婳韵 婳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关注数: 18 粉丝数: 261 发帖数: 1,979 关注贴吧数: 22
【讨论】让Office进入iOS,微软的危险游戏 关于微软发布iOS版Office套件的消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二月,微软官方出面辟谣,说他们没有计划把Office套件搬上iPhone和iPad。然而,今年十月,微软捷克分公司却对外明确表态,确认iOS版Office套件正在开发之中。近日,微软的罗马尼亚语官方网站透露消息,微软已经准备了面向 iPhone 和 iPad 的移动版 Office 套件。许多媒体猜测Office会在明年登陆iOS和安卓平台,更有消息说,苹果对Office进入App Store的要求是获得30%的收入分成,微软对此有些不知所措。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有iOS版Office的存在。 如果微软将发布iOS版Office套件的消息成真,那么此举对于微软而言是十分激进和冒险的。拥有Office的iPad将有可能成为商务人士的首选,而Windows RT平板和Windows Phone 8手机引以为傲的商务功能将不再是独有的光芒。微软曾对外表示,iPad只是一个“内容消费终端”。有了Office套件的帮助,微软就得把这句话咽回肚子里了。据科技博客The Verge透露,iOS版Office套件将采取部分免费、订阅享用所有功能的收费模式。免费用户可以使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查看对应格式的文件,而完整的编辑功能需要用户付费订阅Office 365的使用权限。Surface RT上市时曾骄傲地把“完整版Office”作为卖点,而iOS版Office套件将成为微软给Surface挖的一个大坑。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Surface RT悲剧了。 让独门绝技外流? 为了让Office套件完完整整地出现在Surface RT上,微软作出了极大的妥协:Windows RT版Office应用保留了鼠键操作的中心地位,也因此获得了几乎一致的优秀使用体验。换个角度说,微软之所以让Surface这么一款平板向键盘和触控板妥协,有可能就是因为Office的存在。对于Windows Phone设备而言,Office应用也是他们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留下的独门绝技。虽然因为手机性能无法与平板相媲美,Windows Phone版Office套件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阉割,但Office依旧会成为不少消费者选择Windows Phone的重要理由。在消费者之中,肯定有很多人根本不在意Office是否存在,因为他们用不上;肯定也有很多人是Office的重度用户,他们会因为iOS版Office不如Windows版功能强大而坚持使用Windows;但肯定还有更多的人,他们不如上述例子那么极端。工作学习要求他们偶尔使用Word编辑文档,使用Excel处理表格,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只要iPad能运行Office就够了。既然iPad也能完成编辑文档、处理表格或是制作幻灯片,他们就可能会打消购买PC的念头,因为有一台平板就够了。可以肯定的是,iOS版Office套件会和Windows上的版本不大一样。Windows版Office是以鼠键操作为核心的,而iPad只有一块“能力有限”的触摸屏。微软在将Office推上iOS时肯定会就触控操作进行优化,当然优化后的功能肯定是比不上Windows版Office。只不过,对于许多不那么依赖Office的用户而言,能浏览能编辑的初级功能就够用了。更极端的情况是,会有不少视触控体验大于应用功能的Office用户从Windows转投iOS。iOS版Office套件对Windows Phone的负面影响会小一些,因为Windows Phone上的Office本身就是为触控体验打造的,不会出现用户因为偏好触控体验而倒戈的情景。只不过,与Surface RT相同,Office本是Windows Phone独有的卖点,iOS版Office套件则挖了个大坑把这对难兄难弟一起埋了。当然,功能最全面的Office套件永远只会在Windows设备上出现,通过Windows设备使用完整功能的Office还不需要付费订阅使用权限。正如上文所说,Windows依旧是Office重度用户唯一的选择,但仅限重度用户而已。推出iOS与安卓版的Office不仅会损害Windows RT和Windows Phone的市场地位,还会损害微软的市场战略。众所周知的是,微软长年统治企业用户市场,微软也一直将自己的设备包装成商务伴侣的模样。如果
【入门】ShellExecuteHook(执行挂钩)技术简介 从最初的第三方EXE加载DLL启动方式开始,到随后的使用rundll32.exe加载运行,再到利用NT服务的宿主程序svchost.exe实现启动,直到使用“ShellExecuteHook”(执行挂钩) 技术,如今许多木马和恶意程序都在用户层使用ShellExecuteHook作为启动方式,实现随系统启动。其实ShellExecuteHook是一种正常的系统功能,中文含义是执行挂钩,其本身是操作系统的一个正常的功能,它采用挂钩系统的Explorer的ShellExecute函数,操作系统厂商开发它的初衷十分简单:为程序提供一个额外的通知功能,以实现系统中任何程序启动时都提前让使用了“执行挂钩”的程序收到新程序的启动通知,简单的说,这是操作系统在出于某种程序交互需求的考虑下所衍生的 技术,它的作用就是让一部分程序能够在其他程序开始运行之前就得知有新程序即将运行的通知,以及这个程序的映像文件名称等信息,用于接收通知的程序必须遵循COM对象编程标准编写。   这个 技术是通过外壳程序Explorer.exe实现的,它的加载项被指定在系统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ShellExecuteHooks”内,用户浏览这里会发现里面并不是熟悉的路径和文件名,而是一堆奇怪组合的数字和字符串,这些字符串被称为“Class ID”( 类唯一标识符, CLSID),每一个DLL模块都拥有属于它自己的唯一CLSID,操作系统自身是通过CLSID获得这个DLL的详细文件位置并加载它的。在执行挂钩 技术里,这个注册表键里的数据就代表了申请接受通知的DLL模块的CLSID,当一个新程序执行时,系统会将这个消息通过注册表的执行挂钩入口派发出去,而后系统会载入这些符合COM对象标准的DLL文件以执行它预先定义的线程代码对消息进行处理,换句话说,也就是系统自己启动了声明为“执行挂钩”对象的DLL模块,它们的初次加载程序是外壳Explorer.exe。DLL启动宿主是系统外壳自身,而且还拥有一个任何第三方EXE宿主都无法具备的功能:确保DLL在每一个进程启动时自动加载运行。这个 技术最早被杀毒软件用于实现提前检测功能,然而现在它却被恶意软件、木马后门等程序编写者大量的用在了不法行为之上。   由于这个 技术的执行逻辑使得木马主体DLL可以在每一个程序运行时也随着它执行并随之进入它的内存空间,成为其模块之一,也就是说,这个 技术使得做了保护措施的DLL木马变得难以彻底查杀,而且它不会产生任何敏感位置的启动项,也不需要指明一个加载器——它的加载器就是Explorer.exe自身。   使用这个 技术的木马如何查杀?它也是有弱点的:由于这是Explorer实现的功能,它就必须依靠Explorer的存在而产生通知行为,一旦Explorer被终止执行,这类木马也就没有了加载器。大部分手工查杀木马的用户都发现使用这个 技术的木马无法彻底删除,其实这与他们的使用习惯有关,大部分用户都是在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的时候才会去运行它,那么回到开头对这个 技术的解释来重新理解一下,你就会明白,这是因为你在其后运行其他工具的时候,执行挂钩又将木马DLL启动了一次,并可能产生了另一个随机字符串组合的DLL文件名来添加新的加载项,如此恶意循环,最终便无法彻底查杀。正确的做法是,在运行了一堆自己预料到会用上的功能以后,将Explorer.exe终止,避免执行挂钩再次被调用,随后使用工具争取一次就能把位于注册表入口ShellExecuteHooks 内的DLL注册信息和文件本体共同删除,这样一来即可将木马逐出机器。
【转载】微软Bing地图来袭 微软将继续建造一个非常强大的Bing,公司宣布Bing地图更新花费了18个月才完成了空间数据服务(SDS)。更改后消除遗留工具,提高性能,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客户服务性能。 更新后的Bing地图服务拥有更快的性能 微软大约在两年前推出了 Spatial Data Services(空间数据服务)。该服务允许用户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交通事故、其他地理使用参数,例如面积、财产。该服务是公开的,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企业支付的订阅级别。 在最新一轮的改进中,该服务允许用户在外部系统连接内部主机,微软已经取代了外部数据服务,例如 MapPoint Web服务,MultiMap和 Vicinity内部功能。 该公司在上传过程开始之前,还加强了上传过程中用户数据的验证。添加日记记录、和其他几个特性,以更好的支持业务发展。此外,微软更改了几个构架,改进服务的性能。因为微软发生了改变,所以减少了上传次数,时间花费也减少了,从小时变到分钟。 最值得注意的是服务的改变,现在聚焦在企业客户,微软为企业客户提供优先工作队,并且比其他搜索做得好。自从微软宣布改变之后,企业客户可以同时获得很多好服务。 这些服务为谁提供的? 为什么更新后的Bing地图服务更值得报道呢?它其中一个更新目的就是微软能全方面提高搜索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超过搜索巨头谷歌。这些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微软以此用来提高Bing的搜索功能。这非常重要,比如社会数据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连贯性输入搜索。 Bing的地图能力还没有像谷歌服务那么普及,如果微软继续推出这种重量级的服务,谷歌真的就危险了。谷歌还是搜索引擎老大,如果Bing能不断提供一些重量级服务,要不了几年Bing就能赶上谷歌,谷歌现在可算是四面受敌,竞争特别激烈。当然谷歌也在进步,最近推出了许多新产品,前方究竟会发生什么还是个未知数,但Bing与谷歌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 本文出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zuitech.com%2F13071.html&urlrefer=1ec3a13e0d9bcfeb4270ef4f948db7b5
【转载】为奥运整装待发:三合一鲨鱼装 在北京奥运会的游泳项目比赛中,高科技打造的鲨鱼皮泳衣大放异彩,以致被国际泳联禁止使用。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伦敦奥运会,速比涛(Speedo)公司又推出了重新设计的新型科技泳衣“Fastskin3三合一鲨鱼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水立方诞生了30个游泳项目的奥运会记录,其中共有17人5队24次改写了21项世界纪录。是什么原因让游泳运动员们变得更高、更快、更强?这里面当然离不开科技的帮助。速比涛(Speedo)的第四代鲨鱼皮泳衣LZR Racer可谓高科技泳衣的典范。LZR Racer模仿鲨鱼皮的原理,经过超声波粘合结合成型,可以使运动员的腹部处于最佳泳姿,令他们多呼入5%的空气并且极大地减少阻力。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纪录也触动了监管机构的神经,为削弱科技对奥运金牌的影响力,国际泳联(FINA)于2010年修改了比赛规则,禁止运动员在比赛中穿着高科技泳衣。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伦敦奥运会,速比涛再次推出了他们的新型泳衣——Fastskin3三合一鲨鱼装。在国际泳联的新比赛规则中,并没有规定运动员必须穿着统一的泳衣或是泳衣只能使用某种特定材质。相对应的,国际泳联仅规定了参赛运动员能够使用泳衣覆盖的体表范围。对于男性运动员而言,这个区域是腰部到膝部;对于女性运动员而言,可以覆盖从肩部到膝部的体表。如此的规定虽然封杀了曾经的鲨鱼皮泳衣,不过却为新一代科技泳衣留下了发展的空间。Fastskin3三合一鲨鱼装包含泳帽、泳镜和泳裤三件,剪裁设计完全符合国际泳联的新规则。当然,科技泳衣中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科技元素。Fastskin3三合一鲨鱼装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科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一个全套穿戴的运动员在潜入水中时最多可以减少16.6%的水阻,在特定游速下,运动员可减少最多达10%的氧气需求,不断变化的体姿所带动的干扰水流也将降低5.2个百分点。Fastskin3套装在ANSYS软件中进行了多次分析,得出了最终设计方案
好吧,刚刚发的贴子抽了,无法续贴。这里接着。关于教程。 如果你有疑难杂症,首先可以找百度还有谷歌。 如果你想搜索科技论文,那么维基百科和中国知网都是不错的选择(你可以上大学的贴吧求用户名和密码,好大学都是有购买的)。 如果你想和人讨论技术问题,那么论坛和贴吧不错。 如果你玩儿系统,那么你一定要关注远景。 如果你们想系统地学习知识,无论是语言还是工具,那么你一定需要一本好书或者一套完整的教程。 其实,我个人还是强推书本的。你要知道在天朝的网络环境,河蟹是多么严重的事情。很多关键性的东西我们并不能在网络上大张旗鼓地谈。但是书本却没有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吧,就好比我们不会谈论盗号,不能私自组建抓鸡群,但是你随便找一本黑客相关的书,对这些敏感的话题,那必须是讲得清清楚楚。 而这些书的内容往往是不会在网上广泛流传的,版权啊~ 那么怎样能有这些书呢? 这里要看你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了。 如果你在小地方,那么你可以选择当当网购书——这么一点点小钱不会舍不得吧?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如果你的所在地拥有给力的图书馆(比如省图书馆等),那么你一定要去办一张借阅卡了。记得一定要去新书阅览室,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的。 如果你是在校大学生,那么除了利用好图书馆,还可以加入大学的各种俱乐部,譬如微软、IBM俱乐部等,这样你能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表示抽了真心伤不起。
好吧,刚刚发的贴子抽了,无法续贴。这里接着。关于教程。 如果你有疑难杂症,首先可以找百度还有谷歌。 如果你想搜索科技论文,那么维基百科和中国知网都是不错的选择(你可以上大学的贴吧求用户名和密码,好大学都是有购买的)。 如果你想和人讨论技术问题,那么论坛和贴吧不错。 如果你玩儿系统,那么你一定要关注远景。 如果你们想系统地学习知识,无论是语言还是工具,那么你一定需要一本好书或者一套完整的教程。 其实,我个人还是强推书本的。你要知道在天朝的网络环境,河蟹是多么严重的事情。很多关键性的东西我们并不能在网络上大张旗鼓地谈。但是书本却没有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吧,就好比我们不会谈论盗号,不能私自组建抓鸡群,但是你随便找一本黑客相关的书,对这些敏感的话题,那必须是讲得清清楚楚。 而这些书的内容往往是不会在网上广泛流传的,版权啊~ 那么怎样能有这些书呢? 这里要看你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了。 如果你在小地方,那么你可以选择当当网购书——这么一点点小钱不会舍不得吧?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如果你的所在地拥有给力的图书馆(比如省图书馆等),那么你一定要去办一张借阅卡了。记得一定要去新书阅览室,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的。 如果你是在校大学生,那么除了利用好图书馆,还可以加入大学的各种俱乐部,譬如微软、IBM俱乐部等,这样你能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表示抽了真心伤不起。
2012网络安全中国峰会于5月25日在上海举办 会议背景 在**部科委和**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的指导下, 由**部第三研究所, 国际信息系统安全审计联盟-ISC2和国际网络反恐多边合作组织-IMPACT共同支持的2011年网络安全中国峰会于2011年3月24-25日在上海成功召开。 会议聚集了来自美国, 法国, 日本, 加拿大, 俄罗斯, 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香港, 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行业组织代表, 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国际间合作,如何促进政府,司法体系与企业的全面合作,共同应对并打击日益复杂网络欺诈与犯罪,共同应对网络安全的新挑战。 在2011年第一届网络安全中国峰会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促进网络安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并就目前中国网络安全领域面 临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于2012年5月25-26日继续举办 第二届网络安全中国峰会。本次会议将更深入关注目前不断演变的高级和复杂化的网络攻击和网络威胁, 并将讨论如何来应对和消除网络世界带来的威胁和犯罪。同时由于云计算服务的发展正风起云涌,云安全的话题也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次会议中也将就云计算安全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2012年网络安全中国峰会将与由上海市**局正式批文并作为指导单位的“第二届网络犯罪与社会安全论坛”同期举办。会议得到了**部网络安全保卫局,**部三所以及上海市**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的支持和主办。 会议的整体规模,专业影响力以及所设计内容的深度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得到更大提升。 会议重要议题 2012网络安全中国峰会的重要讨论议题包括: - 网络安全世界的现实与挑战 - 演变中的复杂网络威胁和网络攻击:如何应对 - 特别关注:云计算安全在中国 - 云安全技术与解决方案分享 - WEB应用安全新思维 会议将邀请国际国内网络应用安全领袖人物进行演讲, 深入探讨网络应用安全领域最新热点和动态,全面展示互联网应用安全及业务安全解决方案。希望通过会议期间的沟通与探索, 促进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各群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主办方: **部第三研究所 上海市**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 中国防火安全 活动时间:2012年05月25日-26日 [ 周五] 活动地点:上海-浦东新区新金桥路18号华美达大酒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