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kvy_ mfkvy_
.
关注数: 53 粉丝数: 801 发帖数: 32,791 关注贴吧数: 41
B站上了一刀倾城,这次看应该是第四次看了 前两次是在CV6看的,那时候年级小,不懂片子的主题思想,属于看了个热闹。 后来在逼站看过一次是刻意找的,想起小时候觉得这片子打的很精彩,血腥程度也重。 看完后才发现有很强的爱国自强思想。这两天看逼站买了版权,所以又看了一遍。 王五,谭嗣同,袁世凯三个主要人物都极有特点,有血有肉,并不是脸谱化的角色。 明线是大刀王五的视角中谭嗣同变法失败,慷慨就义,王五为友复仇,舍生取义。 暗线是戊戌变法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袁世凯本性的暴露,心态的变化。 袁世凯在出场时看起来像是正义之士,有报国远志,然后处处细节又表现出他行事谨慎,思想保守。 逢迎王爷,大半段戏里他其实没有完全反对变法,但是也没有支持变法,而是和两边都保持好的关系,看起来像是大刀王五和谭嗣同的朋友。 他即向保守派王爷投诚,又和新政派谭嗣同交好,其实就是种两边下注的做法。 王爷先拿剑指他,又送他宝剑,而谭嗣同王五劝他勤王时,王五拿刀威胁,然后谭嗣同许诺他军政大权。 其实两者是相似的,你两边都下注,但是两边其实也都不完全信任你 前中期一些剧情我们甚至会觉得,袁世凯这种圆滑,变通,灵活的思想有道理,而谭嗣同的做法太过激进。 我们碰到的人大多是袁世凯这种处事,甚至说我们自己就是这么处事的 而不太接受谭嗣同这种为了救人在王爷府杀人的过于激进的态度。 但是当王五问谭嗣同,如果袁世凯背叛我们怎么办,谭嗣同回答是 如果我赌错了,我就是千古笨蛋,而袁世凯就是千古罪人。 他以调侃来回答了这个问题,说明他不在乎生死,甚至不在乎赌输后成为笑柄。他只在乎变法成功。 而袁世凯更在乎自己的前途和生死,最终他选择了能给他利益更大,更为稳定的保守势力,背叛了谭嗣同, 在历史上,袁世凯本身就较为抵制新政,更加支持保守派。只是因为和谭嗣同关系较好,所以谭嗣同才找到了他。 逼他勤王,他慷慨陈词,如同真的一样,结果当然我们都知道了。 有时候在想,我们可能做不到谭嗣同这种以身省天下的觉悟,但是我们如果处在袁世凯的位置上时,我们会怎么选择呢. 最后复仇戏里,王五和袁世凯应该是武力最强的两人了,袁世凯开始还说我既然弃笔从戎,生死以置之度外。 然而当与王五对决时,死亡的压迫感让他意识到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可能要被王五一刀劈死的时候, 他还是恐惧了,说明前面的话只是说说而已,一个所有事情都把自己的利益排在前面的人,怎么会不怕死呢。 最终这一点也让他差一点输给王五。 历史上王五确实与谭嗣同是好友,谭嗣同也确实会武功,王五大概对他有过指点 王五和袁世凯有没有相识并没有说,但是历史记载王五确实计划过营救谭嗣同,没有成功, 谭嗣同死后王五一怒之下策划过对害死谭嗣同的官员进行暗杀,也没成功。 后来参加了义和团,最终被清军抓住,送到了八国联军手里,被枪杀,头颅被砍下悬挂门前。家属不敢认领。 后来被霍元甲趁夜取回,家属才得以安葬王五。 这个片子当年在香港票房大惨特惨,耗资1800W,头一周票房不到100W,投资方直接破产,导演洪金宝当场失业,直接无戏可拍,差点退出了影视圈。 这是93年香港票房前十,那时候处于香港电影高峰期,这个片子说实话还是有些问题’ 但大问题还是当时香港观众不喜欢这种爱国情怀太重的,说教意味太重。娱乐元素太少。 只是现在再看,这种片子已经很少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