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漂泊 00漂泊
关注数: 3 粉丝数: 3 发帖数: 118 关注贴吧数: 1
新郑龙湖惊现“上学门”事件 新郑龙湖惊现“上学门”事件 新郑市政府正在打造宜城市,要做郑州的卫星城、后花园,新郑市房管局长亲自到郑州推介龙湖房地产,可见领导的重视和苦心。居易国际作为一个大的开展商,极大的推进了龙湖房地产的品牌,让好多人实现“工作在郑州、居住在龙湖”的愿望。可是最近作为龙湖最大的社区(规模在郑州也是前几名的)21世纪国际城(现在改叫居易国际城)的适龄儿童却面临着无学可上的局面。开发商没有建学校,旁边的林锦店小学也不让国际城的孩子到那上学,就是原来在那上学的孩子也被强制退学。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开发商不愿意投钱到林锦店小学,林锦店小学以当初是集资建的学校,主要服务当地的村民,在要求开发商给线未果的情况下拒绝接收小区的学生,龙湖镇政府不作为,导致几百适龄儿童无学可上。在新郑市宣布三年内将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出现这样的事情,是个极大的讽刺。原几方利益斗争的同时,不要把孩子作为牺牲品。 下面附龙湖镇中心校至国际城的一封信: 二十一世纪国际城社区业主: 我镇林锦店小学是市政府规划建设的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招收范围为:林锦店,魏庄,李垌,东张寨,郑老庄,郑堡等六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学校规划是依据本地适龄儿童人数,小班额双轨制建设,除教室外还应具有必备的配套教学辅助用房,前几年,因贵社区业主居住率的提高,大量适龄儿童的拥入造成了学校资源短缺,将必备配套补助用房外,仍不堪重负,使学校的实验课不能正常开展,音乐教室不能使用,图书室不能正常开放,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造成当地居民有很大意见。如今,随着本地适龄儿童的剧增,林锦店小学已无法满足贵社区业主子女入学就读。 依据《郑州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通知》(郑政【2007】17号)规定和要求,贵社区应该预留教育用地,用作规划建设配套的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安置本社区子女入学就读。为此,从下学期开始,为了安置好本地儿童,凡属贵社区的适龄儿童,林锦店小学将一律不再接纳,统一交由社区自主安置。恳请业主尽快与社区联系,提前做好下期子女的入安置工作。 特此函告! 龙湖镇中心校 2010年6月23日
2010年新郑市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1月20日在新郑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王广国 2010-01-20     〖字体:大 中 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市在应对挑战中逆势突破、跨越发展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党抓经济、全民抓创业、关键上项目、努力创环境、党建作保障”的要求,齐心协力战危机,千方百计保增长,一心一意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致力于调结构、促转型,经济运行更趋协调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8亿元,同比增长13%。全市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38.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69亿元,增长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2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96.4亿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60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40元,增长10%。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第71位上升到第65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由全省第7位上升到第5位,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全国科学发展和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全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称号。      工业经济逆势攀升。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2家,总数达到278家。预计实现主要工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1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9%,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自主创新成效显著,郑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4家,研发高新技术产品46个,转化科技成果22项,申请专利420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主要工业的比重达到32%,被科技部确定为知识产权试点县(市)。“十个十”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郑州宏业纺织、郑州一棉、赵家寨煤矿、瑞泰高科技耐材等88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华辕煤业、中储粮大豆仓储加工、郑煤集团新郑洗煤厂等一批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河南中烟新郑卷烟厂年产量突破54万箱,销售收入突破35亿元,全市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5家、超5亿元企业达到10家。全民创业蓬勃开展,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259家、个体工商户3485户,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5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2.4%。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全年共拨付支农资金7.27亿元,增长25.7%。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加强,新打配机井680眼,综合配套升级改造农用机井1014眼,再次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和郑州市“中州杯”。粮食生产在大旱之年仍获丰收,总产达29万吨,增长0.3%。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全市新增郑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达到52个;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畜禽养殖总量达到4180万头(只),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7.6%。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成功举办了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三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枣乡风情游等活动,被评为全省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先进单位。全年共接待游客352万人次,实现直接经营收入33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6.8亿元。出台了《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成功举办了新郑宜居文化节暨第二届房展会,全年新开工商品房42.3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量41.1万平方米。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新增日用消费品农家店86家,共销售彩电、冰箱、汽车等4万台。全年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9.9亿元,增长11%。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