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涯无涯亦无涯🍀
小猫不抛锚了
心无天地妄自尊大者请绕道
关注数: 0
粉丝数: 4
发帖数: 2,723
关注贴吧数: 261
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有个普遍的误区。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识的 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有个普遍的误区。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识的知,是真知的知。只要有真知,自然有其行。如无行,则必乏对应的真知。功夫,其实不是在肉身的动作是行,而是在心体上的变动,从而使其物质层次转变,组态充盈,有了对应知行合一的物质基础——真知,才是行。 好比,为了让电影片子干干净净,不是去刷墙,而是电影胶片上的污点去掉才是行。无污自然是干净的行。 如《传习录》有言,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今人也能有“发而皆中节之和”,须知是他“未发之中”亦未能全得。 这个“体”和“用”的指向跟“知”和“行”的指向是一致的。 当人不懂不理解的时候,会想要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去类比,用各种逻辑和想象去描述。而当人心明,对此有真知的时候,其实说千道万就知道都在说一个东西。 《传习录》中,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心之发也,遇父便谓之孝,遇君便谓之忠,自此以往,名至于无穷,只一性而已。犹一人而已,对父谓之子,对子谓之父,自此以往,至于无穷,只一人而已。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 无穷的话都在说一个道理,心体,天理。那个根本层面的无限趋向整个心体为天理,也即心为天心。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心学的下手处是茫然的。 此有因。 《传习录》有一段如是说,“为学须有本原, 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无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 就是这个“本原”处,这个就是一个人心自带的天生的心之明暗程度,物质层次高低的问题。大者自然而然明,心中有度,有规有矩,为则只需体心之动。对于圣人来说,他就是这样的。说来说去,为什么后学人不懂呢?因为后学人本原与圣人不同,起点不同,所以格外费劲。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说了也不明白。 而对于当代普罗大众来说,不要说圣人之心自明,绝大多数人心是灭的,昏暗的,智识和习惯性思维思考模式不仅让心不明,很多人都已经无真心可鉴,大部分用的是脑思维。靠讲,靠说,靠读书,以为这种知识量的获取就是求真之路,恍然不知这条路是越走越繁,形式百变无穷无尽,最后落入一个空假。而真是越走越简,于无穷形式中不断走向一个提纲挈领处,无数提纲挈领处的提纲挈领处。。。 本原之变,才是所有的核心所在。 这个其实就是心这个在高维客观存在的物质层次和构成问题,层次越高,心越明,天理彰,人欲小,因而人欲之发对心体的动是能感觉到,从而进行灭人欲存天理的极度微观层面的微调。而现代人的心恨不得都找不到了,全是人欲,所以只能人欲当天理。缺一个本原基础,本原有明,有真正的绝对角度的“天理”,你才不消说不消想,自然而然有个“镜子”。
修心的起点 很多年前我也喜欢看各种鸡汤。 但是我看了十几年才发现没有用。 我实修多年才知道,做到才是王道。有那功夫做,就没那功夫说了。 知易行难。 怎么做,如何做到,如何以四两拨千斤,所有的努力都用在核心处,涉及的就是法门和老师。 所以找到自己信服的法门和老师,才是修心的起点。
修行人学中医应该学内治法 修行人自学针灸的请注意,给自 修行人学中医应该学内治法 修行人自学针灸的请注意,给自己针灸会破功,应该学内治法,真正地从根处认知疾病并且开展治疗才是利己利人的。 这是有些人所没有留意的。 要学内治法,自学不是靠的死记硬背,真正在临机治疗的时候,靠的是直觉准确判断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发乎“心”的。我在修行之前,对中医没有涉猎,但是在我修行了半年,够了基础之后,我跟着老师学了一年医道,一年之后,我就可以做到治疗常见病了。 当时报名学医道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会发生这些,就像我跟老师修行之前,我也不知道我会改变那么多一样。我之所以要跟老师学医道,在于通过那半年的修行,我已经知道老师是极其高的,而市面上中医知识杂乱,中医医者品德水平残次不齐,我就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关于中医的知识,哪怕为了以后辨别、防身、养生等等都有益无害。除了心法这一核心,老师的讲解,其高度是前所未有的,是以其高修从中医角度对事物的照察和《内经》的直解。我甚至觉得很多我都根本没法真正看懂,但是结构又特别简单。结合修行过程中的点滴,很多是通的。 但是,当我回过头来看老师推荐的书单时,我忽然觉得特别简单,“吃下去”就是了的感觉。后来在辨病的时候,大部分是通过“望诊”,但不完全是很多书上讲的那种气色之类,它类似于道家的“相”,是有很多综合的东西,其他是合参,有时候是闻会更清晰,比如有些人会有腐烂的气息,尤其是大病的人。在初步尝药的过程中,一些常见药的作用也会比较熟悉。你问我判断怎么来的,就那么来的,看到事物后很清晰的直觉。你问我药物的作用怎么知道的,一部分是看医书,一部分是我自己尝出来的,自己尝出来的这部分,其实就像自己的朋友,就比较熟悉了。比如,我尝防风,是背部和四肢会出现一种感觉,很难形容,我就知道我使用它时,它的作用范围和状态。还有蒲公英,我吃了一口下去,从胃部开始散出来的凉意,我就知道它可以从清胃火开始,它的寒凉程度可以从我胃部的凉的程度去判断出来,因为不同的寒凉药它带来的感觉是不同的。 这些扎实的存在,可以让我相信我自己的治人之能。而现实确确实实地给了我正向的回馈。 一个人,想要自学中医到真正能够治人的本领,从浩瀚的书海中钻研,是干耗多少年都无法真正做到的。根本的,在于中医心法。就像真正修行靠的其实也不是理论,是另外层面的传授一样。传统文化的根都在一处。
练拳不是为了打人 原本以武入道,最终都是炼心。老打不打的,练些金性的戾气在身上,刚性易折,没用,还不如不练。你的目的是为了伤人为了跟人攀比显得高人一等,规律就有一个限制,你练不出来,高级的物质不会来装点这么低俗的心为你所用。说白了就是物质属性不匹配。 柔性的终极,就是心性的纯净,练的都是先天干净的炁,是“绵绵若存,用之不竭”的感觉。别人打不打的,练到一定时候,心中无,不会有人打你。紧急时候出现之前你就已经知道了,即便不知道,你的下意识保护就足可以把人弹开。 武功,唯无不破。
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北京最近流感病毒肆虐,大人小孩倒一批一批,医院都装不下了。先不去评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从未有过的病毒,只借此来说说,如何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毕业工作后几年,很多人都会对这句话开始有深刻的体会。在如今这个大时代,不加班加点的工作很少了。上下班喝水上厕所都得计时的时代,大家都随着这个高速运转的漩涡在转。有时听得,谁谁忽然得了抑郁症,一直看起来好好的。谁谁得癌症了,没几个月就走了。谁谁,哪里一直都不好。谁谁,常年吃着某种药。这个谁谁,以前是五六十,现在可能三四十,甚至二三十的年轻人就列其中了。 一个人,静下心来,扪心自问,对自己这副皮囊未来有信心的,恐怕没几个。 这是常态。这个常态问题出现后,常态的解决方式,就是乌压压挤医院去。好了一时,压了病症,再回到洪流中奋斗,再不行了再回来再压,如此这般,直到一个大病“忽然”来了。也许只有医生自己知道,他们中的多数人,也在这个常态之中。 我开过几个帖子,大概从医道的角度讲过心性对于一个人肉身健康程度的重要性。就像植物,它的枝叶枯荣生长虽然受大气候的影响,但埋在地里的根,是它最重要的决定部分。比如,有些人甲状腺功能问题,妇科问题像肌瘤囊肿乳腺纤维瘤月经常年不调,睡眠问题,抑郁焦虑。。。这些从中医看起来大多涉及肝脏的“病症”,是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的。但是这个调理,分层次的。举个例子,一个女性朋友痛经,去看中医,给她看的这个中医方向是对的,不过大概是补气血,补了三个月。后来又看,看的中医看到的层次深了一点,调理肾水脾土和肝木(这个因人而异,不代表治疗思路)。有起色,好了不少,但还是觉得不够轻松和彻底,还有那样这样的问题。我看到她人,其实就明白了。根本问题就一点,肝木。肾水和脾土都是由这个引起的。那是不是就给她着重疏肝理气就好了呢。 完全不是的。 要知道,一个人的肝气常年疏泄有问题,并且年纪不大影响到肾水和脾土,这个背后代表了什么。代表这个根是在很深的地方。医道的上工治未病,在那个里面。作为医生,你有没有那个医德能让病人从心底信赖你,并且把成人之后不愿示人的那真实面展示给你这是一方面,即便没有,你也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你没有那个心药,就不是那个心医。医不了根,她就还会那样。即使你7剂药就给她“治好”了,变成神医一般的存在,你心底知道,她的本质不变的话,总还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再来的。某个层面上,你说人的命是定的呢,还是不定的呢? 生病不完全是倒霉,有的时候也是契机。很多人勾心斗角功名利禄,一场大病忽然明白了,身外之物,自己迷失得一塌糊涂。醒转来,不说做多么彻底的事情,起码损之又损,心里清净些,也不会往更坏的方向走。这样的人,生这场病是值得的。病可能也会好起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那么点一点。往那个根上点一点,能不能扭回来。这个例子,她涉及到的是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又涉及到她的根本层面和她看待世界的视角问题,她自己是出不来的。我会指给她一条彻底的路:修心。在珍贵的先天法门下修正自己的心性,把根改了。就像曾经的我一样。 这个,是直修性。单刀直入,解决根本问题。 还有些人,他的心理层面是相对比较大条和粗放的,但是肉身层面有种强烈健康的需求。比如九十年代很多人去练的气功,现在公园里到处可见的形意拳、太极拳、不明门派的剑法拳法等等。有些灵修神秘学还整些类似气功的某种疗法,看起来很吸引人眼球,实际上无外乎就是一个字-----气。 这个字说深太深。从肉身的角度来说,动功的确可以强身健体。但与上述例子相近,这气若无根,即便练了多年练出些什么,也只是停留在“补气补血”的那个阶段。何况,补的那个气,是后天之气,层次和纯净度都很杂,不是先天之炁。一来气不纯,农药土里家养的硫化灵芝和洞天福地长的千年灵芝还是有区别的,二来练在这方寸肉身里,死了就飘散了,白瞎了这么多年。实际上,动静是相对的。动功的本质,是静。此静,是心静。比如基础站桩靠的不是一股蛮劲坚持,反而是心静之后的自然态,心静则人静,人静则桩稳,桩稳则动。哪里动?气或炁。你就是个器皿,里面有自然的流通。同样的,打拳的时候心动,思维太强,是后天在拧巴,肯定不对劲。放松,心静,跟着心走,自然很多。所以,水平的高低单纯是看“心静”之后那个心的修为层次。动功的根本,其实也是修心。所以医武易,最终入的都是道。 对于这类对命体问题关注度较高,心理层面比较粗放的人而言,动功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但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关注心性层面了呢? 不是。没有伴随心性修持的动功,就是高级版的广播体操。认识到心性修持和心法的重要性,是基础。一来纯净的先天之炁和灵炁需要通过纯净的信息场(即传承心法)才可以采到,二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气机也具有同性相聚,你心底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物质过来,能不能炼化也靠心性,心性是最关键。 在心法涵养之下的动功,则是性、命双修。 身心健康的本,在这里。 事情本身并无好坏,人的反应决定了它的好坏。生病促使你往这个健康的本方向努力,它就是好事。
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北京最近流感病毒肆虐,大人小孩倒一批一批,医院都装不下了。先不去评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从未有过的病毒,只借此来说说,如何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毕业工作后几年,很多人都会对这句话开始有深刻的体会。在如今这个大时代,不加班加点的工作很少了。上下班喝水上厕所都得计时的时代,大家都随着这个高速运转的漩涡在转。有时听得,谁谁忽然得了抑郁症,一直看起来好好的。谁谁得癌症了,没几个月就走了。谁谁,哪里一直都不好。谁谁,常年吃着某种药。这个谁谁,以前是五六十,现在可能三四十,甚至二三十的年轻人就列其中了。 一个人,静下心来,扪心自问,对自己这副皮囊未来有信心的,恐怕没几个。 这是常态。这个常态问题出现后,常态的解决方式,就是乌压压挤医院去。好了一时,压了病症,再回到洪流中奋斗,再不行了再回来再压,如此这般,直到一个大病“忽然”来了。也许只有医生自己知道,他们中的多数人,也在这个常态之中。 我开过几个帖子,大概从医道的角度讲过心性对于一个人肉身健康程度的重要性。就像植物,它的枝叶枯荣生长虽然受大气候的影响,但埋在地里的根,是它最重要的决定部分。比如,有些人甲状腺功能问题,妇科问题像肌瘤囊肿乳腺纤维瘤月经常年不调,睡眠问题,抑郁焦虑。。。这些从中医看起来大多涉及肝脏的“病症”,是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的。但是这个调理,分层次的。举个例子,一个女性朋友痛经,去看中医,给她看的这个中医方向是对的,不过大概是补气血,补了三个月。后来又看,看的中医看到的层次深了一点,调理肾水脾土和肝木(这个因人而异,不代表治疗思路)。有起色,好了不少,但还是觉得不够轻松和彻底,还有那样这样的问题。我看到她人,其实就明白了。根本问题就一点,肝木。肾水和脾土都是由这个引起的。那是不是就给她着重疏肝理气就好了呢。 完全不是的。 要知道,一个人的肝气常年疏泄有问题,并且年纪不大影响到肾水和脾土,这个背后代表了什么。代表这个根是在很深的地方。医道的上工治未病,在那个里面。作为医生,你有没有那个医德能让病人从心底信赖你,并且把成人之后不愿示人的那真实面展示给你这是一方面,即便没有,你也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你没有那个心药,就不是那个心医。医不了根,她就还会那样。即使你7剂药就给她“治好”了,变成神医一般的存在,你心底知道,她的本质不变的话,总还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再来的。某个层面上,你说人的命是定的呢,还是不定的呢? 生病不完全是倒霉,有的时候也是契机。很多人勾心斗角功名利禄,一场大病忽然明白了,身外之物,自己迷失得一塌糊涂。醒转来,不说做多么彻底的事情,起码损之又损,心里清净些,也不会往更坏的方向走。这样的人,生这场病是值得的。病可能也会好起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那么点一点。往那个根上点一点,能不能扭回来。这个例子,她涉及到的是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又涉及到她的根本层面和她看待世界的视角问题,她自己是出不来的。我会指给她一条彻底的路:修心。在珍贵的先天法门下修正自己的心性,把根改了。就像曾经的我一样。 这个,是直修性。单刀直入,解决根本问题。 还有些人,他的心理层面是相对比较大条和粗放的,但是肉身层面有种强烈健康的需求。比如九十年代很多人去练的气功,现在公园里到处可见的形意拳、太极拳、不明门派的剑法拳法等等。有些灵修神秘学还整些类似气功的某种疗法,看起来很吸引人眼球,实际上无外乎就是一个字-----气。 这个字说深太深。从肉身的角度来说,动功的确可以强身健体。但与上述例子相近,这气若无根,即便练了多年练出些什么,也只是停留在“补气补血”的那个阶段。何况,补的那个气,是后天之气,层次和纯净度都很杂,不是先天之炁。一来气不纯,农药土里家养的硫化灵芝和洞天福地长的千年灵芝还是有区别的,二来练在这方寸肉身里,死了就飘散了,白瞎了这么多年。实际上,动静是相对的。动功的本质,是静。此静,是心静。比如基础站桩靠的不是一股蛮劲坚持,反而是心静之后的自然态,心静则人静,人静则桩稳,桩稳则动。哪里动?气或炁。你就是个器皿,里面有自然的流通。同样的,打拳的时候心动,思维太强,是后天在拧巴,肯定不对劲。放松,心静,跟着心走,自然很多。所以,水平的高低单纯是看“心静”之后那个心的修为层次。动功的根本,其实也是修心。所以医武易,最终入的都是道。 对于这类对命体问题关注度较高,心理层面比较粗放的人而言,动功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但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关注心性层面了呢? 不是。没有伴随心性修持的动功,就是高级版的广播体操。认识到心性修持和心法的重要性,是基础。一来纯净的先天之炁和灵炁需要通过纯净的信息场(即传承心法)才可以采到,二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气机也具有同性相聚,你心底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物质过来,能不能炼化也靠心性,心性是最关键。 在心法涵养之下的动功,则是性、命双修。 身心健康的本,在这里。 事情本身并无好坏,人的反应决定了它的好坏。生病促使你往这个健康的本方向努力,它就是好事。
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北京最近流感病毒肆虐,大人小孩倒一批一批,医院都装不下了。先不去评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从未有过的病毒,只借此来说说,如何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毕业工作后几年,很多人都会对这句话开始有深刻的体会。在如今这个大时代,不加班加点的工作很少了。上下班喝水上厕所都得计时的时代,大家都随着这个高速运转的漩涡在转。有时听得,谁谁忽然得了抑郁症,一直看起来好好的。谁谁得癌症了,没几个月就走了。谁谁,哪里一直都不好。谁谁,常年吃着某种药。这个谁谁,以前是五六十,现在可能三四十,甚至二三十的年轻人就列其中了。 一个人,静下心来,扪心自问,对自己这副皮囊未来有信心的,恐怕没几个。 这是常态。这个常态问题出现后,常态的解决方式,就是乌压压挤医院去。好了一时,压了病症,再回到洪流中奋斗,再不行了再回来再压,如此这般,直到一个大病“忽然”来了。也许只有医生自己知道,他们中的多数人,也在这个常态之中。 我开过几个帖子,大概从医道的角度讲过心性对于一个人肉身健康程度的重要性。就像植物,它的枝叶枯荣生长虽然受大气候的影响,但埋在地里的根,是它最重要的决定部分。比如,有些人甲状腺功能问题,妇科问题像肌瘤囊肿乳腺纤维瘤月经常年不调,睡眠问题,抑郁焦虑。。。这些从中医看起来大多涉及肝脏的“病症”,是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的。但是这个调理,分层次的。举个例子,一个女性朋友痛经,去看中医,给她看的这个中医方向是对的,不过大概是补气血,补了三个月。后来又看,看的中医看到的层次深了一点,调理肾水脾土和肝木(这个因人而异,不代表治疗思路)。有起色,好了不少,但还是觉得不够轻松和彻底,还有那样这样的问题。我看到她人,其实就明白了。根本问题就一点,肝木。肾水和脾土都是由这个引起的。那是不是就给她着重疏肝理气就好了呢。 完全不是的。 要知道,一个人的肝气常年疏泄有问题,并且年纪不大影响到肾水和脾土,这个背后代表了什么。代表这个根是在很深的地方。医道的上工治未病,在那个里面。作为医生,你有没有那个医德能让病人从心底信赖你,并且把成人之后不愿示人的那真实面展示给你这是一方面,即便没有,你也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你没有那个心药,就不是那个心医。医不了根,她就还会那样。即使你7剂药就给她“治好”了,变成神医一般的存在,你心底知道,她的本质不变的话,总还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再来的。某个层面上,你说人的命是定的呢,还是不定的呢? 生病不完全是倒霉,有的时候也是契机。很多人勾心斗角功名利禄,一场大病忽然明白了,身外之物,自己迷失得一塌糊涂。醒转来,不说做多么彻底的事情,起码损之又损,心里清净些,也不会往更坏的方向走。这样的人,生这场病是值得的。病可能也会好起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那么点一点。往那个根上点一点,能不能扭回来。这个例子,她涉及到的是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又涉及到她的根本层面和她看待世界的视角问题,她自己是出不来的。我会指给她一条彻底的路:修心。在珍贵的先天法门下修正自己的心性,把根改了。就像曾经的我一样。 这个,是直修性。单刀直入,解决根本问题。 还有些人,他的心理层面是相对比较大条和粗放的,但是肉身层面有种强烈健康的需求。比如九十年代很多人去练的气功,现在公园里到处可见的形意拳、太极拳、不明门派的剑法拳法等等。有些灵修神秘学还整些类似气功的某种疗法,看起来很吸引人眼球,实际上无外乎就是一个字-----气。 这个字说深太深。从肉身的角度来说,动功的确可以强身健体。但与上述例子相近,这气若无根,即便练了多年练出些什么,也只是停留在“补气补血”的那个阶段。何况,补的那个气,是后天之气,层次和纯净度都很杂,不是先天之炁。一来气不纯,农药土里家养的硫化灵芝和洞天福地长的千年灵芝还是有区别的,二来练在这方寸肉身里,死了就飘散了,白瞎了这么多年。实际上,动静是相对的。动功的本质,是静。此静,是心静。比如基础站桩靠的不是一股蛮劲坚持,反而是心静之后的自然态,心静则人静,人静则桩稳,桩稳则动。哪里动?气或炁。你就是个器皿,里面有自然的流通。同样的,打拳的时候心动,思维太强,是后天在拧巴,肯定不对劲。放松,心静,跟着心走,自然很多。所以,水平的高低单纯是看“心静”之后那个心的修为层次。动功的根本,其实也是修心。所以医武易,最终入的都是道。 对于这类对命体问题关注度较高,心理层面比较粗放的人而言,动功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但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关注心性层面了呢? 不是。没有伴随心性修持的动功,就是高级版的广播体操。认识到心性修持和心法的重要性,是基础。一来纯净的先天之炁和灵炁需要通过纯净的信息场(即传承心法)才可以采到,二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气机也具有同性相聚,你心底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物质过来,能不能炼化也靠心性,心性是最关键。 在心法涵养之下的动功,则是性、命双修。 身心健康的本,在这里。 事情本身并无好坏,人的反应决定了它的好坏。生病促使你往这个健康的本方向努力,它就是好事。
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北京最近流感病毒肆虐,大人小孩倒一批一批,医院都装不下了。先不去评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从未有过的病毒,只借此来说说,如何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毕业工作后几年,很多人都会对这句话开始有深刻的体会。在如今这个大时代,不加班加点的工作很少了。上下班喝水上厕所都得计时的时代,大家都随着这个高速运转的漩涡在转。有时听得,谁谁忽然得了抑郁症,一直看起来好好的。谁谁得癌症了,没几个月就走了。谁谁,哪里一直都不好。谁谁,常年吃着某种药。这个谁谁,以前是五六十,现在可能三四十,甚至二三十的年轻人就列其中了。 一个人,静下心来,扪心自问,对自己这副皮囊未来有信心的,恐怕没几个。 这是常态。这个常态问题出现后,常态的解决方式,就是乌压压挤医院去。好了一时,压了病症,再回到洪流中奋斗,再不行了再回来再压,如此这般,直到一个大病“忽然”来了。也许只有医生自己知道,他们中的多数人,也在这个常态之中。 我开过几个帖子,大概从医道的角度讲过心性对于一个人肉身健康程度的重要性。就像植物,它的枝叶枯荣生长虽然受大气候的影响,但埋在地里的根,是它最重要的决定部分。比如,有些人甲状腺功能问题,妇科问题像肌瘤囊肿乳腺纤维瘤月经常年不调,睡眠问题,抑郁焦虑。。。这些从中医看起来大多涉及肝脏的“病症”,是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的。但是这个调理,分层次的。举个例子,一个女性朋友痛经,去看中医,给她看的这个中医方向是对的,不过大概是补气血,补了三个月。后来又看,看的中医看到的层次深了一点,调理肾水脾土和肝木(这个因人而异,不代表治疗思路)。有起色,好了不少,但还是觉得不够轻松和彻底,还有那样这样的问题。我看到她人,其实就明白了。根本问题就一点,肝木。肾水和脾土都是由这个引起的。那是不是就给她着重疏肝理气就好了呢。 完全不是的。 要知道,一个人的肝气常年疏泄有问题,并且年纪不大影响到肾水和脾土,这个背后代表了什么。代表这个根是在很深的地方。医道的上工治未病,在那个里面。作为医生,你有没有那个医德能让病人从心底信赖你,并且把成人之后不愿示人的那真实面展示给你这是一方面,即便没有,你也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你没有那个心药,就不是那个心医。医不了根,她就还会那样。即使你7剂药就给她“治好”了,变成神医一般的存在,你心底知道,她的本质不变的话,总还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再来的。某个层面上,你说人的命是定的呢,还是不定的呢? 生病不完全是倒霉,有的时候也是契机。很多人勾心斗角功名利禄,一场大病忽然明白了,身外之物,自己迷失得一塌糊涂。醒转来,不说做多么彻底的事情,起码损之又损,心里清净些,也不会往更坏的方向走。这样的人,生这场病是值得的。病可能也会好起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那么点一点。往那个根上点一点,能不能扭回来。这个例子,她涉及到的是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又涉及到她的根本层面和她看待世界的视角问题,她自己是出不来的。我会指给她一条彻底的路:修心。在珍贵的先天法门下修正自己的心性,把根改了。就像曾经的我一样。 这个,是直修性。单刀直入,解决根本问题。 还有些人,他的心理层面是相对比较大条和粗放的,但是肉身层面有种强烈健康的需求。比如九十年代很多人去练的气功,现在公园里到处可见的形意拳、太极拳、不明门派的剑法拳法等等。有些灵修神秘学还整些类似气功的某种疗法,看起来很吸引人眼球,实际上无外乎就是一个字-----气。 这个字说深太深。从肉身的角度来说,动功的确可以强身健体。但与上述例子相近,这气若无根,即便练了多年练出些什么,也只是停留在“补气补血”的那个阶段。何况,补的那个气,是后天之气,层次和纯净度都很杂,不是先天之炁。一来气不纯,农药土里家养的硫化灵芝和洞天福地长的千年灵芝还是有区别的,二来练在这方寸肉身里,死了就飘散了,白瞎了这么多年。实际上,动静是相对的。动功的本质,是静。此静,是心静。比如基础站桩靠的不是一股蛮劲坚持,反而是心静之后的自然态,心静则人静,人静则桩稳,桩稳则动。哪里动?气或炁。你就是个器皿,里面有自然的流通。同样的,打拳的时候心动,思维太强,是后天在拧巴,肯定不对劲。放松,心静,跟着心走,自然很多。所以,水平的高低单纯是看“心静”之后那个心的修为层次。动功的根本,其实也是修心。所以医武易,最终入的都是道。 对于这类对命体问题关注度较高,心理层面比较粗放的人而言,动功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但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关注心性层面了呢? 不是。没有伴随心性修持的动功,就是高级版的广播体操。认识到心性修持和心法的重要性,是基础。一来纯净的先天之炁和灵炁需要通过纯净的信息场(即传承心法)才可以采到,二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气机也具有同性相聚,你心底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物质过来,能不能炼化也靠心性,心性是最关键。 在心法涵养之下的动功,则是性、命双修。 身心健康的本,在这里。 事情本身并无好坏,人的反应决定了它的好坏。生病促使你往这个健康的本方向努力,它就是好事。
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北京最近流感病毒肆虐,大人小孩倒一批一批,医院都装不下了。先不去评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从未有过的病毒,只借此来说说,如何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毕业工作后几年,很多人都会对这句话开始有深刻的体会。在如今这个大时代,不加班加点的工作很少了。上下班喝水上厕所都得计时的时代,大家都随着这个高速运转的漩涡在转。有时听得,谁谁忽然得了抑郁症,一直看起来好好的。谁谁得癌症了,没几个月就走了。谁谁,哪里一直都不好。谁谁,常年吃着某种药。这个谁谁,以前是五六十,现在可能三四十,甚至二三十的年轻人就列其中了。 一个人,静下心来,扪心自问,对自己这副皮囊未来有信心的,恐怕没几个。 这是常态。这个常态问题出现后,常态的解决方式,就是乌压压挤医院去。好了一时,压了病症,再回到洪流中奋斗,再不行了再回来再压,如此这般,直到一个大病“忽然”来了。也许只有医生自己知道,他们中的多数人,也在这个常态之中。 我开过几个帖子,大概从医道的角度讲过心性对于一个人肉身健康程度的重要性。就像植物,它的枝叶枯荣生长虽然受大气候的影响,但埋在地里的根,是它最重要的决定部分。比如,有些人甲状腺功能问题,妇科问题像肌瘤囊肿乳腺纤维瘤月经常年不调,睡眠问题,抑郁焦虑。。。这些从中医看起来大多涉及肝脏的“病症”,是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的。但是这个调理,分层次的。举个例子,一个女性朋友痛经,去看中医,给她看的这个中医方向是对的,不过大概是补气血,补了三个月。后来又看,看的中医看到的层次深了一点,调理肾水脾土和肝木(这个因人而异,不代表治疗思路)。有起色,好了不少,但还是觉得不够轻松和彻底,还有那样这样的问题。我看到她人,其实就明白了。根本问题就一点,肝木。肾水和脾土都是由这个引起的。那是不是就给她着重疏肝理气就好了呢。 完全不是的。 要知道,一个人的肝气常年疏泄有问题,并且年纪不大影响到肾水和脾土,这个背后代表了什么。代表这个根是在很深的地方。医道的上工治未病,在那个里面。作为医生,你有没有那个医德能让病人从心底信赖你,并且把成人之后不愿示人的那真实面展示给你这是一方面,即便没有,你也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你没有那个心药,就不是那个心医。医不了根,她就还会那样。即使你7剂药就给她“治好”了,变成神医一般的存在,你心底知道,她的本质不变的话,总还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再来的。某个层面上,你说人的命是定的呢,还是不定的呢? 生病不完全是倒霉,有的时候也是契机。很多人勾心斗角功名利禄,一场大病忽然明白了,身外之物,自己迷失得一塌糊涂。醒转来,不说做多么彻底的事情,起码损之又损,心里清净些,也不会往更坏的方向走。这样的人,生这场病是值得的。病可能也会好起来。 我们要做的,就是那么点一点。往那个根上点一点,能不能扭回来。这个例子,她涉及到的是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她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又涉及到她的根本层面和她看待世界的视角问题,她自己是出不来的。我会指给她一条彻底的路:修心。在珍贵的先天法门下修正自己的心性,把根改了。就像曾经的我一样。 这个,是直修性。单刀直入,解决根本问题。 还有些人,他的心理层面是相对比较大条和粗放的,但是肉身层面有种强烈健康的需求。比如九十年代很多人去练的气功,现在公园里到处可见的形意拳、太极拳、不明门派的剑法拳法等等。有些灵修神秘学还整些类似气功的某种疗法,看起来很吸引人眼球,实际上无外乎就是一个字-----气。 这个字说深太深。从肉身的角度来说,动功的确可以强身健体。但与上述例子相近,这气若无根,即便练了多年练出些什么,也只是停留在“补气补血”的那个阶段。何况,补的那个气,是后天之气,层次和纯净度都很杂,不是先天之炁。一来气不纯,农药土里家养的硫化灵芝和洞天福地长的千年灵芝还是有区别的,二来练在这方寸肉身里,死了就飘散了,白瞎了这么多年。实际上,动静是相对的。动功的本质,是静。此静,是心静。比如基础站桩靠的不是一股蛮劲坚持,反而是心静之后的自然态,心静则人静,人静则桩稳,桩稳则动。哪里动?气或炁。你就是个器皿,里面有自然的流通。同样的,打拳的时候心动,思维太强,是后天在拧巴,肯定不对劲。放松,心静,跟着心走,自然很多。所以,水平的高低单纯是看“心静”之后那个心的修为层次。动功的根本,其实也是修心。所以医武易,最终入的都是道。 对于这类对命体问题关注度较高,心理层面比较粗放的人而言,动功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但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关注心性层面了呢? 不是。没有伴随心性修持的动功,就是高级版的广播体操。认识到心性修持和心法的重要性,是基础。一来纯净的先天之炁和灵炁需要通过纯净的信息场(即传承心法)才可以采到,二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气机也具有同性相聚,你心底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物质过来,能不能炼化也靠心性,心性是最关键。 在心法涵养之下的动功,则是性、命双修。 身心健康的本,在这里。 事情本身并无好坏,人的反应决定了它的好坏。生病促使你往这个健康的本方向努力,它就是好事。
站桩问道 肉身锻炼,有无心法是重要的区别,有之则通过身形锻炼涵养先天一炁,绵绵若存用之不竭,更通过肉身锻炼有法身修持之功,站桩问道即此意。 无,则至多收受此时空之实物质气,寥胜于无,然此时空的天地之气已不是当年的天地之气了。如出去跑步原本为呼吸新鲜空气,吸了一肚子霾也说不准。 真正能涵养肉身的,是纯净的先天之物。
隐修的关键字是修 隐修隐修,重要的关键的状态是修,不是隐,很多人都本末倒置。在红尘不得意不得志,混不下去,进山就能了?那颗心还是那颗心,到哪里都一样的。 真正的隐修,是大隐隐于市甚至朝。就是,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做着普通人的工作,甚至有着普通的家,一般人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除了你自己,还有有修为能看出门道的人。除了维系基本世俗立足,心几乎都在修的,即本质层面一直在做修这件事情。可能不善言语,可能健谈多言。但眼睛是清亮的,人是正的。都说天道从人道修,就是你想整那些先天的东西是需要心性基础的,没有一定的基础,就算即使来了东西也担不住,所以叫厚德才能载物,是有深刻原因的。 把侧重点放在找信服的法门师父为先,意义大于找个地方躲起来。心清静,在哪里差别其实不太大,当然清静的环境利于修行,但是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说,起初的层次修身齐家,就已经需要一定层次的修为了,这个跟原先在红尘不顺其实不相矛盾反而是统一的。就是说,你因为你认知世界的角度太狭隘,心性不正或者不博大,造成的世俗生活卡顿,在你真正修行,心底改变之后会顺遂起来的。躲起来,心还是那颗心,那颗乌七八糟的心,无论在世俗生活,还是在修行道路上,都是不行的。
没有哪个原生家庭是完美的 近年来,随着西方心理学在中国的不断推广和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在谈原生家庭对自我的影响。很多人把自我成年后的问题归结于原生家庭,发现原生家庭的问题所在,并尝试着探索解决路径。 实际上,没有一个原生家庭是完美的。这是基于人性本身不完美出发的。普通家庭是由普通人构成的,普通人的人性是不完美的,在亲密关系中那些缺陷在某些机缘下被不断放大,造就了缺陷的代际传递和加强。 一方面,单从基因遗传的角度出发,性格偏向的种子就已经播下了,另一方面,后天环境是同样的性格偏向,因而很多人发现,长大后,不管怎么不想和排斥,我们还是长成了自己不喜欢和不想变成的那个人。那个曾经在亲密关系中过于严厉强势的父母,或者过于压榨的父母,或者过于依赖不独立的父母。。。我们无数次对自己说,哪有,至少我比他(她)好多了,我怎么会。。。 等我们老了,就彻底是他们的样子。 承认和直视,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当然,也有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自己父母没什么问题的人,但别人看他有没有问题另讲。我们仅谈谈看到原生家庭投影,想要改变自我,挣脱牢笼的人。 这个想要改变,挣脱牢笼的意愿,其实是子代的成长大于母代时必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因为会有冲突,所以对于两代人来说可能都是痛苦的,除非有成全和退让。举例来说,一颗大树的种子,一直种在盆子里,长着长着他知道他向往的是在天地间矗立的自我本来,而不是长成一株看起来很好但已经扭曲的盆栽。那他就得经历这个打破盆子的过程。盆子不喜欢被打破,使劲抓住,矛盾更深,盆子自知你的辽阔,放开你去移栽,两安。 打破盆子的过程,会涉及到一个孝字。其实,孝的深意不在无条件顺从,而是从终极的本质的角度来说,你对父母起的推动提升作用,是正向的,是孝,否则就是不孝。古代人心不像现在这样狭隘,人与人之间,人与天之间的位置都是正的多,母慈子孝,应该的,因为母亲本身就是豁达的。反之,贼父贼母让儿偷盗,儿不允,不是不孝,是让父母归正,终了对他们本底的提升是有益的,在看不见的终极清算层面,他是孝。 此外,孝跟父母的概念有关。普通人以肉身父母为父母,自然以侍肉身父母为孝。然人为何物?一副肉身皮囊?若你信冥冥中另有他物,此物之父母是谁?随着对我的概念的不断扩大,孝的概念也是扩大的。 小孝侍父母,大孝侍天下。 忠孝不能两全,若当权为正,无忠何来孝,忠是大于孝的孝。 因而,对自我的审视思考和探索提升,并非舍弃于人,而是寻找对人真正的终极关怀之爱。于上于下,于人于己,终极问题的答案是构建理性人生的基础。 探索终极问题,无非两种途径:唯心,唯物。可以在各个领域,科学,数学,物理,天文,宗教,哲学,艺术。。。 大多看,两者是对立的。实际上,对于终极来说,两者是统一的。 要得到一个终极的科学结果,需要在结果出来之前对任何实践证明的结果都呈敞开接受,只认科学检验的最终结果。因而,排斥唯心的唯物科学论,其实是不科学的。它相当于在薛定谔的猫还不知道死没死之前,先定了一个假设:唯心错误,类似猫已死,打开看时猫必死。实际上呢?未必。这个是观察者的干扰作用。 同样的,从唯心的角度出发,心是何物?再虚再无,在某种探测工具下,它也是可以被捕捉和测量的。目前科学认知到的物质极少,当可以揭开大部分的物质真相时,其未必不能以科学规律认知。排斥唯物的唯心,依了纯粹的信念,一不小心就容易掉进迷信而不知。 实际上,去除观察者的观察干扰,保持对结果的敞开,就是后者的修行,其核心就是修心,矫正心性的不圆满。 只有这个,才能真正地观察到绝对客观,以如来见如来,天人一。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类似修改基因密码,从那个樊笼中跳脱出来。 西方心理学的解决问题,大多在观察。观察是发现问题,发现而不能化心灭心,不是解决。修心是解决问题。 那修心怎么修? 洗脑是不彻底的,知而不行未知,光靠念叨要念叨到骨子里,需要的劲很大,作用处很小。 中华传承的方法是无为法。直接作用在本底。直修心的意思字面意思,直接作用在这个上面,修正。 到这个份上,就不是文字说得了的了。全在文字外。因而佛经道藏里没有道,即此意。 对进一步修心感兴趣的,也可以私信我。
什么是爱? 入门修行前,曾经是个文艺女青年。有时候听歌。喜欢西游记的《女儿情》,曾为女儿国国王的深情所打动。修行后,再听同样的歌,是不同的角度,为唐僧的不动心生敬意。 那份不动,是更深的情,不在世俗男女情爱,在于西天取经,奔着真理而去。男女之相,一副皮囊,不入眼。难得的是,世俗深情也是这个角度的真,如何不动?世俗的视角,是冷漠,甚至是假装。 为什么不动? 首先,世俗情爱太狭隘了。狭隘的原因,是这个爱的出发点---普通人的心,是狭隘的。因为他的视角从“我”出发,是一个自利的视角。因而,在这个层次的心底生发出来的爱,对应的就是自利的自私的爱,意味着付出要求得到。被爱的那个人也是被索取的那个人。而能够凑成一对的,在付出索取上两者能够保持相对平衡。一旦平衡无法维持或者打破,就很难维系下去。 其次,真爱的真。从施爱者的角度而言,发自内心的自然是真。但是,实际上,这种真是主观的真,而非绝对客观的真。所谓无常是常,人心是变的,彼时真心发出来的爱是真爱,放在此时之心范围里,就不是了。真正的爱,是经得住所有检验的不变的爱,是真理。 人们往往追求的,是纯净的不变的真爱。而世俗情爱,恰恰是自私的善变的。因而,人们对爱的追逐和失落时常并存。 其实,人们这种心底的本能追求,是通向终极的。这个本能驱动,如果遵循着单纯朴素的感觉,会引导人走向真正纯净的爱。大爱、至爱。得到一个完美的归宿。回归一个母亲真正的怀抱。这是高于人类普遍情感范畴的。 意识到这点,世俗情爱就是路边的风景,而追求者的目光在山峰。从这里,到那里,是一个人将自我对准那个极致目标之后,不断修正靠近的过程。 修行前试图在书中找真理时,我并不知道心底的改变可以让人焕然一新。我曾经以为,人就是这样,父母似乎很爱你,爱人似乎很爱你,但你自己知道好像少了什么,而这种缺点什么的感觉,是人的常设参数。直到零星感受到恩师的宽广和无限,以及偶尔感受到的来自天地的包裹住心底的大爱,悲恸大泣,自此无怨无悔。人之生,每个人,天下苍生,都被至爱所包围着,只是不知。寻寻觅觅,它却一直在。不见不得,只因心之障。心豁然四开,才感受到它无处不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