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真爱🌺 找寻真爱的帅哥
我不帅反而有点丑哦!
关注数: 110 粉丝数: 164 发帖数: 6,472 关注贴吧数: 19
今天是腊八节,大家都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吗?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今天是腊八节,大家都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吗?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今天是腊八节,大家都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吗?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今天是元旦,祝大家节日快乐! 元旦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元旦到了,祝大家元旦快乐! 元旦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车李吧的吧友们!请您仔细阅读以下条款! 贴吧协议 欢迎光临百度贴吧,请您仔细阅读以下条款,如果您对本协议的任何条款表示异议,您可以选择不进入百度贴吧;进入百度贴吧则意味着您将同意遵守本协议下全部规定,并完全服从于百度贴吧的统一管理。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百度"、"贴吧"为百度公司注册商标,任何人未经百度公司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使用。 第2条 百度贴吧是百度公司向用户提供的信息存储空间,为用户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 第3条 百度贴吧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均属百度公司。 第4条 本协议最终解释权归属百度公司。 第二章 贴吧用户第5条 凡是注册用户和浏览用户均为百度贴吧用户(以下统称"用户")。 第6条 用户的个人信息受到保护,不接受任何个人或单位的查询。国家机关依法查询除外,用户的个人设置公开除外。 第7条 用户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第8条 用户的言行不得违反《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规定,不得在百度贴吧发布、传播或以其它方式传送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 10.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11.含有虚假、有害、胁迫、侵害他人隐私、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或其它道德上令人反感的内容; 12.含有中国法律、法规、规章、条例以及任何具有法律效力之规范所限制或禁止的其它内容的。 第9条 用户在百度贴吧发表文章时,除遵守本协议外,还需遵守吧主对该吧的相关规定。 第10条 用户不得在百度贴吧内发布任何形式的广告,包括但不限于: 1.发布带有任何有联系方式的网络创业、网络兼职、刷Q币以及非真实性中奖信息; 2.内容包含带有任何联系方式的学历职称代办,专业代做试题,作业,论文等题目以及售卖考试答案等信息; 3.发布任何带有联系方式的银行卡代办、买卖发票、非法彩票等信息; 4.含有联系方式的黑客、收费删帖、办证刻章等违法信息; 5.非官方认证的发布任何带有联系方式的医院、美容、药品、祛斑、医生专家和整容等信息。 第11条 用户应承担一切因其个人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因用户行为给百度公司造成损失的,用户应负责赔偿。 第12条 百度贴吧拥有对违反本站规则的用户进行处理的权力,直至禁止其在本贴吧内发布信息。 第13条 除百度官方管理的贴吧外,用户有权按百度吧主流程申请担任其他吧的吧主。 第14条 禁止任何使用发贴机等非法软件进行爆吧、违规发贴的行为。 第15条 任何用户发现贴吧贴子内容涉嫌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或违反贴吧协议的,有权按贴吧投诉规则进行投诉。 第16条 为了能够给广大用户提供一个优质的交流平台,同时使各贴吧能够良性、健康的发展,将对涉及反动、色情的头像、签名档和发布不良内容的用户,进行严厉处理。一经发现此类行为,将给予永久封禁ID并清空所有发言的处罚。 第三章 权利声明 第17条 贴吧由用户创建,是用户对该吧名称所指事物、现象介绍、评论的平台。贴吧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百度公司无关。对于用户言论的真实性引发的全部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百度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我出生在偃师南部的山区农村。小 我出生在偃师南部的山区农村。 小时候最难忘的莫过于过那些传统节日了,记忆中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我们的重大节日!过节时,我们可以穿上好的,吃上好的,可以到处玩。现在非常怀念那时的日子了,虽然这些节日我们照常在过,但是已经没有那种过节时的气氛了。 今天我就带大家来扒一扒端午节吧!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这个历史掌故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这里我就不说了,我就说一说端午节我们本地的风俗习惯吧! 端午节又叫五月当五,在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门上要插艾条,小孩儿要带香布袋,寓意为驱凶辟邪。 前几天家里的大人们就要准备过节的东西了,因为我们这里处于北方吃的是面食,所以很少吃粽子的。爸爸妈妈就会准备野菜饺子,有的家里会炸油条、炸糖糕。现在想想还会忍不住的流哈喇子了! 提前几天爷爷回去山上采回来一些香草,到家晒干,然后碾成细末。妈妈就用布做几个香袋,然后把香草放进去,再串上五色线香囊就做好了。做好的香囊非常好闻,并且有提神辟邪的作用。家里的小孩儿人手一个,有的还会送给亲朋好友家里的小孩儿。不但是我们小孩子带香囊,有的还给家里的牛、羊、狗脖子上也挂一个。 端午节早上爸爸会起早把头天割回来的艾草插在门上,寓意也是驱虫辟邪。剩下的艾草就把它晒干然后做成艾条挂在房檐下,盛夏来临可以用这些熏蚊虫。 现在想想还挺怀念那时的时光的!
记忆中的端午节 我出生在偃师南部的山区农村。 小时候最难忘的莫过于过那些传统节日了,记忆中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我们的重大节日!过节时,我们可以穿上好的,吃上好的,可以到处玩。现在非常怀念那时的日子了,虽然这些节日我们照常在过,但是已经没有那种过节时的气氛了。 今天我就带大家来扒一扒端午节吧!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这个历史掌故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这里我就不说了,我就说一说端午节我们本地的风俗习惯吧! 端午节又叫五月当五,在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门上要插艾条,小孩儿要带香布袋,寓意为驱凶辟邪。 前几天家里的大人们就要准备过节的东西了,因为我们这里处于北方吃的是面食,所以很少吃粽子的。爸爸妈妈就会准备野菜饺子,有的家里会炸油条、炸糖糕。现在想想还会忍不住的流哈喇子了! 提前几天爷爷回去山上采回来一些香草,到家晒干,然后碾成细末。妈妈就用布做几个香袋,然后把香草放进去,再串上五色线香囊就做好了。做好的香囊非常好闻,并且有提神辟邪的作用。家里的小孩儿人手一个,有的还会送给亲朋好友家里的小孩儿。不但是我们小孩子带香囊,有的还给家里的牛、羊、狗脖子上也挂一个。 端午节早上爸爸会起早把头天割回来的艾草插在门上,寓意也是驱虫辟邪。剩下的艾草就把它晒干然后做成艾条挂在房檐下,盛夏来临可以用这些熏蚊虫。 现在想想还挺怀念那时的时光的!
记忆中的端午节 我出生在偃师南部的山区农村。 小时候最难忘的莫过于过那些传统节日了,记忆中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我们的重大节日!过节时,我们可以穿上好的,吃上好的,可以到处玩。现在非常怀念那时的日子了,虽然这些节日我们照常在过,但是已经没有那种过节时的气氛了。 今天我就带大家来扒一扒端午节吧!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这个历史掌故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这里我就不说了,我就说一说端午节我们本地的风俗习惯吧! 端午节又叫五月当五,在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门上要插艾条,小孩儿要带香布袋,寓意为驱凶辟邪。 前几天家里的大人们就要准备过节的东西了,因为我们这里处于北方吃的是面食,所以很少吃粽子的。爸爸妈妈就会准备野菜饺子,有的家里会炸油条、炸糖糕。现在想想还会忍不住的流哈喇子了! 提前几天爷爷回去山上采回来一些香草,到家晒干,然后碾成细末。妈妈就用布做几个香袋,然后把香草放进去,再串上五色线香囊就做好了。做好的香囊非常好闻,并且有提神辟邪的作用。家里的小孩儿人手一个,有的还会送给亲朋好友家里的小孩儿。不但是我们小孩子带香囊,有的还给家里的牛、羊、狗脖子上也挂一个。 端午节早上爸爸会起早把头天割回来的艾草插在门上,寓意也是驱虫辟邪。剩下的艾草就把它晒干然后做成艾条挂在房檐下,盛夏来临可以用这些熏蚊虫。 现在想想还挺怀念那时的时光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