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火箭专家 苏联火箭专家
关注数: 56 粉丝数: 24 发帖数: 1,706 关注贴吧数: 15
【战争】什么是战争。 战争,是一种超大型的烟火格斗派对。只要有钱又有人还有对象就可以办一场,形式不论,时间没有早晚限制,闹完之后各自收拾残局。因为战争能刺激消费又能激发欲望,有不少的脑残政客还非常喜欢战争。当然我国人也喜欢战争,只要和平得太久总会有人手痒搞一场战争玩玩。因此我国的军事学向来是全世界最为先进且齐全。 谁发动了第一场战争?没有人知道。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人类非常喜欢没事就搞个战争玩,直至玩不动了才叫停。而且玩的手法也越来越多样。 史前时代 人类还没发明什么专门拿来战争的工具,所以所谓的战争顶多只是互相丢石头或是拿木棒互殴。这样规模的战争在现代而言称之为打架。中古时代 后来人类觉得光是拿石头、木棒互殴并不过瘾,开始发明专门用来战争杀人的工具,因此战争模式进入了新的境界。当然为了能够有效率的杀人,所以开始有人专门研究战争这一门学问。所以,每一场战争越打时间越长,死人的数量开始从十位数增加到百位数,再从百位数增加到千位数,最极致的高峰一场打下来死亡几十万。战争都打到这样的程度,输赢的标准已经从史前时代谁先被打跑,谁就输演变到谁的死人比较少,谁就赢。所以为了要赢,当然要尽全力将对方的人通通变成死人。当然,死的人较多的一方也有拒绝认输的权利,一般而言这种人称之为烈士。 近代时期 由于中古时代时期每打一场战争就要动辄死亡上万人,一来造成环境污染,二来因为战争大都是男人们在互砍,男人死光了,女人生产过剩造成性别分配不均。因此近代的战争已经渐渐朝向不是比谁让对方的死人多谁就赢,而是谁让对方打不下去谁就赢。 未来时期 未来是未来的事,未来的战争模式极可能演变为谁让对方脑残的人多谁就赢。但是否如此?没有人能保证。
【注意】大家不要相信“XP默认保留20%带宽”! XP系统大家都用一段时间了,想必也听说过很多东西,不过“XP默认保留20%带宽”或许是最诱人、最“真实可信”的一个谣言了,也有很多人前去尝试。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千万不要相信!【郑重声明:骗人封我ID】 “……安装完Windows XP Professional之后,运行gpedit.msc,打开Windows XP的策略,然后找到“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网络→QoS数据包调度程序”一项,修改为0%,这样就可以解除Windows XP保留的20%的网络带宽。……”这个“技巧”可能是Windows XP面世以来,传播得最为广泛的谣言。 但问题真的如上所述那样,Windows XP一直保留了20%的带宽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被保留的带宽是用于一种在Windows 2000里面引入的新技术——QoS(即:联网服务质量),而且,不是说这20%的带宽就一定会被占用,事实上,只有在使用了Q oS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编写应用程序需要访问网络的时候,才会利用到这20%的带宽。如果这些使用了QoS API的应用程序没有访问网络时,所保留的带宽仍然能够被其他应用程序所采用。 微软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在代号为KB316666的知识库里面作了详细说明。而组策略里面修改的数值指的是当使用了QoS API编写程序需要访问网络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带宽量,如果我们设置为0%,那就意味着使用QoS API编写的应用程序不得不和其他应用程序争夺有限的带宽,可能产生的后果就是需要优先通信的数据没有得到优先权。当然,QoS 这个本来用于改善网络质量的新技术也就丧失了意义。
大家不要相信“XP默认保留20%带宽”! 郑重声明:骗人封我ID “……安装完Windows XP Professional之后,运行gpedit.msc,打开Windows XP的策略,然后找到“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网络→QoS数据包调度程序”一项,修改为0%,这样就可以解除Windows XP保留的20%的网络带宽。……”这个“技巧”可能是Windows XP面世以来,传播得最为广泛的谣言。 但问题真的如上所述那样,Windows XP一直保留了20%的带宽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被保留的带宽是用于一种在Windows 2000里面引入的新技术——QoS(即:联网服务质量),而且,不是说这20%的带宽就一定会被占用,事实上,只有在使用了Q oS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编写应用程序需要访问网络的时候,才会利用到这20%的带宽。如果这些使用了QoS API的应用程序没有访问网络时,所保留的带宽仍然能够被其他应用程序所采用。 微软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在代号为KB316666的知识库里面作了详细说明。而组策略里面修改的数值指的是当使用了QoS API编写程序需要访问网络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带宽量,如果我们设置为0%,那就意味着使用QoS API编写的应用程序不得不和其他应用程序争夺有限的带宽,可能产生的后果就是需要优先通信的数据没有得到优先权。当然,QoS 这个本来用于改善网络质量的新技术也就丧失了意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