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的厌学者 后现代的厌学者
这个号
关注数: 544 粉丝数: 211 发帖数: 10,402 关注贴吧数: 90
什么是芙蓉种? 据翡翠的色,透明度和质地等特征,可将翡翠的种分为老坑玻璃种、冰种、芙蓉种、金丝种、干青种、花青种、豆种、油青种、马牙种等等。而芙蓉种是相当名贵的高档品,在八十年代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只由芙蓉种翡翠磨成的手镯,竟卖到了200万港币。那么什么是芙蓉种呢?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看: 色泽 芙蓉种翡翠有几分芙蓉花的气韵, 芙蓉种翡翠绿色清淡、柔纯、绿得清澈纯正,其颜色一般为淡绿色,不带黄色调,绿得较纯正,颜色分布很均匀,翡翠的底色几乎与这样的绿色融为一体,难以分辨何为底色,因此使人感到比较清澈,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质地 芙蓉种翡翠的质地比豆种细,结构略有颗粒感,却又看不到颗粒的界限。如果其中有深绿色的脉则称作"芙蓉起青根",其中分布有不规则较深的绿色时又称作"花青芙蓉种"。种水 芙蓉种翡翠的种水一般都较好,一般以细糯种翡翠、糯冰种翡翠、冰种较多,晶体的颗粒较细,肉眼观察下不易见到翡翠晶体的颗粒感。透明度介于较透明到半透明间,整体显得较为通透、清澈。石力派珠宝翡翠芙蓉种翡翠常被制成玉镯,是由于颜色较淡,做成翡翠手镯会很少有绺裂和杂质,颜色看上去清爽,质地较细,透明度较高,价格属中等偏上,适合中、青年女士佩戴。当然,芙蓉种翡翠也可雕刻成佩饰、坠饰等,特点是少作雕工,金保留大光面,以体现其整体的种水与颜色和谐搭配的美观效果,芙蓉种翡翠属中高档翡翠。
翡翠新人入坑指南(胶感) 翡翠晶粒的大小决定的是翡翠的细腻程度,晶粒粗与细在翡翠上的表现差异巨大,胶质感是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是视觉上对物质形态,或者说是对物质状态的感受,在业界中,商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起胶。翡翠的胶质感并非所有的翡翠都具有,它的出现应该具备一定的矿物学条件,本文在诠释什么是胶质感的同时,并由此从翡翠的胶质感去感受翡翠与其它玉料在质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不同的材质其表面及内在不同的自然特质给人带来千差万别的感受,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生活中比较常见有关质感的例子诸如柔软的面料也可以做到具有金属质感,化工合成的PU皮酷似真皮的感觉。质感所引起感官刺激最直接,也最有效,玉石、宝石等除去色彩是其成为世间珍品的重要因素之外,质感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先从认识其它材质的质感表现开始,从不同的质感中对比中,就能更加容易理解翡翠的胶质感。在此选择和田玉和水晶这二个相对常见的材质做案例与翡翠进行比较。 和田玉的质地特点比较突出,由于其粒度极细,因而质地非常细腻,谓之缜密而栗。再者温润滋泽,具有油脂光泽,滋润柔和,谓之温润而泽。另外则是呈微透明,透明度适中。从质感上说,和田玉就是如羊的脂肪一样,白、凝且油性重。 水晶的特点更为明显,给人的印象就是清澈透明,虽然它内部也存在有棉絮状物体包裹体、气泡、杂质,但并不影响整体的透明度,有着其它材质无法比拟的透光性。质感表现为通透,光线能无障碍穿越材质。 翡翠的胶质感,即是翡翠能表现出如凝结的胶水的状态,黏稠、凝滞,加杂稍许混沌,透明中又朦胧模糊,透明度比全透明要差一些。豆种、糯种等翡翠上因晶粒粗大有石质性稍重的感觉,并无胶质感。冰种、玻璃种翡翠随着晶粒越来越细腻,结构紧密程度的增强,透明度达到一定水准,就会出现胶质感现象。翡翠胶质感基本只在玻璃种、冰种翡翠上出现,说明它与翡翠晶粒的粗细程度有直接关系。但并非玻璃种、冰种翡翠就必定有胶质感,可以知道极细的晶粒结构只是形成条件之一,不是完全条件。另外,胶质感的出现大多在老种翡翠间,老种翡翠地质形成年代久远,结构细腻致密,粒度微细均匀,硬度比重极高,这也是产生胶质感的重要条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