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sgzz crsgzz
关注数: 36 粉丝数: 75 发帖数: 306 关注贴吧数: 16
北京市为什么不允许存量车牌自由交易? 北京市不允许存量车牌自由交易,主要基于以下多方面的政策考量和现实因素: 一、维护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北京的小客车指标被定位为公共资源,其分配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现有政策通过摇号、积分排序等方式确保资源向无车家庭倾斜,例如2025年家庭新能源指标占比达80%。若允许自由交易,车牌可能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破坏公平性。例如,上海虽允许车牌拍卖,但价格长期居高不下(2025年个人平均成交价约10万元),导致普通市民购车成本大幅增加。北京通过限制交易,避免资源被资本垄断,保障更多家庭的基本出行需求。 二、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 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超600万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指数长期处于高位。车牌自由交易可能刺激投机性购车,例如部分人囤积车牌待价而沽,或通过“背户”方式规避限购,导致实际上路车辆增加。政策设计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指标总量控制(如2025年新能源指标11.84万个)实现“以牌控车”。若开放交易,可能使调控目标落空,加剧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三、防范法律风险与社会秩序混乱 车牌交易涉及复杂的法律和管理问题: 1.合同无效与财产风险:私下签订的车牌租赁或买卖协议不受法律保护。例如,买家出资购车但登记在他人名下,若指标持有人擅自抵押或出售车辆,买家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法院在类似案件中均判定合同无效,买家可能面临钱车两空的局面。 2.刑事责任与信用惩戒:违规交易将导致指标作废,三年内不得申请指标;情节严重者可能构成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面临刑事处罚。2024年北京警方曾集中打击“结婚过户”车牌案件,刑拘124人。 3.交通事故连带责任:指标持有人若将车牌出租,一旦车辆发生事故,可能需承担连带责任。 四、政策连贯性与管理可行性 北京自2011年实施摇号政策以来,已形成完整的调控体系。若允许交易,需重构指标分配、监管和执法机制,成本极高。例如,上海虽允许车牌拍卖,但需投入大量资源监控市场,防止价格异常波动。北京选择通过优化分配规则(如增加新能源指标、缩短更新指标申请时限)而非开放交易来应对需求压力,既保持政策稳定性,又能逐步解决供需矛盾。 五、公共利益优先于市场自由 车牌作为公共资源,其配置需服务于城市发展全局: 1.环保与新能源推广:北京通过新能源指标优先配置政策(如2025年新能源指标占比100%)推动绿色出行。若允许交易,可能导致新能源车牌被转售用于燃油车,削弱政策效果。 2.交通管理精准性:通过指标类型限制(如普通指标与新能源指标区分),政府可引导市民选择低排放车辆,优化交通结构。自由交易将模糊这一导向,增加管理难度。 六、国际经验与地方实践的启示 其他城市的经验表明,车牌自由交易易引发问题: - 上海模式的弊端:车牌拍卖虽增加财政收入,但价格虚高(2025年个人均价约10万元),且催生“黄牛”炒牌现象。北京若采用类似模式,可能加剧社会不公。 - 广州的教训:2019年广州增加10万个指标后,车牌价格短期内回落,但长期仍面临供需失衡问题。这说明单纯增加指标无法根治资源稀缺性,需配合严格管控。 综上,北京不开放存量车牌自由交易,是平衡控量、公平、秩序与公共利益的必然选择。政策通过严格执法(如2024年作废违规指标超3000个)和动态优化(如2025年调整新能源指标分配规则),持续维护调控体系的有效性。未来,随着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等技术发展,政策可能进一步调整,但短期内全面开放交易的可能性极低。
热烈祝贺周绍兵教授荣膺2017国家杰青荣誉称号! 周绍兵,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成都市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1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 研究方向是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靶向制剂、形状记忆智能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1996年四川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4年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到西南交通大学材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建立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合成和药物控制释放制剂实验室,2011年到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子课题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1项,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 目前在Advanced Materials (影响因子17.49),Acs Nano(影响因子12.8),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1.82), Chemistry of Materials, Biomaterial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和Macromolecules等SCI收录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文章SCI他引2000余次,单篇最高SCI他引170次,合作出版外文专著1部(贡献1章),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7项获得授权。2003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10年荣获“第八届詹天佑科学技术奖专项基金奖”,2011年荣获“第十一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目前,任国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副主编,国际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Letter 编委,还担任Advanced Materials (影响因子17.4),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影响因子11.73)、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影响因子11.8)、Biomaterials(影响因子8.52)、Macromolecule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Molecular Pharmaceutics等40余种国际期刊评审人。
李乔教授能不能冲击工程院院士啊! 李乔带领的团队由11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该团队是自1992年本人回国开始,在20余年时间里逐步形成的一支团结、向上、创新、开拓的团队。团队指导的在读研究生近80人。 目前团队分为四个研究方向:既有桥梁健全性评估理论,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理论与方法,组合结构桥梁行为,桥梁抗震。 在上述研究领域里,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中得到成功应用。组合结构桥梁行为研究在埋入式PBL剪力连接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开展了200多个试件的试验研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南京长江第三和第四公路大桥等桥梁。既有桥梁健全性评估理论研究在国内独树一帜,采用基于统计特征和桥型特征的研究思路,使这一难题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并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首肯。桥梁抗震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步较快,尤其在深水桥梁墩水耦合振动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并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两项973子课题支持。 近5年团队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73子项、铁道部重点项目、交通部西部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等。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高速列车速度越高,脱轨系数反而越低,真的是这样的吗?请翟院… 有媒体称:京沪高铁脱轨系数小,但该系数不足以衡量高铁安全   京沪列车青岛四方公司设计师介绍,国际上高铁安全指标为脱轨系数,中国的动车CRH380A脱轨系数小于0.13,远低于国际标准的0.8。其中,高铁运行的平稳主要看它的转向架(相当于汽车的底盘,这是连接列车车厢和铁轨的部件),对于京沪高铁的高速转向架,高铁建设方曾希望有较高的临界速度,比如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转向架理论上是490公里。对于这个数字,西南交通大学在实验阶段做到了410公里,而最后的实验没有做下去。这份实验的结果显示,在394公里时,脱轨系数为0.13。  CRH380B转向架实物。西南交通大学的一份实验显示,在394公里时,列车脱轨系数为0.13。   这个系数的确是比较低,不过高速列车的脱轨系数是从静态力学推导出来的参数,适用低速火车,对高铁未必适用。且有实验发现如果超过一定速度,列车脱轨系数不足以衡量高铁安全性。铁道部铁科院研究员,高铁轮对(机车车辆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专家臧其吉说,虽然人类可以在实验室中准确地模拟航天器飞行状态,但还无法模拟火车在轮轨上的运行状态:"我带博士研究了30年,还没有答案,全世界也没有突破,我们只能凭借经验,留下足够的安全冗余来提高安全系数。" 请问翟院士,高速列车速度越高,脱轨系数反而越低,这个0.13的数字可靠吗?能够说明高铁速度越高越安全吗?此外,脱轨系数是否真的基于静力学?依照您的大系统动力学理论,是否能够证明速度越高越安全?或者为什么国外商业运营线路均低于380?谢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