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馨雨
薰馨雨
关注数: 0
粉丝数: 6
发帖数: 312
关注贴吧数: 3
【海南大学-毕业证学位证】其行为世界最牛B 遭受如此待遇很想哭,没心情多说,至于造成外壳还要等到我们走了之后才寄回去,伤了学生的心,浪费学校的钱的,希望当事人出来解释道歉!最后想对你说:狗日的~
【问问】校园卡 套餐问题 好像现在我们学校校园卡调整套餐了,由于不在学校,不知道动感地带现在有具体什么新套餐??知情人告知一下嘛,谢谢了
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开发模型(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是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软件开发包括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有时也包括维护阶段。 软件开发模型能清晰、直观地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规定了要完成的主要活动和任务,用来作为软件项目工作的基础。 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是1970年W·Royce提出的瀑布模型。该模型给出了固定的顺序,将生存期活动从上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逐级过渡,如同流水下泻,最终得到所开发的软件产品,投入使用。但计算拓广到统计分析、商业事务等领域时,大多数程序采用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等)编写。瀑布模式模型也存在着缺乏灵活性、无法通过并发活动澄清本来不够确切的需求等缺点。 典型的开发模型有:①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②渐增模型/演化/迭代(incremental model);③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④螺旋模型(spiral model);⑤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⑥智能模型(intelligent model) ; 7. 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1. 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 遗憾的是,许多产品都是使用"边做边改"模型来开发的。在这种模型中,既没有规格说明,也没有经过设计,软件随着客户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被修改. 在这个模型中,开发人员拿到项目立即根据需求编写程序,调试通过后生成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在提供给用户使用后,如果程序出现错误,或者用户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员重新修改代码,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这是一种类似作坊的开发方式,对编写几百行的小程序来说还不错,但这种方法对任何规模的开发来说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其主要问题在于: (1) 缺少规划和设计环节,软件的结构随着不断的修改越来越糟,导致无法继续修改; (2) 忽略需求环节,给软件开发带来很大的风险; (3) 没有考虑测试和程序的可维护性,也没有任何文档,软件的维护十分困难。2.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1970年Winston Royce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直到80年代早期,它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在瀑布模型中,软件开发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当前活动接受上一项活动的工作结果,实施完成所需的工作内容。当前活动的工作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该结果作为下一项活动的输入,继续进行下一项活动,否则返回修改。 瀑布模型强调文档的作用,并要求每个阶段都要仔细验证。但是,这种模型的线性过程太理想化,已不再适合现代的软件开发模式,几乎被业界抛弃,其主要问题在于: (1) 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 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的风险; (3) 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我们应该认识到,"线性"是人们最容易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的思想方法。当人们碰到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其分解或转化为一系列简单的线性问题,然后逐个解决。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可能是复杂的,而单个子程序总是简单的,可以用线性的方式来实现,否则干活就太累了。线性是一种简洁,简洁就是美。当我们领会了线性的精神,就不要再呆板地套用线性模型的外表,而应该用活它。例如增量模型实质就是分段的线性模型,螺旋模型则是接连的弯曲了的线性模型,在其它模型中也能够找到线性模型的影子。3.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 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ASP.NET的GridView 与 DataGrid 服务器控件 GridView 控件是 DataGrid 控件的后继控件。与 DataGrid 控件相似,GridView 控件旨在在 HTML 表中显示数据。当绑定到数据源时,DataGrid 和 GridView 控件分别将 DataSource 中的一行显示为输出表中的一行。 DataGrid 和 GridView 控件都是从 WebControl 类派生的。虽然 GridView 控件与 DataGrid 控件具有类似的对象模型,但与 DataGrid 控件相比,前者还具有许多新功能和优势,包括:更丰富的设计时功能。改进的数据源绑定功能。排序、分页、更新和删除的自动处理。其他列类型和设计时列操作。具有 PagerTemplate 属性的自定义页导航用户界面 (UI)。GridView 控件和 DataGrid 控件之间的差异包括:不同的自定义分页支持。不同的事件模型。改进的设计时功能使用 DataGrid 控件时,数据的排序、分页和就地编辑需要附加的编码。GridView 控件则使您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即可添加排序、分页和编辑功能。实际上,可以通过在控件上设置属性来自动完成这些任务(以及诸如到数据源的数据绑定等其他常见任务)。在设计器(如 Microsoft Visual Studio)中工作时,可以利用内置在 GridView 控件中的设计器功能。GridView 控件提供了对智能标记面板的支持,这种面板为执行常见任务(如设置属性和启动模板编辑)提供了方便的界面。改进的数据源绑定功能通常,将 DataSet 控件、DbDataReader 控件或集合(如 Array、ArrayList 或 System.Collections 命名空间中的其他一些类)分配给 DataGrid 控件或 GridView 控件的 DataSource 属性。DataGrid 控件和 GridView 控件可以绑定任何实现 IEnumerable 或 IListSource 接口的对象。 DataGrid 控件可以以声明方式绑定 DataSourceControl 控件,但这只适用于数据选择。必须手动编码才能实现排序、分页、更新和删除。GridView 控件支持 DataSourceID 属性,该属性接受任何实现了 IDataSource 接口因此可以利用数据源控件的排序、分页、更新和删除功能的对象,例如,SqlDataSource 控件。其他列类型GridView 控件支持以下列类型:BoundField、HyperLinkField、ButtonField、CommandField、ImageField 和 CheckBoxField。 内置和自定义分页支持DataGrid 控件需要其他编码用于分页。GridView 控件通过设置 PagerSettings 属性自动支持分页。PagerSettings 属性支持四种模式:Numeric(默认值)、NextPrevious、NumericFirstLast 和 NextPreviousFirstLast。Numeric 模式显示带编号的页链接而不是“下一个/上一个”链接,并且 NumericFirstLast 选项添加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页链接。GridView 控件的 PagerStyle 属性可以用于设置页导航的样式和位置。另外,可以使用 PagerTemplate 自定义 GridView 控件的页导航按钮。GridView 中的自定义分页支持由绑定数据源控件提供,而 AllowCustomPaging 机制则是由 DataGrid 控件提供的。扩展的事件模型DataGrid 和 GridView 控件具有不同的事件模型。DataGrid 控件引发操作的单个事件,而 GridView 控件能够引发操作前和操作后的事件。GridView 控件支持在对字段排序时发生的 Sorting 事件。注意,此排序事件发生在 GridView 控件自动处理排序操作之前,这样您将有机会检查或更改 SortExpression 属性,或通过在传递的事件参数上将 Cancel 属性设置为 true 来取消此操作。 GridView 控件支持在 GridView 控件完成排序操作之后发生的 Sorted 事件,这样您将有机会更改排序操作的结果或设置其格式。相反,DataGrid 控件支持在对列进行排序时发生的 SortCommand 事件。同样,GridView 控件支持在 GridView 控件自动处理更新操作之前和之后发生的 RowUpdating 和 RowUpdated 事件。相比之下,DataGrid 控件支持在对网格中的项单击“更新”按钮时发生的 UpdateCommand 事件。
或许该离开这个贴吧了! 由于时间关系以及不像以前那样经常来这里逛了,但是来看真的感到悲哀!现在我们学校贴吧已经不像当年那样凄凉,记得04年的那个时候就那么几个主题,或许当年的话题没有今天的热门不能吸引人!但好好看看大多数主题都是什么合并,以及相互抨击之类的帖子!这里学校的贴吧,这里是一所大学的帖子,而不是用来发泄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要海大的人骂两院人,两院人骂海大的人,海南人骂内地的人,内地的人骂海南人呢!我们为什么不把都看成是一家人呢?你骂了对方你又没有多了一根茎,或是对方少了一根毛,我们既然来了海南就不要抱怨,必定道路是自己选择的,这个地方不好,最多读完四年就走人,合必骂呢!假如真的是愤青那么我们也应该用得体的言语!关于合并,我们在这里唧唧歪歪有用吗?我们在这里这么样说,都不会有官方的人来看,就算来看也不会听进去意见,决策是在他们手中,不是我们来决定的,合并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几年了,合并了吗?说现在的这个五月挂牌,挂了吗? 04年我们学校说要搬到海口独自申请211,也出了文件,但是最终也只是美丽的谎言!那些无聊的贴子你认为不好,就不要把它顶上来,也不要去评论,就让它沉下去............哎,或许是该离开贴吧的时候的了,不想在看这个低俗的贴吧
本帖子为个人所用,误留言!否则删除! 本帖子为个人所用,误留言!否则删除!
中国高校获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励情况 1979-2006中国高校获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励情况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特等奖 一等奖 合计 1 清华大学 北京 0 7 7 2 北京大学 北京 0 5 5 中南大学 湖南 0 5 5 4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0 4 4 5 复旦大学 上海 0 3 3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0 3 3 7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 1 2 四川大学 四川 0 2 2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0 2 2 浙江大学 浙江 0 2 2 东北大学 辽宁 0 2 2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0 2 2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0 2 2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0 2 2 河海大学 江苏 0 2 2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0 2 2 17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0 1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0 1 1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0 1 1 江南大学 江苏 0 1 1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 0 1 1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0 1 1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0 1 1 湖南大学 湖南 0 1 1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0 1 1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0 1 1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0 1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0 1 1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0 1 1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 0 1 1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海南 0 1 1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0 1 1
中国高校技术创新贡献力排行榜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分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个奖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 “国家重大科技奖励”是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最高展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2007中国高校技术创新贡献力排行榜”以改革开放以来至2006年我国高校获得的国家重大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奖为数据基础统计得出,是衡量高校技术创新贡献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反映我国高校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表5.2.1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获得国家重大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奖最多,共34项高居2007中国高校技术创新贡献力排行榜首位,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体现出雄厚的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实力,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技术创新贡献力最强、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水平最高的高校,是我国高校技术创新的领头羊。中南大学12项列第二,体现出较强的技术创新贡献能力,其中2000以来共获7项奖励,不愧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典范。复旦大学10项列第三,浙江大学9项列第四,这两所大学作为我国老牌名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都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各8项并列第五,这三所大学的技术创新贡献能力也相当不错。北京大学7项列第八名,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各6项并列第九名。 从高校获数量来看,获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励最多的五所高校依次为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获国家重大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最多的的五所高校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统计显示,1979年~2006年前后27年间,我国千余所大学中仅有32所高校共获得61项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励,获奖数与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和技术发明奖相比较少,投入与产出的反差太大,这再一次以有力的事实证明,我国高校必须转变办学理念,不仅要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高创新能力团队的建设,也要进一步提高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现实转化能力,而不是让初级研究成果“束之高阁”、躺在“死亡之谷”上。 从高校获奖等级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最多,各2项,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各获1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4年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等完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完成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双双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打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六年空缺局面,是我国最具标志性的自主创新成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993年中国农业大学完成的“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沙库综合治理”获得我国高校唯一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足见中国农业大学对社会的贡献。
领导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题词 1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