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vestgz ilovestgz
关注数: 12 粉丝数: 27 发帖数: 3,802 关注贴吧数: 13
【节目预告】8月18日中央6套15:25播出敏敏的《王树声征战豫西》 2005年8月18日中央6套15:25播出敏敏的抗战题材电视电影《王树声征战豫西》(该片获得电影频道第5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各位敏迷注意到时收看,看完后谈谈观后感,呵呵。《王树声征战豫西》   电视电影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2004年出品   编剧:王强、张东   导演:安澜   主演:马诗弘、张志坚、章艳敏、楚松中   故事梗概: 1944年初,日本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全面失利。为扭转战局,日军于1944年4月发起河南战役,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为适应战略格局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44年9月组建了以王树声为司令员、戴秀英为政委的河南人民抗日军和河南省军区,进军河南豫西敌后。当时,河南的形势错综复杂,日军、伪军、国民党和各地方武装势力互相割据,积怨甚深、矛盾重重,物资极度贫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王树声率部队开赴豫西后,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靠着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指挥作战上的大智大勇和来自人民群众的淳朴,很快就化解了舒大章等地方武装势力之间的积怨和矛盾,争取和团结了豫西地区的各种抗日力量,组织和团结所有抗日力量在短短的8个月时间里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围剿,在河南豫西站稳了脚跟的同时,还成功建立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抗日敌后根据地,打通了华北与鄂湘的联系,粉碎了日寇的战略企图,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精彩视点: 影片以1945年初王树声为司令员的河南人民自治军、河南军区在极其复杂的局面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争取和团结一切武装力量前仆后继、英勇作战建立广阔的抗日根据地,并成功粉碎日军围剿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改编。其中,逼真的战争场面和鲜活风趣的人物塑造,使王树声大将军本来就富有强烈传奇性的革命经历更加传神而精彩。
【节目实录】感 受 坚 强(实话实说) 导语: 不满十七岁的少女张穆然身患癌症,坚强乐观的她,最大的愿望是在《实话实说》节目里和主持人共同主持节目,并通过越洋电话采访桑兰,共同探讨如何面对困难,然而张穆然即将圆梦时,她的病情突然恶化,不能到现场参加节目。《实话实说》特别制作这期节目献给张穆然。 崔永元: 大家可能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做这个节目。北京有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她的名字叫张穆然。在97年的时候,她被诊断出得了癌症,在这一段时间里,这位十七岁的女孩子,动过三次大手术、十三次化疗,在这过程中,这位女孩子始终是快乐的、始终是坚强的,很少有人见她掉过一滴眼泪。前一段有记者采访的时候,她说了一些自己的心愿,其中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到《实话实说》节目来做一次主持人,我们觉得这个女孩子的心愿应该得到满足,我们就同意了,大家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这期节目,想给她一些惊喜,把她喜欢的主持人和演员都请到现场。就在昨天下午的时候,忽然这个女孩病情又加重了,被送到了北京肿瘤医院,到我们现在录节目这个时候,医生还在紧张的抢救她,所以,她就不能到我们的现场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勇敢的小姑娘吧! 张穆然: 以前没生病之前设想自己,一天早晨五点钟起,忙忙碌碌开始一天,做很多样的工作,那种工作很好很适合我,就在十月份我不知道我复发之前,九月份吧,我自己到一九六中学办了一次休学,然后呢又去看医生,然后呢还替我妈办户口,我觉得那会生活特别充实,好象找回我自己一样。我觉得好像张穆然又是你了,你又回来了。以前我就觉得,你张穆然又也不缺胳臂也不少腿,赶明儿你会有口饭吃,没准儿你还可以干得更好一点。但是后来得了病吧,就感觉到,哎呀你转了一个弯,你往回走了。经常我也翻起书本,也经常回到校园,但回到校园和我在校园读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我看到别的孩子在读书、看到别的孩子在汲取知识、在玩耍、在跟老师一块谈心说话,我特别渴望那样,因为曾经我也那样过,而且那会儿可以说我在同学和老师当中都是大红人。老师对我特别好,可以不夸张地说老师完全像母亲一样对待我。特别想回到校园,想再次感受那种感觉,当然现在不可能了,因为到我自己办休学的那一天,我感觉以前我的生病还有一个目标,你98年9月份可以上学,而一张B超单子告诉我,你不可能了,你今年不可能上学了。现在我也不敢去想,刚才母亲为什么说我应该把我的最大心愿说出来,因为我不敢去想,我不知道明年我能不能上学,我不知道明年会不会重返校园,虽然这是最大的愿望,但我不敢说,我怕这个心愿实现不了。我叠了好多星星和千纸鹤,人家说叠一千个千纸鹤能圆一个梦,我叠够了,我的愿望是我早日康复,我还叠了999个星星,我的希望是我能够上学。但愿这些愿望会实现。 崔永元: 张穆然说她喜欢看这个节目,我想她肯定不希望在这个节目中看到我们都是眼泪。我也尽最大的努力,我希望今天的节目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你好,水均益,刚从巴格达回来。我前两天看了你写的书,你每次出去采访,尤其是到战区采访的时候,你母亲特别担心,担心自己的儿子在那有什么危险,书上写的非常真切,你的母亲说:台里怎么不让白岩松去采访这个?但就是你去了,你感觉到很危险吗? 水均益: 应该老老实实说做记者让我感觉到,这个职业必须要求我去做这个,不管它是苦也好、累也好。 崔永元: 张穆然可能非常想知道,我现在替她发问:那一段你是怎么挺过来的? 水均益: 作为一个人如果要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潇洒的走一回,能够去用一种正常的心态去面对所有的这种你所遇到的不可预知的事情——困难呀、挫折呀,甚至于是巨大的打击和灾难,那么一切的东西取决于你如何面对你所看到的这些困难。 崔永元: 你认为心态会非常非常重要。张穆然今天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采访任务,就是通过越洋电话采访和她一样年龄的小姑娘桑兰,今天她没来,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对白岩松)张穆然为什么这么乐观,我分析了一下,她非常喜欢看喜剧,很多喜剧演员都是她喜欢的,她说,她要当主持人一定要把赵本山问倒。我是问不倒,你去把他问倒。
好消息!敏敏的电视电影获奖了 《王树声征战豫西》 央视国际 (2005年06月08日 12:57)   《王树声征战豫西》   电视电影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2004年出品   编剧:王强、张东   导演:安澜   主演:马诗弘、张志坚、章艳敏、楚松中   故事梗概:   1944年初,日本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全面失利。为扭转战局,日军于1944年4月发起河南战役,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为适应战略格局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44年9月组建了以王树声为司令员、戴秀英为政委的河南人民抗日军和河南省军区,进军河南豫西敌后。当时,河南的形势错综复杂,日军、伪军、国民党和各地方武装势力互相割据,积怨甚深、矛盾重重,物资极度贫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王树声率部队开赴豫西后,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靠着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指挥作战上的大智大勇和来自人民群众的淳朴,很快就化解了舒大章等地方武装势力之间的积怨和矛盾,争取和团结了豫西地区的各种抗日力量,组织和团结所有抗日力量在短短的8个月时间里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围剿,在河南豫西站稳了脚跟的同时,还成功建立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抗日敌后根据地,打通了华北与鄂湘的联系,粉碎了日寇的战略企图,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精彩视点:   影片以1945年初王树声为司令员的河南人民自治军、河南军区在极其复杂的局面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争取和团结一切武装力量前仆后继、英勇作战建立广阔的抗日根据地,并成功粉碎日军围剿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改编。其中,逼真的战争场面和鲜活风趣的人物塑造,使王树声大将军本来就富有强烈传奇性的革命经历更加传神而精彩。 责编:晓宇 来源:CCTV.com
为大家找找大陆版侠客行最好看的几集 当年看大陆版侠客行时,支撑我看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等待阿绣出场,可敏敏的戏份却很少,满眼都是梳两个大牛角辫的叮当和油头粉面的石中玉在那跳来跳去恶心我(平心而论,两个演员其实都不错),偶尔那个恐龙级的欢欢乐乐又出来登场献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可实在是不知道阿绣什么时候出场,还得耐心地看,呵呵!敏敏大量的戏份是从第16集中段开始的,石破天被叮当绑成大粽子扔进阿绣的被窝。其实在前几集,也有敏敏的戏,比如雪山剑派的大会,阿绣被石中玉调戏等等,零星的几个镜头,没什么意思。16集中段到20集,是敏敏在该剧里最出色的演出,导演也终于给了敏敏充足的戏份和表现的机会,虽然当时敏敏的演技有所不足,但用灵气与悟性弥补了缺陷,阿绣的温柔腼腆,秀美可人,冰雪聪明被敏敏演绎得十分真实,一颦一笑让人如沐春风沁人心脾。推荐第18集阿绣与石在伴晚促膝谈心,表明心意,夕照下的敏敏美得出尘脱俗,在配上娇美动人的声音,实在是天仙化人,如在梦境,呵呵!还有19集中阿绣教石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不错的。还有史婆婆也演得很好,很有大家风范。总之,16集到20集是大陆版侠客行最值得看的几集,不过也得忍受叮叮当当时不时跳出来,没办法啊,谁让她是女一号啊!到了第20集阿绣被奶奶带走了(在这集我很不喜欢阿绣与叮当对诗的戏,没什么意思,属于导演烂加的情节),敏敏的戏份也告以断落。从20集后半段开始又要忍受没有阿绣的日子了,叮当一口一个天哥真叫恶心,哪有阿绣的大粽子哥哥听着舒服。虽然石破天也时不时的想起阿绣,但还是看得昏昏欲睡啊!(演侍剑的小姑娘不错,呵呵)煎熬达10集之久,到了第30集终于结束了,石与阿绣也重逢了,不过从心里讲敏敏在30集到40集的戏远不如前面的,可能是导演的安排吧?当然这里重点刻画的是石破天,敏敏就像个花瓶一样。纵观整个侠客行,无论是原著还是电视剧,对阿绣的着墨都不多,但初出茅庐的敏敏却很出色地完成了角色的塑造,当然由于电视剧本身的质量不高,敏敏也被埋没了,挺遗憾的!对于其他演员的评价,我都发在侠客行吧里了,具体见我的帖子http://post.baidu.com/f?kz=13556807http://post.baidu.com/f?kz=17159461这首哥献给阿绣:冰雪少女入凡尘西子湖畔初见睛是非难解虚如影一腔爱一身恨一缕清风一丝魂仗剑携酒江湖行多少恩怨醉梦中募然回首万事空几重幕几棵松几层远峦几声钟冰雪少女入凡尘西子湖畔初见睛是非难解虚如影一腔爱一身恨一缕清风一丝魂仗剑携酒江湖行多少恩怨醉梦中募然回首万事空几重幕几棵松几层远峦几声钟几层远峦几声钟
只有一个半人识得他(转帖) 阿绣便是雪山派白自在的孙女,“气寒西北”白万剑的女儿,亦即遭受石中玉强奸未遂羞愤自杀幸而未死的“白小姐”了。史婆婆便是她的奶奶,白自在的夫人。按说,她是遭受石中玉恶行的正主儿,对石中一自是深恶痛绝。然而她居然能十分肯定眼前这位少年决计不是石中玉!她之所凭,无非队看到相貌有些相似之外,尚能看到这位少年的忠诚厚道的品质与石中玉俨然南辕北辙。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极难。小叫化还是那个小叫化,照样依然是那么忠诚厚道,但碰到了多少江湖人士却都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其中包括长乐帮诸人,雪山派诸人,丁当,石清,闵柔......等一干老于江湖,阅人多多而又聪明灵慧之人。然而这些人都几无例外地将他当成了石中玉或石破天!---没有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谁象阿绣那样不光看到他与石中玉长相相似,同时又看到品性不同!众人都被这两个人的相似(只是相似而已却绝非完全相同)的面相所迷惑,谁也不想到这二人品行的悬殊。至于其他的人,则亦恐怕是“谬误被重复三遍也便成了真理”了,即便有一丝半忽儿的疑虑,但人人皆云,物证(依然表象)俱在,也就只能人云亦云了。---人世间多少悲剧便是这样形成的!有意也罢,无心也罢,只看表相,人云亦云,乃是人类的致命的劣根性。从而,我们便应该深切地体会,上述引文之中,何以小叫化“说得几句'多谢你',忍不住流下泪来”。并且自此而后爱定了阿绣,这并非只因为阿绣美丽温柔,聪慧端庄,更因为阿绣乃是世上唯一不相信他是石中玉的人,是他的唯一的“知己”呵!除了阿绣之外,尚有“半个”人便闵柔,之所以说闵柔只能算“半个”,那是因为闵柔在石清怀疑这少年不是他们的儿子石中玉时,闵柔却道“我认定他是我的儿子......怀疑是有的,但不知怎么,我相信他......他是我们的孩子。什么道理,我却说不上来。”也许是母子天性吧。只是,石清怀疑他不是石中玉是对的,而闵柔认定他是自己的儿子也是对的。只不过是,他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不是长子石中玉,而是“死了”的石中坚!如此而已,令人感伤唏嘘,尤其金庸笔墨下至细至微处亦有关照,且写得不动声色却又意味深长。
电影《芦花》剧本(改定稿) 序: 菜地 日外 人物:村长遍地油菜花盛开着,叠出片头字母——水村花香。镜头慢慢摇起,看到江西一座冒着炊烟的民宅。队长在花地里匆匆忙忙地跑来,站在远处高喊着。村 长:大春……你老婆快生了…… 1、 豆腐坊 日内 人物:大春大春正在做豆腐,听到喊声放下手中的活,踢翻了脚下的水盆,朝门外跑去。 2、 菜地 日外 人物:大春、村长、婴儿大春和村长朝着油菜花地的尽头跑去,渐渐的消失。从油菜花摇起,大春抱着刚出生的芦花从尽头走来。大春回头望去,遍地的黄花慢慢的便成了血红的颜色。田香(画外音):啊……(生孩子声嘶力竭的喊声)护士(画外音):快……快……这个产妇不行了,赶快把主任找来。同志(画外音):不行,主任正在游街,不可能来这里,你们想办法!大春(画外音):我求求你们,你们一定要把我媳妇救活啊……田香(画外音):啊……(呼喊声已经变得非常微弱)大春(画外音):田香,你一定要挺住啊,他们去找大夫去了,你一定要挺住啊……田香……田香……大春满脸泪水,孤独的抱着孩子站在那里发愣。 3、院里 雨外 人物:大春、村长、大嫂 淅淅沥沥的雨水从瓦砾的缝隙中滴落到地上,大春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老队长和一个大嫂走来。 村 长:大春,有什么事要生产队帮忙尽管说,你一个人带这个孩子不容易。 大 嫂:老弟,人死都是天意,过去了就过去了,你还要振作起来,弄孩子都是娘们的事,又需要我帮忙你就招呼 大春还是一个人在抽着烟,一声不发。 小雨继续下着…… 4、郭大夫家 夜外 人物:大春、郭大夫 急促的敲门声打破的寂静的沉夜。郭大夫披着褂子打开房门。 郭大夫:谁啊? 大春(OS):郭大夫,我家闺女发烧烫得不得了,一直都下不去,麻烦你去看看…… 5、小村道 夜外 人物:大春、郭大夫 赤脚医生郭大夫背着药箱,大春提着马灯照路,俩人急匆匆地走过石板路。 6、大春家 夜内 人物:大春、郭大夫、婴儿 油灯下照着温度计,郭大夫看着。 郭大夫:才38度,小孩子发点烧,看把你急的,我给开点药,明天就好了。 大春终于松了口气,给郭大夫端了杯水。 大 春:谢谢郭大夫。 郭大夫边在药箱里取药边说。 郭大夫:别叫大夫大夫的,我现在是赤脚医生,你就叫我老郭。 大春憨厚的笑着。 大 春:老郭……得多少钱? 郭大夫:怎么能要钱呢,这都是革命工作需要。 大春不知所措的突然想起了什么,掉头朝门外跑去。 郭大夫纳闷地看着大春的举措,这时大春拿着一块豆腐走来。 大 春:新鲜……这是新鲜的…… 郭大夫接过豆腐,边谢边朝门外走去。走了几步突然站住回过头来。 郭大夫:这知青留下的野种你还挺上心。 大 春:她是个孩子嘛。 郭大夫笑了笑转身走了。大春慢慢蹲在门槛上,陷入了沉思。 7、(闪回)码头 日外 人物:齐高志、村长、知青们、老乡们 村子里的几位妇女敲打着鼓,码头的横幅上写着:欢迎上海知青来我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时村长领着村里的父老乡亲迎接着从上海坐船而来的上海知青。里面有史诗,齐高志等下乡知青。鞭炮声、锣鼓声、乡亲们的欢迎声和刚到知青们不知所措惊恐的面孔辉映在一起。 8、(闪回)芦花村大队部 日内 人物:田香、齐高志、村长、史诗、群众 村长兴高采烈地在致辞。 村 长:知青同志们,欢迎你们,我代表全大队的父老乡亲欢迎你们响应毛主席号召下乡插队啊! 说着,村长与其他干部同时鼓起掌来。 村长招呼知青们坐下,并让人倒好茶水,尔后又指着一帮群众。 村 长:这些便是来接你们进村的老表。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