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nther cpanther
关注数: 0 粉丝数: 3 发帖数: 626 关注贴吧数: 3
明朝是历史上封建帝王豢养动物的最鼎盛的时期,京城内建有虎城、象 明朝是历史上封建帝王豢养动物的最鼎盛的时期,京城内建有虎城、象房、豹房、鹁鸽房、鹿场、鹰房等多处饲养动物的场所。武宗单在西苑建造豹房,为了区别于其他豹房,后人称它为“武宗豹房”或“西苑豹房”。  《万历野获编》:“嘉靖十年兵部覆勇士张升奏,西苑豹房畜土豹一只,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岁廪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  这段话即说明武豹房养了一头豹。还有一则材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这就是明朱国桢著的《涌幢小品》:  “西华门狗五十三只,御马监狗二百一十二只,日共支猪肉并皮骨五十四斤。虎三只,日支羊肉十八斤。狐狸三只,日支羊肉六斤。文豹一只,支羊肉三斤。  豹房土豹七只,日支羊肉十四斤。西华门等处鸽子房,日支绿豆粟谷等项料食十石。西苑豹房畜文豹一只,役勇士二百四十人,岁廪二千八百余石,又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此皆内臣侵牟影射之资。”  这一段材料中出现了“豹房”、“西苑豹房”两个名词,说明后者指的就是武宗豹房,武宗豹房是有豹的,但只有一头。  既然肯定武宗豹房内是养着一头豹的,那末这个有240人的队伍就只能看作是饲养宫内这只豹的专职队伍了。这支队伍腰悬豹牌。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先生在《骨董琐记》中单有一节《豹字牌》讲述这支队伍的状况:  “吴骞客藏豹字铜牌,上有穿,两面有文,正面隐起作豹像。横刻‘豹字陆佰拾号’,凡六字。背面文六行,云‘随驾养豹官军勇士,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凡二十七字。盖正德间创立豹房,守卫军士所配也。此牌传世当移,与骞客同时藏者,当有数人,予友丁□公,亦得一枚”。  邓先生讲的“随驾养豹”,当然指的是饲养武宗豹房中的那只豹,而不是指附近豹房中的其他豹。至于一头文豹,为什么要用240个饲养人,我认为这里面有宦官舞弊侵蚀,也足以说明封建社会的奢侈与腐败。
小龙虾 注解:克氏原螯虾 鉴别特征: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cm,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 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 生物学特性:螯虾适应不同水体的溶氧情况。其掘洞的深度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食性复杂多样。4月下旬到7月交配,9月以后有幼体孵出。幼体附于母体的腹部游泳足上,在母体的保护下完成幼体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这种繁育后代的方式,保证了后代很高的成活率。 原产地:中、南美洲和墨西哥东北部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已扩展至安徽、上海、江苏、香港、台湾等地,形成数量庞大的自然种群。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并形成数量巨大的野外种群。我国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于更早时期从美国引种,主要用作食物和宠物。克氏原螯虾常常混养在农作物(如水稻)田中。不需要人工孵化,一旦池塘投放了原种,可实现自我维持,收获后,不需要再投放原种。逃逸个体在堤坝上挖洞生存下来。它们能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且食性广泛,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破坏当地食物链;因其取食根系而直接对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被有灾害性破坏;筑穴引起灌溉用水的流失及田地破坏;由于螯虾食性很杂,对鱼苗发花和1龄鱼种培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危害人工繁育的幼蚌。 控制方法:由于克氏原螯虾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食性广泛,种群增殖速度快,目前对克氏原螯虾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 克氏螯虾简介 俗称:龙虾、大头虾、螯虾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河虾科原产北美,先由美国移至日本,后从日本带至江苏,现长江中下游均有分布。身体血红色,甲壳厚。体躯粗壮,分头胸部与腹邯。头胸部很大,呈圆形,厚度略大于宽度,表面中部较光滑,两侧具粗糙颗粒,颈沟很深。额角发达,锐三角形,表面中部凹陷,两侧隆脊形,末端近锐刺状。腹节侧末缘近中部具侧缺,末缘中部稍凹。螯足壮大,长节背腹缘均具颗粒及锐刺。第2、第3对步足细小,也呈螫状。第4、第5对爪状。 每100克可食邯分含能量389千焦;含蛋白质14.8克,脂肪3.8克。吃前必须慎加烹煮,以防感染疾病。 养殖提示 此虾是江苏重要出口水产品之一,主要从天然水体中捕捞所得。由于对农作物和堤坝等有一定危害,所以人工养殖宜选择“三荒”水面。为降低养殖成本,饲料投喂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新鲜的水草、小麦、蚕豆、水稻等作物秸秆,有条件的投放一些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和动物内脏等),则生长会更快。克氏螫虾生存抗病能力强,基本上无病害,只是对水体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因此可以每亩投放50-100尾鲢鱼、鳙鱼来调控水质。同时隔一段时间用生石灰溶水泼洒,以利于虾体蜕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