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统 普统
本人不接受私聊,有事原贴直接评论回复
关注数: 98 粉丝数: 403 发帖数: 12,599 关注贴吧数: 37
唠嗑专场——谈谈考研身前身后事 又是许久没上来更新了,这里结合时事来唠唠考研的嗑吧! 首先,这两年变化很大,因为疫情关系,许多院校都扩招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研究生会像现在本科生一样普遍,大家伙的学制也被拉长了三年。这一点呢,从楼主知乎上有许多自考生都来咨询考研情况就可见一斑了。那么考研这种大环境趋势下,如何准确把握自己的需求,实现个人前途利益最大化呢?这将是各位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我依然还是秉持那个态度,不过分推崇考研,也不贬低考研。因为现在大环境下大家考公务员、考事业编、考研是一种很普遍的常态,无可厚非。但是家庭是否支持,考研专业是否喜欢,研究生读出来工作是否好找,本专业考编制是否有利,这都是考研择校择专业期间的后续问题。 就拿知乎上有名的四大天坑“生化环材”来说,我当时读研时,身边也有材料学院的同学,发论文是真的特别好发,动不动就是SCI、EI。反观我们机械工程类,论文只能发个核心、EI,SCI难于上青天。但是看其后续工作发展,大多数选择了继续深造,少部分选择了就业,也都未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去了培训机构或者公司管培生。 当然这不是打击各位考研的自信,也没有一棒槌打死所有“生化环材”专业的同学,但是2019年的时候工作已然是如此,更遑论当下呢?选择专业要慎重!!!
写一下考研中的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去区分吧 写这个的原因,是因为楼主本身现在在事业单位工作,也承担了一些审核人才引进材料的工作,经常会有非全日制的研究生盲目地拿着印着“非全日制”的研究生证书,说要来报名。 自从2016年开始,在职研究生取消单独考试,统考中增设非全日制研究生,并入统考。大多数人看到这一增一减,就想当然地认为非全就是之前的在职,只不过现在和全日制考的一张卷子而已。但是其实研究生也分为很多种考试形式,不能简单归类。 目前提升学历就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同等学力申硕,即dou音或者其他短视频平台经常播放各大考试机构的所谓“申请研究生”的广告。这一种常见于各种业务性强的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周末上课,毕业拿单证(硕士学位证),可以加点工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没一点用,并且近年来由于各种在职研究生泛滥,已经让ZF痛下决心,严肃干部队伍学历问题,非全日制学历不提拔(关系户除外),所以单证研究生目前几乎没啥用。 一种是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和校级奖学金,有些学校甚至为了招揽生源能做到奖学金全覆盖。报名得上研招网,每一步流程都极其正规严格,学位区分专硕和学硕。学硕能用申请考核制,申请读博深造,专硕则需要考博。目前大家都是考的这种研究生,我也不多赘述了。 第三种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考试流程和全日制一模一样,区别在于研招网上选择学习方式时,需要选择“非全日制”。一般学制灵活,2-3年不等。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依据各所学校而异。毕业能拿到双证,上面标有“非全日制”字样。教育部设此类研究生的本意,一是提升在职读研的门槛,二是提升在职读研的证书含金量,三是给更多人一次选择的机会。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就变味了。 教育部为了扩大非全日制的招生范围,搞了个骚操作,发文说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应当享受同等待遇,用人单位不得歧视。这成功忽悠了一批学生在当年为了985名校头衔,而调剂去了非全日制。 但学校首先就没有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准备,有些还是按照在职一样培养,周末上课,可来可不来,毕业了就发证。有些则按照全日制一样培养,甚至有些非全日制研究生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素质高于同期全日制研究生,其中辛苦可想而知。而且因为是按照在职一类的来培养,因此没有奖学金,住宿也是看学校心情。学费还很贵。 等2020年6月一大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走上了找工作之路,才发现用人单位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还停留在在职研究生的认识阶段,报考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也无法通过审核。有很多学生又重新拾起了本科毕业证来找工作,等于白白浪费了三年时间。 写在最后,我作为一位老学长,还是给大家一句过来人的忠告。研究生数量目前还是不多的,能考全日制研究生,哪怕是二本,也比非全日制985的研究生要有用。抛开那些名校师资力量,学习氛围,仪器设备等等因素,单单就那本毕业证,那就是最好的凭证。毕竟人们都只看结果,而非过程~~~
全日制专升本要开始扩招了,你准备好了吗? 教育部和国务院联合发文,要对研究生和全日制专升本进行扩招,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32.2万人。 我们都知道今年疫情的关系,对企业造成很严重的打击,很多企业甚至直接倒闭,这也对今年的校招和社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国家直接表明用扩招来延缓大家进入社会找工作的时间,错开今年这一年。 这也是一次机会,因为今年扩招,明年不扩招也有可能。而学历接连贬值已经板上钉钉。以后本科生只会越来越多,考研的也是一年比一年多,甚至本科会变成第二个高中,是考研的过渡阶段。学历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大专开始变得不够看。 今年研究生毕业,长沙地铁的专科室友请我吃了顿饭,席上邀请了以前一起读专科的同学们。几杯黄汤下肚,大家开始发牢骚,说现在越来越难干了。明明自己是老员工,工作都快八年了,今年他的办公室提干两个指标。一个办公室三个人,就他一个大专生,结果就只提了那两个本科生。其他人也纷纷附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政策瞬息万变,抓住即是机会,没抓住就是浪费。加油吧!各位!!! 这篇文章说的也很不错。大家可以看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zhuanlan.zhihu.com%2Fp%2F109787568&urlrefer=64a39cac0596dcda5cfd30fb60363aec
第一次吐槽校门口的一家店子 我要吐槽的是沙县小吃,华莱士旁边那一家。这家店子我吃了估计没个一百次也有五十次了。因为我家那边的沙县小吃,我爸经常给我带馄饨和蒸鸽,所以我一来学校,我就去这边的沙县小吃了。刚开始去的时候非常热情,而且老板很有活力,饺子馅儿也挺好吃。可是渐渐变了,首先你去吃东西,老板娘拽的跟你欠了她二五八万似的,你得自己去前台点单,你进门跟没见你似的。我有一次都坐下来,等她过来写单,我好看看墙上有什么新东西吃没有,可是她和员工聊的很high,压根不把我放在眼里,我就只好又站起来走过去点单。先不说喔已经是这里吃这么多次的老顾客了,我还经常点一种套餐,我这不是照顾你生意?还有那饺子馅儿,我都不想说了,那里面的不知名嚼不烂固体颗粒,我吃一个饺子,得吐出来两三回。这样对待老顾客(可能老板和老板娘记性不好,每次去他们跟第一次见到我似的),真的合适吗?还有我之所以经常去你们家吃饭,就看你们那里汤好喝。可是上次我点了饭加汤的套餐,饭都是隔夜,都是酸臭的。即便不是隔夜,也不是新鲜的。还有那汤,表面浮着一层厚厚的油,这真是健康的表现吗?反正上次遭遇了老板娘那样不给我脸的“礼遇”,我身为一个老顾客,我也不得不放弃这家店子了。祝你们生意兴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