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QJt13🐾 -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2,677 关注贴吧数: 1
歧视(ZT) 以歧视作为最后一个关键词是因为2003年是歧视愈演愈烈的一年,同时因遭受各类歧视而备受侮辱备受损害的人们也在2003年站出来说“不”了。   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生活的十三亿人,谁能够安然地逃脱被歧视的命运?又有谁从不用歧视的目光看待别人?有一亿两千万乙肝病毒携带着被歧视,有4000万丙肝病毒携带者被歧视,有100万爱滋病病毒携带者被歧视,有6000万残疾人被歧视,有 一亿河南人被歧视,有一亿三千万民工被歧视,有数千万下岗职工被歧视,有九亿农民被歧视(曾几何时,农民成了最严重的骂人话语)。而剩余这些微乎其微的人们中,又因为身高、地域、口音等各种理由被歧视或者相互歧视。然后所有我们这些人都被日本人、美国人、地球人所歧视。我们生活在根深蒂固的歧视和被歧视的深渊里不能自拔。   歧视的背后是极端的自私,极端自私必然导致极端冷漠,这背后是公共安全的缺失。人们天性的自私因为社会公共安全的缺位变的无限放大,任何人不得不埋头于自己的生活小天地,精心算计着得失进退。“谋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生存下去需要谋,生存之艰难可见一斑。有谋就要有各种各样人为的歧视。中国人的生命是最贱的,因为任何人都不会把你的生命当做生命来尊重呵护,所以我们只好自己无条件无原则的保卫自己可怜的生命,甚至不惜以侵犯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从而忘记了只有相互保护相互关爱才能真正保护每个人的简单道理。一个只知道自我保护的社会背后是极大的不安全。   歧视的背后是无知,是公共宣传的缺失。简单的公共卫生宣传就可以消除大量存在的歧视,然而大量的公共资源和公共媒体被耗费在毫无意义的歌功颂德和所谓的学习某某代表,对如此简单有效的方法置若罔闻简直使人无法理解,也许唯一的解释是某些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或者是要从这种歧视中牟取利益。而我实在看不出歧视的泛滥对社会的发展有丁点的进步。   歧视必然导致权利的剥夺,剥夺必然导致仇恨,仇恨必然导致流血。因为乙肝歧视而杀人的周一超是第一个,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并上升到违宪的高度,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开始,尽管路还那么长。   在这个大规模宣传互助友爱的国度里,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冷漠、歧视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一方面是生存困境,一方面是灵魂退位,一个人际生态荒漠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我们仍然奢望:未来的时代我们只以人们的道德高低来评判一个人,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希望因道德的高下而歧视任何人。如果你可以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歧视你所认为的道德底下者,难道你就能避免不被另一个占据更高制高点的人所歧视?普遍的歧视下没有任何人是真正道德的。昔神农之有天下,不以人之坏自成,不以人之卑自高。这也许是对歧视的一个最好反诘。
---------无神者之可怜与信真神者之福乐 ----------- 世界上最可怜,最没有指望的人,不是缺衣少食,或者无儿无女,或者为奴为婢的人,而是没有神的人。人若没有神,就是富有天下,贵为元首,子孙满堂,仆婢如云,他仍是一个可怜的人。因为人没有神,就没有永生,没有指望。人的生命极其短暂,如烟云之易消逝,如花草之易枯干。 美国柯达照相机的老板,在世界每一角落都有分店,西半球商店开门作生意,东半球关门睡觉;东半球商店开门作生意,西半球关门睡觉,可说昼夜作生意。他的收入不是以一年一月计算,是以每秒钟计算。他可畅所欲为,随心所欲,享尽人生福乐。他虽样样皆备,却少一件,就是神。没有神就没有平安。别人看他快乐,他内心却十分痛苦,不知如何才能排除。世人所用方法,他有钱有势,什么不能办到呢?可是神的平安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后来他环游世界,盼望排除他的烦闷。结果世界游遍了,失望苦闷更加沉重。终于在他返美途中,投海自杀了!没有神的人没有平安。您有一反对基督教最厉害的人伏泰尔(Voltaire)是法国的一位哲学家;当他临死之时,看到一个黑暗在他面前,他不愿去,但那黑暗却向他迫近。他很害怕,用手拒绝黑暗,却是抵挡不住。伏氏惊怕,眼睛睁大凸出,张口大喊:“我怕!我怕!”就在这种恐惧狂叫中断了气。抓住什么? 英国曾有父子二人,皆是著名的无神派,着了很多的书,攻击基督教,颇能迎合一般人之心理。一天父亲病重,心灵不安,感觉人生虚空。他在苦闷中挣扎,无神的观念有点动摇,不敢确信无神了!此时他的儿子,看见父亲对于无神的信念将有动摇趋势,恐怕影响父子名誉,于是大声喊说,“父亲!抓紧,不要摇动!”父亲回答说,“儿啊!抓住什么?”真的,无神派的人临终,可以抓住什么呢?什么可以使他得到安慰呢?他没有神,抓什么呢?结果就是进入永远的黑暗中,等候将来的审判罢了! 有平安么?
末日兽印(转载) 20世纪是人类知识增长最快的世纪。高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亦使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踏入21世纪,人类憧憬着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会带来更舒适、更方便的生活,例如:使用流动视像电话(videophone)通讯;透过电子网络银行(cyberbanking)理财;使用能够量度体重和化验尿液、粪便的马桶,紧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透过植入体内的微型芯片(microchip),遥控家居电器、使用数码现金(digital cash)购物,甚至透过体内芯片发出的电波,治疗偏头痛和控制情绪,以及寻找失踪人口。 然而,你有否听过计算机科技、微型芯片、无现金时代(cashless society)的出现,正为圣经启示录所说之敌基督的出现铺路呢?你又有否听过兽的数目(the number of the beast)——666、兽印(the mark of the beast)或兽名(the name of the beast)这些名词呢? 六百六十六「他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除了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作买卖。在这里有智慧,凡有聪明的,可以算计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他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启十三16-18) 我在1978年12月23日信主,21年来,我看着666这个预言不断发展。初信时读这段圣经,觉得很难应验。「在手上或额上刻上666的印记,这么难看,怎会有人愿意?」「没有兽的印记,就不得作买卖?不会吧,有钱为甚么不能作买卖?」再看一些基督徒制作的影片,例如〈夜间来的贼〉(the Thief at Night)和〈兽像〉(Image of the Beast),发觉影片中受兽印的人,有明显666的字样印在额上或手上,一下子就被认出来,「太着迹了!」 激光刺纹1983年7月出版的一本小册子〈666的奥秘〉,提到华盛顿国立大学的一位教授R. Keith Farrell,发明了激光刺纹枪(LASER tattoo gun),可以用激光在三百亿分之一秒间将数目字注入人体。这种刺纹肉眼看不见,但用有关的仪器就可以读出来。这个消息令我十分震惊,激光刺纹,不会有碍观瞻,又不会被人发现,应验666这个预言的可能性出现了,666这个预言「萌芽」了,主回来的日子近了!不单如此,该册子的作者还指出,座落在卢森堡的「欧洲共同市场」的大型计算机的标帜是兽(The Beast),多么不可思议! 20世纪末,计算机科技高速发展,许多先进国家已经进入无现金时代,发薪和交易均可经由计算机自动转账,既安全又准确快捷。另外,信用咭也日趋普遍,所谓「一咭旁身,世界通行」;加上「电子钱」(electronic money)的发展,出门购物已变得十分安全方便,不必再携带大量现金。可是现金咭和信用咭也有被人盗用的危险!如果用激光刺纹,将信用咭或其它数据印在人体上,便不怕被人盗用了。试问谁能盗取别人的头或手去签账而又不被发现呢? 条形码(bar code) 刺纹的内容又怎样与666扯上关系呢?相信大家也发觉,踏入90年代,条形码已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今日,一般商品都有条形码。条形码其实是商品的产地、制造商、名称等资料的代号。条形码亦已应用在各样证件上。条形码左、右和中间,有三组特长的线,这三组线代表的数字「刚巧」就是 666!这样看来,一切似乎都部署好了!用激光将条形码刺纹在人身上,记录个人的身分、银行户口、信用咭等资料,方便、防盗、不怕遗失,实在好!买卖都透过「条形码刺纹」自动转账,纪录清楚、监察容易,谁也不能走私、瞒税,真好!购物、旅游不用携带纸币、辅币和各种证件,实在方便!666这个预言开始「长叶」了。 微型芯片(microchip) 可是用条形码记录的数据不能更新,似乎又不甚方便!1994年3月9日香港〈星岛日报〉报导,芯片宠物(cyberpet)已经开始在美国流行。其实,早在1988年美国已经有公司将微型芯片植入宠物皮层,有需要时可透过仪器准确地辨认及读取宠物的数据,有助将寻获的宠物物归原主。现在很多美国公司已得到许可证,生产用以识别身分的微型芯片,以及将这些芯片植入牲畜体内。这些公司提供不同形式的植入方法,除了用针筒注射外,还可以用针刺状的"zip quill",只要将"zip quill"的尖端向着牲畜的皮肤一按,"zip quill"连同内藏的微型芯片就被刺进牲畜的皮层,而"zip quill"会在3小时内溶解和被身体吸收。微型芯片的玻璃外壳的一端,外面包着一层"polyprophylene",动物皮层内的结连组织(connective tissue)会在微型芯片植入后24小时内,开始与这层"polyprophylene"连结,固定微型芯片的位置。因此,微型芯片一经植入就难以取出。
***********青春时代的现代问题:苍白的流行色 十七岁开始苍老? 我每次回中国,总能感受到“变化”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四年前回去,我认不出家门;这次回去,我连家里所在的方位都摸不清了。最可笑的是,打车回家,我说不出来要去哪里!在崭新的楼群和街道里,我不知身在何处。 我去书店里闲逛,有本书的名字让我吓了一跳,叫《十七岁开始苍老》。我粗粗地浏览了下这本书,语言虽然流利,但很矫情,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滋味,不外是说父母不了解他内心的想法。 有这种想法倒也正常,当年我也走过这样的心路历程,可我怎麽都想不出“苍老”这麽“酷”的词,我那时顶多知道“烦恼”。当然那时候和现在很不一样,其实也就是十几年前,可是感觉就像从现代回望古代。 想当年崔建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或许那首歌放到现在唱更“应景”。如果要找出一个词来表达这个时代的特徵,那麽“变化”是最确切的词汇。也许变化太快了,才容易让人“苍老”吧? 书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放的都是花花绿绿的畅销书,其中不少号称是“青春一族”小说。作者都是些很年轻的写手。我对国内文坛的动态应该算比较熟悉,可这些“青春写手”,我一个都不知道。我随手挑了几本翻翻,看上去像一个人写的。那些直白的欲望书写,连《上海宝贝》都嫌“落伍”。 我回国前曾答应《海外校园》的编辑,要写篇关于国内流行文化的文章,可那些“青春一族”的小说我终于还是没有买,我看不出那些书有什麽收藏价值。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