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是一座孤城 思念是一座孤城
思念是一座孤城,一春烟草,满城飞絮,默然回首,雨在潇潇下
关注数: 8 粉丝数: 23 发帖数: 1,236 关注贴吧数: 10
人死之后的归宿…… 如题,这里有份网上看到的关于一篇文章,大家讨论一下吧! 分割 人去世8-16小时内,神识逐渐离开躯体,此时逝者的感觉宛如老牛剥皮,异常痛苦,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生大愤怒,一般8小时后神识完全离开,此时方可搽试、换衣、化装等,也有少数人16小时后才会完全离开...   人去世后全身冰冷,但唯独有一个地方发热,8-16小时神识离开躯体后可触摸判断出逝者投生去那一道:   脚心发热:地狱   膝盖发热:畜生   腹部发热:鬼道(人死后大部分腹部发热)   胸口发热:人道   眉心发热:天道   此为五道,因阿修罗五道皆含有,共称六道。   顶门发热:往生佛世界。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瑞相:身体柔软如棉、头顶门发热、面色红润、散发檀香(此香非人间那种,但可清楚闻到),火化后有舍利子或舍利花。   念佛人此种瑞相全国各地无数,有心想见的人皆可亲见。阿弥陀佛!   病人临终时,家属勿在病人面前相对而视,以免病人生起爱恋之情。如家人信佛,念佛时切不可带著哭泣的音调,以免病人引起悲伤之心,而失去正念也。家属万万不可哭泣,致增情爱牵连烦恼痛苦,甚或使病人因刺激而生嗔恨心,因嗔恨心而堕恶趣,岂不贻误往生大事么!病人临终前后,若有食酒肉五辛者,不可走近病人前,否则病人易失正念,会堕三恶道的。   病者气绝之后,以神识尚未离去,仍然是有知觉的。须经过一段时间,通身冷透,神识出离,寿、暖、识都离开了身体,方算死亡。在气绝之后,神识未去之前,心灵正是很痛苦的时刻。且有因感伤往事而流泪的,亦有因贪恋世间情爱子孙财宝而难割难舍的,或有因心愿未了竟遽然离世而悲伤苦恼的,复有因冤屈未伸而不甘瞑目的,故此时此刻,正是悲苦交集。若又被搬动,又闻哭声,岂不更使将去未去的心灵,受极大的刺激,生者能这样忍心害理吗?世人不知,认为气绝就是死亡,往往因这种误解而铸成大错,病者家属及孝顺子女,不可不知也。   以一般错误举动来说,只要病人一断气,马上就悲哀啼哭,或抚搂病人而嚎啕,或任意搬动强其正寝,或趁身体未冷先为之沐浴穿衣,或注射强心针,或注射防腐剂,或方断气立即被送太平间,或当天被移殡仪馆。或更有两三天即行火葬者。这些残忍举动,对神识未去仍有知觉的病人,可算受尽惨毒虐待了。生者所行所为,实贻害临终人不浅,将使死者痛苦堕落,爱之反足以害之,这是最可怕的。   不知神识未去,其所感受的痛苦,与常人无异。常人还可以呼痛呼救,可以抗拒。病人虽气绝而神识未去的这段时间,硬要当作死尸看待,致使病人冤枉受极大痛苦,而口又无法申诉。因不解临终常识,而导致如此悲惨,宁不痛心!病人因遭受痛苦而心生嗔恨,因嗔恨心而使神识堕落恶趣之中,虽孝子贤孙亦无所知也。   因此呼吁世人,在病人气绝之后,神识尚未离去之前,假定为十小时至十二小时,在此时间之内,病室宜维持肃静,不能有上述种种举动,加害病人之身,以维护神识得到宁静与安全。病人睡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不能移动他。过此时间之后,如见其身体僵硬,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使其转软。此时间内,不要探摸其冷暖,不要使蚊蝇触及,病室内不闲谈或悲泣。要利用十至十二小时,作有效的救度,引导病者的神识走向光明前途,往生圣境永享快乐。这是家属唯一的责任,也是为子女者唯一的孝道所在。   若已气绝,因神识尚未离去,故仍在有知觉的弥留之际,如在各公私医院或在自家,基于人道的精神,与谨慎的态度,应予以十至十二小时的宁静时间,并供给冷气或冰块,使病室温度降低。同时对病人不可稍有移动,不可有一切错误举动,前文中已经说过了。至于卧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以后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自能转软如生。病房要肃静无声,不要闲谈杂话。若断气前未及请人开导,此 ...
刚刚看到的,给大家分享一下 欺人太甚:菲律宾移民局抓扣54名中国人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20日电 据中国驻菲律宾使馆网站消息,8月19日下午,菲律宾移民局对大马尼拉地区QUEZON市、MALABON区各一处建筑工地,QUIAPO区CARRIEDO商场进行人员检查,共有五十余名中方人员因涉嫌从事与所持签证不符活动送移民局接受调查。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获悉后即核实有关情况,派领事前往菲移民局看望相关中方人员,向菲方提出交涉,要求菲方公正执法,迅速查明情况,给予中方人员人道待遇。目前相关中方人员情况稳定。 另据菲律宾《世界日报》报道,目前被抓扣的54名华人分别被扣押在移民局总部三楼、四楼办公室。 在被抓扣的54名华人中,有26人是于当日上午在计顺市、马拉汶市的建筑工地被抓扣,移民局称这些人是被非法雇佣以及无工作证从事作业。 另外28名华人是于当日下午15时左右,在中国城加里惹道广场商厦(QUIAPO CARRIEDO PLAZA)被抓扣,移民局称这些人涉嫌非法居留以及非法从事零售业活动。 事发后,菲律宾《世界日报》记者赶往移民局总部了解情况,看到在溪亚婆加里惹道被抓扣的28名华人被关押在三楼左侧的办公室内,而在马拉汶被抓扣的26名工人则被关押在四楼右侧办公室内。 移民局探员对被扣押的人士严加看管,不仅不允许记者等靠近被扣押者,甚至连亲朋好友也不得接近被扣者。 记者在现场也接到有家属投诉说,他们有子女被抓扣,而这些子女是出生在当地,并且是持有菲律滨护照的菲籍华人。然而,移民局探员表示,时间已晚,当天不会进行身份核实与处理,要待次日再处理。 事发之后,中国使馆领事保护官员及时赶到移民局交涉,并要求菲方公正执法,迅速查明情况给予中方人员人道待遇,并表示将密切跟踪事件进展,及时为中方人员提供协助。 据了解,目前相关中方人员情况稳定,并有华社团体前往探望并送食品问候。 据菲律宾GMA新闻网的“24小时”栏目报导,这些中国人缺少在菲律宾工作的必要文件。在当局进行抓捕行动的过程中一些人试图逃跑。 当局通过调查发现,一个名叫“吉”的人招募了这些中国工人,“吉”本人以游客身份入境,在菲律宾居留时间长达20年。 “吉”声称有合法居留手续,但当移民局官员要求他出示时却拿不出来。 菲律宾移民局声称一些团伙正在非法招募中国工人来菲工作,这些中国工人以游客身份入境。移民局发言人伊莱恩·陈说,如果这26人无法出示手续可能将遭到指控。移民局目前正尝试追踪非法招募外国工人的团伙。
刚刚看到的,比较有意思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有的人,终其一生为钱谋,为权谋,自以为做人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不一定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有的人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捞到一官半职,但也不一定是境界很低的人。境界于权势无涉,于财富无涉,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只能依靠做人的品格和毕生的修为。 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在人的生物本能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功利境界是在物质利己的前提下求解人生的意义。这两个境界是低层次的。较高的是道德境界,它是在利他的原则下求解人生的意义。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它是在宇宙的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 冯先生常用“楚王遗弓”的故事诠释他的“境界”说。相传楚王把弓弄丢了,他手下的人急着去找。楚王说,别找了,这把弓丢在楚国境内,楚国任何人捡到了,也就不算丢。有人认为楚王这样做体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却对楚王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楚王的弓丢了,不仅楚国人捡到了不算丢,天下人捡到了都不算丢,这样做境界就更高了。但是冯先生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丢失在宇宙中的弓,即使没有一个人找到,也不能算丢,从宇宙的观点看,只要是一种存在,就无所谓“丢失”。由此可见,对于“楚王遗弓”这件事,楚王手下是功利境界,楚王本人和孔子是道德境界,冯先生的解释则是天地境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境界是有高下之分的。有的境界可以生而拥有,有的境界则需经过努力才能达到,有的甚至需要人们毕其一生的光阴去追求,去修为。儒家把人生的使命归纳为修齐治平,第一位就是修身。修身是做人之根,修身是做事之本,修身是处世之基。人生境界就好象一座高山。境界低下的人停留在山脚下,一部分人努力攀登,来到半山腰。而能达到山顶欣赏无限风光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低的境界易于达到,而高的境界不易实现。王安石说:“夫夷亦近,则游者众,险亦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普通人需要不断地提升人生的境界,为官者更要加强自我修养。在《道德经》第十七章中,老子把为官的境界分为四个等级:“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为百姓做事情不让百姓知道,不哗众不取宠,不邀情不居功,利他而又忘我,这是为官的最高境界。其次,为百姓办事情,百姓亲近他,赞扬他。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也是我们经常称道的。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但老子却把它列为第二境界。三等为官是为老百姓办事情,却以官自居,绷着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老百姓害怕他。最低下的是贪脏枉法,欺上瞒下,横行乡里。这种官老百姓不仅不赞扬他,而且还要诅咒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为官者都达到“太上”的境界,那样也太难了一点,但是第二境界经过努力还是能够实现的。最不济也得停留在第三境界。如果一个人做官做到了第四境界,他不仅做官是失败的,做人也就失去了资格。 钱钟书先生说得好:做人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事业上取得成就,还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我们都应该向最高的境界攀登,虽不能之,但至少要心想往之。
如题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有的人,终其一生为钱谋,为权谋,自以为做人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不一定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有的人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捞到一官半职,但也不一定是境界很低的人。境界于权势无涉,于财富无涉,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只能依靠做人的品格和毕生的修为。 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在人的生物本能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功利境界是在物质利己的前提下求解人生的意义。这两个境界是低层次的。较高的是道德境界,它是在利他的原则下求解人生的意义。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它是在宇宙的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 冯先生常用“楚王遗弓”的故事诠释他的“境界”说。相传楚王把弓弄丢了,他手下的人急着去找。楚王说,别找了,这把弓丢在楚国境内,楚国任何人捡到了,也就不算丢。有人认为楚王这样做体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却对楚王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楚王的弓丢了,不仅楚国人捡到了不算丢,天下人捡到了都不算丢,这样做境界就更高了。但是冯先生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丢失在宇宙中的弓,即使没有一个人找到,也不能算丢,从宇宙的观点看,只要是一种存在,就无所谓“丢失”。由此可见,对于“楚王遗弓”这件事,楚王手下是功利境界,楚王本人和孔子是道德境界,冯先生的解释则是天地境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境界是有高下之分的。有的境界可以生而拥有,有的境界则需经过努力才能达到,有的甚至需要人们毕其一生的光阴去追求,去修为。儒家把人生的使命归纳为修齐治平,第一位就是修身。修身是做人之根,修身是做事之本,修身是处世之基。人生境界就好象一座高山。境界低下的人停留在山脚下,一部分人努力攀登,来到半山腰。而能达到山顶欣赏无限风光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低的境界易于达到,而高的境界不易实现。王安石说:“夫夷亦近,则游者众,险亦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普通人需要不断地提升人生的境界,为官者更要加强自我修养。在《道德经》第十七章中,老子把为官的境界分为四个等级:“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为百姓做事情不让百姓知道,不哗众不取宠,不邀情不居功,利他而又忘我,这是为官的最高境界。其次,为百姓办事情,百姓亲近他,赞扬他。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也是我们经常称道的。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但老子却把它列为第二境界。三等为官是为老百姓办事情,却以官自居,绷着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老百姓害怕他。最低下的是贪脏枉法,欺上瞒下,横行乡里。这种官老百姓不仅不赞扬他,而且还要诅咒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为官者都达到“太上”的境界,那样也太难了一点,但是第二境界经过努力还是能够实现的。最不济也得停留在第三境界。如果一个人做官做到了第四境界,他不仅做官是失败的,做人也就失去了资格。 钱钟书先生说得好:做人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事业上取得成就,还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我们都应该向最高的境界攀登,虽不能之,但至少要心想往之。
港行看到的,感觉有点意思……就分享给大家了!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有的人,终其一生为钱谋,为权谋,自以为做人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不一定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有的人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捞到一官半职,但也不一定是境界很低的人。境界于权势无涉,于财富无涉,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只能依靠做人的品格和毕生的修为。 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在人的生物本能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功利境界是在物质利己的前提下求解人生的意义。这两个境界是低层次的。较高的是道德境界,它是在利他的原则下求解人生的意义。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它是在宇宙的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 冯先生常用“楚王遗弓”的故事诠释他的“境界”说。相传楚王把弓弄丢了,他手下的人急着去找。楚王说,别找了,这把弓丢在楚国境内,楚国任何人捡到了,也就不算丢。有人认为楚王这样做体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却对楚王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楚王的弓丢了,不仅楚国人捡到了不算丢,天下人捡到了都不算丢,这样做境界就更高了。但是冯先生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丢失在宇宙中的弓,即使没有一个人找到,也不能算丢,从宇宙的观点看,只要是一种存在,就无所谓“丢失”。由此可见,对于“楚王遗弓”这件事,楚王手下是功利境界,楚王本人和孔子是道德境界,冯先生的解释则是天地境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境界是有高下之分的。有的境界可以生而拥有,有的境界则需经过努力才能达到,有的甚至需要人们毕其一生的光阴去追求,去修为。儒家把人生的使命归纳为修齐治平,第一位就是修身。修身是做人之根,修身是做事之本,修身是处世之基。人生境界就好象一座高山。境界低下的人停留在山脚下,一部分人努力攀登,来到半山腰。而能达到山顶欣赏无限风光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低的境界易于达到,而高的境界不易实现。王安石说:“夫夷亦近,则游者众,险亦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普通人需要不断地提升人生的境界,为官者更要加强自我修养。在《道德经》第十七章中,老子把为官的境界分为四个等级:“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为百姓做事情不让百姓知道,不哗众不取宠,不邀情不居功,利他而又忘我,这是为官的最高境界。其次,为百姓办事情,百姓亲近他,赞扬他。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也是我们经常称道的。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但老子却把它列为第二境界。三等为官是为老百姓办事情,却以官自居,绷着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老百姓害怕他。最低下的是贪脏枉法,欺上瞒下,横行乡里。这种官老百姓不仅不赞扬他,而且还要诅咒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为官者都达到“太上”的境界,那样也太难了一点,但是第二境界经过努力还是能够实现的。最不济也得停留在第三境界。如果一个人做官做到了第四境界,他不仅做官是失败的,做人也就失去了资格。 钱钟书先生说得好:做人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事业上取得成就,还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我们都应该向最高的境界攀登,虽不能之,但至少要心想往之。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