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狂欢 相约狂欢
关注数: 0 粉丝数: 7 发帖数: 213 关注贴吧数: 3
阳泉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 与红舞鞋学校共同举办《关爱留守儿童》 阳泉爱心公益志愿者协圆满完成“童手同心,关爱贫困儿童”义卖活动志愿工作 5月8日上午,北山公园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阳泉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总队的各位领导,携“阳光温馨队.”“35队.”35助老队.““晶之阅服务队”.”仁爱之心服务队::“情暖山城服务队”“绿色山城服务队”.“快乐童行服务队”.“春雨服务队”“.空巢老人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北山公园广场,今天,他们将与斯威特教育、红舞鞋和上善社会工作室,掌通家园,一起,通过“童手同心,关爱贫困儿童”义卖活动为留守儿童进行募捐。 上午九点钟,活动正式开始,红舞鞋舞蹈学校的孩子们带来的广场快闪为此次义卖活动拉开了帷幕。美丽的北山公园广场上人头攒动,广场西边,整齐地摆放着四排小方桌,斯威特教育机构的老师们身穿黄色T恤,手上戴着手套,已经在给参加制作扎染的孩子们做示范了。可爱的孩子们兴奋着,在志愿者叔叔阿姨的护送下,一个个走向主席台,为自己亲手制作的扎染定价拍卖。 募捐箱前、扎染区旁、义卖摊边,随处可见身着红马夹的志愿者们在忙碌。指引、剪皮筋、维持队伍次序、隔离人群,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无一不体现出志愿者们的辛劳。 下午三时,太阳当头照,围观的群众自觉地躲蔽在广场两边的树荫下,志愿者们顶着炎炎烈日,忙碌在广场中央。广场两边,家长和孩子们们一起将家里闲置的玩具、书籍、文具等小物品在志愿者叔叔阿姨的引导下进行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投进了募捐箱,等待着飞往留守孩子手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希望通过这次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呼吁更多的市民来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关注留守儿童的终身发展,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次爱心行动已经结束,全天共筹得善款13227.35元,但奉献爱心的行动是终身的。“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关爱,帮助留守儿童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我们志愿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们还将扩大活动规模,筹集更多善款,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张志丞会长如是说。 特别感谢;“35助老服务队”“快乐童行服务队”,35助老队.队长等待,原本安排模拟家庭入户活动的。当得知协会8号的活动后,主动请缨,积极组织调配队员,让没有安排参加模拟家庭活动的队员,充实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到中午和其副队长枭龙主动留在现场,看护现场物品。快乐童行服务队,上午看望慰问了福利院 孩子们,下午就转战到“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现场。主动参加活动,不顾上午活动的疲劳,始终冲在一线。情暖山城服务队队长思念,监事会小安 ,得知有人留在现场看护物品时,匆忙吃了点就赶回接替。还有一位队员顶着烈日手捧的捐款箱站在拍卖主席台上,面部被烈日灼伤。感动,这就是志愿者,这就是我们的精神和风采。这就是我们阳志人。 感谢;所有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志愿者。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