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时空 千万时空
关注数: 89 粉丝数: 333 发帖数: 6,470 关注贴吧数: 11
湛江印象 湛江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位于广东省西部沿海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亚热带迷人的风光,四季常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产丰富,是海鲜美食的乐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天然良港,一条海湾将城市分为东西两半,东海岛静静的卧在海湾南门口,守护着海港的门户,长龙卧波,海岛锁咽。西城继往开来创新篇,东城石油科技腾飞后劲足,东海岛旅游重工齐发展,港湾连接内陆通四海。 中国南海西部石油勘探开发基地在湛江的东部,隔海湾与市区相望。海湾长而狭窄,是良好的港湾,湛江港、南海舰队军港、南油石油勘探开发建设的船舶港口都是依海湾两侧建设。 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需要在陆上建设基地,石油勘探开发船舶也需要港口,这样海湾东部自然而然成为南海西部石油的基地。地缘优势明显,靠近南海和莺歌海,莺歌海很早就发现有气苗。气苗是地下埋藏的天然气泄露到海上的现象,说明这个海域蕴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基地靠海而建,街道的名称为南调路,南调的意思是南海调查的简称,为啥不叫南油路呢?因为,南海资源开展调查在先,发现油气田在后,早期是南海勘探调查的基地,命名“南调路”就不难理解了。南海和莺歌海海上发现油田和气田后,这里成为海洋石油人的科研、生产、生活基地。目前东城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宛如一个悠闲的小镇。 海湾大桥 海湾大桥跨海而建,长度有四公里,规模宏大,大大方便了东西城两岸人民通行、物资的交流。东城人过去在西城找对象,见一次面好比牛郎织女过天河相会,见一次面坐轮渡等待和渡海花一个小时,很不方便,现在方便多了,十几分钟就可以见到对面的女朋友了。把家安在西城,在东城上班,坐公交车往返十分快捷、方便。 军港 海湾西岸湛江海军港停泊着168导弹驱逐舰、568导弹护卫舰等大型舰只,东岸麻斜军港停靠2万吨级的998两栖登陆舰,很大很气魄,军舰常进进出出,是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镇守着万里海疆。 红树林 海湾里生长着红树林,红树林在浅滩里生长,涨潮的时候海滩被海水淹没,有70多种海洋生物依托红树林生存,是重要的生态链。红树不怕海水盐渍,具有排盐功能,保护着海滩和这里众多的生物。 捞牛鱼 捞牛鱼是当地的叫法,又名鼻涕鱼,刺少肉软,砂锅焗的鱼肉很软、很糯,柔软的几乎用筷子夹不起来,酥炸更好吃,外焦里嫩,入口即化。真是难得的美食。 竹筒水烟 经常看到男人们携带竹子筒水烟,有四、五十厘米长直径有7-8厘米,有空就吸几口。这么大家伙竟然有人随身携带出行,有的开大客车的司机停车后第一件事就是吸竹筒水烟,这种烟丝很有劲,几口就相当于一支烟!有个摆摊位的男子把水烟按上链子,为了防止被他人拿走,不用的时候拴在树干上,当地人对这个东西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长街椰林 街道两旁种植高大的菜王椰和椰树,菜王椰不长椰子,但是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树叶婆娑,耸立在街道两旁,台风肆虐的季节把树叶全部吹断,变成光秃秃的树干,很快又长出茂盛的新叶,生生不息。椰子树虽然长椰子,但是不能食用。 油城三轮车 坡头区所在地是南调街道(南调路,南海石油地质调查所的简称),南海石油湛江分公司、西部公司驻地,这里极少有出租车,载客的三轮摩托车很多,三轮摩托车主要是在街道内部载客,载客三轮摩托车成为一景,车夫多数是村里的中年女士,平时照顾家,闲暇跑载客,有的家里拥有3、4层的楼,还要开着三轮摩托出来挣辛苦钱。勤俭朴素的民风。
广州越秀公园五羊雕像--有一只被阉割的公羊 广州越秀公园有一个闻名的五羊雕像, 石像建于1960年4月。 在图片上看过无数次,到公园近距离我看过至少3次,每次看完都有新收获,第三次参观,探寻每只羊是什么性别?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其中一只羊的性别,我百思不得其解。 这群羊雕塑一共有五只羊,羊的品种属于奶山羊,一只高大的公羊突出在4只羊中,围绕在高大的公羊周围的4只羊,2只母羊的乳房特别大,乳房中间凹陷分为左右两半,下端分为2支,左右各一乳头,不是普通的山羊,是奶山羊,其中还有一只羊羔在吃奶,那么另一只羊是公羊还是母羊呢?笔者怎么也没看出来。这一只没有性别的羊大小和母羊差不多,即没有母羊的乳房,也没有公羊的睾丸和生殖器,可以肯定这是一只阉割的公羊。 据百度百科介绍五羊石像,一说,以四只形态各异的小羊簇着1只口衔稻穗的高大母羊,另一说,五只石羊神态各异;站在高处的老羊雄劲,口衔谷穗,昂首向前方;老羊脚下是一对亲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对母子羊,母羊左右回首顾盼正在安静吸乳的幼羊,幼羊则跪在母羊下吸乳。第一说,分明是没有分清羊的性别,也没分清成年羊、小羊,围绕在周围的羊中,有一只在给羊羔哺乳,所以,围绕的不是4只小羊。第二说,高大的老羊性别含糊,是公母没有明确。 其实这个雕像就是社会意识的反应,虽然,中间那只高大的羊外生殖器没有雕刻出来,但是,作者体现的就是公羊,围绕他的是妻妾和臣民,是男权意识的体现。对于社会制度来说,就是集权制度的反应。五只羊不是处在平等的地位,总有一只为中心,高高挺立在中间,嘴里衔着稻穗,体现了它在羊群中高高在上的地位和权力。在他的周围不能有第二只公羊,也就是中国的太监文化,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了一只没有乳房也没有睾丸的羊阉割的公羊的原因。
参观傅科摆记 来过北京的人很多,参观过长城、故宫的人也很多,参观过天文馆傅科摆的不一定多,一定没有上述两类人多。北京天文馆A馆里有一个重锤大摆——傅科摆。多数参观者是带着孩子而来,在A馆大厅里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个孩子,快步走近大摆,孩子的妈妈带着眼镜,一定是有知识的人,男子瘦高,年轻的父亲急不可耐的说:‘’看,这是中国人发明的!” 小男孩问:“这个干什么用的,会停下来吗?” 年轻的父亲快速地答到:“不会停,地球不停下来,就永远不会停下来。” 这时他注意到了摆锤的底下巨大圆盘围墙内的中文文字说明,他似乎也没有弄明白傅科是法国人,也没有明白这个摆的意义,好像姓傅的是中国古人吧。 一个小时后我再次路过这里,又看到一个矮胖的年轻男子带着女儿,赶过来立即对着地面的圆盘给孩子介绍说:“看,这是中国发明的指南针。” 喃喃自语地说:“四个针 ?”他好像很困惑,怎么和常见的一对指针的指南针不一样,这是个绘有十字指针的方位角刻度盘,而不是真正的可以自由转动的指针。 傅科摆,多数读过高中理科的知道,或者听老师说过,或者读课外书了解的。 那就科普一下吧。 让·傅科法国物理学家,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转,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 1851年的巴黎,在法兰西共和国的先贤祠的大厅里,让·傅科(Jean Foucault)正在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傅科在大厅的穹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达28千克的摆锤。摆锤的下方是巨大的沙盘。每当摆锤经过沙盘上方的时候,摆锤上的指针就会在沙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迹。按照日常生活的经验,这个硕大无比的摆应该在沙盘上面画出唯一一条轨迹。该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实验开始了,人们惊奇的发现,傅科设置的摆每经过一个周期的震荡,在沙盘上画出的轨迹都会偏离原来的轨迹(准确地说,在这个直径6米的沙盘边缘,两个轨迹之间相差大约3毫米)。“地球真的是在转动啊”,有的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摆的运动可以超然于地球的自转,但悬挂摆的支架一般却要带动它参与地球的自转。为解决这一问题,傅科采取了一种简单而巧妙的装置-万向节,从而使摆动平面超然于地球的自转。 北京天文馆的傅科摆是复制品。而且顶棚安装亮度巨大的射灯照射地面,所以我们无法看清顶部悬挂点上有万向节解决摆和摆线随地球自转的问题。 傅科摆会停下来的,因为空气有阻力而消耗能量,而不是那个年轻的男子说的,地球不停,这个摆不停。儿童们都玩过绳子栓个重物挂起来,让重物摆动一会,最终会停止下来的。虽然傅科摆只是经典物理实验,证明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现代人人皆知,互联网时代、太空时代有很多先进的技术证明地球自转,而且不知道傅科摆的这个经典实验,丝毫不影响现代人的生活品质和收入。懂经济学、懂会计学、懂法律、会文学都能生活得很好,人们都忙于有更好收入的事物,这些知识对生活对收入真的微不足道。 可是,科学素养低下的人与有科学素养的人生活体验一样吗? 什么是基本科学素养,定义是什么?我的定义就是理综+文综基本合格, 更重要的是理综要基本合格。 有科学素养的人生活体验一定有低科学素养的人体会不到的乐趣,比如旅游一样,地质学家看到山,哪怕是一块石头是上下几百万年的变迁、纵横几万里的地球关联,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玩乐出不一样的花样。
八月十五仲秋节 童年的时候,每年的八月十五中午家里蒸包子,秋季主要吃白薯、棒子面贴饼子等粗粮,很少吃到细粮包子,包子里往往放荤油和少量的猪肉,是很香、很好吃的美味佳肴。有时也会用野菜做馅,是马齿苋的干菜。马齿苋是很常见的野菜,生命力极强,耐干旱耐水涝,马齿苋剁碎太阳下晒干,马齿苋生命很顽强。即使太阳下暴晒也不打蔫,剁成碎段落地还生根,晒到干的一点水分没有了,由绿色变黑色才会失去生命活力,所以用开水烫过才容易晒成干菜。八月十五这天中午,蒸好的的刚出锅的包子,首先要拿几个送往家族的亲人,回来时再带回他家的蒸熟的包子。这个习俗也没有往深处想,以为就是这样。父亲讲:“八月十五杀鞑子,通过送包子把信藏在包子里,约定起义时间。古时候十户一把菜刀,一个鞑子管理这十户人家。” 鞑子就是对蒙古人的通俗称呼,来源于鞑靼。元朝时期由于蒙古人对汉族的欺压,汉族人无法忍受民族压迫和残酷剥削,引起了汉族反抗。 童年的八月十五,从没有吃月饼的记忆。何时开始吃月饼,估计是离开家进城上学以后的事了。月饼是城里人过节吃的食品,我觉得还是包子好吃。仲秋时节,暖暖的阳光,天高云淡,不冷不热的气温,中午吃着老娘蒸的热乎乎的包子,很惬意的生活。
大河之间---河间府的来历,漫谈黄河变迁 先从地名考证开始吧。自汉到隋朝,河间或为国或为郡,宋、明、清为河间府,名称来源是居于大河之间故名。国、郡相当于地级(汉代郡上有州刺史,州为省级),元代设行省后,府相当于副省级,因为府与县之间夹着州一级。 河间郡(府)辖区内现代并无大河,近代由于铁路兴起,府一级的治所多迁移至铁路沿线,河间县再无高一级的政府驻在而衰落。县境内较大的河流是子牙河,上游为南支流滏阳河、北支流滹沱河汇入,自献县以下始称子牙河,在天津西沽汇入海河,注入渤海。 河间郡(府)的辖区位于冀中平原,冀中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中心地带,向西为太行山,向北为燕山,向南为黄河,东至渤海围所绕的地理中心区。 地质史上,自中生代太行山抬升,太行山东侧断裂活动,在太行山以东下沉形成了大型断陷盆地----华北盆地凹陷带,新生代以来来自西部的黄河、山间河流经过亿万年充填,至第四纪全新世形成了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从太行山麓开始可划分为山前平原区、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山前平原区是来自山区河流洪积扇连片形成的平原,地表高程东南、西、北部山前冲积扇高程100米,向东北滨海平原形成缓和的斜坡,高程约4米,向滨海降为不足2米。 近1万年来河流的变迁史研究资料表明,发源山陕高的原黄河过太行山峡谷,下游流经河北平原,注入渤海,造就和影响了河北平原的形成。据先秦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水道有二条,即禹贡河和山经河,山经河经高阳、安新、霸州至天津东北入渤海,禹贡河经交河、青县、黄骅东南入海。战国初期,汉志河(即相当于黄河)流经大名、馆陶、高唐、平原、东光、黄骅东南入海,汉志河成为接纳黄河上游来水的主要河流,这些大河之间即为古代河间之地。 河流之间低洼地多形成滞留的湖泊为泽,现今地名多有泽名,是以古代泽命名,鸡泽、深泽等,据文献记载,河北平原湖泊众多,有大陆泽、荧泽、凛渊、黄泽、鸡泽、泜泽、皋泽、海泽、鸣泽、大泽等。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河北平原东部地势低洼、河流泛滥、盐渍海侵等,不适宜城市发展和农耕,没有形成大的中心城市,秦之前城市主要沿太行山麓山前冲积扇平原分布,山前平原地势相对较高,灌溉、防洪条件优越,适宜发展农耕,具备形成行政和贸易功能的城市基础。 经过秦秋战国时期,燕国、赵国、齐国各国对古黄河修建长堤坝,水患得到治理,至汉代,冀中平原具备发展农耕、渔猎的条件,汉统一全国,发展华北北部平原的基础已经具备,皇家子孙封建之地,应成为富庶之地,两汉、两晋皇家子孙封地河间国。 以明代河间府辖区范围,领十县二州(州比府级别低,州下领县),府相当于现今副省级市,州相当于地级市,辖区相当于沧州市全境、衡水市北部、天津南部、廊坊一部分,保定一部分、山东北部的宁津、庆云两县。分析流经该区域近代河流,该区域分布马颊河、卫河、大运河、老盐河、黑龙港河、滹沱河、滏阳河、子牙河、古洋、大清河等,大部分属于海河流域的河流。以任何两河之间定义“河间”,河流都不够规模,只有海河与黄河之间才足以让朝廷连续二千年设立一个副省级行政区——河间国(汉代、西晋)、河间郡(汉、魏、北魏)、河间府(宋、明、清)。 河间县的设立要晚许多,自秦汉、三国、两晋,均无河间县治所,河间国或河间郡的治所在乐成(今献县),秦设武垣县,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武垣徒治东武垣城(今河间市城南12.5公里),初仍属幽州涿郡,后改隶冀州河间国。隋初废河间郡置瀛州,河间县治所瀛州。隋开皇三年(583)武垣县治迁至瀛州城(今河间)。开皇十六年(596),武垣县改名河间县。属瀛州。瀛洲之寓意亦是水中之地,寓意等同于河间,河间直白,瀛洲词义更雅。 有一说河间县在沙(子牙河)唐(古滱水)水之间,故设河间县,唐水《水经注》称为滱水,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翠屏山,为大清河正源,滱水今大清河,但是,河间郡辖区远远超出此两河范围,且河间郡要早于河间县千年,隋朝改河间府为瀛州,治河间县,始有此县,以河间县域的河流解释设县来历,此说未免牵强。全国两条河之间的县域很多,为何只在此地设河间县?河间县名来自郡名,宋设河间府、元设河间路,县府同治。河一定是指大河,河水是古代对黄河的称谓。 另有一说,据《禹贡》,禹治水自冀州始,过大陆泽疏为九河,九河之间,谓之河间。此说亦牵强。 现今黄河中上游与古黄河中上游基本相同,现今黄河是流经济南市北、济阳之南、东营入渤海,济南地名是济水之南,济阳为济水之北,现如今是黄河河道,黄河夺了济水的河道东流入海。禹贡文献记载济水发源于济源,经荥阳、定陶、菏泽、汶水,东北入海。古黄河是经内黄、馆陶、高唐、平原、东光、黄骅东南入渤海,黄河出太行山峡谷进入华北平原,受泰山、沂蒙山区地势阻档,折向东北方向的河北-鲁北平原。由于携带来自黄土高原的大量的黄土泥沙,在华北平原黄河河道频繁淤塞,导致黄河决口、改道,或南下进入淮河,或北向进入海河支流入海,在平原上频繁迁移,因此,河间郡为大河之间就不足为奇怪了。
元宵节民俗 《绣金匾》是一首汉族民歌。这首歌曲是以甘肃庆阳民歌为基础改编的。歌曲《秀金匾》歌词里第一句“正月里闹元宵 金匾绣开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突出一个“闹”字,烘托出节日的气氛。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很重视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是很多家庭团圆的节日。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来历传说之一,汉朝在吕后死后,吕氏族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 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大部分地方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还有擂鼓、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活动。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明代元宵灯会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为重要的节日。 现代我国城市、乡村各大公园、建筑物在元宵节前后都有灯展,造像各异,具有时代气氛。 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