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刘翔☆ ★我是刘翔☆
关注数: 0 粉丝数: 9 发帖数: 6,662 关注贴吧数: 9
~?!分手不必做朋友!?~ 分手之后我们还是朋友!那是你们少数人才讲的话,除了要表现你们大将风度之外,更希望能新欢旧爱,共聚一堂。一对原本相爱的人要分手,大多都有不得以的理由。而分手之后仍要做一对好朋友,那岂不是把过去的一些烦恼又带回现实中来?何苦呢!淡然,当然我也不赞成分手之后做敌人,咬牙切齿,不共戴天。 假设对方过的比你好,你会不会嫉妒呢?当对方得意洋洋地带着新友来介绍你认识,即使你表面扮作满不在乎,但却心酸在心理,你又何必子讨苦吃呢? 假设对方过得比你差,你的同情心发作时,定又会为对方心痛。毕竟你两个也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面对旧恋人的失意潦倒,若忍不住伸出援住之手,你会不会又渐渐陷入那个感情的陷阱呢? 最后假设双方分手之后都另结新欢,你却仍以旧爱做朋友,新情人心理怎么想。谁不认为你与旧爱是藕断丝连呢?新欢必然心中不满,更怕在拉拉扯扯中搞出一个对角关系来。虽然也有一些相安无事的例子,但这些故事总不免另人听出一丝尴尬来。也许你可以贪新顾旧,嫌可以新旧对照,乐也融融那样我惟有佩服的讲一句:你道行高深!我没有这种道行,至少在时间和感情的分配上我做不到,把感情分开既意味着感情的降级:全心全意投入的一份感情顾及旁人时,就会显得不专一。当你看到旧情人,你又怎能忘记曾与她(他)同甘共苦一起走过的日子?除非未曾刻骨铭心。否则分手还要做一对好朋友是一件极艰难的事情,看着她(他)与他人恩恩爱爱的欢天喜地地场面,自己一定会有戚戚然的感觉,何必做戏扮有大将之风?分手了,与其刻意第去维系一丝超乎友谊的关系,不如藏在心里,反而会历久尝新。或者把它忘却去迎接新的未来。 分手不必做朋友,否则,何言分手? 分手后 我还认识你 不过 不想再见你 你过得好 我不会祝福你 过得坏 我亦不会嘲笑你 因为 我们便已不再是朋友了 茫茫人海 我不能再珍惜你 抱歉 我失去的 也是你失去的 如果你要我陪你喝杯茶 ! 好的 可是 仅此而已 如果你要我陪你聊天 好的 可是 仅此而已
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沉默的父爱》报道. 高考满分作文检验尴尬命题2007年06月20日 07:57:32 来源: 新京报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沉默的父爱》,把无言的父爱,比作无声落地的“闲花”,悄然“湿衣”的细雨。这种不甚恰当的比喻,是由不太高明的作文命题决定的。  按说,“沉默的父爱”与“润物无声”的细雨更其相似,但杜甫的名句已被引用太多。而“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诗句,虽然较少审美疲劳,但赋予正面的喻意却颇显牵强附会,且正面喻意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太过雷同。牵强而又雷同,这不是强逼考生就范,犯双重之忌吗?  “湿衣细雨”与“闲花落地”,难以引发富于新意的正面、积极联想。这在作文命题时是不能不考虑的。在《沉默的父爱》这篇应试作文中,即使是严父之爱,本质上也不是“湿衣”而仍是“润物”。而且“湿衣细雨”与“落地闲花”不能断章割裂,在两者之内生发深思妙悟,对考生来说实在很难。心细一点的考生,都会感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不同,怕将它们混同写出跑题的作文,另辟蹊径又谈何容易。事关高考的成败,有些考生会迟迟不敢下笔,写作水平不能正常发挥。索性把“湿衣”当作“润物”,把“闲花”等同“细雨”,押宝式地去写,又何来起码的真情、自信和写作的乐趣?  要借“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句诗写出不俗之见、奇崛之意,恐怕文章大家也要失之冒险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