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码 伽码
关注数: 0 粉丝数: 216 发帖数: 11,058 关注贴吧数: 0
为何德、日乒乓有实力,但登顶有欠缺? 不能说不出成绩,只是登顶上有欠缺吧。 简单说点。 首先,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本质上是商业的一部分,发展资金来自市场的募集,体育经营来获得回报,形成一个产业。在这个基础上,不易商业化的项目,来自市场的资金就不会很高,竞争也不会特别激烈,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力也有上限,这就是乒乓球项目在发达国家无法和足球项目相提并论的根本原因。 其次,乒乓球运动,在发达国家的商业化上不可能有特别大的成功(自由市场经济中有试错的自由,自发明以来早就被试过多次,愿赌服输,你试你承担),在经济学上,这个项目更多表现为劳工(工人阶级)人数占比高的国家发展相对好一些,所费不多,人口基数大,相对受众面广一些。瑞典、韩国、日本、德国,制造业工人比例都是相对比较高的(法国不太清楚)。其他的乒乓球强国,就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了,东亚以外的就是早期的东欧几国,如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匈牙利、前苏等等。现在印度制造开始起步,印度的乒乓球也从英联邦内和中东圈的乒乓球老牌霸主逐渐向世界级赛事上露个脸,当然目前和东亚、西欧的乒乓球强国还不在一个档位上。 然后,说说德国、日本缺乏代表最高水平(男子单打冠军)的耀眼成绩的原因。 先说日本吧,其实日本是中国颗粒崛起之前的世界乒乓球霸主,弧圈球就是他们发明的(还不成熟,后被瑞典继承并发扬光大)。日本在失去霸主之位后,一直没有找到新的技术体系,很长时间内,他们的打法在正手上缺乏杀伤力,力量,跑动能力都不行,青少年段涌现出一些手感流,但进入成年组后,光靠手感是不能登顶的。这是他们和韩流的最大区别,韩流小赛不起眼,大赛上时不时能有突破,韩流的正手和步法非常强悍,反手技术则一直建立不起来,现在也还在摸索阶段,小球也糙一些,但不妨碍他们大赛爆冷。 至于德国,早期传统的德国技术体系,是没有正手的(正手只能原地扒拉和按、挡,拍高球),不会在跑动中用正手连续击球,就是说技术天残。反手强悍是他们的传统,比如罗斯科夫。波尔少年时代,开始也没有正手,在中国的海外乒团到德国后(文化交流),波尔跟中国教练学习,才有了正手跑动中击球的能力。至于比波尔小的奥恰,正手还是天残。但德国的联赛建立得比较好,吸收了世界各国很多高水平运动员,慢慢的,他们的技术体系也在逐步完善,现在年轻的德国运动员,正手不像老一代那样天残,但要说耀眼,那也不至于,德国人做事情严谨,飞跃性的进步可能没发现,但一直在进步。你看这次巴黎奥运3:0零封张本美和的考夫曼,身体条件特别突出,个子高,反手强,但正手也没有了德国乒乓球传统上的天残现象,步法非常有弹性,而且两面也能衔接起来。 总的来说,德、日的打法,属于有实力,但还有下面的问题。 日本偏于手感,击球节奏单一,只能快不能慢,球员身体条件上弱点,缺乏一锤定音的正手。 德国打法,节奏上偏慢,快不起来,太偏反手系,也就是一种慢速的反手系,后手球太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