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年之痒 情年之痒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离苦得乐,南无阿弥陀佛!
关注数: 18 粉丝数: 236 发帖数: 1,635 关注贴吧数: 31
网络小说那么多,为何越来越书荒?(转)网络小说发展到今天其实 网络小说那么多,为何越来越书荒?(转) 网络小说发展到今天其实已经有22年了,在这22年里所产生的网络小说数量不说上千万本,但几百万本还是有的,如此多的数量造就了网络小说的空前繁荣。很多读者可以说是伴随着网络小说的发展所成长起来的,废寝忘食有之,通宵达旦有之。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可为何很多读者越来越书荒呢?越来越找不到自己钟意的一本呢?其实网友早已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其实我们已达第三种境界。 作为一个读者来说,如果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的三种境界来说,其实读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也就是三种境界。 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也就是堪堪入门级的小白,以爽文为主,不求文笔,不求意境,只为剧情爽,代入感强。喜欢读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等人的作品,为了爽而爽。 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算得上是书虫了,不再是以爽文为主,开始转向于文青文,对文字,故事情节都有了比较高的要求,喜欢读猫腻,烽火戏诸侯等人的作品,开始有了一点书荒的感觉。 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随着见识的见长,已经经历过第一,第二种境界的磨砺,成为了骨灰级老书虫,开始处于严重书荒状态,看不起小白文,也对文青文有了一定的免疫,更有甚者,已经开始了自我创作。
为什么修仙小说里过了几万年凡人还停留在农耕时期?从情节创作的 为什么修仙小说里过了几万年凡人还停留在农耕时期? 从情节创作的角度来说: 因为在修真小说里,故事的主配角九成九都是修真人。 所以芸芸众生,只是塑造情节冲突用的群体代码,并不具备实体意义。所以他们的发展一笔带过就好。 往深一点说,修真社会中是不会存在皇权或者真正的集权国家的。因为武力水平不对等,凡人集群无法对修身者形成等价威慑。 所以这一个个皇权农业国家只是修真者集团养的一窝窝蚂蚁。之所以需要这窝窝蚂蚁,一方面是需要基础资源采集,二来是需要蚂蚁中一点点觉醒修真苗子,来进行武力补充,以便对其他修真团体形成制衡。 而且这样的设定,可以给“有人性”的主角,塑造合理的,反抗其修真阶级的,“为苍生而战“的动机,完成故事情节冲突。 —————— 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来说: 修真世界科技树不发展,无法形成工业革命。除了政策环境,文化束缚,阶层流动性这些原因之外,最主要的成因通常是两个: 一是科技的供给不足,生产不了足够的科技发明。 二是科技的需求不足,环境不需要生产那么多科技发明。 1.从科技科技供给不足的角度来看,在封建形态社会,科技点通常是经验科学的产物,主要靠的是生产规模效应而促生的,偶然性经验发现。 生产越多越丰富,偶然性出现的也就越多。而生产越多意味着人口越多,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饱和,以及气候及地质灾害的发生。人口增长会趋于停滞,并总是会因为生存权发生争斗,继而人口大量减员。继而科技发展也停滞至该水平。 2.从科技需求不足的角度看,修真小说中的世界通常危机四伏。动不动就是绵延万里的寒冰之地,广袤无人的魔兽森林,苍茫缥缈的无垠沙漠。然后还动不动就是七大死地.八大绝境.九大魔域.十大禁区啥的。 在这种严苛的生存地理环境下,再加上修真者,以及修真代理人的世俗皇权盘剥。人口基数就要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口的自然增长,就会快过了科技点转换成生产力所能够供养的额外人口。于是引申一下马尔萨斯法则,人均土地面积,人均产出就进一步降低了。 如此一来,即便农业.工业都有剩余产品,但是人多地少,土地的相对价格就高。加上生存环境朝不保夕,一旦土地高于资本收益,那么农业主和工商业主赚的钱,都去买地了。自然也就没有积累,去扩大工业生产,产生科技创新。 另一个层面,科技说白了就是能源使用的层级。修仙那真元力,仙力魔力啥的,显然是比化学能更高效的产物。都有这个了,在趋同效应的影响下,追求科技的人就会更少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