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李爱国☜ 245079563
李医生,现在自己开了2家中医诊所,李爱国中医诊所、刘盛伟中医诊所。 中医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师承于温补学派名医王道坤教授、敦煌学派名医李应存教授。学术上侧重于敦煌医学、中医经典、子午流注、名医医案、佛医与道医、周易与中医等方面的研究。在医疗上一贯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临床以内、妇、儿科为主,尤擅于脾胃,对肝胆、肿瘤、泌尿、风湿痹痛、疑难病症、月经病、带下病、女子不孕、男性不育及小儿咳喘、厌食、泄泻等病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关注数: 2 粉丝数: 63 发帖数: 1,130 关注贴吧数: 4
【中医小科普】阴阳五行是啥?老祖宗的智慧原来这么接地气! 大家好呀~今天来聊聊中医里超基础又超重要的概念:阴阳五行!别被名字吓到,其实它和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看完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中医的底层逻辑!” 😉 一、阴阳:万事万物的“两面性” 阴阳不是玄乎的“对立面”,而是描述事物相互关联又此消彼长的两个属性。简单来说: 阳:代表明亮、温暖、活动、外向(比如白天、太阳、男性、气的升发)。 阴:代表黑暗、寒凉、静止、内守(比如夜晚、月亮、女性、血的滋养)。 关键点:阴阳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动态平衡!就像一天有白天黑夜交替,人体也需要“阴阳调和”——比如: ✅ 阳气足:人精神饱满、不怕冷(但太亢奋会失眠、上火); ✅ 阴液够:身体滋润不干燥(但阴太盛可能乏力、怕冷)。 生病常因阴阳失衡:比如熬夜耗阴→阴虚火旺(长痘、口干);受寒伤阳→手脚冰凉、没力气。 二、五行:自然与身体的“对应网”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但可不是单纯指五种物质哦!它们代表五种动态的运行规律,并且和自然、人体器官、情绪等全都对应上了! 五行 特性 对应季节 对应脏腑 对应情绪 其他例子 木 生发、条达 春 肝 怒 树木生长、筋脉 火 炎热、向上 夏 心 喜 火焰、血脉跳动 土 生化、承载 长夏 脾 思 土地、消化吸收 金 收敛、肃杀 秋 肺 忧 金属、皮肤毛发 水 滋润、下行 冬 肾 恐 水流、骨髓排泄 重点关系:五行之间相生(互相促进)+ 相克(互相制约),维持动态平衡! 相生:木生火(钻木取火)→ 火生土(燃烧成灰)→ 土生金(矿石炼金)→ 金生水(金属遇冷凝结)→ 水生木(浇水养树)。 对应人体:肝(木)养心(火)、心(火)暖脾(土)……一个环节出问题,全链条都可能受影响! 相克:木克土(树根破土)→ 土克水(土堤挡水)→ 水克火(水浇灭火)→ 火克金(高温熔金)→ 金克木(斧头砍树)。 对应人体:肝气太旺会克制脾(生气后容易没胃口);肾水不足可能“反克”心火(心肾不交失眠)。 三、阴阳五行怎么用在中医里? 中医看病就像“解方程组”:通过症状判断阴阳偏颇、五行生克失调,再调整平衡!比如: 阴虚火旺(阴不足→阳相对亢盛):用滋阴药(如银耳、百合)降虚火; 肝郁克脾(生气伤肝→影响脾胃):疏肝(玫瑰花茶)+ 健脾(山药粥)一起调理; 四季养生:春天养肝(木)要早睡早起、少吃酸;冬天补肾(水)要早睡晚起、多吃黑色食物(黑豆、黑芝麻)。 总结:阴阳五行不是迷信,而是古人观察自然、总结出的系统思维工具!它告诉我们——人体是个小宇宙,健康的关键是“平衡”(阴阳调和、五行流通)。下次再听中医说“你肝火旺”“肾气不足”,是不是突然懂了点门道? 😉 (PS:具体调理一定要找专业医生,别自己乱试哦~) 中医科普 #阴阳五行 #传统文化 #健康养生
失衡靠医生,维护(除根)靠自身!胃肠至关重要! 很多人问我中药能不能除根?中医是以中药、针灸、导引等方式调整机体气血阴阳,以纠正身体阴阳气血失衡,达到机体平衡。而平衡之后还要依赖自身良好生活习惯维持这份平衡才能痊愈。如果还是维持治疗前的生活习惯,疾病(不属于外因引起疾病)谈何除根!平衡变失衡是早晚问题! 很多人把脉,就问我的病重不重,不吃药行不行?有些病,只要纠正生活习惯或者心态提升,就可以不药而喻;有些病,脱离现有生活或工作环境也可不药而喻;有些病,尤其是虚劳疾病,即使上述注意事项都改善了,自身恢复速度赶不上消耗速度,自身恢复不了,需要药物或者针灸治疗才能恢复机体动态平衡! 所谓先天肾精源父母,后天气血水谷生(脾胃)。后天脾胃的常、异,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强调忌口。就内科病而言,脾胃弱,生产气血不足,各个器官精气供应不足,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气血分布不均,当身体不能代偿时,而最不足的藏腑才会表现出症状,也就是咱们说的疾病。而出现疾病时,就不会只是一个脏腑出现问题,例如脾胃虚寒的人,就多伴随肝火旺盛、肾阳不足等证;肾阴亏虚病人,多伴有脾虚湿盛、心阳(神)不足等证。 中医讲究平衡,失常就已经算是得病了。很多人过来把脉,已经出现身体气血失常就是但是没有症状,即使告诉他,他也不一定相信大夫,还以为是忽悠他。就比如说,有的患者肾阴虚,脉长得很重,但是他没有任何不舒服,我都会劝其治疗,但是相信者,十不足一。 上医治未病,旨在未失代偿时调理,治疗事半功倍!待到出现失常在治疗,就如渴而凿井,需要更多时间、更有难度。 就比如,现在年轻人,很多肾不足者,比老人更甚者,要么房事过度;要么长期脾胃不足,气血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透支了先天肾精,这是早衰之相。 脾胃喜温恶寒,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胃只是容器,负责搅拌食物,脾主消化吸收和转输——胃能够接收并容纳我们所摄入的食物,并通过其蠕动和消化液的作用,将食物初步消化成食糜;脾将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将其转化为精微物质,并输送至全身,以滋养各个脏腑和器官,脾还负责运化水液,将水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维持体内的水液平衡。饥饿感是胃的感受,不是所有的饥饿都代表能量不足,也可以是胃没有盛到满意水位——暴饮暴食者,胃慢慢地“撑大”了,即使吃到能够满足身体需要的食物,还是会饥饿的,再吃了食物,脾就利用不了了,要么排出来,要么被当成垃圾堆在身体里(二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属于此类),危害可想而知。 失衡靠医生,维护(除根)靠自身!胃肠至关重要!
2例典型病例分享 原创爱国行医路烟台国医 2025年08月28日 22:17山东烟台 病例1:下肢红肿病历分享(230099) 中年女性, 初诊:双下肢红肿,色暗,失眠,易怒,嗳气口苦,烦躁,余调,舌红苔薄白尖瘀,脉弦左有力。 考虑肝血瘀热,方选清营汤加味治疗 一周后红肿止,色暗,失眠明显缓解,舌尖瘀明显减轻 二周后食多则恶心,余皆减 三周后暗明显减轻,左脉有力明显减轻 四周后诸症消,余轻度皮肤暗,脉弦。再服一周巩固疗效。 病例2:虚劳 姓名:赵某 性别:女 年龄:老年 编号:240487 主诉与现病史: 4月中旬初诊,主要症状包括夜间烦躁、耳鸣、影响睡眠、盗汗、口苦、偏头痛。 饮食尚可,但食后略有不适。 二便正常。 既往史:胆囊术后;高血压;冠心病 舌脉信息: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左长一指余 证候分析: 根据四诊合参,患者表现出阴虚火旺的症状。阴虚火旺是指由于阴液不足,导致体内虚热内生,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在本医案中,患者夜间烦躁、耳鸣、盗汗、口苦等症状均为阴虚火旺的典型表现。同时,脉弦左长一指余也支持了阴虚火旺的诊断。 治疗方案: 给予三才封髓丹合麦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三才封髓丹具有滋补肾阴、清热降火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证。麦味地黄丸则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麦冬、五味子两味药,增强了滋阴降火的作用。 首次给药一周后进行复诊。 复诊情况: 二诊时,患者烦躁、口苦、盗汗等症状已止,耳鸣减轻,但寅卯时(即凌晨三点至五点)仍有发作。 三诊时,耳鸣明显减轻,继续服药一周。 四诊时,患者仅偶有耳鸣,余无明显不适,再服一周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疗效评价: 经过三才封髓丹合麦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患者的阴虚火旺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烦躁、口苦、盗汗等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耳鸣也有所减轻。这证明了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总结: 本医案通过对患者症状的细致观察和辨证施治,成功运用了中医理论对阴虚火旺证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这再次证明了中医在治疗慢性疾病和调理身体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灵活运用中医理论,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治验偶得·双璧铭》 奇症何曾惧险巇,症机暗合仲师机。 得闻四象分经纬,解悟三焦辨细微。 银针点穴通玄府,杏露调元化浊醪。 竟使沉疴如雪释,有方不必问卢医。
古代中医 “把脉知病” 的原理:一场跨越千年的生命解码之旅 当电视剧里的老中医三指轻搭患者腕部,片刻后便道出 “肝郁气滞”“气血两虚” 的诊断时,现代人总会对这门 “指尖上的神秘艺术” 充满好奇。古代中医为何能通过把脉知晓病症?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生命密码?让我们透过《黄帝内经》的智慧之光,揭开脉诊背后的科学逻辑与哲学思考。一、脉诊的本质:触摸气血运行的 “动态地图 (二)微循环理论与经脉的共鸣 若用现代医学解释,中医的 “脉” 与 “经脉不畅” 其实对应着 “血液循环与微循环障碍”。现代医学认为,微循环(毛细血管网)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交换营养和代谢废物的关键环节,微循环不畅会导致组织缺氧、代谢废物堆积,进而引发炎症、疼痛甚至器官功能衰退 —— 这正是 “百病之源”。 中医的 “孙络” 对应微观血管,外界环境(如寒邪)或情绪(如焦虑)可导致微血管痉挛、瘀滞,进而影响整体脉象。 五、脉诊的现代启示:不止于 “摸脉”,更在于 “察机” 立新七针研究所提出:“脉代表着很大的时空”,真正的脉诊高手,需具备 “洞晓世事、洞悉人生” 的智慧。这给当代健康管理带来三大启示: (一)从 “病” 到 “人” 的整体观 把脉不仅是 “查病”,更是 “查人”。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情绪状态、饮食习惯,比单纯记住脉象更重要。 例如:长期熬夜者多 “细数脉”,单靠药物调理难以根治,需结合作息调整。 (二)从 “治已病” 到 “防未病” 的前瞻性 通过脉象变化预判健康风险,如 “弦细脉” 预示肝郁血虚,可提前干预防止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疾病。 现代中医可结合体检数据(如血脂、血压),将脉诊与西医指标互补,构建更精准的健康评估体系。 (三)从 “技术” 到 “道术合一” 的修行 脉诊的最高境界,是通过脉象感知生命的 “气机”。如同古琴大师拨动琴弦,医者指尖下的不仅是脉搏,更是患者生命状态的共振。 这要求医者兼具扎实的中医理论、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对 “天人合一” 哲学的深刻领悟。 结语:脉诊不是 “算命”,而是生命的 “翻译官” 古代中医 “把脉知病” 的神奇,并非源于 “神秘力量”,而是基于对 “天人相应”“气血循行”“整体平衡” 的深刻洞察。它通过观察血气的动态变化(脉象),结合时空背景与人体规律,推导出病因与病位 —— 本质上,是身体向医生发出的 “信号翻译”。 把脉知病,既是一门精密的 “生命统计学”,也是一种灵动的 “生命诗学”。它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将人体视为与自然同频的生命体,通过脉搏的细微波动,解读生命的密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当我们再次看到医者三指轻搭腕部时,或许能读懂那指尖下流淌的,不仅是血脉的跳动,更是千年中医对生命的敬畏与洞察。 “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黄帝内经》 真正的脉诊智慧,不在 “摸脉” 的技巧,而在 “察机” 的觉悟:知常达变,以道御术,方能在指尖与脉搏的对话中,听见生命最真实的声音。 
癫痫起于何因? 答曰:癫痫二症,缘由先天真阳不运,寒痰阻塞也。夫癫者,神之乱也;病者,痰之阻也。二症大同小异,癫者言语重复不止,痛者不言不语若痴。按人身立命,无非活一口真气,真气一足,万窍流通,一切阴邪,无从发起;真气一衰,寒湿痰邪顿生,阳虚为痰所扰,则神志不清,顽痰流入心宫,则痛呆并起。古人立“五痫”之名,因其有作羊、犬、猪、牛、马声之情形,以决痫之由来也。以余所论,真气衰为二病之本,痰阻是二病之因,治二症贵宜峻补元阳元阳鼓动,阴邪痰湿立消,何癫痫之有乎?  癫痫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羊角风,很多的时候都是会出现惊恐的表情,癫痫是一个发作性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脑内的神经原群过度地异常放电,造成的阵发性的脑功能的障碍,这种脑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很多形式,最多见的就是大家看到的抽筋的现象,出现这些情况是很危险的,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下癫痫病处理方法有哪些吧。 癫痫发作时的处理方法主要是这些: 1、不要塞任何东西到口中,更不要硬把咬紧的牙齿撬开,但若病人的嘴能张开或有感觉将要发作了,亦可将压舌板、折叠的腰带、手套或其他坚固不易损坏的东西置入口内。 2、如果病人躺卧在床榻上,不可远离,以免跌落,发生意外。 3、维持呼吸道的通畅,松开过紧的衣服。 4、立即躺下,将病人侧卧或仅使头部侧向一边,使病童口液易于从口中畅流。 5、不需作人口呼吸,尤其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因易将呕吐物挤入肺部,造成窒息。 6、不需叫救护车,除非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以上仍不止时才需即刻送医。 7、预防意外伤害,移开周围尖锐、硬、烫之物,以免受伤。可以枕头、棉被等软物围护在病童四周。 8、仔细观察与记录发作的型态、持续时间,可做为医生的参考。 癫痫发作的处理方法。面对癫痫的严重情况,您不仅需要的专业的治疗措施,也要注意治疗的护理良方。癫痫的发生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一旦发病就会给患者的生活以及身体造成影响,只有专业的护理才会有最佳的缓解效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