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QGCZ3馃惥
-
关注数: 20
粉丝数: 1
发帖数: 17
关注贴吧数: 6
工业用电需求弹性和囚徒困境 最近看梁小民教授的一本书,在上面看到关于工业用电需求弹性的一段,他分析的是因为工业无法大量减少自己的用电,故其需求弹性很小,电力部门对其实行高价,而在其他的经济学理论中,一般认为工业用电需求弹性较大,因为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发电,故电力部门对其实行低价位,那么对于工业用电到底实行了高价位还是低价位呢?现实生活中似乎是工业用电价格要低一些,那么,梁教授对于这点又是怎么考虑的呢?呵,请各位朋友赐教,一解小弟心中疑惑 囚徒困境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非常耐人寻味。“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 在看这个案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假如他二人没有抢银行,他们该如何选择,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的话,我想他二人同样也只有选择认罪,他们没有其他选择。那么这是否很容易造成很多以假乱真的事吗?如果你我是这个不幸的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走出这种困境,当然这个困境可比原来的困境更让人难以接受 。
关于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 现在的中国,正在进行着国企的改革。这其中凝结着几代经济学家的劳动结晶,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地有问题出现。而其中由于产权不明等原因,造成现在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成为时下经济学家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虽然国资委已经成立,然而,问题依然存在。那么,中国现在的国有资产管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又有哪些问题呢?面对这些问题,中央或者地方或国资委又有哪些对策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