打他的头。第一个人会往下飞,这时液体就随惯性灌到他嘴里。然后两个人交换位置。他们说,‘除了高等教育之外,还得有至少中等的想象力’”。▲许多宇航员认为,空间站禁酒令有害无益。   许多宇航员认为,空间站禁酒令有害无益。在空间站呆了184天的亚历山大·拉祖特金就公开说:“有一次,由于意外情况,机舱内的空气成分发生了变化。甚至地面控制中心的医生都建议我们喝点酒中和有害因素。”   呼吁空间站饮酒合法化   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瓦列里·柳明也说:“飞过的人都会告诉你:在太空中喝一口白兰地会消除紧张。我就在起飞前买了12瓶亚美尼亚白兰地,把它们倒入带拧盖的塑料包里。最难的是绕过层层检查。新空间站在工厂的时候我和机师在里面进行适应训练。我利用这一机会,在几个秘密地方藏了6升酒。考虑到半年的飞行计划,这并不多,并且还有两批考察队到来,这又是6个人。  当然,殷勤的主人是用珍贵私藏招待客人的:我们把一小口儿白兰地叫做‘咕嘟’。相当于20克,在地球上根本不算啥。但是在太空中,‘咕嘟’可是神奇的魔力水。比如说,我们累了一整天,第二天还有复杂的实验,钻进睡袋,但睡意全无。这时‘咕嘟’就帮上忙了。我们不是一口干掉,而是把它含在嘴里,用舌头品尝滋味,然后慢慢咽下。这个过程要拉长到10分钟。在宇宙中,这一点点酒精的作用是奇妙的:它让人平静、放松,然后很快睡去,第二天精神饱满地醒来。我认为,应当让空间站合法拥有少量酒精。”
舟山初步攻克世界性难题:带鱼人工饲养成功 人工养殖的带鱼 原标题:舟山初步攻克世界性难题——带鱼养殖破了带鱼“离海即死”魔咒 来自深海的300多尾野生带鱼已在一两米深水池里欢快生活两个多月了,但上我们的餐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带鱼的饲养技术,至今被认为是个世界难题。 带鱼捕食乌贼和虾,住深海、洄游、身子弱、好内斗。它的美味,一直被吃货们所念叨。渔民捕捞这种鱼类的历史非常长,但海洋学家一直想攻克驯养技术,道路非常曲折。 养殖带鱼,在以前,无疑是个天方夜谭式的话题。它有着“离水即死”的魔咒,别说人工饲养,连老渔民都几乎没见过活的带鱼。 眼下,这个世界性的大难题,被舟山水产研究所攻克了。 在研究所的养殖基地,来自深海的300多尾带鱼,已经在水池里欢快地生活了两个多月。记者甘凌峰 野生的生活在深海养殖的水池仅1.5米深 在舟山水产研究所的养殖基地,有一个室内的水池。水池内,一条条银色的丝带迅速游动。这样的奇观,以前从未有过。 舟山水产研究所所长徐志进说,水池里的带鱼一共300多尾,在室外的水池里生活了一个半月后,转移到了室内。 据了解,室外的水池深约2米,而室内的更是只有1.5米深——野生带鱼一般生活在一两百米的深海。 两个月前,这批野生的带鱼苗被引入水池,当时身长只有20厘米左右。经过人工饲养,已经长到了现在的40多厘米长。 如果顺利,明年上半年这批带鱼可以长到七八十厘米长,性腺成熟,进入繁殖期。 为什么带鱼很难养殖? 东海有四大著名的海产,分别是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这些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海鲜。 此前,大黄鱼、小黄鱼、墨鱼的养殖技术早已被人类攻克。人们现在能够吃到物美价廉的大黄鱼,人工养殖厥功甚伟。 但是,带鱼始终养不了,此前国内连养活带鱼的记录都没有。这里面的原因,说起来很复杂。 温州林老伯打鱼几十年,他举了个例子,为什么大家平时去菜场买鱼的时候,带鱼的鱼肚经常是破的? “因为带鱼生活在深海,捕捞上来后压力急剧变化,鱼鳔爆了。”林老伯说,带鱼一般是远洋拖网,从深海捕捞上来的,上岸就死了。“鱼鳔都爆了,还能活吗?” “人为改变压强,成本太高,不现实。”徐志进说,带鱼很难养殖,压力变化还不是唯一的原因。 徐志进说,带鱼是洄游鱼类,根据水温的变化,每年千里大迁徙,在近海和远洋,以及南方的东海和北方的黄海、渤海之间游动。“人工无法提供这样的洄游环境。” 此外,带鱼体表没有大的鳞片,容易受外伤,带鱼生性凶猛,同类之间互相残杀,这些都给人类养殖带来了困难。 舟山怎么把带鱼养活的? 徐志进说,他们慢慢驯化带鱼,改变它的习性,就像野鸡变成家鸡一样,习性完全变了,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无法改变压强的情况下,舟山水产研究所从其他方面,尽量给带鱼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水干净一点,温度适合一点。我们不知道怎么配饲料,就先喂活的小鱼小虾。” “如果带鱼能顺利适应水深,长期活下来,那么后代会有很大的概率慢慢适应。”徐志进说。 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带鱼个体差异大,容易彼此攻击,所以要尽量让同一个水池里的带鱼个头差不多大。 带鱼生活的环境变了,在人工环境下,能不能性成熟?不能洄游,如何度过夏天的高温,如何越冬?徐志进说,这个是全新的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养殖”包含了两个含义:养活和繁殖。徐志进坦承,目前他们仅仅养活了一批带鱼,才走出了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接下来还有很多难关。 换句话说,带鱼养殖要实现产业化,走上大众餐桌还很遥远,“慢的话,也许还需要几十年。” 带鱼产量大又便宜 为什么还要人工养殖? 据徐志进所知,带鱼是海鱼里面产量最高的,光舟山一年的产量就有十几万吨。 带鱼也是最物美价廉的海鲜,大家都吃得起。在平时,小一点的带鱼10块钱一斤就能买到。 有一种说法,带鱼的产量已经相当高了,因此人类没有必要像发展大黄鱼养殖那样,投入大量资源,去研究带鱼的养殖。 但徐志进不这么认为——“现在的带鱼资源需要保护,我们掌握了带鱼的习性、规律,对资源保护也是个促进。” 研究显示,由于过度捕捞,带鱼的生殖年龄正在提前。带鱼通过生殖规律的变化,来补充自己的种群。但相应地,我们所能捕到的带鱼个体也越来越小。 徐志进说,受沿海的海水污染影响,野生带鱼的食品安全需要重视,就像贝类的重金属问题。“而养殖的水质做过净化,会好很多。另外,养殖的口味未必比野生的差,三文鱼大部分是养殖的,比野生的口味要好。” 这些海鲜现在还没法养殖 渔业资源日益匮乏已成不争的事实,不够吃了,人工放流、养殖就成了重要的补充手段。不过,眼下仍有不少海鱼还是我们人类无法驯服的。 舟山水产研究所除了养带鱼,还有大黄鱼、对虾等。 国内的海水养殖起步较晚。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养海带等藻类,到养对虾,养蛏子、花蛤等贝类,直到本世纪养海鱼的规模才壮大起来。 到了现在,海鱼养殖家族的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大黄鱼、金鲳、石斑鱼、鲈鱼、黑鲷、梭子蟹、青蟹、虾蛄、黄姑鱼、鮸鱼、真鲷、十六枚(“黑包公”)、多宝鱼、比目鱼等。 其中,市面上的大黄鱼、金鲳几乎都是养殖的。 去年, 宁波大学银鲳研究团队宣布:经过16年的努力,他们成功养殖银鲳亲鱼数量近万尾。养殖银鲳的技术难题被攻克,估计几年后可能量产上市。 但是,还剩下一些难啃的骨头:鮟鱇鱼、虎头鱼(小石斑)、黄鲫、黄占鱼、鳓鱼、龙头鱼(虾潺)、马鲛鱼、橡皮鱼、青占鱼等还养不了。 这些鱼和带鱼、银鲳一样,都有养不了的“理由”,比如马鲛鱼、鳓鱼属洄游鱼类,橡皮鱼是外海近底层鱼类,龙头鱼(虾潺)太便宜了。 (舟山水产研究所供图)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