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轻扬
绿意轻扬
关注数: 4
粉丝数: 5
发帖数: 298
关注贴吧数: 1
【随笔】爱慕到头终不悔——已楼故事追踪 年少的小花郎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做十年谍者,再来迎娶自己爱慕着的美丽的善花公主。懵懂天真的少年已楼面对至高无上的新罗王,像成人般坚毅果敢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似乎“十年”在这个孩子心里就像一个时辰那样容易度过。哪曾想,还未“出师”,就遭遇了被公主掉包而未能参加接圣水仪式,这样的变故意味着什么,还是孩子的已楼当然无法远虑到将来,于是带着梦想出发了,并用这个梦想支撑了十年的双面人生。弹指十年间,发生了什么事,已楼的谍者生活又是怎样度过,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惊喜地看到已楼不仅成了才,更是成了人,出众的形貌,洒脱的举止,非凡的气质,已是人见人爱。青春焕发的已楼,没有忘记做了十年的美梦,继续等待,继续期待,情感如一,不为任何人所动。命运又让已楼邂逅了也已成人的善花,却"残忍"地将善花安排给了璋儿,善、璋的幽会让已楼心里颇不是滋味,但他还不至于绝望:新罗的公主怎可能与孤身的璋儿有姻缘,新罗王又怎可能撕毁十年的约定?十年已至,待到自己真正获得人人仰慕的“博士”称誉,完全获取“百济神技”之时,梦想就将成真,已楼自信地等待着最辉煌时刻的到来,他不动声色地与太学舍作最后的道别。然而,真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有任何预感,形势突变,既而急转直下,已楼纵使再聪明过人,也未能料到,自己辛苦十年,换来的却是梦想化为乌有,家族惨遭血洗,自身被国离弃。不可思议的变故让已楼第一次,也是真正地受到了打击。目睹惨痛的现实,已楼心有不甘,不相信命运会如此残酷,不相信凭自己的实力找不到光明,因为他的梦想还植根于心中,他要与璋儿比试高下,要证明自己的爱慕名副其实。于是,他另辟鼷径,另择靠山,选择了被众人视为“背叛”的道路,开始了转折之后的另类人生。已楼终究绝顶聪明,一番努力,不仅自己站住了脚,还帮助“相依为命”的老父组建了商团,被新罗抛弃的父子俩在百济绝处逢生。已楼“安居”百济,不仅为复兴家业,更是为了心中梦想着的爱慕,梦想着终有一天,自己能理直气壮的走到善花公主身边。怎奈那善花公主却也是个超级另类的主儿,宁愿背弃祖国、家人也要追随无名无份的璋儿,这让已楼棘手又难堪。已楼凭着过人的胆识与智谋,渗透到百济的统治机构,也不可避免地卷入残酷的皇族权势之争。已楼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周旋于错综复杂、危机四伏的王室矛盾之中,他并未如一般的奴仆只知道死心塌地、感恩戴德地服从,而是把握着各种于己有利的时机,充分展示着自己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出奇制胜的策略,居高临下地“指挥”着本就看不起的草莽武夫夫余宣,与璋儿依附的“正统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王室争斗从来就充满着血腥与残杀,哪一派占上风都少不了搭上无辜的性命,但已楼的建议却是以不杀无辜为前提的,怎奈刚愎自用的夫余宣总是一意孤行,这让已楼备感郁闷和无奈,恍惚中觉得与自己心中的目标越来越远,但这样的路已无法回头,他只能审时度势地走下去。夫余宣终于篡位成功,已楼位居要职,但依然不能如释重负,他的梦想仍悬在空中,他的爱慕仍无处落脚,他清楚自己的前路已越来越窄,希望更加渺茫,但为了最后的自尊,为那坚持多年的爱慕,他只能奋斗下去。夫余宣为巩固王位,开始吸纳各种意见,这给了璋儿的“正统势力”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各种有效的计谋和手段,凝聚了民心,壮大了力量,逐渐形成了与陛下抗衡的态势,最终在夫余宣不备时将其拉下帝王宝座。这一切其实都在已楼的算计之中,但夫余宣的狐疑不决,使他的计策失去了实施的最佳时机,随着夫余宣倒台,已楼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困顿,被迫隐于新罗太学舍旧址中。此时的已楼,前所未有的痛苦,前所未有的沮丧,天地之大,再无自己的栖身之地,梦想又何以实现,爱慕也更成泡影,何其悲也!璋儿做成陛下之后,推行削弱贵族势力,扩大百姓利益的怀柔政策,于是贵族集团纷纷对抗新主。已楼看准这一时机,决心再作一搏,他也清楚这是一条险途,或者根本就是一条不归路,但为争那口气,他决意孤注一掷。于是又穿梭于新罗明阳公主与百济贵族之间,但终因百济优永公主的失信,计划再遭挫败。这次,已楼终于看清了自己悲苦的命运,在最后与璋儿的对决中,他不由大呼:我究竟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以致一无所有,遭到所有人的遗弃?当璋儿告诉他是他什么也不爱的罪过之后,已楼再无二话,为了“需要”他可以选择“生”,但为了内心深处的爱慕,他要决绝地选择“死”,他要以死来证明璋儿们是错的,因为他们不可能想到他一直不懈追求着的只有对善花——心中唯一女人的爱慕,更不可能理解他会以这种特殊极端的方式来爱慕。当已楼决然走向死地时,璋儿才省悟过来,发出:“停止,别射!”的惊呼,但这呼声比起已楼的赴死已显得异常的底气不足。已楼倒在惊讶的众人面前,倒在恩师木罗须博士的怀中,面对着泪流满面的善花公主,已楼诉说了一个花郎埋藏多年的爱慕之情,表达了只望公主幸福的最后心愿,才带着无尽的爱慕走进天国世界。最终,真正理解已楼爱慕的只有木罗须博士一人,因为他就是执着于对善嘉谋的爱慕才帮助璋儿的,痴心数十年,无怨无悔,已楼又何尝不是如此?更何况善花还明明白白地活在眼前呢!至死不渝,这,就是已楼的爱慕,也是已楼爱慕的最终结局。已楼故事在《薯童谣》中并非主线,让人看来却荡气回肠,扼腕叹息。唯心地猜想一下,或许编剧、导演也有意、无意地偏爱这个角色吧,不然同是大起大落的人生,同是历经坎坷的遭遇,为何很难见到已楼的蓬头垢面、狼狈不堪?细细观察了一下,已楼出场多是衣冠齐整,气宇轩昂的,最有代表性的特写是押送木罗须和璋儿回宫时,已楼骑着高头大马,着红巾盔甲,在蓝天背景之下,显得俊逸潇洒而又威风八面,姑且就将这样的特写镜头视为已楼故事的形象写照吧,如此我们就将永难忘怀这位爱慕到头终不悔的新罗花郎——沙宅已楼。
永放异彩的第二男主角——有感于柳镇饰演男二号 有人说,影视剧中的二号人物都是用来陪衬第一主角的,所以不可能超越主角而独立存在。在看了柳镇先生的大部分作品之后,我对此说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了不认同意见。在诸如《夏日香气》《必胜奉顺英》《薯童谣》《真的真的喜欢你》等剧中,柳镇的男二形象无一不呈现出异样光彩,不仅站稳立牢,而且颇有与男一抗衡或超越之势。再细品圣才、哲雄、已楼和浚元这几个角色,就更加觉得他的“屈居男二”,值得!《夏日香气》中,圣才是个很吃亏的角色,作为女一号的男朋友,却只能接受带绿帽子,既而被甩的现实。照理,这是一个比较窝囊的角色,若选择与宋承宪无法匹及的演员来饰圣才,可能剧情就既感人而又无可争议了。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编导却偏偏相中了外形出众而又演技出色的柳镇,许是考虑到慧媛过于漂亮,又超凡脱俗,得有一个般配的男朋友吧,却没想到柳镇饰演的圣才始终能给人以不俗的印象,虽然只是部分观众,但在不少人心中,他已然成了当之无愧的男一号。柳镇的表演让人们看到圣才的真实心境,他也痛苦、也无奈,但他没有以泪洗面,没有孤注一掷,相反却以宽宏雅量来接受这一现实,这样的形象比起获得了爱情却又总是“热泪盈眶”的敏宇要受看得多。在《必胜奉顺英》里,必胜风风火火地“跑”上场来,够张扬,够“霸气”,够青春,够活力,第一男主角就这样先入为主了。再看哲雄的出场,凌乱的酒店包房,哲雄第n次甩掉女朋友,带着玩世不恭的笑意头也不回地挥手而去,再加上稍后的耍弄必胜,这样一副浪荡公子模样的哲雄会给人留下印象,但绝对不会是好印象。可是如果抛开人物定性的逻辑思维,我以为还是哲雄稍占上风。不知是编导有意突显哲雄的风流,还是安在旭的“卖力”让人觉得勉强,或是柳镇“变身”太过新鲜,反正哲雄在出场时就散发出了攫人眼球的魅力。经历了一场正儿八经的恋爱之后,哲雄成了失意者,但还是赚取了不少人的同情心,这样的结果无疑又是柳镇精心演绎的成果。在最后的情节中,哲雄已走向沉稳,走向平和,他那阳光的微笑,真诚的话语,洒脱的举止更是让人铭记于心。看《薯童谣》时,开始很为柳镇又是男二而不平,但看着已楼大起大落的人生,又不得不佩服柳镇的眼力。在剧中,已楼的出场似乎不如配角频繁,但每一次现身,都带着一股独特的震撼力。作为谍者,他不能随心所欲,只能不动声色,在让人猜不透的表情和话语中活着另一个自己。谍者的冷峻与沉默在十年中未曾引起任何怀疑,反而让周遭的人由衷的敬重,尽管如此,已楼未有任何改变,因为他的目标始终如一,那就是帮助他理想中的妻子共同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但残酷的命运毁灭了他做了十年的好梦,一夕之间,前功尽弃,一切化为泡影,已楼陷入了空前的茫然和绝望。剧中的一号薯童也屡陷绝境,但似乎总有天意相助,总能巧妙地化险为夷,巧是巧了,但有点平淡落俗了。而已楼在命运转折中靠自己的实力战胜种种艰难险恶,解救自己于绝境之中的过程,却是令人叹服的。这次的男二是个反派定位的角色,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反角,必须反中带正,正中带反,把握如此亦正亦邪的角色极不容易,但柳镇似乎驾轻就熟,把个已楼演得令人爱恨交织,喟叹不已。已楼以其特殊的卑鄙、奸诈反衬了薯童的真诚和执着的同时,也稳稳地站在观众眼前,面对已楼能透视一切的冷峻的目光,你不能不承认,他——也是一个真正的“人”。在《真的真的喜欢你》中,柳镇的戏分还是挺多的,但似乎还是被“公认”为男二,就姑且归入男二之列吧。《真》剧中的男一、男二形象一浅一深,一动一静,相映并存,柳镇无疑是那安静有深度的角儿。上苍待浚元不薄,给了他最优越的生活条件,给了他优雅美丽的妻子和聪慧可爱的女儿,给了他令人羡慕的职业,更给了他近乎完美的外貌和秉性。但上苍又是苛刻的,非让浚元在最美好的人生阶段“闪了一下腰”,让他遭遇妻子三年痴呆的尴尬生活,让他于痛苦委屈中动了“外出”的念头,又让他深陷自责与痛悔的泥沼而难以自拔。这样的角色不讨好,更难演绎,但柳镇却演得“入木三分”,使人不仅如见其人,甚至如见其心。浚元在众多的谴责之中走出,一个人们最难以接近的角色,就在柳镇的演绎下来到普通人中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性中最为隐秘又最为普通的情感,也让人们于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与检验。观众的是非这样分明,柳镇的贡献何其重大,《真》剧中,柳镇无疑又是一栋梁,少了他这男二的支撑,这剧就很难有现在的分量了。人们常说,“绿叶衬红花”,但看着柳镇的男二号剧集,我却有了“红花衬绿叶”的错觉,这当然是不合逻辑的,但有些时候,人的看法就会如此,这就是事物的悖论吧。在很多人都疲于争演一号的时候,柳镇却在默默地扮演着人们不以为然的“男二号”。然而,当人们感到力不从心,再回顾自己的“来路”时,恐怕只有小柳先生才能真正感到欣慰,因为他已看到了很多别致的“风景”,积累了更多宝贵的“财富”,特别是拥有了众多风雨同行的朋友:圣才、哲雄、已楼、浚元,还有我们这些执着地欣赏着他的“男二号”的人们。
【随笔】无法忘却的经典——品味《纯情》手记 总也忘不了那些看似无意却是有情的经典细节。世珍本非依赖慵懒之女,却鬼使神差般请灿石帮忙递餐具。看着心不在焉的灿石扬长而去,世珍本应尴尬而愠,但她只是一笑而过,轻笑之间,“那个人”浮光略影般从世珍眼前飘过,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表情,一场偶遇就这样平静而终,但世珍的心中已有了清晰的印迹。不然,在夜色中的医院门口,在心情极度混乱的状态中,世珍何以上了灿石的车?不是灿石“钓鱼”有术,也非世珍饥不择食,而是韩世珍对李灿石就是本能的不设防和没来由的信任感,这——就是缘分吧。灿石等待还手机时无意识地瞥到红绿灯下的世珍,那愣神的片刻,让我们不难看出,灿石下意识地将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韩世珍和视线里的脱俗女孩联系到了一起,所以才有了与世珍擦肩而过时的慢步与回首。此时的灿石正跟上一细节中的世珍相同,心情尚平静,但记忆已清晰。没想到灿石的这一“记”就真的“忘不了”了,就一直跟上了。灿石的“非分之想”始于办案需要,心无尘滓地接近了世珍,却意想不到地落入真正的爱情陷阱,这真是“无心栽花花也发,有意插柳柳更阴”。总是喜欢灿石和世珍那不知不觉、若即若离的爱的状态。灿石的爱源于自己荒唐的构想,虽然“别有用心”,虽然厚着颜面,但并没有无耻之举。在自尊的世珍面前,小心翼翼地“讨着好”,不失时机地帮着忙。却没想到,在看似按部就班的计划实施中,灿石的身份发生了逆转,但当他意识到时,事态已不可挽回。目睹世珍拖着病弱之躯在奔波,灿石心生怜悯,真心安慰着世珍,常常模糊了两人之间的界线;警察身份泄露后,灿石“茶不思,饭不想”,总是担心着世珍会有不测,在同事看来“反正做的不对”;顺口感谢班长记挂着世珍父亲的案子,引起了班长的警觉,告戒灿石别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看到迫害世珍父亲的凶手被逮捕归案时,灿石抑制不住冲动地“出了手”,被同事点破已爱上了世珍。灿石于浑然不觉中踏上爱之途,从萌芽到成长,到成熟,是那样的自然而又自如,虽然始料不及,却是第一次感受到爱由心生,所以他才能奋不顾身,才能不惜代价,才能坚定不移。世珍是个聪慧的女孩,在她看来,灿石的爱是显山露水的,尽管她并不清楚灿石开始的动机。在她眼里,灿石是个不坏的人,但也有不少让人恼火之处。比如“脚踏两条船”,当面说人家未婚夫的不是,尤其不可原谅的是隐瞒警察身份将罪犯的妹妹作诱饵的“卑鄙”行径。但这一切都已在后来所发生的变故中逐渐淡化而消逝,取而代之的是“那个人”若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也活不下去的爱的誓言。世珍对灿石的爱常给人以若即若离之感,几乎没有主动逢迎的成分,她称呼灿石先有“李警官”,后有“那个人”,前者就是明显的疏离感,后者亲近意味仍然淡薄。世珍虽然不防范灿石,可也不轻易接受灿石。即使在听到灿石爱意的表白,体察到灿石的真心之后,她也能保持清醒和理智,请灿石不要爱自己,不要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但爱如潮水,到来时是任谁也无法阻挡的。世珍的好感与爱的进化随剧情的发展而发展,从被动接受灿石的帮助到为灿石赶织毛衣,从接受灿石心意到要以活下去来报答灿石的深情,世珍的爱也是潜滋暗长,直至剧集最后得知灿石接受审查的消息,她也是“奋不顾身”,竭尽微薄之力来帮助灿石的,也是直到这时,我们才听到一句颇具含金量的“灿石哥”,虽然也只是呼之于灿石班长的面前。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置之于心而不饰之于口,这种情感才是最深沉的吧。总爱咀嚼那些自然倾泄、冲击心灵的话语。“人的一生,总有支撑不住的时候,哪怕是棵烂树,也想依靠的。我来作那棵树,不行么?”——父亲无辜被撞,人事不省,还得瞒着孩子似的母亲,未婚夫总是不见踪影,拖欠的学业和明显不支的身体……坚强的世珍感到极度的无助与疲惫,灿石的这番话,无疑成了世珍此时最需要的强心剂,支撑着世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下去。“别这样,你总是这样,我会有错觉的。也许你是真心地喜欢我,不是说我,而是担心我,可怜我,请你不要这样,让我产生误会。”——世珍所谓的“会有错觉”,会“产生误会”是表明领会了灿石的爱意,同时也透露着自己对爱的感觉,世珍是矜持的女孩,如此冷静的表达与其个性相吻合,尽管如此,灿石和我们都不难听出冰山之下的波澜,所以这样平静如水的话语反而激发了灿石的爱情表白。“病得重不重有什么关系,治不就行了。……我来给你治,我负责治好你的病,别担心。”——轻描淡写、哄孩子似的,真的让人佩服灿石的说话艺术,别说世珍心中宽慰了许多(后来安慰母亲时就是这样学的“舌”),就是我们想来也不由称是,真的是没什么大不了,有病就治,视之为平常事,才能保持平常心,有了平常心,生活才能持续、恒久,才能有滋有味。“你知道,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会多么的自责,多么的难受吗?就因为这种自责、这种难受,我以后的人生会变得一塌糊涂吗?”——不能想象,没有了世珍的日子灿石该怎么过,真的会“一塌糊涂”的,灿石一语道破世珍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情浓意重,感人至深。“你可要长命百岁呀,世珍小姐。世珍小姐要成了老太婆会是什么样子,我特别想看看,所以你得好好活着,知道吗?”——看多了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灿石这几句尤为清新悦耳,意味悠长。风雨同舟,与子偕老,还有什么样的人生比这更完美、更令人向往的呢?“明年能来,后年能来,大后年也能来。相信我,我不会轻易让你走的。”——灿石情意真切的话语无异于生命使者的呼唤,足以让死神却步,助世珍走出死亡的阴影。纯粹的情,纯洁的爱,纯净的心,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纯情》留给我们的最美的人生话题,让我们共同回味这部经典,共同踏上美不胜收、妙亦可言的心灵之旅。
【随笔】礼赞爱情的守望者——朴圣才 看《夏日香气》,感觉养眼、悦耳,但心情极不爽。圣才堂堂正正地爱了,却惨遭“滑铁卢”之灾,陷入落寞;敏宇、慧媛莫名其妙地爱了,却能无所畏惧,誓将爱情进行到底。始终不明白编剧的真正意图,似在赞赏敏、慧的非常之爱,却又像在极力推崇圣才的忍痛让爱。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要为朴圣才这位爱情的守望者唱一曲礼赞之歌,为圣才对爱的执着和为爱的付出正名。给圣才定位于“爱情的守望者”,是基于他由始至终的爱情状态。圣才认识慧媛多年,爱恋慧媛多年,从一开始,他似乎就已下决心当一个爱情的守护者,而不是爱情的享受者。因为,他太了解慧媛的健康状况,他只想尽己所能呵护慧媛,让她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所以完全没有设想和计划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将来会怎么样。在学成归来后,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和条件照料慧媛一辈子,才正式向慧媛提出求婚。而此前此时的慧媛对圣才的付出,也并非无动于衷,而是十分了解和感激,所以也真心回应着圣才的深情。圣才对慧媛的爱是纯洁而专情的,不为功利,不为满足个人欲望,只为慧媛能安宁、健康地生活。有这样的爱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是值得万分庆幸与珍惜的。可惜,慧媛心不由主,突然移情别恋。这一残酷现实也曾让圣才心痛无比,也曾让他不知所措,甚至也曾让他因怨愤而产生异常想法和举动,但最终他也没让慧媛受到任何伤害,反而自己忍受内心创痛和煎熬。这一切都缘于慧媛是个病人,不能再给她增加心的负担,爱她就要随她,称她的心,如她的意。因此,我们才看到了圣才不干涉敏、慧二人的约会,看到了圣才目睹未婚妻和别的男人留宿而归强忍痛苦的表情,更看到了圣才借酒浇愁时冲动而又克制的难言心境。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慨叹,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才能如此宽容,如此大度,如此克制,如此忍耐呢?只能说,是无私的爱,是纯净的爱,是始终如一的爱,圣才早已铁定了这样的决心,早已做好守望下去的心理准备,现在只不过付诸实施罢了。需要强调的是,他的心理准备是处于下意识的状态,而现在则是清醒地“实施”了。圣才再守了慧媛三年之后还是放手了,理由如旧——为了爱。这后三年,圣才一如既往地、心甘情愿地当着慧媛的守护神,痴心守望着只存于自己内心的爱情。直到敏宇回来,慧媛又要“外出”了,他才松开那早已无形的爱情之绳。这样的放手当然不等同于放弃,圣才还将守望下去,即使这样的执着已无实际意义,但圣才一定还是会这样守望下去的,因为他对慧媛的爱已成宿命,他心中的这盏爱情之灯将永不熄灭。不知小柳先生扮演圣才时是怎样的感受,看来是合二为一了,不然,何以现实中还有那么多“慧媛”立誓选择圣才呢?因为,一个好人,一个绅士,一个爱情的守望者,留给人们的是永远的馨香,永远的美丽,永远的回味。
【随笔】活在“真”的世界里——赏析金贤植 在长剧《吾爱是谁》里,人物众多,大家戏份均等,所以柳镇扮演的金贤植算不上绝对的主角,但与同观者回味此剧时,人们还是对贤植的感慨居多,我想,个中原因可能并不只是因为贤植形象上的一枝独秀,也并非只是感动于贤植那离奇的爱情故事,而是被贤植那份不变的真心、温暖的真情和赤诚的真意所打动,因而我所感慨、所欣赏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活在“真”的世界里的精彩人物——金贤植。 先来看贤植对敏恩的“真”,应该首先表扬一下两位扮演者,柳镇和明世彬都活脱演出了两个个性倔强,独立自尊的形象,两位表演到位,配合默契,俨然恩爱有加的“两口子”,有时我真会有这样的错觉,虽然那感觉只是间歇而短暂的。 柳镇会演戏,但贤植不会。在敏恩遭遇父亲病重而一筹莫展,竭力顾及家庭而忽略了男友时,贤植表现的是与敏恩同样的烦躁,而且经常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来,旁观者当然了解得出贤植的一片真意,但对处于非常时期的敏恩来说,就不能没有想法了。贤植为自己没有更好的办法和无力帮助恋人解忧而焦虑,却让敏恩误会为厌烦了自己;贤植的不耐烦实际是不成熟的表现,却没想到彻底激怒了敏恩,促使她赌气误入婚姻歧途。看到这样的结局,贤植痛悔不已,与敏恩分开的三年,是贤植自责、自受的三年,剧集虽未表现,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那情、那景。所以当贤植再度得知敏恩的信息时,没有片刻的犹豫,径直找到敏恩,再表真意。可是现在的敏恩已今非昔比,饱含婚姻失败的自卑,又肩负独立抚养孩子的重任,还要兼顾仍然困顿的家庭,怎有心情和余力来面对和理会贤植呢?当然此时的贤植亦非彼时,他痛定思痛,决意用真心打动敏恩,用真情感化敏恩,用真意说服敏恩。于是自尊的贤植张开了难以启齿的口,说出了无法说出口的话,经受了家人的种种责难之后,终于娶到了敏恩。相对来说,我觉得婚后的贤植故事更加有滋有味儿,像是后遗症一般,贤植对敏恩呵护备至,用其兄弟尚植的话来说,简直就是“天天拿着监视器在搜索,看有没有人欺负敏恩”。怕敏恩劳累过度,除反复叮嘱敏恩少做外,更是破天荒亲自上阵做家事,这些事放到别人身上根本不算什么,可搁到贤植这儿,就很了不起了。贤植还是那样不会掩饰,或者说他根本不想掩饰,但给敏恩的感觉却已完全不同,因为她已经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贤植,一个任何时候都以“真”待人的贤植,所以敏恩婚后的心情是幸福之中又夹杂着后怕,后怕上天若未把贤植赐给自己,将会是怎样一幅惨景。 贤植对小俊的真爱也是无庸质疑的,剧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婚前,贤植陪敏恩带小俊看病,出来时主动为小俊带上帽子挡风,这里决没有做戏的成分,是一种真爱本能的自然体现。剧中很多场面,我们都看到贤植抱着小俊,看护着小俊,视若己出,那情景真会让人忘记小俊的来历。 看剧时,每当看到敏恩父母,总会生出些许恻隐之心,也会感叹他们的辛苦和命运不济。直到贤植成为他们的女婿后,才稍许松下心来,因为贤植是那样的真诚,又那样的孝顺,他那与岳父母住在一起的愿望就是其尽孝真意的最好表达。 贤植在家人面前,更是“原形毕露”的。长辈们不同意他与敏恩的婚事,他就苦苦等待,没有胡搅蛮缠,更没有不择手段;弟弟尚植吃饭发出太大声响,他即毫不客气地指责,而对同样事,哥哥允植就婉转得多。特别是尚植不接受敏恩时,贤植更是明确表示不满,急切希望尚植能早日原谅敏恩。还有对芷妍和汉娜嫁入金家之事,他都因对她们抱有偏见或成见,而直言表示反对,弄得叔公不得不提醒他不要忘了自己结婚时的感受。 或许有人会说,贤植太自私了,其实,换个角度看,这正是他最“真”的表现,这样的“真”相对于那些装摸作样、逢场作戏、不择手段要好上千百倍。《吾爱是谁》整部剧中,贤植都活在“真”的世界里,这不,剧集结尾处,已成为贤植弟媳的汉娜要抱小俊,贤植坚决不给,说是怕汉娜把小俊当瓷器给摔了,弄得汉娜好没面子,扫兴地向尚植抱怨。你看,这就是贤植,一个真实得不打一点折扣的贤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