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ssdd2000 ddssdd2000
关注数: 1 粉丝数: 191 发帖数: 3,381 关注贴吧数: 108
也谈汽车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 一说起这个话题便让人无奈,各位就会说泱泱我中华大国产销量过百万,品牌众多,街上汽车多如牛毛,汽车厂商数量恐怕世界第一,大家说起来也是如数家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2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产销量位居世界前三,可真正一辆车下来完全知识产权自主的几乎没有。 核心技术完全被外资垄断掌控且根本不转让。对于目前不少外资零部件企业已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情况,这并不代表他们在中国进行研发,研发是一个经历基础研究、到基础功能测试、到分析设计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公司无非是做少许的本土化适应性改进。 在核心技术转让和共享方面,外方严格刻守毫不让步,这点没丝毫的余地,我方处处受制于人,在关键问题上没话语权,甚至是一颗小小的镙司都要在外方的授权下才能改动。就连汽车设计看起来并不需要太多高深技术和精密工艺的东东也要崇外,好像只要是国外就肯定比国内的先进,我国南方一个面包车生产厂家,同时弄出两份方案,日本的一家设计所九千万,国内上海一家知名设计所只要一千来万。两家设计公司所设计两种不同风格的车型同时投入市场销售,结婚日本哪家设计的只卖了六千来两,而本国设计的一年销量达到了六万多辆。究其原因:原来日方考虑到的是以物流运货为主,外观朴实方正,里面虽然空间宽大,但外观既不流畅也无动感。根本就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而上海的这家设计的考虑到了购买这款车型的主要是广大乡村的农民,且有车在中国也是一件脸上添光有面子的事,所设计的车型流线时尚,外观动感漂亮,刚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心里需求。并不是日本哪家设计所的水平低,而是他们不熟悉中国的国情,不懂得我国汽车购买者他们的心里需求和外在要求。结果花费了巨额设计费所换来却是一种失败的车型,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还有一家耗资六千多万欧元让一家意大利汽车设计公司帮他们设计。所花费的设计费是国外汽车公司同样车型设计费的三倍多,这完全是让外国人讹骗,而这样前赴后继的国内企业还相当多。 合资企业,一般国外的技术都优于国内,所以即便中方希望自主开发来提高技术能力,外方也不会同意,而且中国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发现中国家汽车的价格同居民收入比是发达国家的十倍,在国外一辆一万美元的车在中国要卖两万美元以上甚至更多,至于豪华汽车则更不用说,国外十万欧元国内起码要卖人民币两百万以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其中暴利可想而知,众多合资厂商生产出来的车都是国外早已淘汰车型,技术也早就过时,有的甚至落后三四代,就这样的汽车卖给国人的价钱还比他们在本国销售价贵出许多。 国外资本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国际主义者,人家想的是如何使利润最大化,资本全球化。而我国的居民平均收入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却要花费一倍于人家的钱,这种现象在整个世界来说绝无仅有,各汽车厂商不思进取只想着如何寻找外商合资贴牌生产,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所谓自主品牌的车都是模仿别国的,不是全车车身直接模仿,就是车头模仿这个车尾模仿那个,毫无自己的特色。人家的技术,人家的品牌,甚至整套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全从国外搬运过来,请问这样生产出来的汽车也叫国产的吗,只不过在你这组装了一下而已,难道我门真的就不会造车一定要依赖别人,卫星火箭都上天了,神六已成功登月梦想很快也会实现,这些庞大复杂而又坚深的系统工程我们都做到了,难道一辆小小的汽车就令我们国内的汽车厂商大人门如此为难呢,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汽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多数厂商既无知识创新也无技术创新,所谓的引进消化吸收多年来不见效果,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的再创新。 反观现在处于销量快速上升期的自主品牌,什么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恐怕相当的业界人士可能不一定会轻易回答得出。 一位汽车业界专家曾经说过,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本土汽车企业强大和发展的关键,而核心竞争力又包括技术能力、整合能力、质量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是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某个或某几个产品短期内销量看好,并不能代表一切,更不意味着我们还能在若干年以后,还能在市场上看到他们的企业和品牌。因而民族汽车品牌要生存和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不断的自主创新能力。汽车产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吁,直接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整体机械发展水平和系统工业产业链的发现现状,在国家工业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国民生活及国家经济及国防息息相关,往大的方面说这是一个国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降低汽车生产成本,使汽车价格回落到正常的价格水平,使汽车不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真正成为出行代步的交通工具。利国利民,相得益彰。 李牧 邮箱:[email protected]
05/06赛季斯诺克财富榜 丁俊晖财富飙升比排名快 2006-11-05 09:14: 05/06赛季斯诺克财富榜 丁俊晖财富飙升比排名快 2006-11-05 09:14:31 楼主 http://www.my147.net.cn 我的台球网   MY147讯 随着格雷姆-多特(Greame Dott)捧起世锦赛的冠军奖杯,05/06赛季斯诺克职业巡回赛全部结束。每当这个时候,总会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很多球手的排名大幅提升,当然也不可避免的还有20多人要被迫离开。几乎没有人不想自己的排名靠前,所有人都在努力的对待比赛,难道他们仅仅是为了一个排名给他们带来的荣誉吗?当然不是,除了荣耀之外,高排名所带来的财富更是众人期待的。  05/06赛季,收获最大的人,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台球神童丁俊晖,他的排名从上赛季的62位提升到了27位,因为单赛季积分较高,他在下赛季开始时的临时排名已经达到了第九位。比排名的提升更加成功之处,在于丁俊晖在整个赛季的奖金收入排行榜上排名第五,他在上个赛季的收入达到128830英镑,超过了重新获得世界第一的“台球皇帝”斯蒂芬-亨得利(Stephen Hendry),也把去年的世界冠军肖恩-莫菲(Shaun Murphy)远远的落在了身后,在这个财富榜上的前16名中,丁俊晖是唯一的一个新面孔。丁俊晖一飞冲天  丁俊晖本赛季的奖金收入主要来自英国锦标赛和联盟杯这两项赛事,英国锦标赛是职业斯诺克巡回赛中第二重要的比赛,丁俊晖获得冠军,除了攫取了7500分的积分之外,他还卷走了英国人70000英镑,这是丁俊晖从事台球这一行当以来挣到的最多的一笔奖金,这笔奖金在单笔奖金排行榜上也排在本赛季的第五位。联盟杯的比赛是一项职业邀请赛,作为亚洲目前最为优秀的斯诺克选手代表,丁俊晖如愿加入其中。对于赞助商来说,可以说这是一项烧钱的比赛,选手在比赛中每获得一局胜利就可以得到1000英镑的奖金,如果打出百分杆,还可以额外得到1000英镑的奖金。如果进入四强还有12500英镑的奖励,冠军的额外奖金是50000英镑,亚军的额外奖金是25000英镑。可以说只要能够参加这项比赛,一个赛季的开销就已经不用发愁了。丁俊晖从这项赛事中拿到了37500英镑的收入。  除了这两项比赛之外,丁俊晖再也没有大额的收入进帐,他从另外7项比赛中获得的收入总和刚刚超过20000英镑。丁俊晖下个赛季仅仅需要打一轮资格赛,进入正赛的频率肯定会高过这个赛季,所以丁俊晖在收入上的提升,还有着很大的空间。奥沙利文最“拜金”  斯诺克头号种子选手罗尼-奥沙利文(Ronnie O'Sullivan)虽然在本赛季结束后,丢掉了头号种子的头衔,但是他在财富榜上却依旧遥遥领先。从整个赛季的表现来看,奥沙利文只有在对待高奖金的比赛时,才会拿出自己的真实实力,所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拜金”球手。  今年奥沙利文可以参加的职业斯诺克比赛共有9项,其中世锦赛的奖金最高。接下来的排名是大师赛、联盟杯、英国锦标赛、大奖赛、威尔士公开赛、中国公开赛、北爱尔兰杯和马耳他杯。回顾这个赛季奥沙利文的表现,他发挥不正常的比赛都是低奖金的比赛,而在高奖金的比赛中,除了英国锦标赛之外,他都曾展示了世界头号种子选手的魅力。  马耳他杯只有进入16强才能拿到500英镑的奖金,奥沙利文直接请假退出比赛,北爱尔兰杯他只是参加了第一场比赛拿到了4000英镑之后就直接回家了,中国公开赛、威尔士公开赛他都是第一场比赛就输球,早早回家享受生活了。但是奖金相对较高的大奖赛和大师赛他都进入了决赛,只是最后都输给了状态更佳的希金斯。联盟杯的冠军被奥沙利文拿走,而且在决赛中毫不留情的剃了亨得利一个大光头。世锦赛奥沙利文也杀进了四强,败在了最终捧杯的多特杆下。可以说只有在这些高奖金的比赛中你才能看到一个真正的奥沙利文。难怪奥沙利文要抱怨斯诺克的比赛太少了,因为值得他去拼命的比赛最多只有5项,他要转投IPT,投身奖金更高的黑8比赛,其中的原因不用再解释了。多特、艾布顿世锦赛暴发户  如果没有世锦赛,丁俊晖的收入排名会排到前三名,世锦赛的高奖金,造就了格雷姆-多特(Greame Dott)和彼得-艾布顿(Peter Ebdon)两个暴发户。多特和艾布顿一个赛季都默默无闻,世锦赛之前,他们两个只是凭借着高排位的优势挣一点出场费,总奖金不过4万多。但是世锦赛让他们两个的价值飙升,多特收入20万英镑后,奖金总数仅次于奥沙利文排名第二,而艾布顿也凭借世锦赛上收入的10万英镑一下子排到了第四位的位置上。高排位选手生活无忧  从整个赛季的收入状况来看,在职业斯诺克如此困难的情况下,高排位的选手仍然可以仅靠奖金生活,只要出现在每站比赛的48强之内,就都可以拿到一定的奖金,排名前32位的选手每个赛季拿到3万镑的收入应该不成问题。  一般的选手每个月的生活费在1000英镑左右,除去非比赛期,每个人一年的消费在1万英镑左右,从奖金排名来看,排在50位的选手应该可以基本保持盈亏,也就是说职业斯诺克目前只养活50名职业选手,其他人只能从其他方面获得收入来补充亏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