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奶0919 豆奶0919
穿线师,球拍开发生产。努力开发性价比高的球拍
关注数: 133 粉丝数: 377 发帖数: 1,831 关注贴吧数: 26
某品牌新款拉线机的初次接触 今天去工厂 刚好看到新款的拉线机到货,虽然只是样机,不是最终的产品,但是还是看到了很多不错的地方。目前的样机是羽拍专用的。整个架拍系统是本机最大的亮点。小的不才,拉线从09年开始学,用过的穿线机不多,但是对机台的要求还是挺高的。这机台的转盘及架拍系统做工非常不错,应该说是很精细的等级,配合亚光的表面处理方式,即使不懂机台的人也能感觉到这机台的厚重质感,这一点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机台的架拍系统同时提供传统的6点支撑方式及更稳定的下压方式。IMG_20170424_120251.jpg (112.5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 分钟前 上传 下压方式能更好的固定球拍,记得刚开始学拉线的时候,架拍如何固定得松紧度刚好,拉线过程不会滑动一直是个难题。下压式的固定方式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IMG_20170424_120240.jpg (71.4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 分钟前 上传 同时考虑到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机台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的支撑固定方式,使大家能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拉线,两种方式转换很快,更换配套的高磅保护器即可。这个设计目前我是第一次看到,不清楚是不是业内首创。 机台的座夹做得也很不错,真心喜欢,和YY的有点类型,都是从上往下套的类型,保养后不用担心手会碰到PIN轴表面的油油喽(虽然会清干净,但是表面还是有油油的感觉),而且拿起来很轻巧,听说材料是航空用的铝合金,座夹的爪很精细,纹路很细,看着很想拉线试试看看,听说试用的时候用的0.58直径的线,效果很好,可惜没在场。IMG_20170424_120346.jpg (80.8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 分钟前 上传IMG_20170424_120531.jpg (80.9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 分钟前 上传 不过效果好是肯定的,从做工及手感我是可以感觉出来效果一定非常可以,只是目前刚推出。耐用度如何还有待验证。实在忍不住还是拆开座夹看了,结构挺简单的,保养十分容易。弹簧什么的都能很好的定位,不会轻易掉出。以前为了买一对好的座夹可是费了很大功夫,眼前的这对如果不是设计不同不能通用,估计又要剁手了 哈哈。时间仓促,没有拿拍试试配备触摸的传感器的拉线头。只能等下回分解了。IMG_20170424_120135.jpg (75.7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 分钟前 上传
定制拍的理解 黑拍即是胚拍 没有上色漆,木有涂装。但是手感也是最纯粹的,能最大程度的体现拍子本身的性能而且价格相对便宜很多。所以一开始很受大家的喜欢,需求量也很大。完黑拍就是要玩高端的胚,中低端的拍子本身就便宜,也没有必要完胚拍,所以很多杂七杂八的工厂就开始做黑拍充高端了。渐渐的味道变了,变成一个坑,,,没人再相信黑拍。 真正的黑拍来源我知道的大概有2种, 第一就是零星的尾数:假设工厂做300支拍子,他不会刚好做300支胚,会多做一些,防止生产中的损毁。这类数量肯定很少,而且品牌工厂本身即是有黑拍也是禁止流出的,所以渠道就只有代工厂。这就排除了 胜利,李宁,YY ,这些高端自己做的工厂会有什么黑拍的这一说。想想你自己做品牌会允许胚拍流出吗?但是现在代工厂也不敢流出了,万一被查到,是要赔偿也会失去大品牌的订单,这个什么工厂都是不敢乱来的。我说的是高端,低端的代工厂太多,估计管不过来。 第二就是定做,这个以前行得通,但是现在很多质量好的工厂都不做了,因为出黑拍会影响工厂在客户那里的口碑,客户在你这下单没有安全感,谁会找你下单。结论就是目前来路可靠的黑拍市场上非常少,有,但是你要会看,批量定制什么的可以免了这类拍子的顶峰就是质量较好的仿制。再说说常见的定制拍一把拍子做之前要先确认好 总体的重量和平衡,包括漆水的重量,木柄的重量,底胶,底盖的重量这些都要计算准确,才能得出我要的原胚是几克的,比如做一把84-85克平衡点球拍,他的原胚可能要控制到42-43克。这些都是精确计算的,然后再来考虑拍子碳布需要做到什么重量,进行批量性的裁剪。裁剪完再去折叠成拍框形状。这个过程是批量完成的,不可能说你要85克的拍子我计算裁剪一次,你要79克的拍子我在计算裁剪一次。工厂这样做的成本你一支拍子是付不起的。另外即使是要这样做时间也是问题,裁剪-成型-打磨(补土)-接柄-上漆。一套工序做下来没有3-5天是完不成的,因为有些工序需要静置。,没法联系做下一道。定制拍无非就重量和平衡的定制,这些其实不是定制,只做好后 再往拍框或者手柄内部加胶,来达到。但是这种做法其实只能影响手感,是一种降低拍子性能的做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定制。
ckc0919 给TK9000一个更爽的中杆 GGEM新款辐射3评测今天评测主角是来自台湾工厂代工的GGEM新款辐射3(RADIATION III)。 这款球拍以TK系列为原型,采用了TK9000的模具,并且来自同一家工厂,因此也属于标准盒式框并配备了加力槽设计;加力槽能够使拍框上半部分的回弹速度更快,更具鞭击效果。我以前打过TK8000,总体来说中规中矩,没有惊艳的感觉,这也就是我出掉的原因;后来在中国公开赛现场有幸见到当时刚刚曝光的TK9000,涂装不来电就没有下手。 辐射3相比TK9000做了诸多改进,首先是平衡点调整到了305左右,这点跟暴力的大姐夫如出一辙,强势提升了杀球的能力;中杆则采用了三菱的高弹性碳素,因此手感更加Q弹,在实际试打部分,会着重讲述中杆的感受。说到辐射3的涂装,就不得不提到大姐夫,大姐夫真是YONEX的一代传奇战拍,白黑绿配色一开始让人有些难以接受,而看久了却发现这个搭配十分耐看;辐射3的配色方案与大姐夫十分相似,也是属于第一眼看上去不怎么显眼的,但是运用了非水平对称设计,在拍框部分添加了不少烫银水标,增加了球拍设计的层次感和可玩性,大有生化危机的味道。 而在球拍手感和整体配置方面,和大姐夫十分接近,之后会加以详尽说明。球拍有星光漆和亚光漆两种底漆可供选择,这点对于用户感受来说相当不错;我个人更加倾向星光漆一些,亚光漆更接近大姐夫,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星光漆亚光漆手柄尺寸比较细,介于G5和G6之间,因此建议在使用前使用电工胶或者多缠一层手胶,以调节到适合自己的尺寸。 球拍基本参数 框型:TK系列框型(标准盒式框+加力槽) 重量:85g 平衡点:305mm 中杆硬度:适中 拉线磅数:竖线24横线26 球线:YONEX BG65TI 最高承受磅数:30 实战测试: 现在越来越少接触标准盒式框的拍子,刚上手还是相当的兴奋,现在大多数盒式框都在与破风进行一定的结合,因此并不算标准盒式框。辐射3的标准盒式框带来的扎实手感是破风框所无法比拟的,在击球时出色的稳定感让我更有进攻的欲望。 下面好好谈一下中杆的感受,已经很久没有见识过这么弹的中杆了,不是软弹,而是真的快速回复;虽然中杆硬度为适中,但是出球并不感觉拖沓,能够将球快速弹射出去,这一点在其他软杆球拍上很难见到,我想如果刚刚拿上辐射3,那印象最深的一定是超弹的中杆。加力槽设计也在悄悄帮助着出球的质量,拍头较重让发力不太好的人能够非常容易借力,击打高远球时高弹性中杆与加力槽相互配合,拍框上半部分回弹极快,鞭击感极强。而且辐射3的高弹性中杆在被动球时展现出的优势更加强大,经常能够化解被动球,直逼底线;虽然方式简单粗暴,但效果立竿见影。 在几局男双中因为我状态不好(熬夜没睡觉)导致反应慢半拍,因此被动的情况比平时更加多,但被偷发后场的时候即使动作再怎么狼狈,用辐射3也能很容易怼到后场,这大幅缓解了自己的被动局面。 辐射3的吊球表现得益于拍框的稳定,控制起来轻松自如,小球也非常容易把控力道,这些表现四平八稳,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杀球是辐射3的拿手好戏,首先是大角度劈杀,不知道是不是加力槽的关系,感觉劈杀非常容易下压,球有种强烈的下坠感;而在后场的大力杀球也速度非常给力,有一锤定音的气势,颇有大姐夫的味道,杀球过程中拍框的稳定性和强大的进攻能力是破风球拍所不可比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更多的人认为盒式框才最适合单打;在几局单打之中,发现辐射3的进攻威力当真不俗,扎实可靠,称得上是款“大杀器”。 一把平衡点上了305的球拍有没有可能容易驾驭呢?在上手之后得出了答案,虽然辐射3在刚开始使用时候会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但上手比二姐夫之类的要容易很多,如果你能够打VT系列的拍子,那驾驭这款辐射3不在话下;但如果你平时用头轻拍,那选择305平衡点的拍子就需要好好考虑了。挥拍的时候我感觉球拍的配重主要还是集中在头部,而且标准盒式框的空气阻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如果面对连续平高球时,相比破风框和低平衡点球拍会处于劣势,需要更快地做好架拍动作。平抽挡时也受到了头重和盒式框的限制,要尽量避免突然的短兵相接,但如果你在正手后场能有一记准备充分的抽球,可以把对手抽到怀疑人生,出球瞬间毫无停顿,球速非常给力。 总结: 辐射3出色的中杆弹性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是高平衡点球拍,但并不会感到很吃力;盒式框提供了稳定扎实的出球感受,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对速度和力量进行一下权衡取舍,大力杀球的优秀表现让辐射3拥有了“大杀器”头衔,中杆材质升级确实让辐射3拥有了与TK系列不同的优势;外观设计也独具新意,很有些特色。喜欢暴力型球拍却又抗拒硬中杆的朋友不妨试一下这款辐射3。
给TK9000一个更爽的中杆——GGEM新款辐射3 给TK9000一个更爽的中杆 GGEM新款辐射3评测今天评测主角是来自台湾工厂代工的GGEM新款辐射3(RADIATION III)。 这款球拍以TK系列为原型,采用了TK9000的模具,并且来自同一家工厂,因此也属于标准盒式框并配备了加力槽设计;加力槽能够使拍框上半部分的回弹速度更快,更具鞭击效果。我以前打过TK8000,总体来说中规中矩,没有惊艳的感觉,这也就是我出掉的原因;后来在中国公开赛现场有幸见到当时刚刚曝光的TK9000,涂装不来电就没有下手。 辐射3相比TK9000做了诸多改进,首先是平衡点调整到了305左右,这点跟暴力的大姐夫如出一辙,强势提升了杀球的能力;中杆则采用了三菱的高弹性碳素,因此手感更加Q弹,在实际试打部分,会着重讲述中杆的感受。说到辐射3的涂装,就不得不提到大姐夫,大姐夫真是YONEX的一代传奇战拍,白黑绿配色一开始让人有些难以接受,而看久了却发现这个搭配十分耐看;辐射3的配色方案与大姐夫十分相似,也是属于第一眼看上去不怎么显眼的,但是运用了非水平对称设计,在拍框部分添加了不少烫银水标,增加了球拍设计的层次感和可玩性,大有生化危机的味道。 而在球拍手感和整体配置方面,和大姐夫十分接近,之后会加以详尽说明。球拍有星光漆和亚光漆两种底漆可供选择,这点对于用户感受来说相当不错;我个人更加倾向星光漆一些,亚光漆更接近大姐夫,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星光漆亚光漆手柄尺寸比较细,介于G5和G6之间,因此建议在使用前使用电工胶或者多缠一层手胶,以调节到适合自己的尺寸。 球拍基本参数 框型:TK系列框型(标准盒式框+加力槽) 重量:85g 平衡点:305mm 中杆硬度:适中 拉线磅数:竖线24横线26 球线:YONEX BG65TI 最高承受磅数:30 实战测试: 现在越来越少接触标准盒式框的拍子,刚上手还是相当的兴奋,现在大多数盒式框都在与破风进行一定的结合,因此并不算标准盒式框。辐射3的标准盒式框带来的扎实手感是破风框所无法比拟的,在击球时出色的稳定感让我更有进攻的欲望。 下面好好谈一下中杆的感受,已经很久没有见识过这么弹的中杆了,不是软弹,而是真的快速回复;虽然中杆硬度为适中,但是出球并不感觉拖沓,能够将球快速弹射出去,这一点在其他软杆球拍上很难见到,我想如果刚刚拿上辐射3,那印象最深的一定是超弹的中杆。加力槽设计也在悄悄帮助着出球的质量,拍头较重让发力不太好的人能够非常容易借力,击打高远球时高弹性中杆与加力槽相互配合,拍框上半部分回弹极快,鞭击感极强。而且辐射3的高弹性中杆在被动球时展现出的优势更加强大,经常能够化解被动球,直逼底线;虽然方式简单粗暴,但效果立竿见影。 在几局男双中因为我状态不好(熬夜没睡觉)导致反应慢半拍,因此被动的情况比平时更加多,但被偷发后场的时候即使动作再怎么狼狈,用辐射3也能很容易怼到后场,这大幅缓解了自己的被动局面。 辐射3的吊球表现得益于拍框的稳定,控制起来轻松自如,小球也非常容易把控力道,这些表现四平八稳,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杀球是辐射3的拿手好戏,首先是大角度劈杀,不知道是不是加力槽的关系,感觉劈杀非常容易下压,球有种强烈的下坠感;而在后场的大力杀球也速度非常给力,有一锤定音的气势,颇有大姐夫的味道,杀球过程中拍框的稳定性和强大的进攻能力是破风球拍所不可比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更多的人认为盒式框才最适合单打;在几局单打之中,发现辐射3的进攻威力当真不俗,扎实可靠,称得上是款“大杀器”。 一把平衡点上了305的球拍有没有可能容易驾驭呢?在上手之后得出了答案,虽然辐射3在刚开始使用时候会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但上手比二姐夫之类的要容易很多,如果你能够打VT系列的拍子,那驾驭这款辐射3不在话下;但如果你平时用头轻拍,那选择305平衡点的拍子就需要好好考虑了。挥拍的时候我感觉球拍的配重主要还是集中在头部,而且标准盒式框的空气阻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如果面对连续平高球时,相比破风框和低平衡点球拍会处于劣势,需要更快地做好架拍动作。平抽挡时也受到了头重和盒式框的限制,要尽量避免突然的短兵相接,但如果你在正手后场能有一记准备充分的抽球,可以把对手抽到怀疑人生,出球瞬间毫无停顿,球速非常给力。 总结: 辐射3出色的中杆弹性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是高平衡点球拍,但并不会感到很吃力;盒式框提供了稳定扎实的出球感受,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对速度和力量进行一下权衡取舍,大力杀球的优秀表现让辐射3拥有了“大杀器”头衔,中杆材质升级确实让辐射3拥有了与TK系列不同的优势;外观设计也独具新意,很有些特色。喜欢暴力型球拍却又抗拒硬中杆的朋友不妨试一下这款辐射3。
GGEM新款战枪II评测——奢华外观的30磅白菜拍 转帖:GGEM新款战枪II评测——奢华外观的30磅白菜拍DSC03493.jpg (68.2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4 天前 上传 关于白菜拍,我以往的接受底线是300-400元,在这个价位,有不少选择会在性能上可以和高端球拍抗衡。一把球拍除去宣传成本和研发成本,实际的造价早已公开的秘密。今天的主角——由台湾企业代工的GGEM新款战枪II却颠覆了我对白菜拍的认知,不只是价格、涂装,还有性能,这居然是一把价格200+却可以上30磅的全破风拍!过去推荐球拍,面向要求100+的我推荐凯胜A3、A4,要求300+的我推荐28N,唯独200+的好拍子一直是个缺失。大部分人可能会推荐加钱买100TI,但我打过100TI一次就出了,手感甚至不如更低档次的TSF98,可惜TSF98的墨绿涂装不够讨喜。28N这块拍子是我现在双打首选,一来不怕撞,二来进攻不俗,现在已经完全没卖的了,论坛上看下来是0差评,如果哪位朋友打了觉得不喜欢或者觉得我之前评测不准确的话欢迎吐槽哈。言归正传,战枪II填补了200+价位的空缺,价格来说算是相当白菜了,到底值不值得推荐,下面就来好好分析一下。DSC03522.jpg (55.0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4 天前 上传 涂装赏析:看到这块球拍实物的第一眼就被俘虏了,虽然之前看过图片,但根本想不到实物能够如此好看、细腻,有朋友看过照片之后表示堪称惊艳。紫红色在低价位球拍中并不少见,但能够富有层次感、配合磨砂漆做出奢华水准的真是第一次见到,涂装不仅精美还相当牢固,别说击打到球头了,在一次男双中与105TI撞拍居然毫发无损,就连撞击的凹痕也没有,破风框上的漆能保持如此水准,让人吃了一惊。拍头的深紫红渐变到拍框3、9点变成玫红,以及透出星光感的珍珠白漆,整个配色尽显和谐。DSC03496.jpg (72.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4 天前 上传 拍框花纹同样细腻清晰,且水标位置准确,没有出现对不齐的情况。银色金属质感水标恰到好处的点缀,加上每一处花纹的凹凸,都大幅拔高了这块球拍的品质感,让人几乎快要忘记这是一把200+的球拍,如果没猜错,这款球拍用的水标和N99LTD是同一种。拍锥的标识和风之力III一样,都是凹凸感强烈的金属质感银色水标,底胶也配合配色选择了白色,护线管没有选择半透明白色护线管可能是考虑到了这种护线管强度较低的原因。DSC03620.jpg (53.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4 天前 上传 配上了玫红色AEROSONIC和AC102C,在场上有多骚自不必说,又是一款撩妹利器。去打球只要拿出来一定会有女生关心这是什么拍子,一句“你要不要试试”就成为了搭讪的开端。总得来说这款球拍的外观、做工可以说是无可挑剔,想找到瑕疵是不太容易的,唯一的缺憾就是拍锥的LOGO如果是银色的会更好看一些。不管怎样,这样的涂装放在任何大品牌的产品里,价格低于800是不太可能的。DSC03498.jpg (94.1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4 天前 上传 拍型对比:拍框是十分锐利的破风框,更类似胜利极速系列,但区别在于极速系列是拍头破风,到拍框下半逐渐过渡成了椭圆框来增加稳定,而战枪II则是全拍框破风,更加强调挥拍速度。极速10是通过使用小拍框设计来弥补下半拍框带来的挥拍速度减慢,因此在容错率上会比较差一些,而战枪2是普通拍框大小,不会有特别难适应的地方。AEROSONIC有个特性在国内并没有宣传,就是相比其他线减少10%的空气阻力,不管能否感受到这10%的差异,我都想让速度成为这块球拍最大的优势。DSC03509.jpg (72.1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4 天前 上传 基本参数:规格:4UG5(手柄偏细,建议缠两层薄手胶)最高承受磅数:竖线28横线30平衡点:292mm拍线:AEROSONIC 玫红磅数:竖线24横线26硬度:适中手胶:AC102C 玫红DSC03624.jpg (65.0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4 天前 上传 实战测试:把速度发挥到极致刚刚拿上手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球拍整体很轻,拍头稍许有些分量,毕竟290以上的平衡点摆在那里。破风框的尖锐感在挥拍中可以充分感受到,随手挥动的时候破风声让人十分愉悦,有点吹哨子的感觉。在打了N局混双和男双之后,我对这把球拍最大的感觉是——全破风框软版JS10。JS10的特硬中杆和小拍框在使用的时候对发力技巧和技术基础的要求都相对比较高,而战枪II的适中硬度和普通尺寸拍框则更加亲民。战枪II在与JS10相比最大的疑问在于——全破风框是否还拥有稳定扎实的击球感?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网前小球有不少下网,而且都是打在网带上,这个主要是因为拍子整体比较轻,所以需要对放小球的力量去进行一定的调整,总得来说手感非常清晰,多次调整之后逐渐掌握了需要的力道,而且球拍十分轻快,在网前勾对角的时候常常有不错的效果。DSC03512.jpg (90.7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4 天前 上传 吊球的效果可圈可点,并没有因为轻而失去手感,大拍框的容错率比较好,加上挥拍速度快,在很多突然的杀球改吊球中可以更快地做出动作,让对手防不胜防。虽然平衡点较高,但是整体十分轻盈,在吊球时不会有任何的负担。最让我喜欢的是战枪II在双打中的短兵相接和连续进攻,双打中速度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战枪II在平抽挡和扑网中真的是快且凶狠,举拍挥拍一气呵成,平抽挡和网前对拼中如果找到机会非常容易直接扑死对方,且扑完之后因为球拍比较轻可以迅速制动避免触网。连续进攻是这款球拍最大的亮点,虽然战枪II的杀球不重,但是贵在能够连续进攻,而且线路比较尖,并没有因为杆不硬造成球路过高,无论是点杀还是连续的跳起杀球,战枪II的全破风框都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从起拍阶段就开始体现速度优势,连续进攻中几乎感觉不到球拍的重量。因为球路尖,所以给对手回球造成的麻烦会比较大,我几次都利用杀球改吊球得分,不用怕杀不死对手,如果连续进攻杀不死,突然的一拍吊球才是最骚的。DSC03539.jpg (79.2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4 天前 上传 在使用了多次之后我发现其实战枪II的突击性能也值得称赞,有时双方进入一个比较僵持的阶段,战枪II用突然的一拍抽球可以迅速打开僵局,这是我体验最深刻的地方。接杀效果让人比较满意,经常有对手以为扑死的球却被下意识的随手一挡救回的情况,拍框的形状和整体的重量配置还是功不可没的。只是在接杀挡底线的时候因为球拍较轻,如果没有充分的发力空间,建议还是放网比较保险。DSC03626.jpg (66.6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4 天前 上传 对拉高远球时明显感觉到无论是普通尺寸拍框设计还是适中硬度的中杆,这款球拍都相比JS10更加容易上手,全破风框十分有效地减少了空气阻力,不管是平高球还是高远球,战枪II都能很容易地把球送到底线,唯一不足的是在打到非甜区时因为拍子本身自重很轻,所以出球会比较飘借不上力,这点看来还是为了追求速度牺牲了一定的稳定,而且在发力的时候需要合理的技巧,如果只靠蛮力,4U拍,你懂的。AEROSONIC这款线搭配战枪II能够有不错的效果,不管是弹性还是音效都相当优秀。总得来说战枪II和JS10相比更加容易上手,虽然在击球的扎实感上略逊一筹,但是速度上丝毫不占下风,出色的速度体验加上奢华外观,如果今后有人问我200+的球拍选什么最好,GGEM战枪II当之无愧!DSC03537.jpg (85.8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4 天前 上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