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梦0018 飞梦0018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关注数: 132 粉丝数: 175 发帖数: 15,185 关注贴吧数: 37
周易占卜与量子力学测量 英格丽张 现代科学,不同于经典物理,不再是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波耳所探索的世界。以往认为物质有3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但是,现在至少有6种状态。原来用几个方程式就能够表达已知的宇宙,而现在的观察发现,未知的宇宙超过了我们可以描述的。 信息也是宇宙的组成 当一切灰飞烟灭了,信息依然留下。古董比新东西值钱的原因,不仅仅是“物以稀为贵”,古董放在一堆新家具中,不管样子多难看,“它”就是像成精一样,“人老成精,树老成精”。古老的东西,内含的信息深厚。 作为物质的能量是可以被检测到的,测量多少、重量、成分。能量也可以通过电磁波来测量,但是信息态传递就不是能检测的了。比如双胞胎能有心灵感应。” 宇宙的存在不仅仅是物质、能量、信息。对于宇宙的探索,除了外貌上的发现,还有对智慧的探索。过去,科学建立在一个客观的宇宙上,包括时间、空间和物质都可以独立于人们的思想和观察之外,但是,现代物理已经完全颠覆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和宇宙是一体的,我们的思想、观察并不独立于宇宙之外,我们是有关联的。 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 在量子力学里有一条测不准原理,在量子力学的试验中在检测粒子速度和位置时,却发现测不准了。量子力学告诉我们:除非进行观测,否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可是,观测的结果就是:无法得到确定的结果。这颠覆了一切都是可以预测的美好愿望。 拿开车超速为例子,开车超速时警察开的罚单上证据十足:时间、地点、速度,这铁定的事实让你无法狡辩。这是因为你开车的速度远远低于光速,你的车远远大于粒子!粒子世界,是无限小的微观世界,速度极高。而我们的世界,相对于粒子世界来说,是物质世界,速度远远低于光速。牛顿的三大定律适应于我们这个低速的物质世界,不适应高速的粒子世界。 粒子是物质么? 从物理学上定义,当大量的粒子聚集在一起时就形成了物质,粒子组成了我们的物质世界,然而,当我们对单个的粒子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就发现粒子的行为无法预测了,粒子像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十分怪异,它们随意挑选自己要走的路,它们要走的路有多种不同的可能性,而我们却无法测准了。 物质也有生命、有心智,那么一切都是活的,不但动物有心智,高山、流水、树木、矿物都有灵了!山里有山神,河水里有河神,花中有花神……没有一处是僵死的,处处是鲜活的! 这意味着,在粒子等量级上,我们观察到的物质和我们人类知觉所观察的心智之间,好像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如果上帝存在,那么上帝的心智和我们的心智也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不是本质上的差别。我们的心智可以接受来自物质和上帝的信息。 我所说的上帝,存在于我们身上,存在于物质之中,存在于宇宙中的一切。我们的心智和宇宙间万物的心智是一体的,在精微层面上,我们和万物彼此关联影响。 生活就是这么有趣,我涉及的领域,无论是物理,还是《易经》,都是在探索世界,只不过是用了不同的方式,两者都涉及预测,但是,最终却殊途同归了。测不准原理、薛定谔的猫、多重宇宙、光子纠缠等,打破了经典物理所说的科学观念。在量子的等级上,测量的结果是一个概率问题,如果结果是用概率表达,确实就近乎占卜了,这几乎和《易经》测量是一个道理了。 什么是光子纠缠 好比是在物理实验中,制造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光子,它们就是光子孪生兄弟。我们把这两个光子强行分开,它们之间没有联系了。可是,当我们打击其中一个光子,另一个也同时有反应。而这里的两个光子是同时反应,仿佛它们之间有种神秘的联接,就如同人的心灵感应一样。 光子纠缠与牛顿的经典科学不一致,经典科学建立在因果律上,而这光子纠缠却反映了共时律。心理学家称荣格曾经研究《易经》和星相占卜,他从《易经》占卜中得出了结论:宇宙不仅仅存在着因果律,还有共时律。占卜,就是运用共时律的原理。宇宙有个宏大的计划,我们就好像时钟一样与宇宙同步。 别被这些陌生高深的词汇吓住了。实际上,只要了解一点科学,就可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世界。科学的态度会让人放下自以为是的傲慢。科学精神的可贵之处就是不摆虚假架子,不以经法为依据。科学的精神就是探索、发现,不断修正、改变。 量子世界一个与占卜相关联的世界 在经典物理学中,只要知道规律,一切都是可以预测的。当科学研究到粒子、宇宙的时候,在接近光速的情况下,情况变了,科学家海森堡发现的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一个运动粒子的精确速度和位置是不能同时得到的。《易经》的用途之一是占卜,占卜也是用来预测未来,不同的是,起卦并不在乎这个粒子现在的位置和速度,它是在更大的坐标范围内,把决定权交给了宇宙、天。 为什么是这样呢?难道量子的世界和我们这个世界有实质不同?物质不就是由无穷多的粒子组成的吗? 在精微的世界里,事情不是平日看到的那样。微观的观测与宏观的观测非常不同,在宏观的世界里,观测和被观测之间没有什么影响。而对粒子的位置进行一次精确测量时,要用光量子。可是,光量子本身就会干扰这粒子,会改变粒子的速度,而且其方式是不能预见的。希望测量的速度越准确,所需单个的光量子的能量就越大,这样,被测粒子的速度就会更加被干扰,就会影响到粒子速度的精确测量。这样的结果就是,对粒子的位置测量得越准确,对速度的测量就越不准确。同样的道理,对粒子的速度测量得越精确,那么它的位置测量就会越不精确。 这说明,在无限小的量子世界里,粒子有清晰的轨道的概念已经失效了,一切都变得模糊、不确定了,像一片云一样。任何一种再微小的观测都可以使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使原来被观察的对象进入一个新的状态量。我们无法用经典物理的方式去描述量子世界,位置、速度都不能很好地定义粒子。所以,量子力学并不是根据一次观测而描述一个确定的结果,只能选用概率的方式,以位置和速度的结合物的量子态来描述。或者说,粒子处于云一样的状态。不确定性原理意味着经典物理的方式在粒子世界里失效了。 粒子的存在方式和物质世界不一样 不确定性原理引起了哲学的争论,这争论就是:在微观世界里,世界以什么形式存在?不确定性原理终结了拉普拉斯科学理论,那是一个完全可以预测的宇宙模型,一切皆可预测,知道现在,就可以展望未来。但是,如果你不能准确地测量现在,就肯定不能准确地预言未来了!值得高兴的是,测不准原理也否定了科学宿命论。 粒子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路,不受宿命的影响,那人呢?人就像粒子一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也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制造、选择自己的命运,我们人类不但对自己的未来有选择,也参与着宇宙间的事务。 科学还会和哲学相关!简单地说,经典物理变相地支持了宿命论,而更高深的量子物理否定了宿命论,人还是有自由选择。宿命论被测不准原理终结了,宿命论总是让人们感到消极、失望:如果一切早已决定,人也不能改变,那么怎么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人活着只是等待着生活发生,那么生活就变得毫无乐趣了。 在微观世界里,物质本身具有波、粒二重性,既是波,也是粒子。那么,人也就具备了波、粒二重性了,人既是肉体,又有波。这么看来,人身上有很多奇妙的量子世界的品质,这也意味着宗教和古老的形而上的理论并不是假设、猜想,更不是荒唐的、蒙昧的、无知的想象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