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子城
仙子城
关注数: 28
粉丝数: 59
发帖数: 2,015
关注贴吧数: 7
桐城人的黄梅戏天赋太强大了 严凤英就不用说了,没有她,也就没有黄梅戏的横空出世,是她开创引领了这一门安徽地方特色的音乐艺术的一个世纪的繁荣。
天济秋江水, 人勤秋浦花。 一俟秋风起, 香杀五侯家。
合池在哪里?说说人脉的重要性 安徽一波骚操作来了
一座仙袂飘飘的城市,池州!
一座仙袂飘飘的城市,池州!
千遍墨空画难成,百弄弦断曲未明。谁借玉笔玲珑指,岂敢不作秋浦吟!《遇见池州》
千遍墨空画难成,百弄弦断曲未明。谁借玉笔玲珑指,岂敢不作秋浦吟!《遇见池州》
三季度GDP,532.3亿这一次公布的还蛮快的 三季度GDP,这一次公布的还蛮快的
看池州天下无水
莫道少年无才情,一入秋浦自会诗!池州风光。
池州风光小辑
蛟龙出海,池州大吉 好兆头啊
一中校长要换人了 前)进行公示: 王庆邦,男,汉族,56岁,籍贯、出生地安徽贵池,大学学历,理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池州市第一中学(安徽省贵池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副县级),拟任市委教育和体育工委委员、安徽交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池州市劳动综合技工学校)党委书记、聘任为校长。 汪炜杰,男,汉族,48岁,籍贯、出生地安徽东至,大学学历,教育硕士,中共党员,现任池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拟任池州市第一中学(安徽省贵池中学)党委书记、聘任为校长。
借读在外的池州籍优秀学子也应该是家乡宣传重点 比方说有位望江学子在贵池读高中获得了省状元,人家现在心里还是只有家乡望江,他的文章里对那个状元头衔归属贵池而不属于望江认为很遗憾,比方说三年贵池高中毕业后当选了中科院院士的枞阳籍汪老,他心里的情感天平还是倾斜向他的启蒙之所浮山中学他的家乡枞阳。所有,希望池州媒体,池州籍借读在外的优秀人才,也要多宣传一下,也要问问他们的学习心得,听听他们讲讲外地和本地的教学方式的差异,即可以找出池州教育不足之处,也可以笼络游子和家乡的情感。池州人才紧缺,经验匮乏,既然有好的资源,就要好好抓住。
因水而生的池州,滨江滨湖都没了 真的很失落。 看当下各城市风貌,哪个不是波光粼粼、高楼倒影!唯独池州,坐拥长江和平天湖两大水资源,却都无法在城建方面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不得不说,这是历来城市规划设计团队的一大败笔。
池州平天湖,中国最大城市内湖 水域面积11平方公里,大家有意见吗?!
池州寻古 贴吧太冷清,发一点古色古香的池州特产吧。
贵池自然风光
贵池自然风光
安徽精英六六 跟东三省杆上了
这池州风景照拍的很唯美啊 作者饶颐
致将军(小诗一首) 临安浩气在, 秋浦留忠魂。 生在齐山下, 常怀岳将军。 江山须永固, 社稷应长存。 翠微复远望, 精神满国门。
一季度各市GDP二产数据 二产数据
天地无穷尽,书海见大千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池州的未来在东部? 这个图是真的吗?
池州城南
建议池州打造国际级文化花城 不知道池州的市花是什么,应该不会是杏花吧! 因为杜牧那首千古传诵的《清明》诗,赋予了杏花特别的文化意义,而作为诗作的诞生地,池州杏花村从此万古流芳,杏花也就成了池州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如果杏花作为池州的市花,也理所当然、无可厚非。 不过,我以为,若论花文化历史的地方色彩,杏花绝不是池州地域的仅有,另外还有几种花所催生的池州地方文化特点,一点不比杏花逊色。 比方说,菊花,池州下辖的东至东流古称菊邑,东流江段古称菊江,陶渊明在东流所作的《采菊东篱下》更是将菊花文化推向了更深层次的高度和深度,遥相呼应的是,杜牧另一首《九日池州齐山登高》的“菊花须插满头归”,更惹得无限名仕风流。就凭这两大缘由,菊花要是作为池州的市花应该也当之无愧。 除了杏与菊,另外一种深深刻上池州地方文化烙印的花也不得不提,那就是莲花。池州说莲,自然要和九华山联系起来。九华山佛教圣地,获誉莲花佛国,不仅仅庙宇里的菩萨坐台,甚至池州的平天湖大型水上标志建筑也是莲花台,池州的路灯一度也是莲花造型,蜿蜒迤逦,满城风华。池州长江大桥虽然只是点缀了部分佛手元素,但是,有佛自然有莲,桥虽无莲,莲已在心。所以,池州若选市花,莲花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选项。 这样一来,赋予池州独有地方文化意义的花品,春有红杏,夏有白莲,秋有黄菊,我们还需要一种花来充实池州冬季的文化风韵,池州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四季文化花城了。 不过,冬季的花似乎不多,仅有梅花堪称代表,但池州历史上有关梅花的文化发挥几乎没有,很难从历史文化和今天的地方人文中找到池州和梅花的契合点。 但是,如果我们真要打造文化花城,四季之中已经三季分明,再培养一个冬季地方花神也不是遥不可及的艰难之事。我觉得,可以是梅花,甚至可以植物以外的大自然精灵的雪花,或者体现池州大美半边天的女人花,都可以凭空发挥,打造自己特色的地方内涵,用文化包装起来。 既然是文化花城,自然要赋予强大的文化意义,池州的历史文化特性为此提供得天独厚的支点,如果不发挥一下真的可惜了。 世界级的文化花城,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或者城市形象和人文风貌,都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池字一号姗姗来迟 投资强度要求竞买保证金(万元)起叫(始)价(万元、总价)加价幅度(万元/次)估价报告备案号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1沿江路与九华山大道交叉口西南角地块九华山大道北端西侧99532 住宅 用地 不超过1.6不大于26%不小于38%7010000350005003404818BA0149 经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池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决定公开出让1(幅)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公开出让地块的基本情况和规划指标要求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均可申请参加,申请人可以单独申请,也可以联合申请。 三、我局将根据申请截止时的申请情况,在2019年4月22日17时确定上述宗地公开出让的具体方式(拍卖或挂牌),并告知所有申请人。 本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按照价高者得原则确定受让人。 四、本次公开出让的详细资料和具体要求,见公开出让文件。申请人可于2019年4月10日至2019年4月22日,到池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利用科获取公开出让文件。 五、申请人可于2019年4月15日至2019年4月22日,到池州市清风西路125号向池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要求提交书面申请。交纳竞买保证金的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22日17时。 申请人数满2家的,采取拍卖方式出让;申请人数不足2家的,采取挂牌方式出让。 经审查,申请人按规定交纳竞买保证金,具备申请条件的,池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在2019年4月22日17时确认其竞买资格。 拍卖时间:2019年4月23日15时。 拍卖地点: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池州市清风西路129号)。 挂牌时间:2019年4月23日上午8时至2019年5月5日下午17时。 挂牌地点: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池州市清风西路129号)。 六、其它需要公告的事项 现状净地;起叫(始)价为35000万元(总价);加价幅度为500万元/次。 池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019年4月1日
美丽的约会,江南江北天南海北不期而至 转自池州新闻网
老柳出新枝 寒巢覆暖绿 行者犹切切 春风自徐徐 别径不忍看 前路有还无 江山不随志 年年许与负
老柳出新枝 寒巢覆暖绿 行者犹切切 春风自徐徐 别径不忍看 前路有还无 江山不随志 年年许与负
杜荀鹤乡情诗一首 自江西归九华 [唐代] 杜荀鹤 他乡终日忆吾乡, 及到吾乡值乱荒。 云外好山看不见, 马头歧路去何忙。 无衣织女桑犹小, 阙食农夫麦未黄。 许大乾坤吟未了, 挥鞭回首出陵阳。
杜荀鹤乡情诗一首 自江西归九华 [唐代] 杜荀鹤 他乡终日忆吾乡, 及到吾乡值乱荒。 云外好山看不见, 马头歧路去何忙。 无衣织女桑犹小, 阙食农夫麦未黄。 许大乾坤吟未了, 挥鞭回首出陵阳。
安徽的风景三山和文化五山,不知大家有没有意见! 风景三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 文化五山:八公山,敬亭山,齐山,浮山,褒禅山。
相逢桥上无非客,行尽江南都是诗,跟着诗人笔触寻踪皖南山水 万壑泉声泻碧溪, 小凉天气过溪时。 相逢桥上无非客, 行尽江南都是诗。 《过青阳五溪》 元,萨都剌
池州的平均工资在安徽还算高的啊? 我一直以为池州家里工资在安徽算低的呢
一虹飞度南北,万里殊途同归,池州长江大桥雄姿初露 池州从此张开双臂,欢迎天南海北的朋友,
说说安徽各县市历史上的主政者的都有哪些大咖 我先说池州吧,早期的石城(贵池前身)侯韩当和黄盖也算是三国时的名将了,唐朝有杜牧为池州刺史,宋朝有包公为池州知府,都是名垂青史的重量级历史人物。除了上四位,另外宋朝樊若水、史弥远也分别任过池州知府,当时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然后明朝池州知府顾元镜多少算个知名学者,清朝池州有两任知府喻成龙和郭世纯相对来说有一定的知名度。只是,民国时期的安徽第八区以及今天的池州市,池州的主政队伍中,似乎还没有出现过有较高声望的明星级人物。相信以后会拥有从池州父母官大位上走出去的大咖级人物,期待一下!
看看蚌埠的城建,觉得池州往后楼房建设需要提高品质 这个规模,真的超过芜湖了
秋浦未负君,君亦莫负我!欢迎来池州领略海岸生活的感觉 图片非本人原创,但都是真实的池州
杜牧包拯之后,主池州者,谁声望大?谁更优秀 池州设州府以来,历经数朝,唐宋元明清,或者民国共和,虽有小波折,但第三级行政地位基本稳固。民国是安徽省第八行政区,今天是池州市。七个朝代,一千四百年,主政池州者,应该数百人之众了。在这个庞大的队伍里,唐有刺史杜牧,宋有知府包拯,都成了历史上无比声望的显贵之人,杜包之后,宋朝樊若水、史弥远,明朝顾元镜,清朝喻成龙、郭世纯,在所处朝代或成为历史人物以后,都拥有了一定的道德声望或者显赫地位。
黄梅戏跟湖北真没有半点关系,除了他们也喜爱黄梅戏 真的不要以讹传讹了,尤其是安徽人!我今挑明几点,以正视听: 一,自黄梅戏形成的初级阶段到繁荣时期,创作者和表演者,庞大的队伍群体除了王少舫等几位其他剧种改行过来半路学习黄梅戏的名角外,清一色是安徽人。那时候湖北人黄梅县人还不知黄梅戏为何物,他们当时的本土特色采茶戏和安徽的黄梅戏,无论是声腔还是剧目,大相径庭,毫无雷同相似之处。 其二,后来湖北黄梅人因为安徽黄梅戏的优美音乐,和全国人一样,迷上了这种吸取。因为家乡与黄梅戏同名,故有人想当然以为源出此地,从而形成谣传,黄梅县人湖北人始觉有与荣焉,开始借谣言造势,搞起所谓的迎回黄梅戏运动。可是,毕竟实质上还是别人的东西,这个所谓的迎回运动,也就是请安徽的人去演,请安徽人去教。然而,戏曲究竟是地方特色的品牌,纵然安徽人毫无保留悉心教导,但地域文化的隔阂横亘在那里,湖北人至今只学会了皮毛,难以领会精髓,所以,就算湖北境内的黄梅戏队伍已经比较壮观,但是其产出的作品却依然难入大流,无法比肩安徽。 至于某些人硬要固执地把那些谣传的假历史当证据,而无视声腔特色和创造创始人实际地方性,那么,与这些空泛之谈的想当然论者,就毫无辩论的必要了。
隐隐约约的大城市:池州一角 现场比图片更震撼:
寂寞的金地臧寺(坐标池州) 寂寞的金地臧寺
访齐山 齐山多洞天, 洞洞有神仙。 一洞一稽首, 胸怀人世间。 池阳风正好, 仙居气自闲!
发现池州的招商项目越来越高大上了 发个帖子,还被度娘隐蔽起来了,算了,不发详细内容了,就祝福一下池州的未来吧。
看安徽省会变迁史,透视合芜蚌安四城的城市潜质和时运地运 谁来当一哥:安徽四城争霸简史来自观网:最爱历史 太平天国势力最盛的时候,咸丰皇帝给曾国藩连下七道谕旨,有时前后仅隔一天。 帝国半壁江山失守,尤其是江南财赋之区沦陷,咸丰急得跟狗一样,几乎丧失了理智。 他认为,江浙一带就是帝国的呼吸道,江浙丢了,帝国也要断气了。所以,他给曾国藩的谕旨,中心思想只有一条:保卫苏州,保卫常州,保卫无锡……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曾国藩似乎打定主意要违抗圣旨。他迟迟不行动,继续把湘军主力屯在安徽。他跟皇帝的观点不一样:皇帝认为江浙很重要,曾国藩认为安徽更重要。 他还特别强调,首当其冲是安徽的首府安庆。 1853年,太平军拿下安庆,这是清王朝失去的第二座省城。到1860年,咸丰连下谕旨之时,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曾国藩虽然无法率军夺回安庆,但他始终以敏锐的眼光盯着这座战略之城。 咸丰调不动曾国藩,却也毫无办法。除湘军之外,举国已经找不出第二支劲旅可与太平军相抗衡。 他不仅未将不听话的曾国藩革职,还给他升官,让他代理两江总督。意思也很明白,你曾国藩履新就要到苏州去,不能再窝在安徽了。 曾国藩接受了新职位,却没动身赴任的意思。不过,他内心还是很高兴的,所以给咸丰上了一个奏折,详详细细地跟皇帝阐述了他的战略意图。 在奏折中,他说,湘军已兵临安庆城下,挖掘长壕深沟,若撤围而去,就前功尽弃了。而围安庆的目的,是要断太平军的羽翼,不仅当前关系淮南全局,将来也是克服金陵的根据地。 咸丰一听,确实在理,这才没有催促曾国藩赴任。 1861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围城之战,湘军终于打下了安庆,城内太平军全军覆没。 在太平军占领安庆的八年里,安徽的省会临时搬到了庐州(合肥),而曾国藩则常驻祁门。湘军夺回安庆后,曾国藩立刻把他的大本营挪到安庆,并奏请将省会迁回安庆: 安庆古称重镇,若省会改于庐州,非惟于皖南鞭长莫及,亦距江较远,无从设防…… 战争时期,当以军事为重。安庆扼守天京上游,顺江而下就能直扑金陵。况且,从太平军手中夺回一座省会,意义比一座普通城市大得多。 曾国藩在安庆一住4年,将安庆打造成剿灭太平天国的司令部。与此同时,他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由此拉开中国洋务运动的序幕。在这一情势下,作为安徽省会的安庆,空前绝后地对整个帝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但这只是安庆的回光返照,在随后的安徽省内城市之争中,它连省会的地位都不保,更不要说在全国有何重要地位了。 帝国余晖,安庆留下一个衰微的背影。如此而已。 500 此四城,将围绕安徽省会展开轮番角逐。 一 在晚清,安庆是安徽省的一哥,集安徽省城、安庆府城、怀宁县城于一身,三位一体,牛气极了。 不过,安庆这一地位的得来并不容易。 安徽是在康熙六年(1667)才正式建省,此前一直与江苏同属江南省。建省之后,需要自己的省会。从安徽省的定名,两字分取自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就能知道这个年轻省份当时的中心所在。 建省后,安徽巡抚、按察使先后入驻安庆,表明朝廷事实上已经认定安庆为安徽首府。但吊诡的是,三套领导班子只来了两套,主管钱袋子的安徽布政使一直寄居在邻省的江宁(南京)。 此外,主管教育的安徽学政也不在安庆,而在靠近江宁的太平府治当涂。 这让安庆这个省会从一开始看起来就显得成色不足。 事实上,当时反对安庆当省会的声音还挺大的。主要反对意见认为,安庆的地理位置过于偏西,难以控制全省。 这的确是安庆的软肋。即便到了晚清,从安庆到皖北,走陆路的话,需要翻山越岭,十分不便,一般只能走水路,沿长江东下,到南京再转支流或运河北上,进入皖北。走一趟下来,没有半个月搞不定,相当费劲。 安徽布政使一直在江宁办公,正是图此地往安徽省内各地,比在安庆便捷得多。 但一个省的主要领导长期异地办公,终归不是办法。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乾隆下定决心结束安徽省级官员多地办公的局面,这才使得安庆成为机构健全的省会。 此时,距离安徽建省,已经过去了将近100年。可见,安庆这个省会当得真够窝囊的。 安徽民间传说,安庆被确定为省会,是清朝重臣、安庆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父子两代人极力争取的结果。这个传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庆自身的条件不够硬,并不具备不可颠覆的地位。 以后的历史将不断印证这一点。 500 著名的六尺巷故事,正是源自张英。 二 最早对安庆的省会地位构成威胁的,是同处于长江岸边的芜湖。 契机源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芜湖、温州等4个地方被迫成为通商口岸。 回望晚清历史,那些发展得好的城市,无一不是由通商口岸起家。芜湖也不例外。 第二年,芜湖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埠。这是近代安徽唯一的通商口岸,大江南北的进出口货物,大部分都会聚于此,很快就在全省的经济格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如此,当时大清帝国的红人李鸿章,也相中了芜湖。他奏请清政府,将原来设在镇江的米市移到芜湖。一般的说法是李鸿章家族在芜湖有商业利益,所以他会为芜湖站台。 总之,城市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政治强人的加持。这一点在安徽各市的轮番崛起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正如张廷玉、曾国藩捧红了安庆,李鸿章则为芜湖加油助威,而且正如我们下面将看到的,他也为自己的家乡合肥锦上添花。 传统社会里,粮食是整个国家最大宗的交易。芜湖米市开张后,很快就跻身中国四大米市之一,一度还高居榜首。 开埠 米市的双重利好,一下子把芜湖的地位拉到了历史的最高点。清末民初,芜湖已经取代安庆,成为安徽的金融中心,并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安徽经济首埠。 即便在全国,芜湖也排得上号。一份全国城市国内贸易总额排行榜显示,1934年,芜湖排第13位,在长沙之后,厦门之前。 500 1934年海关统计国内贸易总额(单位:千元)前15名城市,转引自章建的博士论文。 同一时期的安庆,根据时人的观察,经济衰微之势已然十分明显:“其地虽号省会,且为沿江商埠之一,但商业不盛,市面冷落。”究其原因,安庆的市场份额,绝大部分都被邻近的通商口岸九江和芜湖夺走了。 在当时,外省人说起安徽,口中蹦出来的第一个城市一定是芜湖,而不是安庆。作为口岸城市,芜湖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和知名度,已经远远超过省会安庆。 省会之争,可谓箭在弦上。 500 安庆名刹迎江寺,简直是这座佛系省会的隐喻。 三 安徽人民绝对想不到,中途杀出了个程咬金。 真要算起来,芜湖在明清两代都是江南商业名镇,它在近代的崛起还是有迹可循的。但这个“程咬金”,可就是彻头彻尾的新贵了。 这个“程咬金”,正是位于皖北淮河中游的蚌埠。它的三板斧就是:火车,火车,火车。 对中国来说,这么长的历史,城市发展的风口其实就是两个:以清末民国为界,之前的风口是水运(包括漕运、海运等),背靠大江大河大海的地方,都发展得不赖;之后的风口是铁路,成为铁路枢纽的地方,大多飞黄腾达了。 一个地方若兼有水运之利与铁路之利,处在近现代社会经济的转型风口,猪都能上天。 我们之前讲过,郑州取代开封成为河南省会(戳我),全在于卢汉线(现京广线)铁路的一次偶然性选址。蚌埠的崛起,几乎是郑州的翻版。 清末,一条连通南北大动脉的铁路线正在修筑中,等到全线修通,大清已经亡了。这就是1912年通车的津浦线(现京沪线)铁路。 津浦铁路自北向南,斜穿半个安徽。安徽近代交通有个最大的问题——省内长江、淮河、新安江等水系都是东西向,导致南北向的交通十分困难——从皖南到皖中,近在咫尺,远在天涯,更不要说皖北了。津浦铁路的建成,一下子弥补了这个交通缺陷,对安徽的影响,堪称有再造之功。 这一铁路与淮河形成一个斜的十字交叉,交会处是此前数百年默默无闻的淮河渡口小镇蚌埠。 500 津浦线是蚌埠崛起的发动机。 以此为历史分界点,蚌埠从以前仅有百余人口,被称为“七户半”的小地方,一跃而成为皖北第一重镇,仅用20年时间就发展为安徽省内人口逾十万的三个城市之一。 地处铁路重要站点的蚌埠,经济发展模式被概括为八个字:以商立市,盐粮起家。淮盐和粮食转运,是蚌埠发展的两大宗。 而蚌埠达到政治地位的顶峰,则不得不提军阀倪嗣冲。 1913年,袁世凯派倪嗣冲督皖,倪嗣冲慧眼独到,一下子就盯上当时刚刚起飞的蚌埠。 结果,他没把安徽督军公署设在省会安庆,也没设在自己的老家阜阳,而是设在了蚌埠。 军阀混战时代,控制交通枢纽,就能呼风唤雨。倪嗣冲据守蚌埠,跟张勋长期占据徐州,眼光可谓同样老到。 你也很难说是蚌埠成就了倪嗣冲,还是倪嗣冲成就了蚌埠。总之倪嗣冲督皖的7年里,口碑极差,但他就是屹立不倒。而蚌埠也在倪嗣冲进驻之后,一夜成为重镇,对省会安庆的地位构成极大威胁。 最疯狂的时候,倪嗣冲将安徽省政府的全部机关都迁至蚌埠,导致安徽省会出现一个奇葩的现象:安庆有名无实,蚌埠有实无名。 虽然后来迫于压力,倪嗣冲将省署回迁安庆,但随后的继任者都深得其“以军领政”的真传,一直捧着蚌埠。即便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前期两任安徽省主席方振武、石友三,也都长驻蚌埠,导致人们习惯称蚌埠为“临时省会”。 直到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国民政府的统治趋于稳定,安庆的省会地位才逐渐稳定下来。但安庆的心,一直悬着。 1930年代,安徽又建了两条铁路,分别是淮南铁路和江南铁路,前者带旺了合肥,后者给芜湖锦上添花。 至此,安徽省内的“新贵”一个个沿着铁路线排开:芜湖是安徽经济首埠,蚌埠是皖北首埠,合肥是安徽的中坚力量。 这让安庆更显边缘和失落。在铁路成为省会之争重要砝码的时代,安庆一直没有一条铁路建设成功,这让它怎能坐得稳一哥之位? 500 江南铁路为芜湖锦上添花。 四 一直蓄势待发的芜湖,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向省会发起了冲刺。这也是芜湖最接近问鼎安徽省会的一次。 当时,关于芜湖设市、省会由安庆迁至芜湖的声音不断。 芜湖开始了各项筹备工作。时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方振武,人虽在蚌埠,但对省会迁至芜湖一事,还是全力支持。 究其原因,芜湖相较安庆、蚌埠等城市,商业更为发达,人口更加聚集,有利于打造成全省模范区,作为安徽的门面拿出来。
黄山GDP数据出来了?池州还在前面 大家怎么看
张家口化工 22死22伤。
承认自己又老又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看了岛上选市长,深为韩国瑜折服,如果他最终成功当选,那就说明,高雄人的自省意思思变思想博取精神真的足具勇气。
疯狂银行卡池州选景,魅力中国城为啥不推池州? 电影《疯狂银行卡》制片人凌江红是池州人,就把电影选景地放在池州,央视《魅力中国城》制片人也是池州人,为什么不提拔池州上去评选呢,也可以打响池州的知名度啊!
安庆这是无理取闹 这都语无伦次张冠李戴了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记得赵阿姨时,池州的城建规划布局是以市区为中心向南北两个地方延伸,树立起天堂湖新城和池口滨江新城的两翼理念,如今,天堂湖似乎初具规模,但还是差强人意,而池口滨江的设计规划倒也轰轰烈烈,但就是难以落实,一直停留在纸上,让关心池州城建发展的池州人多少有点焦虑不安,不知道未来的发记得赵阿姨时,池州的城建规划布局是以市区为中心向南北两个地方延伸,树立起天堂湖新城和池口滨江新城的两翼理念,如今,天堂湖似乎初具规模,但还是差强人意,而池口滨江的设计规划倒也轰轰烈烈,但就是难以落实,一直停留在纸上,让关心池州城建发展的池州人多少有点焦虑不安,不知道未来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但谁也想不到,就在大家陷入迷茫无所适从的时候,殊不知,有心的领导们正在默默操作,绿地横空而降,滨江东部新城规划几乎一夜间出炉,并迅速落实开工,未来一片光明。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我们不得不对池州城市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和风细雨说安庆 作为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邻里,池州和安庆必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比邻居,这份朝夕相守的天赐亲缘,相互间就得好好珍惜。所以,我今天就软文几句,口吐清华,礼赞芳邻。 安庆地理位置险要,号称襟江带淮吴楚封疆,久经历史的大风大浪,也就培养了安庆人的悠绵古风、宽胸慈怀。安庆曾享尽数百年的省会荣誉,盛名之下,依然收放自如,急流勇退,让贤于合肥,然后独守一隅,与世无争。 更有难能可贵的是,几年前枞阳改换门庭之变。谁都知道,江南城市本来仅仅钟情于枞东三镇,也就是跨江意思一下,求得大哥赏花几朵,这又惹得安庆爱心荡漾。既然兄弟看得起,以我六尺宽心,又怎能寒薄于你,最终,安庆的选择是,你要花儿几颗,我送你花园一座,将整个枞阳奉送。如此厚爱倾天,江南城市怎忍拒绝,自然盛情难却,照单全收。安庆青史佳话,又添妙趣横生一笔。 所以,有次为邻,三生有幸,作为池州人,我觉得真的要好好珍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