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吧管理 花木兰吧管理
关注数: 7 粉丝数: 7 发帖数: 423 关注贴吧数: 3
【木兰花开】电影《花木兰》观后感 首次将民间传说《花木兰》搬上荧幕,相信制作方面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首先,《花木兰》是历史题材,要保留其精髓并加以改编很不容易。其二,迪士尼公司曾于1998年成功制作动画《花木兰》,其后的作品难免被比较的命运。其三,制作单位面临诸多现实压力,如其他大型制作上映档期、票房、舆论等问题,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褒之一:情节细腻、思想丰富 《花木兰》主要描述木兰在沙场上的生活与情感,在情节设计方面,突显了木兰的成长与思想冲击,从而体现了人们对死亡的无力与生命的尊重。尤其是洗军牌的一幕,当成百上千的军牌被挂在绳索上迎风飘荡时,悲壮之情不言而喻。 《花木兰》中有多场感人情景,其中之一就是木兰含泪斩敌方将领。在此刻,木兰眼中浮现的,应该是家中年迈的老父吧。纵横沙场十二年,多次与死亡打照面,最后她和文泰都明白了,战争并不能解决问题。 传统思想“孝”是贯穿《花木兰》的主题,同时了表现忠、智、勇等思想。 褒之二:高潮迭起,有始有终 《花木兰》对于木兰从军前后的生活均略有着墨,在结构上显得完整。早期情节描述沙场上的生活,后期随着大将的反叛、皇子被押为人质与单于的遇害;剧情急转而下,最后以和平落幕,这是结构上的优美。 褒之三:细节的领悟 细节与道具的作用不可忽视,值得人去一一发掘回味。 贬之一:感情元素过多,气势不够磅礴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花木兰虽为女儿身,但也是一位将领,一名英雄。在一部描述武将的作品里加入过多的文戏,以致气势不足。另外,部分情感,包括忠、智、勇都得不到很好的渲染,过多的反而是无谓的儿女私情。 其中一个败笔就是木兰放弃护粮,支援文泰的一幕。身为将领,木兰清楚自己的命令将决定同伴的生死,因此根本不可能做出如此愚昧的决定。这个决定过于多情,事后过于矫情。因此,这个情节,很大程度上抹黑了木兰的个性,令她男装外表下流露着妇人之仁。事实上,当木兰放下女儿身段之时,也同时放下了女儿情感。我可以理解她为何不忍心杀敌方将领,却无法理解她做出这个决定。因此,这个设计是个完全的失败。 贬之二:剧本用辞过于白话 剧本中不乏好台词,但也有一些令人跌眼镜,过于现代的话语。其实剧本可以加入一些词藻优美,前后呼应的诗词,但却少得几乎没有。这使该片失去了对外宣扬文化的一个绝妙机会。另外,星星的比喻根本无法体现中华思想。一句话,不够味道。 贬之三:没有善用加盟演员 剧组非常难得地请来了海豚音王子维塔斯加盟,但戏份过少,令这一角色显得可有可无。在海外,维塔斯拥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但看到一个作用如此暧昧的超级大龙套,实在令人感到郁闷。 欢迎批评!      作者:115.132.45.* 2010-3-26 21:00 封 回复此发言   
【木兰花开】《花木兰》主题曲终揭晓 试听揭秘张靓颖唱《木兰星》 【王喆的博客】《花木兰》主题曲终揭晓 试听揭秘张靓颖唱《木兰星   《花木兰》主题曲终揭晓 试听揭秘张靓颖唱《木兰星》(星光国际-王喆的博客)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时时刻刻的关心着电影《花木兰》的一举一动,感谢给我博客留言的各位朋友,你们的期盼都成为我和所有星光国际的工作人员最大的动力。其中有不少中肯的意见,我们也会积极的听取、为我所用,把《花木兰》上映前的工作做的更出色。还有一些特别热心的影迷给我发信,不断为主题曲花落谁家而担心。    的确,做出主题曲演唱者的决策很不容易。我们提出过很多方案,也不断否定着一些方案,就是为了保证《花木兰》主题曲的品质与风格与电影完整统一。而最终选择张靓颖来演唱《木兰星》也是经过次次激烈讨论决定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上,从张靓颖的出道开始,我目睹着这颗乐坛新星冉冉升起直到今天成为小“天后”。我相信她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人对音乐的看法,比如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从前只喜欢听男人唱歌,可没有歧视女歌手的意思啊!只是觉得男艺人的歌声更有共鸣。不管他们的歌是喜是悲,是粗犷是感性,男人心、海底深。只有歌中才能见证着男人共有的细腻心声。    但是我得承认张靓颖的出现改变了我,她那优美的声线、从容的舞台表现、优美的“海豚音”等等。其实,最关键的是她是个能用心唱歌的人,可以轻易的感染听歌的人。从06年开始,我的音响中就常常传出她的声音,一直到今天。你要称我为“粉丝”,哎,今天我也承认了!    说了这么多,你肯定我会在这次《花木兰》主题曲的演唱中“假公济私”了。其实,说实话我是真想。但是,理智上又不能。因为一部电影主题曲的好坏完全反映着这部电影的品质,你说电影《花木兰》也是全体星光人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我的“心头肉”,还能玩感性?或者“假公济私”吗?    如果我们用“新女性”的观点来看待这部电影就很容易理解我们最终的这个决定了。你看预告片中赵薇饰演的花木兰不是硬汉,她也“柔情”,是“刚中带柔”,和今天社会中已经被视为精英的“新女性”相似。因此,主题曲演唱同时需要一种活力,一种亲和力、也需要一种实力。曾考虑过对唱,但是从塑造一个“新女性”、“女英雄”的角度上,力度不够。这一点,哪怕你要说我对男歌手歧视我也接受了。    说了这么多,也许你还会半信半疑。那我就少说些,大家赶紧试听,看看靓颖的《木兰星》到底如何吧!      作者:167.230.38.*封 2009-9-27 17:39 回复此发言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