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vereager7 beavereager7
关注数: 32 粉丝数: 7 发帖数: 307 关注贴吧数: 9
情感是什么 情感在当今社会还存在吗?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呢?到底是我病了,还是这个世界病了?这个病,还能治吗? 最近自杀似乎变成了一种常态,很多年轻人都在全国各地纷纷跳桥。各种报社、媒体也在乐此不疲的报道这些新闻。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案件时,我丝毫没有对这些人感到惋惜,甚至是没有一丝怜悯。我唯一想到的是,这样自杀不够低碳,下次建议上吊或者因窒息而死。我本来想把这个观点直接评论在视频底下,但我突然想到,这样可能构成犯罪(如果被一个没有行为意识的人看到了,比如小孩、酒疯子。他看到之后上吊死了,我不就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吗!所以也告诉大家,不要挑衅小孩或者酒疯子)后来回想起这件事,我又在深深的恐惧中思考——人还是人吗?我还是我吗?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人没有感情,那不是连畜生都不如吗?就像奇怪的动物会被保护起来,但奇怪的人却会被排挤。 惋惜一条生命,真的有意义吗?即使这个人是为你而死,这有意义吗?我认为没有意义。你的惋惜有什么实际意义吗?除非你惋惜后他能复活,不然就没有任何意义。但如果对他家人及其朋友有帮助,有没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有人会说了:“你对他的家人好,不就是对他好吗?”你的家人为我而死和你有什么关系。即使是他临死前对我说照顾好他的家人,我认为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死人的利益和权益一定是小于活人的。不能用死人的话来要求活人。从一个最恶臭的角度讲,他的死是他一厢情愿的,没有人逼他,也没有人会责怪他。他既然选择了为别人而死,就应该承担所有后果,而不是让别人忏悔一生。这就是“活该论”(你生来就出生在一个充满战火的国家,这不是你的过错,但你必须承担)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放弃生命自然也是如此。如果因为你救别人,你死了让别人忏悔了一辈子。那你还是人吗?你还不如让他去死。这样,他只能活的生不如死。这不就是使用酷刑吗?你觉得你这么做就是正义吗? 从我们身边的事讲起——体育嘉年华,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在周三的比赛中杀入四强。当时还是有本班的人来看我比赛的(其实是因为其他人有比赛)而到了周四,我们班里竟无一人来看我比赛,这难免有些让人心寒。“我的比赛跟别人有什么关系?打出自己的球,这才是比赛的目的不是吗?我必须用行动让所有人打脸。”这或许是我当时的第一想法(因为我相信一句话,能为你遮风挡雨的,也能让你不见天日)看着别的班都恨不得倾全班之力来为参赛选手加油,我不免有些心寒。我只能用一声声怒吼来火热气氛,将比赛带入自己的节奏。这无疑是和全场所有人的加油、呐喊声对抗。我做到了——我拿到了冠军。我用事实证明了,即使我身后连一个人都没有,我也能站到顶端。但如果我没拿到呢?会不会被所有人唾弃?会不会背上罪人的名号? 我在最近听到了一句话,让我觉得,神就在民间:“这个世界很奇怪,把想活着的人往***,又劝想死的人好好活着,最后所有人都半死不活。”看透生死,方为人表。
剥削!为什么存在 什么是剥削?是欺负?不完全是。在我心里,只要两者之间产生不平等关系,我认为就是剥削。剥削通常是人与人之间的。当然亦可出现在人和物上。 现在的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词汇——好为人师。字面意思,就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比如A同学有一题不会,问B同学。B同学说:“你叫一声师傅,我就告诉你。”A同学照做,然后B同学说自己不会,但刚才的师傅还得算)这种人一般都居心叵测,因为中国有一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此占别人便宜。我认为这就是人对人的一种剥削。通过占别人便宜,提升自己地位(辈分),产生地位差异。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找存在感。用现在流行的词说就是“缺爱”。 我在前几天听到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学说——女生是弱势群体。我当时就惊呆了。我本以为这种思想只会出现在女生身上,没想到有些男生也同意这种观点。男生的理由是,女生在大多数方面上确实略逊于男生,尤其是身体机能上。我认为,这就是物对人的剥削,这个思想剥削了人,让他们有了这个思想(有人会说了:这和你之前说的不一样,现在这个反而是降低了自己的地位啊?人内心的幽暗是无限的,他们会以此作为理由去占别人的便宜,这又构成了一种剥削,这样就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但如果这么想,人和畜生有什么区别?只有在畜生的世界里,雌性的地位才是低于雄性的。它们只是繁殖的工具。人和畜生的区别就在于,人是虚伪的、抽象的、不可预测的。不管男女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以此生存。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怎么还能倒反天罡不成? 还有些人现在是目中无人,把别人都当孙子。觉得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别人都是sb。我认为这就是剥削。我发表我的观点都有错吗?先不论观点的对错。你这种觉得别人都是sb就是一个伤风败俗的sb。都不把别人当人看,别人怎么把你当人看。就是自己不当人,也不把别人当人。而且自己的理论都是歪理邪说。这就是人对人的剥削。你觉得别人都不如我,就是抬高自己的地位,把别人搞得一文不值。每天讲的理论都是理糙话不糙。听不懂别人的意思(其实就是听不懂人话)说人话不干人事,吃人饭不拉人屎。 在很多法律上,也存在剥削。所以我们应该入罪讲道德,出罪讲法律。形式上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实质上有没有侵犯法意。 但如果你反过来。只要你是个坏人,老子一定要给你贴上犯罪的标签。然后再出罪的时候这个人的行为是道德所嘉许的,结果你说法不容情啊,很遗憾啊。那如果这么搞,那几乎所有的行为是不是都有可能构成犯罪。所以让人感到不爽的行为,都可能会是犯罪。有一个同学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在玩手机。他够不构成犯罪?当然构成了。首先上课不好好听讲,就是个坏人。违反教育法,规定学生要好好学习。违法了吧,找个啥罪?反正刑法很多罪啊。你看,你玩游戏不好好学习,还影响了别人学习。导致别人因为你玩游戏,大家都在玩游戏。考试没有及格,抑郁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去属于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你自己不好好学习把别人劝带坏了。你这是投毒啊。但你觉得这么判断,合适吗?你摸着你的良心说,合适吗?如果都按你这么按法条看。那我要律师有什么用?Chet GPT是不是更好?还有上百度上知乎,有用吗?一点用都没有。 这个世界就不应该存在剥削。
对网络黑子和喷子的理解 网络“喷子”和“黑子”是现在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词语。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些词语是怎样理解的,但当我看到一位家长在微信视频号发布的视频时,我才发现人性的丑恶(我不是药抨击“喷子”和“黑子”,反而我要说一说这个家长) 某一天…… 当天的作业很少,微信群里很多同学都说作业做完了。6:30pm时,家长问孩子作业进度。孩子说还有十分钟。7:10pm时家长又问。孩子说还有十分钟。家长以为是孩子有的题不会,需要思考。然后8:00pm家长发现了不对,孩子作业还没写完。随后家长发现孩子在玩平板电脑。经过调查发现这个孩子经常在夜里玩到凌晨5、6点(家长平时是严令禁止孩子玩游戏的)家长奔溃了,开始自责、哭……上网寻求网友的协助,想找一个好的方法。有个缺德带冒烟的网友提出把小女孩剃成寸头。结果这个家长也多少有点毛病,真的采纳了,然后就笑的跟朵花似的。 我们先不说不让孩子玩游戏是不是不对(这是人家家教问题,感兴趣看我上一篇文章)但从这个方法,我认为就有问题。她自己也在视频里承认是自己的教育也有问题,我咋没看你给自己也剃个寸头呢。这么大人了,人要脸树要皮的道理不懂吗?有的智障又该说了:“是小女孩先半夜玩游戏的。”这不也是家长的教育问题吗?在视频里那个哭诉,说什么自己努力了,什么什么。俗话说:水太深风太大,没实力就别说话(我其实一直有一句心里话,就是如果一对夫妻想要孩子,没有十足的经济条件和教育能力。那就是不配,你生下来养不活,养不好,你生他干什么?祸害人间吗?)真的就是菜就多练。你非要等孩子跳楼自杀了,你又开始……都是成年人了,没有点先见之明吗?自己知道要脸,孩子不要吗? 然后就开始骂所谓的“喷子”和“黑子”(把矛头主要指向了未成年人)我也就不明白了,大家各抒己见,怎么就不行了。甚至公然质疑别人的道德问题和家教问题(这跟我发的文章不同,我讲的是一种现象,是大量的人都这样,她这种根点名骂人没区别) 你自己视频原话也说了:“那些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别人评头论足,看热闹不嫌事大,还喜欢引发网战,在品论区乱带节奏的人。对她的百般注解不足她的万分之一。确实一览无余的你们。你们看到的不是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而是自己的信念系统对别的事物贴上的标签。你的信念会像一束光一样,找在别人的身上,所有射出的正好是你们的潜意识。以及你们新年中所信奉的一切。当别人骂你是一头猪的时候,你其实并不是一头猪,而是他们心里有一头猪。或者他们早就已经怀疑自己已经是一头猪了。”(总结起来就是说别人心脏) 我听完都笑了。你在干什么,你不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谴责别人吗?你不就是心里只有“喷子”和“黑子”,把自己当成“喷子”和“黑子”的人吗?说你自己是吧?自曝是吧?太可笑了,如果你的道德层面真的那么高,那我认为你已经高深莫测了。真的是,现在的人真的是张口就喷,中文十级!(然后把评论关了,对于这种做法,我觉得就是心虚,你知道自己理亏,又找存在感)我现在理解了著名知识分子邱某的名言:“你放屁熏着我了,知道吗?”我觉得特别有道理。我相信,我比身边的很多人更了解人性的黑暗,和如何利用法律。 罗老师说过:“我就一直理解不了,怎么会有孔融让梨呢?他道德水准怎么那么高,我怎么就做不到呢?除非我吃撑了,我会把哩给你。老子还没吃里就给你?除非我能得到一个iPhone。对吧,我已经算准了。我把梨给你,你会给我一个iPhone。那不可能吗。所以人类历史上还有第二个关于梨子的故事。是奥古斯丁在忏悔路上所说的偷梨的故事。小时候他跟一群小朋友去偷梨。他为什么偷梨,其实不是为了吃。因为吃了几口后就会扔到猪圈里共猪吃。他说我享受那种偷盗的快感。大家觉得哪个更真实。是孔融让梨更真实,还是奥古斯丁偷梨更真实?至少对我个人,我认为偷梨更真实。因为我从小知道,我自己不是一个好孩子。” 很多时候不要把自己看的那么纯白无暇,有时你连猪狗都不如!
人与人的差异 这篇文章,我们探讨——人的差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了解一下,逆天的人。 人与人之间究竟差些什么呢?这些差异是怎么出现的?是洲与洲之间的差异,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就像奥运会。奥运的初衷就是让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重新认识,让建交成为常态。但这条路在后来彻底走歪了,因为语言、文化、信仰……大家变的互生仇恨,只在乎成绩,甚至不择手段)抑或是人种之间的差异?在我认为,这其中只有两种差异——家庭和环境。 或许有些人认为,家庭就是环境,其实不然。家庭是对一个人人格的直接影响,是一个人前进的灯塔、一盏明灯。如果这条路就走歪了,那这个人就离淘汰不远了。如果一个家庭就是肮脏、恶臭的,那培育出来的孩子也不会是什么好东西(就像我说的,跟一个人交朋友,60%看这个人本身,而另外40%就要看他的父母。这里的看不是外表,而是内在。如果他的父母,能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足够的信心。相反,如果家长总是干一些言难尽的事情——比如扫兴,那你们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的。)家教这个问题是我们最无法干涉的——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自傲清高、蛮不讲理都是不在少数的体现——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就是错的。不是所有人,都会被培养成这种无理之徒。有的人就是容易迎合别人,这就是他的错吗?不是!如果真是迎合者的错,那和被害者有罪还有什么区别。鲁迅说过:“为什么要一直去迎合别人,我的人生我才是主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不会有人不知道,这么简单的事,怎么就做不到呢?托马斯·莫尔说过:“如果没有做好必死的觉悟,就没有开枪的资格!” 环境也是人格培养的重要因素。举个例子,如果你身边的人全都抽象至极,莫名其妙,那你也不会好过。相反如果你身边都是和你一样,充满羡慕与渴望的年轻人,他们把你的弱点放在显微镜下研究,以最好的人为标靶,你说你能不进步吗?人之初,性本善是有道理的,但在大环境的熏陶中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会被生活所击倒,变得浑浑噩噩。有些人则能爬起来继续负伤前行。没有人能做到无伤的离开,只是轻重的区别。诶莱尔说过:“无论出自清流还是污泥中,只要激流勇进,鱼就能坚强美丽的生长。”可马克思曾经也说过:“不管你曾经被伤害的有多深,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的所有刁难。“ 看平输赢是我们最应该做到,也是最简单的(这里的看平,指的是自我调节。比如我输了,哭一场,其实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很多人连最基础的默默离开都做不到,有时甚至直接侮辱、喊骂对手(毕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不利局面,都是由当事人能力不足造成的)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对胜者送上最真诚的祝福。我相信那时,你的对手,也会对你送上安慰(除非素质低下)毕竟,只要心存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我们无需期待着奇迹,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每个平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马龙说过:“今后还会不断地栽跟头,但同时,你也有了每次站起来的坚强。”
“想”的意义 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我认为你应该多“想”。说到“想”,就不得不提到“想”的本质——空想主义,也称空想社会主义。它指的是人类通过大脑幻想而产生个人对虚拟世界的介入,往往把自己定位在现实中一个无法达到的角色或是自己所构想的美好世界。这种空想往往揭示出人强烈的而又无法达成的欲望。当人,在这个马克思主义盛行,乃至是主流的时代(我认为主流,就是暂时不能被提出问题的流派)则是被马克思严厉批评的。我们不谈对错,毕竟之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主流就是因为大多数人,还是信服的,但我们不能否认空想主义才是最美好的。我认为很多时候,自己没有理解别人的意思,不是你的理解能你有问题,而是别人的层次比你高太多了。 每件事情都会在我脑子里被无限次推演。很多时候,某些事情还没有发生,很多人经在脑子里推演出了无数种结果。这样的习惯让人做事变得更加完美,更加全面。著名动漫《未闻花名》中说“未闻花名,但识花香。再遇花时,泪已千行。“这就是空想,明明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再见到,却还是想像出了见到的模样。” “想”未必是好事,但绝不是坏事,如果不去期待,我们怎么会有更好的明天。 很多时候的事与愿违,并不是天时和地利在从中作梗,人和往往占了大部。这些人,通俗讲就不是什么好人(我祝这些人“今日脱了鞋和袜,不知明天还穿不穿”)而面对这些人,我认为有三种解决方法1.正面硬刚。这种方法一定是最解气的,用语言的艺术来击败对手。2.旁敲侧击。这是需要智慧的方法,就像我这样写文章,就是这种方法。3.群居法。物以类聚,人与群分。我们干脆不理这种人,根正常人交朋友。遇人不淑似乎是对无耻之人的最好描述。 现在对这种人和事的处理也存在问题。就这种事情,根谁说谁也不管,非得动手了,打起来了,才说。然后假惺惺的说会管,就是你没说。放屁,要管你早管了。马后炮,谁不会啊。最逆天的事,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被害者有罪,别人也拿他没办法。我们虽然不能用法律苛责他。正应如此,我们更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狠狠的谴责他们! 遇人不淑在现代社会中屡见不鲜,而什么是真正的遇人不淑呢?我将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我们在理解和解释词语时,一定不能超过这个词的“词语极限”。超过“词语极限”那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那样的话,一个词会被解释成任何意思,强词夺理)遇人不淑是什么——从词典上讲:原指女子嫁的丈夫不好,现泛指结交了不好的人。从现实中讲,就是遇到了一个和自己有一定关系且不能在短时间内摆脱的,就定义为遇人不淑。为什么会出现遇人不淑——就像前文所述,因为某些不健康家庭和不良环境所教出来的人,走入社会后就成为了社会的毒瘤。这种人的素质、性格、行为都不会是一个正常人所承认的。至于怎么做——基本与前面的做法相同,在这里不再赘述。
语言的理解 语言,一个普通的词汇,却有着很大的力量。莫泊桑说过:“人的脆弱和坚强有时都超乎了自己的想象。有时候可能脆弱的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候你发现自己咬着牙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可见语言的重要性。 我们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文来作为分类的基准,可以将语言分成方言、普通话和外语。对于方言,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自己家乡的话。但各地的方言也有不一样的风格。就比如这个北京话,铿锵有力,朗朗爽爽、“文明有礼”(这里不是说反话,这个有礼是真,文明是假。北京人说话什么事都带着“您”这个尊称。但骂人的词也不少……)普通话自然不用多说。 这个外语啊,我倒是有一些疑问。以英语来说,我拿一个情景举例——当你想做一件事,但又没有信心时,外国人(泛指欧洲和大洋洲)一般说:“let’s try, you can do it!”我们直接翻译:加油,你可以的(这里不排除对语言理解和文化差异问题,但光从字面意思,我认为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中国人一般说:“你能行上,不行就滚!”这句话我几乎每天都听到,不管是对别人说的还是对我说的。跟前面的比这简直不是人话,太难听了,把自己放的高高在上,简直是三分之一哪吒(当然,我没有鄙视中文的意思,这是一个复杂因素,普遍是素质问题)其实,关于这方面(素质问题)并不是无从考究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中国的任何一位运动员,但凡在世界比赛上有一点失误,就会被迅速网暴,甚至直接封杀,且不是偶然。对这方面我们还是不要展开去讲(如果以后有时间,我单独写一篇关于素质的)我不相信语言的差异会这么大,以至于把一个本来是鼓励他人的句子直接变成侮辱别人。团结是重要的,但中国人真的是只有在考虑到切身利益的时候才会变得相对团结。但是因为语言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以语言为导火索矛盾(当然你可能要问了,我怎么知道外国人是怎么想的。你自己去待半年你就知道了) 这就像是奥运会的发展过往。其实奥运原本的用意是让各国都能有所建交,这样能苟帮助世界有更快速的发展。但是它在后面的道路上走歪了,变得只注重成绩,各个国家间也仿佛变成了仇人。 就像演讲比赛上讲的拒绝校园霸凌一样,是不施暴、不忍受、不旁观(虽然我并不认同“不旁观”,因为我认为不生事、不惹事才是最高明的艺术。而且今天前面几个讲法律的也是张口就喷,完全是骗外行人,发言不负责任,不说怎么应对,基本跟胡说八道没什么区别)但是刚回班,我就发现我们班又发生了一起霸凌事件(具体我就不说了)可见语言有时候是多么弱小。 拿破仑说过:“我包容了整个世界,但这个世界上却没有一个人去包容我。”
乒乓球励志故事 很久以前,在德国的慕尼黑有一个小孩名叫Thomas。在德国乒乓球是一个非常普及的运动,这个小孩也是对此非常热爱(不要问“我”是不是原型,我说这句话也不是对号入座,记住,这只是个故事)他所在的中学——Randweak public middle school有三个打乒乓球的德国国手,两男一女,(这三个人没有任何不良关系,不要瞎想,只是单纯的青梅竹马。)Thomas也一直视他们为偶像,也把成为一个国手,为自己的国家比赛的梦想(在这里,我想引用一句土话“人比人,比死人!”很多人都只明白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又有多少人真正体会过这种感觉呢。要想真正体会这种感觉,我认为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1.你有一个跟你有深厚感情的爱好或事情。2.你要在一个充满这件事的大环境里,且在这里水平是中等左右。在这两个条件下,你会感觉到,你永远超不过那些最强的人。然后你就会觉得越来越emo。莫泊桑说过:“人生当中总有你能力所不及的范围,但是如果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你尽到了自己全部的努力,那你还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当然你要说我是玻璃心,也没毛病,大心脏的特点相信在我身上再也看不到了)毕业后,Thomas就和这三人失去了联系。 在几年后的一次全国比赛中,Thomas在酒店偶遇了这三位国手。Thomas刚想上去打招呼,却突然那位女选手的身材有些浮肿(这里并不是说Thomas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是因为在这种水平的运动员中,他们的身材在十几年甚至十几十年里都是几乎不会有变化的)Thomas与他们寒暄几句,留了那两位男生的face time后就回了房间。傍晚的时候,Thomas拨通了他们的face time。他们两个自然之道Thomas的目的,所以就把这几年的事情讲了一遍。 当年毕业之后,那个女生在Gttc教了一个男朋友(跟前面的两个青梅竹马没有任何关系),在成年后,不顾教练和家人的阻拦,执意要和那个男友生孩子,在怀孕的一年里,她几乎就荒废了乒乓球,不但身材走样,原本的技术意识也所剩无几。孩子出生后,她越想越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荒废着了,决心要重回自己的荣耀巅峰(这个确实需要很大的决心,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经常要是外战输过、团体赛输过,爆冷出局,领先被反超,我们尝试了各式各样的输法)这正应了马龙的那句话:“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这个女生的精神也确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能为自己热爱的事情付出自己的全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