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一直在 吉祥如意一直在
关注数: 2 粉丝数: 2 发帖数: 3,496 关注贴吧数: 4
测试项目部狠抓仪修质量力保生产黄金季 测试项目部压力计班组作为分公司各项测试施工作业的计量技术保障单位,提供电子压力计维修、保养、检定服务,为一线生产单位提供质量优良稳定可靠的电子压力计。近期,压力计班组通过不断强化仪修质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努力加强全员质量意识,在班组形成了“质量意识是根本,精细服务是宗旨”的良好氛围。 项目部压力计班组通过一系列措施持续加强质量管理,大力提升仪修质量,不断推进班组高质量发展。首先,开展仪器维修质量检查,通过对所有项目进行全面抽查,加大质量检查力度。其次,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对仪器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着力解决仪器维修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第三,不定期开展技术小讲堂活动,加强班组员工之间技术交流,全面提升员工实际操作技能。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开展技术传帮带活动,师徒在传授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不断提高各自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养,营造“学技术、练本领、强素质”的班组氛围,促进仪修计量人员能力的提升,进行理论知识及实践的检测,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双向融合,全面检验班组员工实战能力。 测试项目部压力计班组通过各项举措的有力推进,增加员工对班组质量要求的认同感,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实现了维修检定质量的精细化,为项目部各市场生产黄金季电子压力计的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那片向日葵里有颗“树 在巴彦淖尔的旷野里,向日葵已是花开,在初升的太阳光照射下金灿灿的,娇羞的向着阳光低着头,一片片一行行,仿佛走进金色的海洋。   在向日葵地里有个围栏围着的“树”,满身涂满黄,太阳光照射放出金色的光,与葵花相辉映,让人着迷,让人突生“淘宝”的欲望。   在“树”旁,站立着一个高大的身躯,矗立着,一会儿又蹲下看看,气泡一个个爆开,又一窜窜冒出,显示头由浅到深,气泡也越来越大,高大的身形似乎着迷,那显示头冒出的气泡咋就那么悦耳动听,仿佛天籁之音?   “树”是黄的,人是红的,与满世界的向日葵交相辉映,气泡啪啪的冒着,大个子高兴的笑了,可能地层这次又要出油了吧。   这口井是兴华11井,地处河套盆地的一口预探井,电测解释结果为油层,为了验证解释结果和求取储层液性及产能,地层压力及地层参数,采用四阀一封联作工艺进行该次测试施工。   在巴彦油田测试市场,有一个好传统,谁来换班“精耕细作”这个接力棒都会一棒棒的传下去,作为标杆队CS1169队的队长,吴涛把标杆队这杆旗扛起来了,扛得稳稳的,在工作中时刻不敢松懈,把“精耕细作”贯彻到现场工作的方方面面。   吴涛通过研究施工设计明白到,目的层的温度和压力较高,井下工具存在失效风险。就把入井工具密封件全部更换为高温密封圈和胶筒,同时严格按照标准试压和调试,合理确定射孔、RD阀、RDS阀、STV阀环空打压范围值,全力确保工程质量。   由于该井套管内径较小,存在下钻激动压力大,施工前吴涛与试油队进行技术交底,并告知相关方:平稳下钻,控制下钻速度,遇阻不超过20KN。下钻期间他们坚持井口值班,下钻完毕现场坐封前仔细观察测试管柱摩阻,预留出合理坐封方余。   通过一系列的现场操作,已是中午,完成了一开一关二开工作,现场进入下步排液施工,吴涛走出井场,走出葵花园,奔向下一个施工目标……
倾注在戈壁荒原的情…… 石油事业赋予我们坚强奋斗的使命,一起并肩战斗的工友给予我们源源不息的力量,前进的道路筚路蓝缕,铁人的足迹越走越长。   8月中旬,新青玉项目部CS2162队接到青海油田施工指令,全体队员克服人手不足、天气炎热、高原缺氧等重重困难,全力投入到将地面设备由狮67井搬迁至柴平3井的施工作业中。   搬迁过程中,人员不足他们便扬长避短,将所有施工人员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加强衔接力度,减少搬迁间隙休息时间;天气炎热便在施工作业前饮用藿香正气水防止中暑,备用足量矿泉水以便解暑止渴;高原环境下为防止施工人员有强烈的高原反应,督促大家相互之间,随时观察、密切关注,值班车随时待命,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具有恶心、呕吐等明显高反情况立即送医治疗,大家齐心协力在一天之内完成了狮67井装车作业。   翌日清晨,小队人员立即出发前往海拔3200多米的柴平3井进行卸车作业,到达柴平3井时已将近中午,为保障第二天的设备连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基层队人员立即开始卸车作业,人员之间配合有序,分工明确;与运输车辆之间的衔接严丝合缝;与吊车之间明确指挥人员以及指挥手势和被吊物试吊等工作,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在当天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柴平3井的搬迁作业。   我们的心,交给了宏伟的石油事业;我们的情,倾注在戈壁荒原。面对酷暑炎热、戈壁高原多情的陪伴,珍惜柴平3井施工的日子,我们一定恪尽职守,为下步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不懈努力。
身边的最美测试人 在基层队,一提起测试项目部的张向华,没有人不伸出大拇指赞叹不已,他现在担任测试队副队长,经过这些年时间的历练,从井口工到技术员再到副队长,始终保持着一颗上进的心,对待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这就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上。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张向华扎根一线砥砺奋进,心交给了宏伟的石油事业,情倾注在戈壁草原。心中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像石油一样,燃烧自己,奉献他人,用汗水滋润生活,用勤劳讴歌岁月,决心沿着老一辈石油人的步伐勇敢向前,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油田不断开拓进取。  在二连项目部工作的几年,他勤勤恳恳,对待每一口井的施工都非常仔细认真,裸眼井施工难度较大,他对工具认真检查,严把每一道工序的保养环节,“o”型圈的更换他都亲力亲为,一定要确保每口井施工无误。对于徒弟提出的问题,他总是孜孜不倦耐心的教导与解答,在工作以外,每次开会他都认真做好笔记,然后一条不落的传达给队员,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言传身教的影响着身边的人。二连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过了十月天气就开始渐凉,就在这样条件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出色的完成了各类井的施工任务。  今年他换班调回了分公司测试项目部,可他对工作的认真,对创新事物的学习并没有因为换了环境而改变,反而越来越仔细。他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对待不懂得事情虚心请教,大胆探索,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提升自己,靠着自己对工作、生活的积极态度影响着身边的同事共同进步。
黑土地雨后的彩虹…… 到黑土地已经几个月了,测试项目部CS1161队副队长王志勇和王海波、张金江三人,在黑98G平2-14、黑98G平2-10和查41-70三口井之间来回穿梭,安全快捷有序开展每口井的测试工作。   2月19日,塔页1井测试任务下达,正好查41-70井准备收工具,工具快起到井口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井场到处是水洼洼的,走在黑土地里深一脚浅一脚,三人三员将,在水里把工具卸开,可车开不进井场咋办?   “这还能难倒我们,咱们扛吧!”二百多米的泥泞路,平时走起来不算啥,但在泥里扛着工具,这点路咋就感觉那么漫长,感觉快虚脱时看到车就在眼前,为了给大家鼓劲王志勇喊起号子,一、二、三把工具装到车上,刚深呼吸几口气,就听到张金江喊道“队长快看彩虹”,王志勇转头看到西边的天空,不知何时出现了一道彩虹,真是好看,那七彩的颜色多像我们石油人的生活,多姿多彩。   工具保养需要一个好的工作环境,王志勇联系到大庆钻探工程公司试油测试公司,一位老师傅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彼此间相互进行了交流学习,老师傅豪爽的说“有啥需要就说话,都是同行!”,在此保养调试好工具,他们就风尘仆仆又奔赴塔页1井进行MFE测射联作施工。   通过了解塔页1井情况,王志勇及时与试油队进行技术交底,仔细核实管柱长度,计算下入油管数量,确保射孔误差在标准范围内。   由于该井曾经进行过压裂作业,存在下钻遇阻风险,要求现场仔细核实通洗井情况,确保满足测试要求,他在现场认真仔细核实悬重表等仪器仪表,以保证开关井一次成功。   为确保测试成功关键工序王志勇始终盯在井场值班,入秋时机早晚温差大,晚上在井口他冻得直打哆嗦,但为保证测试成功,为打响测试品牌他说“我只能拼了!”。
铿锵玫瑰 无声绽放 在分公司上下如火如荼开展“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活动以来,根据市场形势的需要,地质研究中心成立了一支专啃硬骨头的“攻关小组”。   这个技术攻关小组组员三人,李琳琳是地质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徐凤兰是地质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陈燕是设计研究室主任、工程师。小组成立两年以来,一次次成功的技术交流、精彩的专题汇报、出色的课题答辩,让很多人记住了她们的风采,也记住了她们的名字。三名优秀的女党员被誉为开拓市场的“三剑客”,在许多甲方油田勘探开发部门享有良好声誉的“三朵金花”。他们辛勤奉献,努力工作的先进事迹更是深入人心。   李琳琳,在地质技术岗位上工作近三十个年头,担任中心主任也有七八年了。   “要想别人自觉,就要自己先自觉,要想别人积极,首先自己要多干”,这是他在工作中的口头禅,她也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么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伴随市场的不断拓展,油田勘探开发要求地质分析必须走在前头,作为中心带头人,她的八小时内外都紧随着工作的影子,真是不能只用一个“忙”字来形容了。   为了应对外围偏远日益增多的技术难题,中心成立了由三人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担任组长的她操心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及时迅速地为前线解决技术难题,她主导建立了远程视频技术研讨工作室,把摄像头安装到了井场,与人员建立了无缝链接,实打实、面对面地解决实际难题。实在不行他二话不说,背起行囊直奔现场。这样的举动,对于同事们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她总是对年轻的技术人员说,没有一骨子闯劲,怎么能干成事业。   在她的工作时间里,没有周六日和节假日,这不是一句言过其实的话,中心的同志们都看在眼里。儿子就在不足百里外的一所寄宿学校里读书,孩子能在一个月里见上一次久违的妈妈似乎成了难事,也成了盼望的事。她的儿子在和爸爸微信里写到:妈妈说我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觉得工作是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道益酬人。在她的带领下,攻关小组成绩斐然,硕果颇多。在2021年全年完成各类现场技术攻关40余次,创造产值2000万元,完成课题研究13项,创收500多万元,获得各种奖励十余项。在分公司这可是比重不低,价值不菲,影响不小的业绩。   作为技术带头人的她深深懂得成功是要靠勤奋,更要靠实力,技术不行寸步难行。她不仅带头干,更是带头学,把学习的氛围营造的非常浓厚。每月的外聘专家授课、每周的内部培训大讲堂、每季度的“我是专家”答辩会,三个培训活动在她的倡导和组织下生机勃勃,红红火火,技术骨干的培养之路铺设的扎扎实实,无比通畅,优秀的技术人才接连不断地涌出。   徐凤兰承担的课题是国家重点工程吐哈油田储气库建设工程里面一项艰巨任务,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是在西北地区建立天然气储库的大战略。用她的话说,马虎不得懈怠不得。为了完成前期建库的地质条件分析,一年里她先后7次到吐哈油田进行调查研究。茫茫隔壁冬季凌冽的寒风刮得人难以站稳,夏日里如火炉般的炙烤让人难以忍受,可她依然坚持住在井上和现场技术人员一道收集第一手资料,回到基地又马不停蹄地总结分析,提出可行的现场操作方案。   年初,她编制的技术方案在甲方第一轮验收中就获得一致通过。验收会后,甲方总工程师打量着身高只有一米五瘦瘦的她,笑着问:“看你不爱说话,在台上却从不打奔儿,自信得象邓亚萍啊!”“哦,谢谢领导,那就稍稍证明了我没白在现场待”,此时,台下的她突然没了台上的那股冲劲儿,不好意思笑着回答。她心里十分清楚,工作也和舞台表演一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从此以后,很多人都知道了渤海钻探测试公司有个“邓亚萍”式的女专家,是问不倒的女杰。   是的,世界冠军邓亚萍的自信、拼搏、敬业精神,在徐凤兰的身上可见一斑。   让埋头苦干、保持沉默的人不寂寞,不让发现人才的伯乐不快乐,分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她的付出和成绩,分公司上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21底他获得了巾帼女杰光荣称号,2022年初分公司为她建立了“徐凤兰专家工作室”,今年8月份,她被聘为分公司地质技术专家。   陈燕是这个三人小组里最年轻的,勤快、乐观、虚心是同事们对她的一致印象。   她经常笑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个师傅给我开小灶我好幸运啊。是的,天生聪慧好学的她,加上两个师傅的传帮带,进步速度飞快。单打独斗,独立外出汇报,数次拿回奖项已经让很多同事刮目相看。   由于她工作出色能和大家打成一片,2021年初,她被推荐担任了地质研究中心设计研究室主任,成为了该室自成立以来最年轻的主任,而且还是一名女主任。设计研究室是一个重要的部门,技术含量要高,严谨作风要强。上任伊始,她深深地感受到了担子的份量。忙碌的她每天都穿着一身红色的工衣,她说我要随时做好上井的准备,到了现场才能拿到真实的原始数据,厚厚的工作笔记在她的办公桌上堆得象座小山。   铿锵玫瑰,无声绽放,矢志祖国石油事业,无悔青春与热血。三朵金花,三位党员,是三位坚韧奋发默默付出的石油工作者,也是充满深情和爱意的妻子和母亲,更是如火如荼石油战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