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翼风行 举翼风行
关注数: 137 粉丝数: 100 发帖数: 14,838 关注贴吧数: 6
圣诞节长跑掠影     说到廊坊的元旦长跑,对俺还真有些历史,虽然想不出是从哪年开始有这项活动的,记得九七年还是九八年的元旦,身着十二小校服的俺就跑了这么一遭,当时在学校里算跑的比较快的,如今回想起当初,忽似犹如隔世,忽如近在昨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成长中俺的人生发生了无数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亦是俺对运动的热爱。      书归正传,很冒失的报个名,想跑一跑看看自己是否仍然是金枪不倒、宝刀不老,顺便打打酱油。处长为我领了号布,看来我真是打光棍的好材料,1001号,借用一下今年流行的语言“真是很给力”。      也是由于兴奋,虽然前夜没有失眠,但早上起的倒是相当的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接到一条短信,居然是第一年长跑时的一位美女队友(小学同学啦)祝我圣诞节快乐,真是很巧。对于单身的人,浪漫的节日往往有些空虚,那么,能在这个节日参加这样的活动,算是很有意义啦。     还好有了赛前的热身,短衣短裤上阵并不觉得很冷,当发枪前裁判高叫“各就位——”的时候,俺随着往前涌的人流冲了出去,居然抢跑了,跑了两步发现侧面的人还在犹豫,于是乎大叫“跑吧”,所有人开始跑,这时候发令枪也在身后响了,使劲往前跑,在前几十米处于第一的位置,但几十米后,所有人都开始发力了,也就渐渐体力不支,犹豫不想马上让心跳过快,速度慢慢减了下来,身边有不少人跑到前面,不管他,只管打咱的酱油。这时候一位仁兄骑着车出现在侧面的便道上,(上次是零八年跑,骑着车帮我背着包的还是一位美女,这时当初的表妹已经快成别人的新娘,而仁兄什么时候也是仁兄)。     这时随着队已经过了第一个弯,的确,跑步跟骑自行车爬山相似,都是跟风没有太大优势,但总会有跟队的感觉。仁兄在道外给我讲了不少呼吸、步伐的要领,而根据这要领也超过不少同样体力不支的人,过了第二个弯道,认定要跟住的那个人似乎开始加力,跟不住了,俺也几度想过放弃,但瞒下步子刚要走,想起了这几天对自己的承诺“无论如何也要跑完”。于是放缓了一点节奏,慢慢跑。      第三个弯道,前面很多人已经看不见了,这时候令我惊诧的,一个小姑娘从我身边追过,看背影最多不过十七八岁,要不是在大庭广众下,我都想抽自己个嘴巴,让人家小女孩从后面超,真是丢人,最后的直道上,心好像要从肚子里跳出来,又想放弃,可是旁边围观的人不少,有勇气穿短衣短裤,怎么会没有能耐跑完呢?不行,这几百米要坚持。还好,后面追来两个,我们三人形成小集团绑在一起跑,最后二百米的时候,其中一个发力跑出去,一百米,俺也发出最后一点力,吧后面那位甩开,与其说这是冲刺,不如说这是最后的挣扎。      跑完了,没有名次,不过跑下来的愿望还是实现了。停下来想吐,然后是咳嗽,最后是开心。开心,才是运动给俺带来最重要的东西。    
都是无知惹的祸    近来,总看见街上有不少骑自行车的骑士们,不免有些动心,于是决定也买一辆。    先是在一位可称“行家”的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一家比较大的车店,店里的人很热情,为我普及了不少知识,不过没有看到十分中意的车子,遂决定货比三家。    于廊坊骑友集会点处得知本市几家车店的地址,逐个去看,最后决定用散件组装一台山地车。    闲言少叙,当我骑着车子出现在我朋友的面前,他看过我的车大加嘲讽,因为这位朋友已经有一两年的车龄,而且是自行车官方组织的成员,自然内行咯,我只有听的份。    经过他的多方指证,我越来越觉得我的车装的不合理,也开始后悔为什么不听他的劝告买大品牌的整车,最后他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我的车子前叉的桥是在避震器后边的,他有给我举例了很多车子,最后得出结论:前叉装反了!遂让我去找那位装车的师傅。    到了装车的那家车店,店里坐着不少生面孔,装车的师傅还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我怒冲冲的说“您看我的前叉是不是装反了?山地车前叉的桥都是在避震器前面的!”(据朋友讲这家店根本不讲理,所以应该据理力争),店里的人全都不说话了,冷脸盯着我,而装车的那位师傅则一声不响的转身进了里屋。    当时我心里直打鼓,我一个人,虽然身高体壮,但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而这位师傅转身进了里屋,想必是抄家伙去了,越想越害怕,我偷眼望望门口,搜寻着逃出去的路线。    几分钟后,那位师傅从里屋出来了,虽然手里拿的不是刀、棒之类的凶器,但赫然掂着一把粗大的前叉,我的神经已经紧张到了极点,脑子里迅速的闪现着如果这根叉子抡向我的头部我该如何防御这致命的一击。    那位师傅走到我的面前停下,把手里的前叉给我看,我心里犯嘀咕:难道是让我抡他几叉子以泄装坏车之怒?可以看这叉子我真傻了:这根叉子在避震器的前后都有桥,两根桥!师傅还是面无表情的说“您看这根叉子是不是把桥从中间劈开了?”屋里的人哄堂大笑。最后,那位师傅和电力几位骑友给我上了一堂课,我面红耳赤的离开了。    过了几天见到我的那位朋友,见到我就问:还没给你退车也没换叉子?赶紧去啊,你的正当利益都被损害了。我说:我呸,麻烦您老人家以后做好了功课再教育人,还老骑手了呢,屁都不懂,害老子丢人。    结果这位朋友也给得罪了。
由一个朋友结婚想到的    工校这圈子,有十几个兄弟,出来好几年了,偶有些联系。09年初,第一个出现一个订婚的,据说订婚时不随份子的,也不知道谁起得头,就从这里开始了。第一次随订婚的分子,那哥们的老娘还推了半天说不要,结果把强塞过去的。后来这个风气就形成了,订婚的顺理成章收钱,虽然每次一百块块不算多,但感觉挺无聊的。    今天有个哥们没订婚直接结婚,没有绕订婚的圈子,虽然这几天比较忙,但人家只结一次婚,怎么也要去呀。正好前几天装的车也没顾上骑呢。     由于是骑车去,没想着带多少钱,装了二百几十块便向万庄骑,以为结婚给个二百差不多了,结果难受的事才刚刚开始。    那帮哥们早已到了,闲侃的时候一哥们小声提醒我该上账了,我问他这回每人随多少钱,心里还琢磨也就一二百呗,结果那哥们说一人给了六百,我说结个婚咋这么多钱呢?他说是上次我缺席一个哥们订婚的场时候他们说好的。    我这个腻味呀,这帮人也太讲究了吧?百分之九十以上务农的家庭,真这么有钱么?(当然,我没有认为务农的人就穷的意思),每个人都是工薪族,一个月一两千的工资,比着随大分子,这是向谁炫耀呢?我说我只有二百块,他们说借我,我说今天我不提分子了,以后再说。新郎官对我也够热忱,每忙一小会就出来陪我聊天,就算上学时候我在这个圈子里有点中心的样子吧,当着很多亲朋好友这么关照我,是催帐呢吧?我只好装傻,难受劲就甭提了。    继续聊天,我谈到结婚,我说可能不办,办的话在酒店的门口就写上不收份子,他们到还很惊异,说你随出去的钱不拿回去么?我更是郁闷了,一帮朋友,就这么点钱,倒来倒去的有意思没有?当然我不是多清高,但我要么不随,随出去的钱从不考虑什么往回收,这种虚荣又什么必要呢?随张白条不是想说多少就是多少么?    正巧接了一个有事的电话,匆匆告辞,(村里的婚宴就是一波一波的吃么,还没有轮到我们吃)一路上往回使劲蹬,琢磨这事情应该怎么圆,说实话,我真挺不想随这个份子,随几个一百得吧就不想着收了,要是随十几个六百,这不是在逼我进这个怪圈么?刚才直接写张白条就对了。    回到市里办完事,下午接着工作,后来终于想明白了,这帮为啥子这么踊跃的随份子呢?看了银行的“零存整取”这个业务就不难明白,正因为没钱,才选择这种无形的良心银行,在人家办喜事的时候踊跃存款,到自己的喜事就会有比较丰厚的回报,不过我似乎更穷一点,基本没有钱去存,也从不认为办喜事可以由什么收益,哎,有这观念必然使我跟这帮朋友越走越远。    这个周日又有一个订婚的,我在考虑写欠条了,无论随多少钱,欠债日期到我结婚为止,在这圈无论谁的喜事都这样做,这帮人会不会觉得我取笑他们呢?真是愁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