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因之梦吾越 我欲因之梦吾越
关注数: 7 粉丝数: 915 发帖数: 9,313 关注贴吧数: 14
尊重孩子不喜欢足球的权利——这文章就是放屁 [url]http://《北京青年报》[/url]今天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尊重孩子不喜欢足球的权利,让孩子自由发展,自由选择球类,对足球有好处对其他球也有好处,对孩子更有好处。 随着《中国足改方案》的出台,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改革,一时间全国上下都掀起了新一轮的“足球热”。 足球的一时崛起,让许多专业人士在表示欣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丝的忧虑。尤其按照日前足协公开的计划,[url]http://中国足球[/url]特色学校在2025年将达到5万所。 在校人数5000万,每人每周都要踢足球,这引发部分家长的担心,“我的孩子不喜欢足球,怎么办?”[url]http://教育部[/url]体卫艺司司长、中国足协副主席[url]http://王登峰[/url]表示,学校的课程安排,不会完全按照学生个人的兴趣,按现有办学条件,一所学校最多只能开一至两门运动专项课,学生应服从学校的课程安排。 足球特色学校每周上一堂足球课,学生人人会踢球。[url]http://中国足球[/url]水平不高,如果对其望闻问切的话,可归咎为足球文化不发达,官办分离只是空喊,青少年人才匮乏等等。为此,推出足球进校园,确有必要。 不过,在为足球进校园叫好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足球、都适合踢足球。一句“学生应服从学校的课程安排”看似合理,但违背了[url]http://教育规律[/url]。 一方面学校的课程安排,唯有科学合理,学生才应该服从。另一方面,一刀切的做法适得其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谈及足球改革,全国政协委员[url]http://姚明[/url]作为篮球界人士,就对足球表示了嫉妒。 足球进校园,篮球也应该进校园,我国篮球水平在亚洲尚可,但与欧美差距明显,这说明篮球也应该从娃娃抓起。很明显,如果让足球占据统治地位,必然压缩其他球进校园的机会与空间,对其他球类就不公平。 既然一所学校最多只能开一至两门运动专项课,那么选什么球应该广征民意,充分尊重学生意见。体质不同,天赋不同,对球类的选择自然不同。不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出发点再好,也不可取。不符合教学常识,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url]http://马拉多纳[/url]说过,踢球最重要的是兴趣、快乐。如果孩子不喜欢足球,他们能踢好足球吗?众所周知,即便在足球王国[url]http://巴西[/url],学校也不是只让足球必修。 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任何球类都有进校园的必要,即便不能进校园,也不应该让足球唯我独尊,甚至要求孩子必须踢足球。有业内人士担忧,如果足球运动这么个搞法,足球搞上去了,其他运动也就搞死了。 也许这是危言耸听,但值得一听。尊重孩子不喜欢足球的权利,让孩子自由发展,自由选择球类,对足球有好处对其他球也有好处,对孩子更有好处。
我心中理想的壶镇吧 我心中理想的壶镇吧应该是充满了思想碰撞的火花 我们可以天文地理,社会历史无所不谈。 可以为了某个问题争论的面红耳赤,但绝不出口成脏,谩骂羞辱 我们心中的壶镇吧应该是一个壶镇人网上的精神家园, 在外的游子可以通过壶吧了解到壶镇的点点滴滴,以解心中的思乡情结 在家的吧友们可以谈天说地,然后交个朋友一起喝酒,一起散步郊游 我心中理想的壶镇吧应该是一座壶镇人民同政府之间的桥梁 吧友们有问题在壶吧反映,政府人员正壶吧给予答复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壶吧该成为官民之间的沟通桥梁 我心中理想的壶吧应该是一个精英荟萃的地方,大家吟诗作对,一起弘扬壶镇本土文化 在这里我们可以阳春白雪,我们也可以下里巴人,聊天灌水也未尝不可 我心中理想的壶镇吧应该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地方,失意的时候上上壶吧,喝一碗心灵鸡汤 我心中的壶吧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我们在壶吧的旗帜下,一起去看看老人,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我们的壶镇吧曾经在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低落的时候吧友们给予安慰,得意的时候大家一起分享,壶镇吧曾经如此辉煌,现在又是如此的萧条 老吧友们,你们是否也会有一丝遗憾?如有遗憾,让我们一起重新振作它 新吧友们,也许你们没有经历过壶吧的辉煌,没有你们现在的壶吧会更加落寞。感谢你们没有放弃壶吧 其实没有什么老吧友,新吧友,我们上壶吧,只是因为我们身为壶镇人,我们对我们家乡那份不能割舍的爱,壶镇吧就是我们网上的家园,网上的故乡. 让我们把对家乡的爱延续到我们这个网上的家,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角色,我们很想建设好我们的家乡,但是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在壶镇吧,我们都是平等的,不管是官员,还是老板,还是平头百姓,我们在键盘上敲下几个字就会影响我们的家,我们是往自己的家里扔几堆垃圾,还是插几束鲜花,其实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壶把是美是丑,就是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一首歌唱的好,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新吧友们,欢迎加入壶吧,老吧友们请快回家 让我们一起装扮我们的家,让我们重振丽水第一贴吧
中国式逆淘汰 经营逆淘汰 不如去当公务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加之实际税负过重等原因,那些辛苦经营、依法纳税的企业生存艰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入体制内当公务员队伍而不敢创业。一些国企凭垄断获取高额利润。正常经营企业和非正常经营甚至违法经营形成了反差。 体制逆淘汰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从培养健康的经济主体做起。而现在的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铁公基”扎堆上马,建大楼面子为先,计划色彩浓重,结果是市场经济很难真正发育。政府做经济的主体,挤压和伤害的必然是真正的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 行政逆淘汰 一支神笔 公共管理的改革方向是更加法治化和高效率,且必须有民主程序制约。但这些年来还广泛存在着拍脑袋的现场决策,号令下的独断专行。从巨额投资项目的蜂拥上马到针对问题的各种运动式治理,很多决策者给人的都不是法治化和民主化的形象。 致富逆淘汰 迷恋一夜暴富 劳动难致富,投机反而易致富。社会上有一种不劳而获的风气,崇尚一夜暴富的神话。通过非法手段以期暴富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了“风尚”。勤劳致富难度越来越大,劳动者权益得不到足够的保护,这是人们迷恋一夜暴富的原因之一。 人才逆淘汰 靠的就是“拼爹”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领域,人才通过博弈会走到合适的位置,人才呈总体增长之势。但普遍的“拼爹”上位则反映出人才逆淘汰机制的存在。同时科研机构和大学的行政化日益严重,不惟学,只惟官,人才逆淘汰机制有强化之势
日本海战战神--东乡平八郎(转) 19世纪中叶的日本,武士阶层发达起来,军人的荣耀要比生命还重要的观念也渗入了他们的文化之中。欧洲把日本看成一个封建势力的落后地区,已经到了应该殖民的时期,但日本不经过战争不会放弃他们的闭关锁国。仅仅50年的时间,日本就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舰队,在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的卓越领导下,一个原来看起来落后的国家成为了一个世界强国。在1905年,对马海峡海战,东乡平八郎大将战胜了俄国舰队,日本成为亚洲强国,也成为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853年7月,4艘美国战舰出现在日本的海岸,美国指挥官马修。佩里成为200年中第一个登上日本领土的外交官。佩里向日本天皇递交了一封美国总统的信,要求日本保护在日本海岸遇难的美国海员, 并要求日本允许美国船只进入日本港口经商。因惧怕外国人的强大的军力,日本同意签署了友好合约,允许美国商船进入日本港口。别的欧洲国家纷纷效法美国的榜样,很快,日本就失去了所有港口的控制权。因为这个屈辱,日本决定建立一个强大的军队,一个社会和科技变革的时期就要来临了。 几个世纪以来,日本的军事被武士所主导。他们延续一个古老的武士道精神。这个纪律要求武士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在军事和武术技能上不断长进,保持俭朴的生活和诚实的品格等。但最高的武士道精神是要对师父尊敬,而师父反过来也把知识尽心地传递给年轻人。 随着外国人的到来,武士道显出它的不足,技术成了新的信仰。日本的命运落在了这些接受培训的男孩子手中。东乡平八郎,这个武士的儿子,接受了正规的很好的武士教育。并且学习中国和日本的文字、书法和历史,当然还有武术。 1862年,在他仅仅14岁的时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改变了他的生活。这件事也深深地留在了日本历史、文化中。一个英国商人,Charles Lennox Richardson,,因为在路上没有对武士表示尊重,在Satsuma 省被杀害。愤怒的英国政府要求对他的死进行赔偿。为了不让武士失去面子,日本拒绝赔偿。为了报复,英国政府出动了七艘战舰到萨摩省首府,鹿儿岛,这里正是东乡的家乡。英国的战舰在海边吐着烟雾。地毯式的轰炸摧毁了城市的防御系统。东乡作为一个年轻的武士,职责就是要保卫自己的城市。他们一直打到弹药用完了,只能拿着枪支面对英国人,让他们下船到岸上来比武。城市陷入了绝望之中。他们纸糊的房子成了一片火海。最后,英军只死了13人,而日本的伤亡不计其数。东乡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天的恐惧和屈辱。鹿儿岛的惨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武士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日本帝国的海军诞生了。年轻的东乡成为了第一批的受训者。日本要学习英国,因为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民族,而且当时控制着跨越半个地球的帝国。英国海军统治着海洋。海战就是技术的前沿,日本人意识到他们必须要掌握这些先进的技术,才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他们用极高的效率来建立日本的舰队。 他们只要最先进的技术。他们第一个安置了现代的鱼雷。 东乡是到英国接受培训的十二人之一,被分配到一个叫作“Worester”的训练舰上,在施密斯船长的手下。施密斯对他的勤奋努力很赞赏。他描述这个年轻人“不是我们说的聪明,而是一个勤奋的探索者,学得不快,但每一步都扎扎实实”。令他的同学惊讶的是,他以班上第二名的出色成绩完成了学业。东乡认识到,要维护一个帝国,需要一个有效率、有纪律的海军。东乡学习了海军最高指挥的战术,他不顾一切困难的精神,使他日后能够迎接巨大的挑战。东乡学习了七年。这七年中,日本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没有参加军队的武士都成为了商人或企业家。横滨和东京已经成为了商业和工业中心。现代化的道路和铁路业修建起来。国家在兴起。 英国人对日本海军的影响是很巨大的。 在日本新建的海军学校中,30多个英国军官教给年轻的学员海军战术。这个海军学院就是英国朴茨茅斯海军学院的复制品。用从英国运来的红砖建造的。英国最伟大的海军上将威尔逊甚至成为学校的偶像。东乡和别的官员一起非常深入细致地学习威尔逊的战术。日本海军成为了国家唯一可以指望的力量。国家的信心和自尊正在提升。他们决心要在西方人面前站立起来。但日本的繁荣被邻近的两个大国:中国和俄国所威胁。他们争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日本知道,谁控制了朝鲜,谁就能够很容易先发制人。朝鲜成为了威胁日本安全的匕首。 1894年,日本向中国宣战。控制了朝鲜。和中国的战争短暂而具有决定性。东乡在此次战争中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熟练的舰船指挥官。他把威尔逊的消灭战术和古老的武士道精神结合起来,打败了中国。日本不久就在朝鲜问题上和俄国相遇。俄国在亚洲的扩张,使得英国觉得自己的力量受到了威胁。1902年日英盟约签署,日本被看作了一个平等的合作者。这个地位使得日本有信心和俄国交战。 在随后的日,俄战争中,东乡平八郎铨释了战神的定义。。。。。。
李照兴:伦敦开幕式的大故事和小人情 比对起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较专心于经营一碟又一碟的视觉盛宴,组成四年前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奇观大拼盘,英国人在伦敦奥运的开幕式上,展露了极度的个性与幽默感,且看来更懂得说故事。舞台剧导演出身,后当电影导演的丹尼.博伊尔展示了他更关注讲故事及融汇电影感的特长,并在创作过程作了不少突破:更多预先拍制的电影片段贯穿开幕式,作出电影与即场演出的配合互动,这做法极可能扭转以后开幕式的发展方向。的确,如果北京奥运开幕式是以庞大的资源,目不暇给的堆砌,完成了旧世纪那已过去耀皇的成就回顾,焦点是集体的成就,今次伦敦的概念,则令人更多想到未来与个人化。英国人的创意确有值得他骄傲之处。 打从奥运回归希腊举行的2004年开始,开幕式节目与古老神话便彷佛成了一个恒用组合。毕竟希腊和中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不无自豪的各自展示着自己文明的深厚。而在历史观而言,过去两届都是倒后镜般往过去历史看,炫耀着曾经的光辉。特别是北京开幕式的编排,只能说是以一个又一个单元来完成,无论是水墨画抑或活字印刷甚至是画卷的运用,都只是如百科全书般展示着这些发明或美学(好听点是百科全书,通俗点就只能说是杂碎),贯穿的元素欠奉。当中,更有一种强烈感觉,是那些被展示的伟大东西都属于过去的,远没有今天活生生的影响力。 而伦敦开幕式的可观处,是它强烈而有趣的故事性,既有历史的解读重组(但聪明地没有上溯至神话时期,而是以莎士比亚的经典引入),首先道出英伦岛屿草原气息(顺应全球绿色大潮流),以典型英式绅士人物贯穿,从中世纪引入18世纪末至19世纪最为影响全球的工业**。全场最令人留有印象的,我个人而言正是这原来的草坪上突然出现烟囱拔地而起的景象。农民的土地草皮被卷走,取而代之,是工业时代的金属机器,各种重型设施,六座神奇地从场馆中间像蛟龙般冒起的巨大烟囱——这一种完整代表了工业**年代的符号(最逼真的是连烟囱排出的烟也仿造了,不知这设计有没有经环保测试证明无损健康)。就在这绿地退去,演变成工厂区域的转接中,工业导管顺理成章的引入发亮的仿液体金属打造成后来的奥运环,而后配合空中飞来的五环,完成奥运五环的组合,这巧妙的转化亦赏心悦目。 在此大故事之中,英国人强调的个人主义与幽默感依然穿插其中,使先前设定的大故事更有小人情气息。当中,不能不说当然是两段小聪明:一是007占士邦奉命到白金汉宫接英女皇乘直升机到会场,英女皇严肃的演出,忽然就有了种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而那剪接到在场馆现场上空跳伞而下出现007主题音乐,则可说是带起全场第一个高潮(事实上这英国国旗图案降落伞的场面是直接来自之前的007电影)。另一人性化亮点是伦敦交响乐团演奏,中间加插MR BEAN作为琴手的恶搞,流露出的开放与英式幽默,确实令人佩服。要有多大的自信心,才胆敢开上述这些玩笑。似乎从草原一直至工业**,皇室到平民,英国人正面而自信的精神,才是这演出真正要传达的要素。 更值一提的是,整个编排的可观性,非常依赖全世界观众对当中出现各种英国流行文化的熟悉,证明英国流行文化软实力,还是占据世界领先位置。细数一下,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到罗琳的哈里波特,MARY POPPINS,MR BEAN,MINI小车,以至占据极重要分量的英国各阶段摇滚及电子音乐,这些文化元素运用的出色之处,在于它们都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并且是跨越地域的全人类普及影响力。 地球上有多少孩子像剧中的小女孩一样,藏身被窝中偷看哈里波特,又或者多少音乐爱好者在不同派对唱着熟悉的HEY JUDE。博伊尔作为一个音乐迷导演(前作<猜火车>、<迷幻少滩>等都表达了他对此的热情爱好),从视觉场面的设定,可看出他受另一队经典组合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的影响深远。那些放在场中超大的婴孩,突然冲破地面高升的建筑,都令人想到弗洛伊德乐队不少MTV画面。 最后,正如之前一直为开幕式的奇观性与公众预期降温,开幕式创意团队巧妙地以一个朴实,不浮夸,减少场面及成本比较性的结尾来燃点圣火。首先,尊重传统找来备受尊敬的国宝级运动员,再找来二十岁不足的年青运动员去点燃圣火,薪火相传,寄望未来的心声不言而喻。这个由二百多个小花组成的大花朵火炬,亦有足够易懂又得体的大道理:它是由不同国家的代表合力砌成,每人都有参与。而火炬设计者,正是设计了上海世博英国馆种子圣殿的托马斯·海瑟,其植物灵感与强调个体参与的概念价值观,统一贯切。 这种高概念手法,讲求精神层面而非纯以奇诡动作形式争胜,确体现英国人的创意与文明精神所在。
放不起焰火的伦敦选择放屁 感谢上帝,憨豆先生在开幕式上放响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个屁。 是的,我没有听错,你们都没有听错,在这个世界上最庄重、最重要的场合下,只有放一个屁,才会使这场盛会重新回到凡间,重新塑造出奥运精神。 谁又不放屁呢?哪怕你是英国女王、罗格先生或者奥巴马总统。我们感谢憨豆和导演,今天晚上,伦敦让全世界有了一个独特的英式派对。 为了不让英国在全世界丢脸,因为前任北京太过于辉煌。伦敦人为此用尽了几乎全部的手段,除了向银行下跪贷款!007,女王、贝克汉姆、伏地魔、憨豆……一次跳伞、一个笑容、一个屁、一次驾船,一些简单的事物配上这些全世界都熟悉的脸,我更喜欢这些远胜于看烟花。 如果一定要和北京奥运相比较,我的编辑的要求,我觉得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北京奥运使用的都是千百年前死去的名人,那些古老的战士、著名的孔子学生们;而伦敦奥运使用着还活着甚至还很年轻的世界脸,贝克汉姆、憨豆、罗琳……我们知道中国有古老的文化,却缺少活着的世界脸,或许这两种不同的比较之间可以证明中国有辉煌的过去,而英国有难忘的现代。 当然,北京奥运的孔子与伦敦奥运的莎士比亚都是世界尊敬的人。感谢北京,为我们奉献了最精美的千年历史开幕式,也感谢伦敦,为我们献上了最近的历史。这两次开幕式组成了世界文明最灿烂的全部。于是,在兵马俑之后的四年,我们重新回顾了工业**的罪恶资本家,是他们拉开了世界人民的贫富差距,是他们激发了二次世界大战,是他们让我们在奥运年进入经济危机,与北京开幕式那一次又一次盛开的烟花相比,我们仅仅用了一堆爆炸的气球来倒计时开场,那一群幸福而又被气球吓坏的孩子……上帝保佑英国迅速逃出经济危机吧! 但通过全伦敦人的智慧努力,我们终于还能看到伦敦开幕式这样的大型派对,我们还能看到第二次致词奥运开幕的英国女王,贝克汉姆已经不能上场踢球了,但女王还在为奥运跳伞和致词!这时间太快还是太慢?阿里的出现让我们流泪的同时,也向世界再一次宣布,我们是有老大的人,别欺负我们,我们有美国盟友,英美爱情就像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一样不会离婚。 我超级喜欢最后的点火仪式,为此我感谢开幕式的导演。他没有选择女王点火,我相信女王如果跑步去点火,这一千米的跑道,她会花上又一个与开幕式时间相同的4个小时,这样伦敦市政府要给每位观众发放枕头并因此破产。导演也没有选择贝克汉姆或者又一位世界脸去点火,他选择了一群无名的年轻人,但世界正是属于这些无名的年轻人的,导演深知这一点,他为伦敦这座古老的城市选择了未来,选择了年轻,选择了重生。 是的,与蓬勃发展的中国相比,英国需要第二次现代化**,但我们不能再选择工业**,我们需要一次田园式的**,我们需要重生…… 这一次开幕式派对也许取悦了全世界,至少取悦了英国人。但别忘记了,伦敦体育场外面,还有大群的产业工人在**,这也许让我们会及时从奥运梦中惊醒。译/国华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