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ossoneri everossoneri
关注数: 16 粉丝数: 69 发帖数: 1,726 关注贴吧数: 40
两次发帖都被删了,懒得理论,先发正文 帖子原文 正文提要之看到我看到我 最近球打的很多的,没什么时间上网来发水贴,看到大家不遗余力的在水经验混脸熟,作为一个水分很足的人,我终于忍不住上来发帖了,吧务误手滑,插楼请自备润滑油。 内容大概就是最近恢复水平的一些感受,主要是尝试一些技术的不同风格的动作的感受业余之间打比赛的小技巧,比如说发球的选择,比赛的策略 一些器材粗浅的试打感受,比如elp和锐煞在vis上的表现,阿姆塔特,攻击煞,还有clcr,cl和clcrwrb手感的不懂,蝴蝶的普碳,库普尔等等等等。 一些零散的吐槽,比如发视频收东西倒卖。 正文第一段之要不要甩大臂 楼主在这个夏天重新燃起对乒乓球的热情之前已经有十一年的时间没有打过乒乓球了,这个夏天忽然之间特别想打球,于是便有些疯,就拿这三天来讲,在三个球馆一共打了十六个小时,快赶上当年训练的强度了,当然之前的两个月也基本保持每天打三个小时的球,今天心血来潮做了那个快乐乒乓网的测试,两套答案,一套相对高估一套相对低估,保证客观的前提下分数还是比自己想象中高的,具体多少不公布了,因为一定会被喷。因为楼主刚开始练球的时候还是打小球发球有遮挡刷有机胶水用纯木板子,外套什么的还没怎么侵占国内市场,楼主练球后期的时候改了大球,好像还是发球有遮挡(这个记不清了说错了的话勿喷)正手狂飙反手大巴是标配,有机胶水猛灌,碳素板子也多了起来,现在的楼主情况是打大球发球无遮挡刷无机用两面涩套配纤维板。说实话,变化真的挺大的,就拿发球来说,给小朋友当陪练的时候他们问我为什么发球总是抛那么高,我说以前练球的时候不持拍的手要挡着发球动作的,现在不让了,球不抛的高一点我另外一只手不知道放在哪里。。。先说正手,小时候练球的时候大臂是不让乱甩的,现在则不一样了,拉球的时候加上大臂的动作变成了主流,于是楼主就尝试了一下在拉球的时候加大臂,为此特地看了马龙和王励勤的好几段视频,对比之前的快收小臂,加上大臂的拉球在起下旋的时候丧失了太多的稳定性,经常会出现机会球不知道拉到哪里去了和触球点不准确的问题,原因当然有一部分我自身练的不熟,但是核心不是这一块儿,而在相持中动作加上大臂的拉球的质量比起以前的收小臂的动作有很可观的提升,稳定性这方面的话,对面的回球质量不高的话没什么区别,对面回球有一定质量的话,加上大臂的动作需要更好的脚步和预判作为支撑。 楼主是写到这里发现被删帖的,楼主继续下去了。
看到很多问高中或者大学开始练球能不能进国家队的俺想说 你去移民到某个小国或者没什么人打乒乓球的国家或许真的可以有 但是在中国绝对不可能 楼主说说自己的情况 楼主属于小时候练球 不过完全不是为了打职业的 纯属是为了找一个爱好 一练练了五年 小学的时候拿过水平很低的某个全国比赛的单打第四 某个水平很低的省级比赛的单打第五 我们自己市里的比赛一般都不出前四的样子 楼主的水平看上去就算不错了 现在去打一级运动员肯定打不过 打二级运动员还是赢多输少的 但是楼主深知当时同年龄段的比楼主球好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因为在中国打乒乓球的天才太多了 而且训练水平又高得惊人 所以中国乒乓球的顶尖水平是一般人很难想象的 所以楼主想说爱乒乓没有错但是想进国家队还是培养你儿子吧 俺下面就讲讲当年俺们是怎么练的 先说动作 练动作要先跟一个动作对的面对面的挥拍 先通过观察来感受动作 然后在找一面大镜子 跟那个动作对的人一起对着镜子挥拍 这部分是比较和纠正 什么时候觉得跟那个人动作没什么区别了就可以自己对着镜子挥 这个时候可以去找一把铁拍子去练 一来是对动作的定形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练力量 然后就可以去练多球 练多球除了为了练动作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练球感 这里说的求感指的是用看上去一样的动作打不同落点和不同击球点的来球 这就要求你在球拍的接触球的一瞬间对板型的控制和发力点的控制 这个需要各位自己去体会 插一句挥拍的时候可以穿插着颠球练习 内容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单面颠球一次颠五百个开始双面的 也就是一反一正 可以一次完成一百组一反一正就可以开始对墙颠球 距离墙由近到远 练到距离墙面一米半可以一次完成两百个就可以上台打球了 如果有吧友完不成这个就真的需要练 俺小时候练球一个半月离墙一米半对墙颠球就可以颠一千多个了 俺记得俺当时但球正手攻最多一个球打了3775个回合 那是练了一年球的样子 我想这个在吧友中也不算差的了 再说说怎么练发球 因为每个人制造旋转的动作都不一样 所以俺就讲讲怎么练落点 方法就是在你想练的落点放一个拍子 你发十个能发到那个拍子上八个就可以练下一个了 发球的落点控制么有一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真理的窍门 就是你所发的球在你这边台子的落点离底线越近球就越长 反之则越短 这是指发到球台上的球 对于发出界和下网的原因有很多 不多说 然后球弹起的高度跟你触球的高度有关 越高就越高 反之亦然 这也是对发上台的球说的 发丢了的不说 这两条是实践出的结论 还算准确 大家可以一试 接发球的话学问太多 我就告诉你练过球的没打过职业的人发转/不转 都是跺脚转 不跺脚不转 十个有九个是这个习惯 不知道怎么形成的也不知道为什么改不了 练步伐就是全台正手多球走起 一个台子不够可以两个台子拼到一块儿练 爽死你 这样还练不好的话 没辙了就 台内小球 这里的转指的都是下旋 你的球转的过去 对方不加转摆过来或者挫过来球还是转的 如果对方也傻乎乎的加转了求过来就是不转的 你的球要是不转的过去对方要是加转就是转的 不加转这个球就还不转 对于抢攻的线路的选择的话高调拉直线 前冲拉斜线 当然指地是一般情况 发力的话都是要带着全身发力的 不是用胳膊也不是用膀子更不是用胸 还有就是打球的时候重心一定要是向前的 尤其是打到中远台相持的时候都是脚步退到位身体是向前的而不是往后坐着打 楼主写了好多了 楼主困了 欢迎大家向半吊子楼主提问也欢迎质疑 楼主退下了~
【耳机吧聚焦】在耳机吧被神话的五大旗舰耳机,德国三品牌上榜 水一贴~~哇咔咔~ 以下五个耳机本身实力无任何问题,却在耳机吧烧友的口中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对后来的烧友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导致一些烧友一准备开始装高玩就提这五个耳机,让人汗颜。    第五名。ED10。稀有金属昂贵皮革和珍稀木材还有金属振膜的应用使得它在于其他耳机竞争的时候有这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它相比其他耳机的优点是用料奢侈外观亮骚,在不懂任何耳机的人面前下也可以一眼就被辨认出这个耳机真的很贵,很适合土豪的风格。但请耳机吧里面的烧友们不要神化了ED10好么?他是现今几个最贵的耳机之一,不是唯一,前面还有几个大哥等着他学习和超越。可贵的是,ED10还年轻,YY一下,等几年之后stax在被漫步者收购后走下坡路的时候,如果ED10能在更多的压力下表现出众稳定的话,ta会成为耳机界的传奇,但不是现在。      第四名。T5p。T5p在特斯拉线圈为噱头刚刚发布的一段时间内爆发出过惊人的能量,从那时T5p的历史地位渐渐高了起来,甚至有人说他超越DT48了,人云亦云,三人成虎。再看看现在呢?T1能甩他一条街么?      第三名。RS1。我不是来黑歌德的,RS1是歌德的代表代表,巅峰期的RS1充满质感的声音和对人声的出色演绎博得了很多烧友的掌声,可无奈RS1有个致命缺陷 :糙!对古典音乐演绎上面的短板是RS1精神光芒中的一大块黑点,而且严重缺乏技术感与现代感,这就是当时对古典音乐演绎的更出色的Mpro为什么被大家谈吹的更厉害的原因了。      第二名。KK。当我写上这个名字的时候注定要被喷死,不内涵的说,我是AKG迷,却很讨厌一些持有 AKG的烧友无止尽的吹嘘KK,感觉耳机届前五十年年后五十年只有KK一个耳机在有声场,对耳放的要求最厉害,对古典的演绎最厉害,对流行的演绎最厉害等等等。。。好吧,就算是KK诞生在我们现在的年代,ta会比现在多出些什么?它能得到的最高的赞誉是什么?KK这样的经典是需要年轻人的敬畏和尊重,但绝不是浮夸和神化。      第一名。HE90。我现在最烦听到的就是这个名字,捎带手儿的还有HE60(他就更不值得一提了)。一些球迷一提以前的大小奥就是什么绝代双骄XXOO,咱能不吹么?都是毒坛害的吧?真有你们口中那么厉害的话,当年为什么不多产点?非限量不可?更可笑的是,昨天看到一个贴里有人说理直气壮的说HE90比R10厉害,我TM就是听周杰伦R10都甩HE90几条街了,更别提其他的了。在这恳求耳机吧烧友,以后装高玩别拿HE90说事了,你提个HD414多吓唬人,有木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