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子lanzi 篮子大姐
关注数: 20 粉丝数: 148 发帖数: 6,361 关注贴吧数: 56
这里有哈迷吗?今天我去看了<<哈里.波特>>(七)下,哭到泪崩!! 今天我去看了哈七,呵呵,坐在若干过七夕的情人中间 哭得我啊,至少湿了一条手帕 一开始,看到多比的墓地,我就开始眼睛湿润 看到斯内普,我开始激动(当然,我是看了书,知道他的结局,所以现在回头看任何一部前面的电影,我看到他都觉得很激动) 到了佛地魔杀他,我已经抑制不住开始哭了 看到哈里看到他留下眼泪里面他和莉莉的故事,我基本是泪流不止(真是坑爹啊!你说哈七下搞什么3D,让我戴着两副眼镜,一手要扶眼镜,一手搽眼泪,怎么搞,其实3D效果并不明显) 天啊,想这十年来,一开始看到西弗内斯,觉得他很冷酷,很讨厌 然后,又惊叹,原来他是个卧底,是个好人 然后,又震惊,原来他还是个双无间,居然还是投靠了佛地魔 最后,就是震得我泪如雨下,原来他对莉莉的感情既然是这么深 从看到她第一眼开始(哦,他们小时候也非常可爱,小正太和小罗莉啊!),就那么深深的爱着她 她跟哈里他爹结婚了,也依然爱着他 她被杀害了,西弗抱着她哭啊,我的小心肝那个颤抖啊 然后,为了继续爱她,一直暗中保护她的孩子,那个跟她有同样眼眸的神奇的孩子,一直爱到失去自己的生命 这是什么感情啊!!!!!西弗那冷酷的外表下面有着多么火热的一颗心啊 各种感动让我风中凌乱 我觉得罗琳姐姐,写了7本书,拍了8部电影,让我们追了十来年,其实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个巨大的秘密。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啊 我以前从来都是喜欢小正太的,现在我开始喜欢这样的外表冷酷的大叔了! 最后,大结局以后,哈片主旋律响起 十年了,从01年第一次开始看小说,到这么多年来一集不少的买书,追电影 期待最后一本书出版的激动,到最后终于电影也结局了 我也从未婚女青年,到孩子都六岁了
马瑞芳妙解电视红楼梦:新版尚青春老版重气质 新版《红楼梦》将于7月7日登陆山东荧屏。在6月23日的首播庆典上,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和导演李少红对话。无巧不成书,在次日的《新杏坛》上,马瑞芳又和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面对面话“红楼”—— 王扶林是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导演,开创了把中国古典名著搬上荧屏的先河。据王扶林回忆,他曾和李少红导演在杭州某个颁奖典礼上见过一面。当时新版《红楼梦》正在拍摄过程中,王扶林和李少红私下交流了近半小时。“我们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暗中较劲,当时李少红压力比较大,我跟她说:你拍你的就行,别管外界怎么说怎么评价!我当时面对的舆论压力比你要大得多。” 马瑞芳对老版《红楼梦》称赞有加,在观看了新版《红楼梦》前十集之后,她得出结论:“两者相比较,好比春兰秋菊,各有佳妙。” 故事版本:新版据高鹗续原版   老版探意悲剧结局 马瑞芳说,她在观看新版《红楼梦》样片后,给红学家冯其庸发了条短信:“您可以放心了,新版《红楼梦》忠于原著。” 她认为,忠实原著是新版《红楼梦》的一个亮点。 新版《红楼梦》据曹雪芹著、高鹗续的120回版本拍摄,李少红表示,之所以按照这个版本来拍摄,一方面是因为在接拍时,这是制作方明确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个版本在民间中流传最广,易于被观众接受。马瑞芳认为,这可以起到名著代读的作用。此前也有质疑,高度忠实原著会否令其沦为“图解小说”?李少红称:“只要图解得高级,被观众所喜爱,就是图解得好。” 马瑞芳也指出,其实90% 的红学家不认同高鹗所续的版本。老版《红楼梦》抛弃高鹗所续,采用了“探意”版本,以大悲剧为结局。王扶林透露,之所以这样处理,因为老版《红楼梦》的红学顾问对高鹗《红楼梦》极不赞同。“当时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拍摄红楼梦,还是要反映封建制度害人这个主旨的。高鹗续的结局是‘兰桂齐芳’,贾兰、贾桂又做了高官,家族复兴,会模糊掉这个主旨。今天看来,大团圆的结局也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宝黛诞生:新版突出青春懵懂老版着重人物气质 在新版《红楼梦》中饰演大小宝玉、黛玉、小宝钗、袭人、史湘云等主要角色的演员,也来到了首播庆典现场。与老版《红楼梦》相比,新版演员年龄普遍偏小。马瑞芳表示,她对片中小宝玉的表现很欣赏。虽然外形偏瘦,但是那股活泼和无邪比较到位。 站在舞台上的小宝玉扮演者于小彤,比大宝玉扮演者杨洋,还要高出半个头。演员们一致认为,他是剧组里最顽皮的一个。于小彤说,自己在进组时个子还没有那么高,李少红知道他在长身体,按时间顺序先拍前期的戏,在拍摄过程中有自然地成长。 “我们的红学顾问坚持认为应该用年龄相符的演员。在小说前半部,宝玉不过十三岁左右,只有那个年龄的孩子,尚未接触社会,才会有小说里那种纯洁的情感。他出于好奇闻着女孩子香,他不知道是自己的荷尔蒙刚刚开始发挥作用,是一种懵懵懂懂的感情。”李少红举例,拿宝玉和黛玉一起躺在床上讲老鼠经的场景而言,如果用二十多岁的演员去演,就会很不自然。 相比之下,老版《红楼梦》更多考虑的是人物气质是否相符。王扶林选用的大多是 20岁左右的演员:“选大了不行,选小了也不行,太小了《红楼梦》理解不了。” 王扶林回忆起当初选林黛玉、贾宝玉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陈晓旭当时 17岁,是鞍山话剧团的学员。很难得的是,她会写诗,演林黛玉没有一点诗人气质不行。她来找我那天,下着雨,她撑了一把伞,身体很瘦弱。我们坐下聊了一回儿,我觉得唯一的遗憾是长得不够漂亮。”王扶林当时并没有马上定下林黛玉人选。“后来在剧组的学习班里,我发现她真是个林黛玉!她说话非常损,人非常聪明,嘴里净说刁话,给别人起绰号。”王扶林认为,林黛玉又智慧、又可怜、又尖刻、有那种寄人篱下的那种凄苦、孤独感,必须全方位地来表现这个黛玉。陈晓旭身上就有这个特点。 老版《红楼梦》中确定欧阳奋强出演贾宝玉,正是在王扶林到峨眉山寻找片头顽石的途中。“当时戏已经开拍了,宝玉定不下来,全组都很着急。碰巧欧阳奋强也正在那边拍戏,邓婕给他留了个话,让他来找我。他娃娃脸,穿着个大裤衩,趿拉着拖鞋就来了。我一看,是这个感觉。” 各有难题:新版难在教新人读诗老版掣肘于技术因素 《红楼梦》里有不少作诗场景的描写,马瑞芳问李少红:让这些年轻演员去读诗,而不像是单纯的念台词,你怎么去处理?李少红坦言,最难拍的不是元妃省亲等大场面,而是怎么教这些80后、90后的演员读诗。 “大观园里有诗社,那些少男少女们在诗词的语言环境中长大,有他们特有的典雅。这个怎么让今天的小演员去理解,我跟他们讲:这就像今天你们网聊一样,是当时交际的一种方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少男少女能够聚在一块儿,通过诗词眉目传情,是解放和自由的表现。他们那时没有机会自由恋爱,不能直接写情书。宝玉和黛玉写诗词,为了传递感情,是很有趣的小活动。”虽然大部分观众尚未看到新版《红楼梦》,但是李少红自信,这版《红楼梦》将是 80后、90后所接受和喜爱的《红楼梦》。 相比斥资过亿的新版,老版《红楼梦》总制作经费才680万元,也就是新版拍摄三集的价格。王扶林表示自己也有遗憾,当时拍摄《红楼梦》忙于抱佛脚,对原著的理解不够深刻。“像‘太虚幻境’,我们没有让观众看到,因为当时领导认为,这些判词太宿命论了,封建色彩太浓。今天看来,其实这里面很有哲理。”王扶林说,没有呈现“太虚幻境”也受制于技术的因素,当时别说用三维动画特技,就是用二维动画,剧组也承担不起这笔费用。这个缺憾在新版中得到了弥补。(卞文超) 文章来源: 大众日报 发表评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