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龙明阳 亦龙明阳
关注数: 6 粉丝数: 7 发帖数: 1,325 关注贴吧数: 0
【转帖】关于重拍《倚天屠龙记》的几点建议 听说张纪中准备重拍金庸武侠《倚天屠龙记》,拍手欢迎;又闻现今网络已受影视制作人关注,故期盼这部武侠巨著能在集思广益之下拍成经典,就此,说几点本人的建议,望能为再创经典出些许微薄之力。  《倚天屠龙记》是我最喜欢的金庸武侠小说,尤其欣赏如《水浒》梁山好汉般个性鲜明的明教群雄和武当七侠亲如手足的情义,而狡诘多谋却又心地善良、情深义重的赵敏更是曾经的梦中情人。迄今为止的几个版本,除了秋官那部外,或多或少都看过,马版是最喜欢的,看过数遍,其他都只是看了部分,因此我会主要以马版《倚天》为参照,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欢迎各位同样喜爱《倚天》,同样期盼新《倚天》剧成为经典的朋友参与讨论和补充。    首先,编剧方面  马版《倚天》对原著的改编主要是“补充”,包括丰富了张翠山和殷素素、杨逍和纪晓芙、张无忌和赵敏之间的爱情,以及宋青书对周芷若的痴情,增加了朱元璋逐步夺权的内容,当然也删减了书中一些精彩的部分。总的来说,改编还是比较成功的。对于新版《倚天》,我支持对原著作适当的改编,建议如下:  1、 在原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爱情部分,但不宜太多,毕竟这部小说除写爱情外,对武当七侠兄弟之情、张翠山谢逊义兄弟之情是着墨甚多的,这些部分应当比马版《倚天》戏份增多一些;  2、 朱元璋夺权部分,书中过于简单,似有匆匆收尾之嫌,张无忌就这样被骗走总觉得不太合情理;马版丰富了这一节,张无忌偕同心爱的赵敏、忠心的范遥归隐显得很自然,值得借鉴,但马版此节稍觉冗长,应适当精简;  3、 关于宋青书的下场。原著中宋青书死于张三丰手下,似乎有点过于残忍。虽然宋青书犯下欺师灭祖的罪行,但张三丰当着宋远桥的面杀死其独子,总觉不近人情,有背张三丰向善随缘的性格;  4、 关于一些场景和细节。港台制作致命的弱点就是拍不出大场面,马版也是如此。王盘山扬刀立威、百岁寿宴摧肝肠、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屠狮英雄会”、少室山勇破元军等或气势磅礴,或荡气回肠的场面都拍得平淡无奇,让人不过瘾;大陆在这方面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当可令书中让人心潮澎湃的场面和意境得到充分展现;张翠山在武当山自刎一节,马版处理得甚是不妥。原著中如此叙述:张翠山死意已决,特意走到宾客当中说完“所有罪孽,全是张翠山一人所为。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今日教各位心满意足!”后迅即自刎,令师父和同门无法及时相救。马版也许没有注意到这点,张翠山就在张三丰面前自刎,而张三丰和其他同门居然眼睁睁看着他死而毫无相救的动作!其实按现在我们所掌握的解剖和生理知识,自刎就算同时割断双侧颈动脉,致死原因也是失血过量,而割断喉气管更不可能立刻死亡,因此就算是原著中场景再现,照武侠世界中点穴止血的功效,张三丰应当可以救下翠山。故如何将此节拍得合情合理,新版应下点工夫了。    其次,选角方面  马版《倚天》,选角是相当成功的,不过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包括范遥、宋青书、殷离、黛绮丝、阳顶天等的选角,望新版能做得更好。    再次,主题歌、配乐、服装以及武打方面  马版《倚天》的主题歌、配乐是非常棒的,主题歌体现了《倚天》侠、义、情的主题,琅琅上口,而几乎每一段配乐都跟特定的场景配合得丝丝入扣,这一点新版如能达到马版的水平,定将为此剧增色不少;马版《倚天》服装虽然跟以往(94年以前)的武侠剧相比显得有点奇装异服,但个人认为恰到好处,更能体现金庸武侠的浪漫传奇色彩。张纪中的武侠制作服装是不错的,希望不要太夸张就好;看了四部张的金庸武侠剧,对其武打设计相当满意,新版《倚天》只要保持目前的水准就行了,当然,有突破更好! :)    对于影视评论和电视制作,本人纯属门外汉,只是实在太过钟爱《倚天屠龙记》,实在太期盼我们大陆能拍出经典,不自量力提出以上建议,欢迎指教、讨论和补充。
【转贴】小龙女与〈无俗念〉 小龙女与〈无俗念〉   欲知小龙女怎样美,且看丘处机的词: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这首〈无俗念〉词,我在拙作《总论金庸》曾有讨论,主要拿来比较金庸小说与梁羽生小说中诗词的意境。当时评金庸钞此词钞得「混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得出的结论是金庸的钞,远胜於梁羽生的作。  现在旧事重提,倒不是要「炒冷饭」欺骗读者,只因为当年写《总论金庸》时不曾见过原词,待得见过牛鼻子丘处机的原作,当然又有文章可做。  在一个非常非常偶然的机会,拜读香港大学研究金元词专家黄兆汉先生的论文,方才读到丘处机这首〈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原作: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金庸将原词略作修饰,以切合小说的意境,却改得甚好。因此我应该要修正,说金庸小说的诗词改得比梁羽生小说中自撰的诗词更具意境神韵。金庸还「插赃嫁祸」,将「灵虚宫梨花词」数字删去,然後大吹法螺一番:  作这一首〈无俗念〉词的,乃南宋末年一位武学名家,有道之士。此人姓丘,名处机,道号长春子,名列全真七子之一,是全真教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词品》评论此词道:「长春,世之所谓仙人也,而词之清拔如此。」这首词诵的似是梨花,其实词中真意却是赞誉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说她「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又说她「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不与群芳同列」。词中所颂的美女,乃是古墓派传人小龙女。她一生爱穿白衣,当真如风拂玉树,雪裹琼苞,兼之生性清冷,实当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以「无俗念」三字赠之,可说十分贴切。长春子丘处机和她在终南山上比邻而居,当年一见,便写下这首词来。  正如曹子建诗云:「松子久吾欺。」我辈忠实读者,历年来被金庸蒙蔽误导,实不知凡几,真岂有此理!  原词是「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金庸改成「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本来是说每一年的「寒食梨花时节」,但到了金庸手上,硬生生将「寒食」与「梨花」分开,就将重点由「寒食」移到「梨花」上面去了。牛鼻子丘老道年年春游,专拣在寒食时节,显然是为了寒食而游,而恰巧在寒食遍逢梨花,因此寒食出游是主,兼赏梨花为宾。金庸将逗号轻一挪移,就变成了为梨花而游,实是神来之笔。至於断句不同,节奏感就很有不同,则各有千秋。  以「苞」代「葩」亦有深意。「玉树琼苞」,即有含苞待放之意;「玉树琼葩」,则是已开之花,实在不合丘老道初次邂逅小龙女时候的意态。当时的小龙女正是「含苞待放」的小美人。  「意气舒高洁」有意气舒展之意,自又不及「意气殊高洁」之与下文「不与群芳同列」互相呼应。殊者,即特别,说小龙女的意气特别高洁。丘老道咏这梨花在与「万蕊」、「群芳」相比是仍觉其特别高洁。  「万化参差」中的万化原是说万物化生的道理,金庸改为「万蕊参差」,即以「蕊」表花,以梨花为仙人。其实丘处机原词的用意是由观赏梨花,从而想及万物化生之道呀。
书中不合常理的地方,未必是BUG,可是很牵强 1杨过和公孙绿饿在鳄鱼摊的时候杨过想到小时侯桃花岛上有鳄鱼,桃花岛远在海外,是不该有这些淡水猛物的,书里也没特别提到黄药师喜欢养这些东西 2杨过和小龙女第2次双剑合壁斗公孙老头的时候,因为杨过情花毒未解,所以使不出来,何以在后来杨龙2人为小襄儿斗金轮法王平命的时候就用出来了,那时候杨过虽然吃了半个绝情单,但是书里描写的情花毒是特别厉害的,动情就会毒发,杨过身上毒没解,双件合壁有点牵强 3黄容开始在和李莫仇抢小襄儿的时候书里特别提到她使用的是一根黄色的竹棒,因为打狗棒给了鲁有脚,可是后来她去绝情谷为杨过讨解药的时候手里拿的却是打狗棒,此时打狗棒应该在鲁老头身上,这点不合理 4书中说李莫仇师徒和程应陆无双是被老顽童引到绝情谷的未免牵强,且不说老顽童如何能同时遇到2拨人,就算遇到了也就未必引到绝情谷,倒像是金庸故意这样把他们弄到绝情谷来发展剧情,痕迹太重 5小龙女在断肠崖上和公孙止打斗是曾把公孙的兵器打下深谷,大家都听到兵器落入水中,料想下面是个深潭,可是后来小龙女在断肠崖上失踪留字,杨过和黄容既然知道下面是水,怎么不放个绳子下去一探??他们先前可是到公孙夫妇死的那个洞穴里看了的,那地方也不浅,为什么断肠崖就下不得了??下断肠崖比下公孙夫妇死穴更容易找到龙儿,一根树皮绳子就搞定,可能是金庸考虑到他们下去找到小龙女了,小龙女就没机会吃蜂蜜+白鱼治疗不治之毒而生还的原因吧。 ---------- 以上几点未必是BUG,可是我觉得有点不合常理,各位见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