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即文化 语言即文化
关注数: 1 粉丝数: 816 发帖数: 18,668 关注贴吧数: 2
梦中奇缘 昨晚做了一个梦,梦中穿越到了50年代,我并不了解50年代是什么样子,况且梦中总有一些荒诞的情节,先不去管它。 总之那是50年代的人民公社时期,一群人正在一个露天石料场运石料,两人一组,一个人扶着手推车,主要掌握个方向,另一个力气大一些的在前面用绳子拉。 其中有两个人的组合非常不协调,扶着手推车的是一个大概20岁左右的女孩,拉车的人却是个比她大了足有20多岁的中年阿姨,眼看快拉到地方了,那女孩感觉是故意使坏的把手推车翻倒了,石头全滚了出来,这一趟就算白拉了,然后两个人就大声的互相埋怨起来。 我看不惯那女孩这么做,就走上前去,这时我看到那阿姨脖子上挂着一个笛子,那是梦中才有的特殊笛子,只有两三个眼,我笑着说:哟,阿姨还喜欢吹笛子呢。听我说起她喜欢的乐器,阿姨收敛了一下怒容,取下笛子来吹了两下,那种笛子虽然简单,听起来也是很悦耳,我赞不绝口,那女孩在后面不屑的说: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我爸就让我在家学这种笛子。 我陪着阿姨走开了,走之前,我转身压低声音严肃的对那女孩说:回去跟你爸说,别再学这种笛子了,它能抹杀你的所有音乐天赋,因为它过于简单了,那女孩略微一想就答应了。 我跟那阿姨走到一个房子后面,四周无人,阿姨换成了满面的微笑,对我说:去请她吃个饭吧,别错过了。我非常惊讶,还没来得及开口问,那阿姨已经幻化成一片细沙飘落在地,吓了我一跳,原来是个仙人。 虽然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既然仙人这么说了,我还是返身找到那女孩,说想请她吃个饭,那女孩更是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但低头没犹豫多久,也就点头同意了。 在梦中,我又穿越到20年以后,和老婆一起躺在床头回忆起我们当年一见钟情的那一刻,换成别人的话,谁都会站在那阿姨一边指责那女孩不懂尊老爱幼,只有我是完全站在那女孩一边,而她那么叛逆的女孩子,不愿听任何人教训的人,当我很直接的让她别再学笛子了,她却立刻就答应了。 但我一直没有告诉老婆的是,我们当年的相遇可能是仙人的撮合,我们的相爱则完全是仙人的点化,当年的我们不会明白:在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金庸的围棋缘 金庸从三十年代初涉及黑白世界,是香港棋界公认的“棋痴”。初到香港,金庸常常用笔名发表一些卓有见地的棋评。金庸的棋艺在香港棋坛也堪称一流。有段时间,他在香港《新晚报》旧馆的五楼上,与香港《文汇报》主笔聂绀弩杀得天昏地暗、废寝忘食。两人还订下“君子协定”,谁输了谁就得请客吃腊板鸭。有时,他们沉迷棋局,下到兴头上,会将第二天报纸上的评论文章也搁到一旁,先过足棋瘾再说。   金庸不仅喜欢对弈,还是一位围棋的“收藏迷”,迄今已收藏各种棋子、棋具数十种。一生不喜欢铺张的金庸曾花数百万港币买下一个棋盘;还有一次,他花了万元美金购买了一件棋具,那是用千年老树的原块木头制成的。一有空暇,他就潜入自己的收藏天地,一边欣赏,一边研究。广拜名师、棋艺精进的金庸对于围棋十分执着,为了不断提高棋艺,常常向职业棋手请教,广交棋友。金庸与国内和日本的许多围棋高手,如武宫正树、林海峰、大竹英雄等都有往来。同时,也曾拜陈祖德和罗建文为师。   他在香港购下太平山顶的花园式华屋后,不轻易接待客人,但为棋艺精益求精,这个惯例打破了。其中,台湾的著名棋手沈君山曾在此小住。这在别人是休闲,在金庸是便于请教。在金庸宅里停留时间最长的客人是陈祖德。70年代初,声名如日中天的围棋国手陈祖德突患胃癌,金庸即邀其到家休养,直到陈祖德走出癌症的阴影。其间,陈祖德与金庸有空便摆开棋局,其乐融融。为了提高棋艺,金庸甚至不计较年龄的差异,拜小自己20岁的聂卫平为师。   1983年聂卫平正在广州进行“新体育杯”的卫冕战,金庸托人转告聂卫平,要在从化拜聂为师。当时,聂卫平以为金庸不过是想学学棋,于是就赶到从化。一见面,哪知金庸真的就要像他在小说里描写的那样行大礼、三叩九拜,举行拜师仪式。当时聂卫平才二十多岁,而金庸已经成名二十余年,比他大一倍有余。聂卫平自然不敢受此大礼,但在先生的坚持之下,他不得不从。磕头的拜师礼虽然在旁人劝阻之下未能实现,但先生还是行了三鞠躬的大礼。于是金庸先生就成了聂的弟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以后金庸一见到聂卫平就以“师父”相称,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1984年“新体育杯”的决赛就是在香港金庸的家中进行的,那年是钱宇平获得了挑战权,向聂卫平挑战。金庸知道聂卫平爱吃螃蟹,专门在家里请他吃了顿螃蟹。那顿饭从下午5点一直吃到晚上10点半,聂卫平一共吃了十三只,金庸一直在旁边陪着。 在众多的围棋老师中,金庸与聂卫平交往甚密。两人在各自的天地里,都是顶尖人物,彼此惺惺相惜。聂卫平曾在中视体育频道中大谈金庸的武侠小说,赞誉有加。而金庸一有空便不忘找师父讨教。去年4月27日 ,在春暖花开、莺飞草长的季节,金大侠与聂卫平就在杭州纹枰论道栏目中,共叙旧好。   金庸酷好围棋,棋力究竟有多高?这一直是棋迷关心的问题。事实上,由于创作繁忙,难有时间参加大赛磨练,金庸棋力大约只是业余四段左右。但中国围棋队每次去香港比赛,都是由《明报》接待,而金庸几乎每次都出面。为了感谢金庸对中国围棋的支持,中国围棋协会曾授予他荣誉六段称号。这对于喜爱围棋的金庸来说,真是莫大的荣誉和安慰。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