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兄
韩老兄
关注数: 12
粉丝数: 17
发帖数: 1,896
关注贴吧数: 16
悼凤麟
清明祭建国
秋天里的诗篇——建国遗作
秋天里的诗篇:建国遗笔
秋天里的诗篇:建国遗笔
《堕落》剧组的摄影师们 今天儿子带妻儿去宁波老丈人家了。老汉空下来从早上九点多开始上网寻照片。因为这次活动摄影师众多,照片浩如烟海,而有几位主演照片却又稀少。制作这些剧照整整化了九个小时。 所有剧照均取自以上十位大师加上我自己手机拍的部分。谢谢各位。
《堕落》人物剧照:黄包车夫——最出彩的演员
《堕落》人物剧照:揽月(文人言十六姨太)
《堕落》人物剧照:桂姨(文人言十五姨太)
《堕落》人物剧照:莲莲(文人言二姨太)
《堕落》人物剧照:莲莲(文人言二姨太)
《堕落》人物剧照:文人言
《堕落》剧组的摄影师们 今天儿子带妻儿去宁波老丈人家了。老汉空下来从早上九点多开始上网寻照片。因为这次活动摄影师众多,照片浩如烟海,而有几位主演照片却又稀少。制作这些剧照整整化了九个小时。 所有剧照均取自以上十位大师加上我自己手机拍的部分。谢谢各位。
《堕落》人物剧照:黄包车夫——最出彩的演员
《堕落》人物剧照:桂姨(文人言十五姨太)
《堕落》人物剧照:杏姑(文人言妻)
《堕落》人物剧照:文人言
《堕落》拍摄花絮——车夫和乘客 高老板坐车,小陆子拉———岂有此理。桂阿姨坐车手舞足蹈,憨阿土拉车眉开眼笑——甘做黄牛。眼遮墨镜手作枪,活脱一个黑老大——女强人。一脸愁容苦哈哈,精疲力尽步难跨——真像。
《堕落》拍摄花絮——车夫和乘客 高老板坐车,小陆子拉———岂有此理。
讣告------战友陈文娟逝世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三十团(江川农场)机械化连杭州知青陈文娟战友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5月24日下午不幸逝世,享年63岁。 陈文娟战友生前热情活泼,在担任联谊会理事期间,积极参与联谊会的活动,力所能及地组织连队开展战友间的联谊活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得到了大家的赞誉。陈文娟战友患病后,坚持和疾病作斗争,终因药石无效,回天无力,撒手人寰,离开了我们。 陈文娟战友的逝世,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姐妹、好朋友、好战友,家人失去了贤妻良母,我们向陈文娟的亲人表示沉痛的哀悼和诚挚的慰问,请陈文娟的亲人节哀顺变,多加保重。 陈文娟战友安息吧!
【奇闻趣事】公鸡被宰前说话 近日,在尼日利亚马库尔提的集市上,一只公鸡被宰之前,竟突然开口说起阿拉伯语,吓坏了集市上所有的人。贝努埃州警方称,近日,在马库尔提小镇的集市上,一只将被宰杀的公鸡突然开口说起阿拉伯语。消息传开后,整个小镇乱作一团,大家惊慌地逃跑。警方到场后随即将这只鸡带回了警局。当地女子Aishetu称,事后,大家纷纷挤到警察局,想一睹这只会说话鸡的风采。但是,随着聚集在警察局前的人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发交通事故,交警不得已用催泪弹来疏散人群。 据悉,这种动物在被宰杀前突然说人话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2003年,美国纽约的男子罗森(Zalman Rosen)和助手准备宰杀一条鱼时,这条鱼竟然开口对他们说“注意,末日到了”。罗森表示自己差点被吓死,慌乱中还不慎伤到自己。
【奇闻趣事】“挨打专业户”月入两三万 “挨打专业户”月入两三万 曾用肚皮挑战拳王 “不怕打,打不怕,就怕没人打下岗了。”湖北安陆人谢水平将“挨打”当成了自己的职业,走南闯北每月有2万到3万的收入。昨天,这名“挨打专业户”独自来到江城武汉“找打”。 记者在武昌水果湖一家宾馆见到了谢水平。他48岁,身材中等,相貌质朴,身上穿着一件白T恤印着“挨打专业户 谢水平”几个鲜红大字。 昔日装修工转行“找打” 谢水平是安陆市雷公镇人,原来是泥水匠。十多年前,他和同乡一起到广州当装修工。有一天,谢水平下工后在街上闲逛,碰到一家超市门口搞促销活动,主持人请路人上前表演魔术、二人转等。谢水平从十多岁开始就跟着堂爷爷学习气功,他当时心痒上台表演,站好姿势后让人打他的肚子。遭到击打后,谢水平不仅不喊疼,还能纹丝不动,像没事一样。表演完后,主持人给了他几十元报酬。 这意外的经历开启了谢水平的挨打人生。从此之后,他就兼职在超市门口“挨打”招揽人气,每表演一场收50元钱。时间一长,“挨打”就成了他的职业。一开始,他在公园举牌“找打”,开价5元3拳,到后来他出入广州各类夜场、酒吧表演,邀请客人击打他的腹部。如果谢水平被打倒或打得后退,客人会得到酒吧赠送的酒水。谢水平说他几乎没有被打得后退过。 几次上电视成了名人 2012年8月,谢水平登上了湖南卫视的节目,接住了泰国演员马里奥的几拳;接着他又上了乐嘉的节目,让一名空手道高手铩羽而归。去年7月份,谢水平参加上海一家电视台的《眼界》栏目,成功经受了世界重量级拳王姜航的重击,轰动一时。 上节目提升了谢水平的知名度,不断有经纪公司找到他合作演出,谢水平每场演出费上涨至3000多元,每月收入有2到3万元。谢水平说,从业十多年,他可能挨了别人10万次拳击,但没有一次被击倒过,也没有受过伤。 谢水平有两个女儿,妻子一直在广州打工。妻子并不支持他,认为“挨打”赚钱是令人辛酸的事,并不光彩。她还拒绝配合谢水平上电视做节目。“我不是不劳而获,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谢水平直言不讳地说,“赚线养家是第一位的。” 十多年来,谢水平的足迹遍及全国多个城市。“我来武汉看看自己是否有‘市场’。”谢水平说。 湖北普明律师事务所邱华律师说,“挨打”作为一个职业,目前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界定,但人的生命健康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打伤打残不用负责”的口头约定是无效的。如果真的把他打伤打残,打人者虽然不用承担民事责任,但是仍然要承担负刑事责任。
为东明所摄《一组金腰燕图片》配相框 二十连普通农工东明兄是个“打鸟”高手,别人打鸟要吃“生活”,可是东明“打鸟”非但不吃“生活”,前年“打”了一只大鸟,不但杭州《都市快报》登了一整版报导,还上了中央电视台。这几天又“打“了一群罕见的金腰燕,令人叹为观止。爱不释手,故为之配上相框,供大家欣赏。学做图片,或许画蛇添足。欲看原作,请上《江川农场杭州知青联谊会贴巴》。
水粉漓江图(学习做图片)
水墨丹青图(学习做图片)
康庆渔火(学习做图片)
诗两首:春到柳浪闻莺(学习做图片)
【征文】情结 傅竞轩一篇《来自精神病院的报告》,六连朱文通屹坷的一生引起了网上战友的多少叹惜。 返城后的若干年里,六连的战友们一直在搜寻文通的消息,有说在香港、有说在狱中、还有说已经不在人世。直至去年热心的冯美英打听到了文通在精神病院。冯美英等几位战友前去探望后,将这一消息告知了同样一直牵挂着文通的原六连指导员辛文信。老辛知道了这个消息,本想早日来杭探望,但因其父病重不能成行。 小傅的《报告》在网上发表后,老辛竟如祥林嫂一样几次三番在与我相会和电话中提到因不能及时前去探望感到愧疚、脸红,令我十分感动。辛文信在六连杭州战友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在那个年代里他对知青战友有如兄长般的关心和爱护,在战友返城手续的办理中给予诸多的方便和帮助,铭记在大家心中。四十多年过去,他仍一如既往地牵挂着一位落难的弟兄,战友情结该一直系在他的心中?! 四月十二日,辛文信携同张金陵、陈志刚三人在冯美英、周培英、周暑儿、洪鑫泉和我的陪同下一起前往余杭安溪探望了文通,了了老辛的夙愿。 这家精神病院属于杭州公安系统。管理十分严格。这么多人探望病人,不合规定。当我们告知我们是知青,这次是原兵团的“团长”专程从上海赶来探望时,破例将我们让进了接待室。 虽然在小傅文中附的照片中见过文通,但当他在身着警服的护士陪同下向我们彳亍走来时,我心中还是发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这就是当年稚嫩的小兄弟?这就是当年英俊的朱文通?满头花白的头发、纹路深深的额头、缺齿少牙的口腔、单薄瘦弱的身板、灰暗呆滞的神情。唉,到底是时势弄人还是命运弄人? 牵着文通,在长条桌边相对坐下。老辛轻轻地抚模着文通的手,深情地注视着对面那双略显木讷的眼睛。“文通,还认识我是谁吗?”对视,沉黙。“是指导员来看你了呀!”沉思片刻,“哦!辛文信,辛指导员!”“再看看他们是谁?”培英阿姐、美英阿英,来过几次,自然认得。再看看其余几位,摇摇头。“这是周暑儿,周指导员。”“不像,周暑儿蛮漂亮的呀!”闹了暑儿一个大红脸。“这是上海的张金陵,开拖拉机的。”注视有顷,“哦,张金陵,蛮会打架儿的。”金陵颚然。“陈志刚,也是上海的。”摇摇头,不认识。的确不认识,我们到连队时,志刚已调东山包工程连。“韩德安。”想了想,“德安,韩德安,你当老师的。住在屏风街?”“社坛巷。”“对,对,社坛巷。”“他是洪鑫泉。”看了又看,“不大像。”想了想,“哦,棉花店的,鑫昌,鑫昌。”叫出了鑫泉的原名。他们是老邻居,儿时的玩伴。 话匣子渐渐打开,眼神中有了活色。几十年的沉浮如小傅文中所述断断续续在文通口中展开。说的人波澜不惊,听的人却是唏嘘、惊呀、感叹。眼前这个小老头,在人生中竟有如此屹坷、不凡的经历。而今,却要在这精神病院里度过他生命中余下的时日。时也、势也、命也、运也。黑龙江、兵团,在他记忆中是无边的麦田…长得不能再长的垅…割黄豆…,还有记不起名字的姑娘…让他动心的暗恋。此时的文通神情不再木讷,脸上浮起了笑容。“文通,再唱只兵团战士歌给指导员听听。”清清嗓子,“兵团战士胸有朝阳,胸有朝阳。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一曲《兵团战士胸有朝阳》,唱得字正腔圆、慷慨激昴,一字不拉。唱的人全神贯注,听的人的思路却又回到了兵团生涯:在水利大会战的工地,在垅长无边的地头,在三用食堂的会场,在露天电影场上……,眼眶润湿,心在流泪。(为歌声?为青春?为文通?为自己?)一个精神有病的人,在四十多年后仍能如此完整地唱出那个时代的歌,知青情结该一直系在他的心中?! 照完了相,该告别了。我在文通的眼中看到了恋恋不舍,我在老辛的眼中看到了恋恋不舍,我在战友们的眼中看到了恋恋不舍。 在身着警服的护士陪同下,文通彳亍走向铁栅门,突然又转过身来,挥挥手,“明朝再来看我噢!”一种酸楚、一种悲凉,涌上了我们的心头。“文通,进去吧,我们会再来看你的。” 情结,知青的情结,战友的情结,在文通、在老辛、在你、在我,在我们的心中永远解不开,剪不断。
【征文】情结 傅竞轩一篇《来自精神病院的报告》,六连朱文通屹坷的一生引起了网上战友的多少叹惜。 返城后的若干年里,六连的战友们一直在搜寻文通的消息,有说在香港、有说在狱中、还有说已经不在人世。直至去年热心的冯美英打听到了文通在精神病院。冯美英等几位战友前去探望后,将这一消息告知了同样一直牵挂着文通的原六连指导员辛文信。老辛知道了这个消息,本想早日来杭探望,但因其父病重不能成行。 小傅的《报告》在网上发表后,老辛竟如祥林嫂一样几次三番在与我相会和电话中提到因不能及时前去探望感到愧疚、脸红,令我十分感动。辛文信在六连杭州战友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在那个年代里他对知青战友有如兄长般的关心和爱护,在战友返城手续的办理中给予诸多的方便和帮助,铭记在大家心中。四十多年过去,他仍一如既往地牵挂着一位落难的弟兄,战友情结该一直系在他的心中?! 四月十二日,辛文信携同张金陵、陈志刚三人在冯美英、周培英、周暑儿、洪鑫泉和我的陪同下一起前往余杭安溪探望了文通,了了老辛的夙愿。 这家精神病院属于杭州公安系统。管理十分严格。这么多人探望病人,不合规定。当我们告知我们是知青,这次是原兵团的“团长”专程从上海赶来探望时,破例将我们让进了接待室。 虽然在小傅文中附的照片中见过文通,但当他在身着警服的护士陪同下向我们彳亍走来时,我心中还是发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这就是当年稚嫩的小兄弟?这就是当年英俊的朱文通?满头花白的头发、纹路深深的额头、缺齿少牙的口腔、单薄瘦弱的身板、灰暗呆滞的神情。唉,到底是时势弄人还是命运弄人? 牵着文通,在长条桌边相对坐下。老辛轻轻地抚模着文通的手,深情地注视着对面那双略显木讷的眼睛。“文通,还认识我是谁吗?”对视,沉黙。“是指导员来看你了呀!”沉思片刻,“哦!辛文信,辛指导员!”“再看看他们是谁?”培英阿姐、美英阿英,来过几次,自然认得。再看看其余几位,摇摇头。“这是周暑儿,周指导员。”“不像,周暑儿蛮漂亮的呀!”闹了暑儿一个大红脸。“这是上海的张金陵,开拖拉机的。”注视有顷,“哦,张金陵,蛮会打架儿的。”金陵颚然。“陈志刚,也是上海的。”摇摇头,不认识。的确不认识,我们到连队时,志刚已调东山包工程连。“韩德安。”想了想,“德安,韩德安,你当老师的。住在屏风街?”“社坛巷。”“对,对,社坛巷。”“他是洪鑫泉。”看了又看,“不大像。”想了想,“哦,棉花店的,鑫昌,鑫昌。”叫出了鑫泉的原名。他们是老邻居,儿时的玩伴。 话匣子渐渐打开,眼神中有了活色。几十年的沉浮如小傅文中所述断断续续在文通口中展开。说的人波澜不惊,听的人却是唏嘘、惊呀、感叹。眼前这个小老头,在人生中竟有如此屹坷、不凡的经历。而今,却要在这精神病院里度过他生命中余下的时日。时也、势也、命也、运也。黑龙江、兵团,在他记忆中是无边的麦田…长得不能再长的垅…割黄豆…,还有记不起名字的姑娘…让他动心的暗恋。此时的文通神情不再木讷,脸上浮起了笑容。“文通,再唱只兵团战士歌给指导员听听。”清清嗓子,“兵团战士胸有朝阳,胸有朝阳。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一曲《兵团战士胸有朝阳》,唱得字正腔圆、慷慨激昴,一字不拉。唱的人全神贯注,听的人的思路却又回到了兵团生涯:在水利大会战的工地,在垅长无边的地头,在三用食堂的会场,在露天电影场上……,眼眶润湿,心在流泪。(为歌声?为青春?为文通?为自己?)一个精神有病的人,在四十多年后仍能如此完整地唱出那个时代的歌,知青情结该一直系在他的心中?! 照完了相,该告别了。我在文通的眼中看到了恋恋不舍,我在老辛的眼中看到了恋恋不舍,我在战友们的眼中看到了恋恋不舍。 在身着警服的护士陪同下,文通彳亍走向铁栅门,突然又转过身来,挥挥手,“明朝再来看我噢!”一种酸楚、一种悲凉,涌上了我们的心头。“文通,进去吧,我们会再来看你的。” 情结,知青的情结,战友的情结,在文通、在老辛、在你、在我,在我们的心中永远解不开,剪不断。
二连知青的群象——读万家有老师《我眼中的各位知青》 知青是“是历史错误地,不公平地对待了他们。可他们没有错误地对待历史。他们将大有作为的美好青春献给了历史,而历史没有将大有作为美好的青春还给他们。他们在这段历史中放弃了自己大有作为,而服从了大有作为的历史。这种服从是伟大的,是可歌可泣的。他们只是奉献,没有丝毫的索取。他们轰轰烈烈地来,默默无闻地走。有的将自己的宝贵生命留给北大荒,却连一抔一文不值的土堆、一块廉价木头牌子都没有得到。他们无愧历史,他们无愧人生。” “坐地炮”万家有老师的《我眼中的各位知青》完稿了。读了上面这一段万老师后记中结束语,感慨万分,热泪盈眶。万老师对知青的评语虽然不是“高层”的、“正统”的,但正是我心中最想得到的。谢谢万老师。 有感于此,我化了四个小时在网上进行了仔细搜索,前言加后语《我眼中的各位知青》篇幅达五十四篇之巨,又细细统计了文章涉及的沪杭京哈佳五地知青名单,共计有一百一十八位之多。其中有姓无名者六、无名无姓却记之甚详者二。 五体投地地佩服万老师,时隔三十余年尚能连名带姓记得一百位知青,且有模有样地记得他(她)们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心悦诚服地钦佩万老师,若无对知青战友的深情厚谊,又岂能有详有略地讲出他(她)们的轶闻趣事。 万老师笔下的知青或三言两语,人物性情跃然纸上;或娓娓道来,故事情节喜怒哀乐引人入胜。个个如见其人,事事如闻其声,举重若轻,精准得很。举我熟悉人物为例:金晓华,沉稳娴静,音容端庄 ;桂宝娣,圆圆的脸,性格开朗;黄源凤沉稳端庄,干起活来风风火火,有须眉之气。森坤就是“黄牛”;树华从不张扬。大虎的面相是鹰,凶巴巴的眼睛,与众不同的鼻子,性格却稳重,有自己的主见,从不掩饰自己。 故事中万老师重情:上海妻子李秀容“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女性。也是我心中最伟大的女性”。故事中“座地炮”也有失意:杭州不知名美女不借给他书,“也可能是她的身材修硕而俯视我吧。也可能她俊俏,自然有一种傲然不群之态吧。” 谢谢万老师对知青的认可:“二连处处存在知青文化,知青的烹调技艺几乎在二连每一家都流传,知青的服饰在二连人身上有所体现。知青的文化就是他们出生地的文化。是知青们丰富了二连的文化。直至今天,他们的谈笑声还在二连的天空中回荡,他们的脚步声还在二连的大地上回响,二连大地的每一棵草上还滴挂着他们的汗珠,二连路边的每一棵树还隐现着他们的身姿。” 谢谢万老师描绘了二连知青的群象。 谢谢您,万家有老师!
全球各地和雕像的奇葩合影〔zT〕
江川农场京沪杭哈隹知青联谊会关于征文的启事 《难忘马库力》,《北大荒萦怀》和《印象马库力》发行以来,引发了许多知青战友的关注和热议, 除了当年照片中的人物和场景外,大家更关注照片后面的故事。因此有战友提议如果能采用把我们的故事 和照片结合起来的形式就好了。更有战友提议:我们不能只关注当年知青时代的故事还应当发掘后知青时 代的故事。 今年恰逢江川农场建场五十年,又是当时第一批佳木斯知青到江川整整五十周年,上海、哈尔 滨知青到江川四十六年,北京知青到江川四十五周年和杭州知青到江川四十四周年。我们五个城市的知青 从天南地北聚集在一起同生活、共命运,是一种难得的缘份,让我们终生铭记。 现在我们这代知青都已步入老龄。然而,最难忘的就是那个时代我们所经受的艰苦和磨难;最珍惜的 就是战友们在青春岁月中缔结的深厚友情;最牵挂的就是昔日的战友你今天过得可好? 为了让那段历史不致忘却永远留存;为了让我们的经历不会被时间淹灭;为了让更多人能从中获得启 发和激励。我们京沪哈佳杭的江川知青联谊会提议充分发挥各地知青联谊会的作用,在网上、网下开展 江川知青故事征集活动。 征文对象:北京、上海、哈尔滨、杭州、佳木斯知青及当时和知青一起生活过的现役军人、复转军人、农场职工。 征文主题::知青时期所经历的感人和有深刻印象的故事以及后知青时代的励志、奋斗故事; 征文描写的故事可以配套相关照片和资料,故事主题、体裁、题材、形式和篇幅不加任何限制。提倡真情 实感,鼓励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撰写。 故事稿件可以在江川知青网吧和江川农场杭州知青联谊会贴吧 发表(请作者在题目后注明征文二字),如有战友不能上网或没有条件上网的,可以请别人代发,如果有的战友不愿在网上发表也可以将稿件交给各地联谊会服务团队人员。 征文收集时间暂时不做限制。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征文活动诱发我们的怀旧之情,更深的联络战友感情,并能活跃和丰富我们的网络 文化生活,同时也能为弘扬北大荒的知青文化做出我们江川知青的一份贡献。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三十团(江川农场) 上海知青联谊会 杭州知青联谊会 哈尔滨知青联谊会 佳木斯(江川人)知青联谊会 武装连北京知青联谊会和北京知青联谊会筹委会 江川知青网吧 江川农场杭州知青联谊会贴吧 二0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江川网网名人名谜集成 过年七天乐,东山包出的《人名谜》好贴。数了一下已有31位网友入谜。但愿还有更多人“入迷”。 1、美女蛇———————————万宝佳人、蟒山七月蛇 2、走时可别落下东西——————刘心怡 3、重庆营房——————————朱渝君 4、十二格格——————————陆陆GG 5、梵音心台木门开———————怡闲乐 6、大清猛士数第一———————黄首健 7、偏遇克星三夹一———————3l3推土机 8、中原蒙听获喜卦———————郑占庆 9、竟与冤家结联盟———————东山堡推土机 l0、店称齐鲁转,味胜狗不理———东山包 11、待字玩瑜瑾—————————安珏 12、知非喜弄璋—————————老德子 13、善察风雨情—————————气象站 l4、携屋渡重洋—————————轮船 l5、壮哉有世忠, 抗金真英雄。 操行后人仰, 祈盼天下平。————————韩德安 16、东山包见朱渝君———————韩老兄 、虎哥 l7、领导心里美—————————萝卜头 l8、妖娆飞燕误国恨———————赵庆国 l9、侥幸臣民获余生———————余国明 20、十八相送别江川———————北大荒情深意长 21、茹藕凌波水映天———————荷塘中人 22、汉王去邦立宏愿———————刘修志 23、秦王脱身入梦境———————李建洲 24、国父闲居极目眺———————闵望远 25、五岳擂鼓列队迎———————陈聚山 26、风平浪静黄昏日———————宁波夕阳红 27、橙黄橘绿赤霞天———————深秋红叶 28、光舞影蹈清晨霞———————朝之辉 29、雷锋喜见周公————————好人好梦 30、故地忆旧情—————————江川往亊 31、弯腰作农夫—————————躬耕垅亩
天马行空, 岁刚甲午。 惊闻噩耗来报, 昔同伴又赴黄泉路。 内心戚戚, 怨天道不公。 少年缺食, 青春虚度, 中年惨遭下岗, 才退休怎难逃刼数? 呜乎战友, 愿来世好过。
悼战友 天马行空, 岁刚甲午。 惊闻噩耗来报, 昔同伴又赴黄泉路。 内心戚戚, 怨天道不公。 少年缺食, 青春虚度, 中年惨遭下岗, 才退休怎难逃刼数? 呜乎战友, 愿来世好过。
恭贺新喜 马年大吉 走过漫漫的岁月,细数片片的回忆,请记得我,就象我时时想起你一般,崭新的一年,愿你平安快乐,美梦成真。 祝福我所有的朋友、战友、网友新年健康快乐!全家幸福!
金蛇狂舞乘兴去 天马腾飞载福来 蛇年蜿蜒而去,马年奔腾而来。 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江川知青网吧》吧务服务管理团队向全体网友,京沪杭哈佳知青战友和江川农场父老乡亲们拜年。 祝亲爱的网友、战友们身体健康、龙马精神! 祝江川父老乡亲宏图大展、马到成功! 春风曾经江川雪,秋声再谱网络情。 忆当年,我们京沪杭哈佳五地知青汇集到江川这片土地上,用我们宝贵的青春年华经风霜、历坎坷,共同生活、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看今朝,我们京沪杭哈佳五地知青再次汇集到网吧这个平台上,用我们宝贵的晚年岁月忆青春、话当下,一起欢聚、共度夕阳,延续了了绵长的知青情缘。 金蛇狂舞乘兴去,天马腾飞载福来。 《江川知青网吧》于去年6月15日重新启用,8月28日组建由各地联谊会推荐人选组成“江川知青网吧”第一届吧务服务管理团队以来,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涌现出一大批情景并茂的好贴和才华横溢的作者。《江川知青网吧》已成为江川知青、江川人生活的一部分 。 在新的一年里,愿我们在《江川知青网吧》里看到你更多摄影摄象的精采,诗词歌赋的文采,老当益壮的风采;感受到大家身健体壮的幸福,家庭和美的幸福,联欢团聚的幸福。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 衷心祝愿五城六地的战友们,《江川知青网吧》的网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全家幸福!新年快乐! 衷心祝愿 知青情、战友情、网络情、今世永存! 《江川知青网吧》吧务服务管理团队 癸巳年十二月三十日
杭州联谊会迎新团拜会集体照
杭城秋已深 战友议迎春 黑龙江兵团生产建设兵团3师30团(江川农场) 杭州知青联谊会2013年度第四次理事会纪要 西子湖畔细雨蒙胧,上香古道秋意正浓。 江川农场杭州知青联谊会2013年第四次理事大会于11月14日在茅家埠81号召开。联谊会服务团队及各连队理事共49位战友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议题是:以健康快乐为主题,启动2014年迎新春团拜会。 会上,金炳根秘书长回顾了去年灵隐花中城团拜会盛况,介绍了今年团拜会前期筹备工作,提出了理事大会要讨论决定的主要工作。徐森坤会长对团拜会启动作出了具体要求。 张国滨代表文娱演出组向大家介绍了节目大致内容和排练情况。陈杏琴副会长汇报了今年各连队会费收缴情况和赞助费收支情况,并再次代表全体会员向这些热心的战友表示衷心感谢。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以下决议: 1、大会决定: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三十团(江川农场)2014年新年团拜会于2013年12月16日9点30分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召开,欢迎在杭的三十团战友踊跃参加。 2、请各连队理事切实做好本连队战友的邀请工作,务必在12月5日前将与会人员名单上报联谊会,以便确定就餐桌数。(现预定35桌,备3桌。去年30桌) 3、会议伙食标准700元/桌。请各连队理亊按70元/人收取。 4、鉴于各位战友年亊已高,为避免意外事故发生,会餐不再提供白酒,也不能自带。饮料(啤酒6瓶、雪碧1瓶、可乐1瓶/桌)及水果费用由联谊会从赞助费中开支。根据宴会厅要求请勿自带有壳干果。 5、各连队理事提前半小时到会,招呼本连队战友按连队桌签入座,毎桌十人。超出人员与相近连队拼桌,做好互相照顾。 6、鉴于去年会后拍集体照人员不齐的状况,今年拍摄时间安排在演出结束,就餐之前,各连队理事须做好招呼,组织工作。 7、以各连队集体活动照片为背景制作2014年台历500本,作为与会人员的小礼品。费用由联谊会在赞助费中开支。 8、成立团拜会会务组,由徐森坤会长总负责,会务组名单(略)。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0团(江川农场)杭州知青联谊会秘书组 2013年11月14日
读秋生《闲逛北大》有感 巍巍博雅塔,静静未名湖。 网上逛北大,难园青春梦。
为国民所摄对歌台题照 几丛凤尾竹,一座对歌台。 悠悠漓江水,犹思刘三姐。
为小李子所摄骆驼峰题照 山是驼峰卧绿洲,人在画中漓江美。 平生不识酒滋味,观此佳景亦陶醉。
图片新闻〔如假包换〕 张领导来“梅陀开”视察香榧经济。叶主任、邱副主任一行陪同。张领导向“梅陀开”群众挥手致意:“银…银民万岁!”叶主任向张领导介绍“梅陀开”香榧经济发展前景。邱副主任与“梅陀开”基层干部亲切交谈。
奇文欣赏:《西游记》索隐 红孩儿的父亲究竟是谁? 要想了解红孩儿,首先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铁扇公主罗刹女这个人。 借芭蕉扇一回中,罗刹女一出场就要杀孙悟空, 孙悟空叉手向前,伸着头,任她乒乒乓乓砍了十数下,全不认真。罗刹女就害怕逃走了。第二次交手, 只打了五七个回合,罗刹女便手软难轮。因此, 罗刹女的本事实在是低! 可是, 就这样一个本事极低的弱女子, 手里却拿着一件天地间的至宝芭蕉扇, 这就是一个疑点。她拿着这把扇子并没有去称雄称霸, 而仅仅只是倚赖这火焰山谋生活, 这就又是一个疑点。 罗刹女的芭蕉扇从哪儿来的呢? 灵吉菩萨告诉孙悟空:“她的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阴之精叶。”这样的宝贝怎么可能被她得到?! 无论是西游记还是其他神话中, 可以从混沌开辟时活下来的人, 仅仅只那么有数的几个个而已。因此可以肯定, 罗刹女不是芭蕉扇的第一主人。 芭蕉扇的第一主人究竟是谁呢? 就是太上老君! 第53回讲了老君的五件宝贝, 其中就有芭蕉扇! 老君的童子银角大王说:“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见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宝葫芦与芭蕉扇同产于昆仑之地, 同生于开辟之时, 现场又只有老君一人, 难道老君只摘了葫芦, 把芭蕉扇留在那儿等别人摘了来对付他不成?! 因此, 可以肯定: 罗刹女的芭蕉扇就是太上老君的! 因为时间、地点、人物都是一致的。〈待续〉
为文霞所摄阳朔美景题照 潇洒三剑客 阳朔九月行 山水两相对 湖光一镜平
《知青之歌》你可曾唱过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jExOTY4NjQ4.html&urlrefer=2aa095679204352d9da53b3159b18c00
祝十连杭州知青许一鸣生日快乐!(25日)
十九连图片册
六连图片册
我用语音发贴。 祝大家中秋快乐。
中秋祝福 (转自江川农场杭州知青联谊会贴巴) 月到中秋分外明 每逢佳节倍思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值此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时,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30团(江川农场)杭州知青联谊会衷心祝愿杭州知青知青战友及京、沪、哈、佳知青战友、江川农场父老乡亲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遥想当年青春年少时,我们共同生活、战斗在北国大地,春播、夏锄、秋收、冬修水利,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如今,四十年多过去了,我们的友谊并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我们相聚、相亲、相助,知青情、战友谊老而弥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虽然相处五方六地,但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没有距离。 真挚地祝愿知青战友、朋友们身体健康! 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30团(江川农场)杭州知青联谊会 二0一三年九月十七日
三代人的童年 老子儿子孙子欢迎大家都来晒晒三代人的童年照片。
三代人的童年 老子 ·
吃过夜饭,孙子说要坐公交车。坐26换12路到一公园,再往回走到六公园。用手机拍了两夜景,放上来看看效果。
各国女兵的英姿 中国
易中天论“信仰” 问: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缺少信仰,我一直也在思考。我想问一下易老师,您有信仰吗?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易中天:好,谢谢。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这位同行:本人无党、无派、无信仰,属于“三无人员”。而且我个人认为,不需要信仰。 什么叫“信仰”?信仰就是“对超自然和超世俗之神秘存在的坚决相信”。就是你相信一个对象他是存在的,但他又不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比如上帝、神。因为他不是自然界的,所以不能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因为他也不是人类社会的,所以不能通过生活经验来证明。科学实验也不能证明,生活经验也不能证明,怎么办呢?只能信仰。所以,只有这种相信才叫信仰,其他的都不能叫信仰。这是第一,信仰的定义。 第二点,中华民族从来就没有信仰。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无信仰的民族,中华民族是没有宗教意识、彼岸观念和信仰的。因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是人本精神、现实精神、艺术精神。这就决定了我们没有宗教意识,没有信仰。当然,我说的只是汉族哦!抱歉!抱歉!少数民族的老师请你们理解,我说的是汉族。汉民族有一个说法,叫“信则灵”。意思也很清楚,不灵我就不信,我信是为了灵。这就不是信仰了,这是“实用主义”。 但是,我们这个汉民族几千年没有信仰也没出事儿啊,是不是?原因就在我们汉民族从周代开始,就是“以伦理代宗教”。虽然没有信仰,但是有核心价值观,有道德底线。所以三千年来文明不中断,而且社会基本稳定。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没有底线”。你说往奶粉里面放三聚氰氨是没有信仰吗?太抬举他了。古人也有做假的。我们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知道酒里面要掺水。但也只能放一点开水,不能放毒啊!我们现在要守住底线,要告诉大家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丢,有些最基本的底线是不能不守的,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不要唱高调,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就可以了。 这是我对信仰问题的回答。谢谢!
这劳潮手机功能还真不少.可以美化照片.再试试.
在手机图库里发现三张如梦幻般美丽的照片,我都不知道怎么进去的.直接用手机发发试试.
骨鲠在喉,一吐为快 看了王金虎的申明,想起来当年江川知青俱乐部是有一场“无怨无悔”和“有怨有悔”的争论。极大部分人抨击了“无怨无悔”论,当时在网的杭州人更是一边倒。金虎该是“无悔”论的代表,在当时不知其“自愿下乡、被迫返城”的状况下,如真指责其“虚伪”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必竟也返城了。 且不说对“上山下乡”这场毁了一代人青春的运动是否该无怨无悔, 但如果在病榻之前,去直责病人“虚伪”,那这人是有点不通情理了,难免受人责备、诟病。但现在看来这却是一桩时间不对、语境不同移花接木的冤案。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无有心人找金虎核实,如无当事人金虎据情据理仗义直言,这位“在江川贴吧上享盛名的可敬的老兄”岂非含冤受屈,永远为大家所不齿。所以我说“王金虎,真汉子!” 人们赞金虎“有颗宽容心,包容心,受人尊敬!”金虎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在我渐渐熟悉他之后,我是敬佩的。但我这里中心想说的是这位“在江川贴吧上享盛名的可敬的老兄”难道没有宽容心,包容心吗?难道不值得受人尊敬吗?试问,如此不白之冤,受人诟病、被人痛骂,你受得了吗?扪心自问,我受不了!如不反击,起码也得澄清事实。而他面对个人冤屈与贴巴安宁,战友情谊间的取舍,只是一句“你懂的!”一笑了之。 今天我对这位“可敬的老兄”真的刮目相看了,我覚得该尊敬他!敬佩他!而错怪他的人,是不是也该说声“对不起!”对心中曾经诟病他的人是不是也该说一句“委屈你了!老兄。”而个别明知真相后仍拿别人的病痛作为大棒去诅咒、攻击人的就不用对他说什么了。 对这件事的看法,我本不想说,但不说憋在心里难受,也对不起我的良心。犹豫再三,还是一吐为快吧! 有良知的朋友们,顶我吧!
夏日怀旧 近一周来,杭城气温均在三十七、八度。既己退休,如此暑热天,不想出门也不敢出门。早间出去买菜一趟,即大汗淋漓,热不可耐。真的老了。午睡间,突然怀念起儿时度暑光景,聊记几则。 穿堂风 我家是一顺三大开间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左侧有一弄堂从墙门直通天井。在那既少电扇更无空调的年代、这长长的弄堂、习习的穿堂风,成了左邻右舍避暑的天堂。 午饭后大人、小孩便你搬竹榻、我扛籐椅聚集在弄堂中。大人们轻轻地摇着芭蕉扇,合着双眼,缓缓睡去。孩子们租来三、五本小人书,轮换着看。偶起争执,大人便叱之:“嫑吵!”整亇弄堂静悄悄的,只听知了儿在天井树上“知了…知了…”地咶噪。“啪哒!”一声,原来是黄师母扇子摇着摇着,睡着了,芭蕉扇掉在地上。看她口角流诞的样子,引来一阵轻轻笑声。 彼时一阵穿堂风轻轻地、轻轻地吹过,吹过孩子们赤裸的肚皮,吹过大人们光光的脚丫,那个爽快,那亇惬意。正是: 凉风习习弄堂长, 四邻八舍争纳凉。 芭蕉蒲扇缓缓摇, 于无声处听蝉唱。 咸豆儿糖粥 三点一过,孩子们小人书也看得差不多了,便一个个也困了,三三两两静静地、静静地睡去。 除了知了儿还不知疲倦地唱着,还能听得见“呼哧呼哧”的眠嚊声。而那些家庭主妇们却悄悄地起了身,要准备夜饭去了。此时远远地传来一阵动听的梆子声,近了近了,听清了,是“笃!笃!”“咸(han)豆儿…糖粥!”“笃!笃!”“咸豆儿…糖粥!” 这一阵阵甜美的叫卖声,拨动了刚才还沉沉睡着的孩子们的神经,纷纷跳将起来。“阿爸,咸豆儿糖粥!”“姆妈,姆妈,咸豆儿糖粥来了!”黄伯伯爽快:“拕去!”姚师母偏要买个关子:“你昨天不是吃过了吗?今天不买了!”姚家老二急了:“嫑!嫑!我就要吃!我就要吃!”带着哭腔,扭动着屁股。“拕去!”姚师母摸出其实早巳准备好的二分钱。 这咸豆儿糖粥真的好吃: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而且颜色也漂亮,洁白的粥汤中点缀着颗颗碧绿的豌豆。至今我还记得它的美味。 赤日炎炎夏时长, 儿郎沉沉入梦乡。 忽闻一声梆子响, 雀跃欢呼卖粥郎。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