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申东贤 love申东贤
关注数: 5 粉丝数: 30 发帖数: 10,049 关注贴吧数: 7
【感受】 看《职来职往》的感受 上周在电视上看了一期之后,有点兴趣,然后在网上追着看了大部分的视频。有些感受列一列: 1、关于主持人:      李响比较厚道,属于帮着求职者求取工作的角色;       反应较快,比较会调节气氛,说话比较到位;       但由于求职者表现、嘉宾麻辣用语等形成的气氛,有时能看出来李响有些尴尬;这压力对他还真不小;      李响长相还是比较年轻的,不像30多岁的人;      总之,对李响评价不错。 2、关于求职者:      目前为止大多是在校、初出校门、学历不高的年轻人,也有个别博士、工作多年或40岁的中年妇女,比较少见职业精英或高层次人才。(所以开始考虑这个节目出动高层招聘人士是否值得?后来发现除了创业期的企业,大的集团一般都是中层或者招聘经理)      之后也考虑到高层次的人才 是需要多次面试(可能还要笔试)才可以筛选出来的,不适合这种“短平快”的选人方式。     同时,发现很多求职者没有找好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现场也没介绍出来自己的优劣势;     很多求职者也没有做好所求职位的研究,比如职位要求、业内名企都不知道,真的体现出来现在大家都不看书么?!     所以这个节目比较适合年轻人用来规避自己的弱点。 3、关于达人:     貌似以前还叫行业先锋,后来咋改成了“达人”呢?这个太追时髦了,觉得不严肃。     发现三个帅哥:岳屾山、杨石头、马丁;也由此认识了屾字,也知道了岳成律所,呵呵,因为很像自己喜欢的一个角色-金融专家申东贤,所以列在第一位了;把马丁误想为“马斌”,还说瘦多了啊,以前没发现这么帅啊?呵呵;开始追杨石头的语录,蛋白质等等,觉得智力方的确是目前把“创意”发挥到极致的企业。      马丁明显属于红色性格(按乐嘉的性格色彩来分),有时太过激动,言语比较具有攻击性,呵呵,不过也就会有些片面,这也是现场达人或问评价管理类问题回答常见的一种问题;     智联招聘张勇老师 是表现最专业、最严肃的招聘者,能比较准确地点出求职者的问题(不过我也在想 智联招聘对求职者是否也要筛选一下?还是目前报名者太少,什么人都上了?)     智立方、光线 可能求才若渴,或者对人才属于更多地需要才能而非处事能力,也或者两位老总属于比较和气、宽厚的类型,一些不能被社会主流意见接受的人,也被他们接受了,觉得这比投投简历能被招进去的概率大多了(也许这也就是这个节目对应聘者的吸引力所在?)    另外,切实感受到“各花入各眼”,面试官们的评价标准真的不一样,有的还真感性,有的过于苛刻、理性。所以观众们可以了解到为何自认表现不错还没被录用了;也所以更加导致了求职者必须圆滑、中庸些,此处圆滑真不是贬义,也是为人处事态度的一个提前历练或考核。      4、关于这个节目(包括定位、整体感受等):     “不看学历看能力”------估计是参加节目创业型企业能接受的条件,其他大的集团或者国企一般不能接受;      所以是否会吸引到很多低学历的、北漂之类的人员来求职呢?比如技工等等,这样如何保证收视率?(真的不是说看轻这个工作,而是我想也许很多人会不感兴趣,现场达人是否也不感兴趣?至少我当时就跳过这一段了;而且的确求职者所表现的能力的确比较初级,达人据此所点评的可看性、可学性也很弱。)     达人们是否点评太麻辣了?导致几次出现现场气氛压抑?因为一般大家都认为,工作能力被批评就等于我这个人被否定了,一般人都会辩解的,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而是很严重,不像 达人选秀这些,你批评我毕竟是说我的爱好或者副业、艺术能力不惊而已;而且 求职者本身就紧张,没能在一秒钟内就想好如何应对,或者展现自己的能力,然后就直接被否认,非常冤枉;估计观众们都在为他们喊冤,现场主持人、达人也为他们喊冤。    比如说那个为爱辞职由副总经理来做秘书的女士,她肯定之前是小地方、小企业,来京找不到高职位、大企业,结果“激怒”了马丁?那个北邮小伙儿表现很谨慎、镇定,也被批为太假,岂不知这其实是最能获得面试官好评的表现?只不过他最后没选中移动,去了新东方,真是比较诧异,可能因为他是合作办学模式毕业的吧;而且大客户销售不代表是对重要客户进行销售,而是有的企业分为“公众客户、集团客户”,这个小伙求职的肯定是“集团客户”,也就是这类企业常说的“大客户”,包括“中小客户”、“重要集团客户”,这些企业招应届生确实就是让他们面对中小企业去销售的,而不是“重要集团客户”。所以,我说现场达人也不了解情况。不过多专业面试官的并存的确会有这个情况。    所以,这个节目的模式是否可以有改善的地方?我也在思考。          5、关于观众和我的收获:    前面也提到可以让年轻观众来规避自己的弱点,另外,也可以看出,其实有锋芒的人在应聘时需要掩饰自己的锋芒,专业能力可以展现,为人处事还是中庸平和些好。    对我自己而言,我曾经进入到行业内两大集团的终极面试,是指通过笔试、口语、群面之后进入到大领导面试的,但是!我出现的问题不是说原公司的坏话,而是他们让比较的时候说了原公司的一些优点(虽然也说了面试企业的优点),但还是招致了 老大们的不爽,名落孙山,呵呵。如果今后再跳,我也要更中庸些才好,呵呵。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