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晴空空 lz蜕变蝴蝶ing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关注数: 225 粉丝数: 1,246 发帖数: 35,957 关注贴吧数: 3
生物制剂为什么和结核“水火不容”? 很多病友都知道,结核病是使用生物制剂一大忌,而开始生物制剂治疗前和治疗中,也要求做各种结核筛查。 为什么生物制剂和结核就这么“水火不容”?看了下面的简单科普,您就懂了 炎症因子 既是“抗结核功臣”,又是“银屑病帮凶”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数据统计,我国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结核大国”[lbk]1[rbk],每年新发结核病例高达100万,而每10万人中就有459人患上结核病[lbk]2[rbk]。 根据疾病状态,结核病可分为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 ● 活动性结核:可传染,常见有咳嗽、发热等症状,经常感到身体不适; ● 潜伏性结核:不会传染,一般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也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为什么生物制剂会增加结核感染的风险呢? 原来,结核杆菌是几乎遍布整个自然界的,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到。但通常情况下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当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就会“开启”杀灭细菌的模式,还会分泌免疫因子来消灭“漏网之鱼”,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7(IL-17)等。每种因子在战斗中扮演的角色都不一样: ● TNF-α:帮助形成肉芽肿,使结核杆菌牢牢被“套”住,不让它流窜到其他器官作乱[lbk]3[rbk]; ●IL-12/23:作为“辅助兵”参与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lbk]4,5[rbk]; ● IL-23与IL-17:在肺部也参与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而且对疫苗诱导也有保护作用[lbk]4,5[rbk]; 你看,这免疫因子在对付结核的时候是“立功”的,可是一旦分泌过多,就有可能引发或加重银屑病。生物制剂就是通过特异性抑制过多的炎症因子来缓解病情的,这样一来,也就影响了对结核杆菌的控制力,这些坏蛋就容易有恃无恐了!所以呐,患者一旦确诊患有活动性结核,就绝对不能使用生物制剂[lbk]6[rbk]。 对于潜伏性结核,可以使用生物制剂吗? 答案是:还是有风险的。 TNF-α在抵抗结核的战役中作用相对较大,所以对应地,TNF-α抑制剂激活潜伏性结核的风险也相对大一些。不过不同的TNF-α抑制剂影响情况也不同,具体还是要咨询医生。白介素类抑制剂激活潜伏性结核的风险相对小一些,毕竟它们在抗结核战役中发挥的作用也相对较小。有研究数据显示,潜伏性结核的再激活风险是罕见(IL-12/23抑制剂),或尚未发现感染风险增加(IL-17A抑制剂) [lbk]7[rbk] [lbk]8[rbk]。 这就给到广大病友们一个提醒:如果医生判断您属于结核高危人群[lbk]2[rbk],在选择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时候还是综合考虑风险和效果,选择最安全和适合的。 【结核高危人群】 ● 居住环境拥挤的人群; ● 免疫力低下人群:营养不良、老年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合并患有HIV感染、糖尿病和尘肺等慢性疾病的银屑病患者; 再三小心: 生物制剂使用前和使用时仍要预防结核感染 不管选择哪种生物制剂,开始治疗前,病友们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做好筛查,比如进行PPD试验、X线胸片、T-SPOT检查、胸部CT等检查[lbk]6[rbk]。 如果确定患上活动性结核,病友们不要急,先做抗结核治疗,等治疗一段时间后再评估是否可以启动生物制剂。 如果是潜伏性结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先做一些预防性治疗,比如在使用生物制剂前3周以及持续用药的6个月内每天服用异烟肼300 mg[lbk]7[rbk]。 最后,记住,筛查及预防性治疗只是降低潜伏性结核的风险,并不是完全消除!所以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的过程中结核风险是依然存在的,一定要严密监测。常规做法是患者在启用生物制剂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到医院筛查T-SPOT,之后每6个月筛查1次,并一直持续对结核感染的监测直到停药后的3个月。 总体来说,生物制剂问世近20年,在抗结核感染的问题上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了,所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治疗银屑病还是比较安全的。病友们要做的就是听医生的话,在更好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更好消除皮损啦!
生物制剂耐药问题的总结【11月6日直播文字整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0dsYgEuZ1EnWWmw0Lb52qg&urlrefer=996c69372b792b412e29fbdbbed3d0722019年,白介素类生物制剂在国内上市,给银屑病的治疗带来了跨时代的进展,至今已有差不多5年。到如今,生物制剂已成为银屑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长期使用的患者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生物制剂的耐药性一直被广泛地讨论。有许多患者会在使用药物之初,哪怕收获了较好的效果,也会顾虑重重,担心之后的疗效减弱,现在的惊喜只是“昙花一现”。什么是耐药? 01大家理解的“耐药性”,通常是指在遇到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后使用抗生素这类药物不能再起到之前的效果了,从而无法控制好病情了[lbk]1[rbk]。也就是说,当您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之后,它的效果变差了,可能大家第一反应是耐药了,但其实不全是这样,我们应该正确科学地来评价。比如有没有规范给药?体重有没有增加?有没有感冒发烧?......对于银屑病患者而言,抗药抗体(ADA)是引起“耐药性”的重要因素。抗药抗体,顾名思义,就是一类“对抗”药物的物质,它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是因为生物制剂作为一种不是由身体自己产生的外源性蛋白,很容易就会让身体“过度反应”,刺激像T细胞、B细胞这些免疫细胞跟自己“打架”,最终产生抗药抗体[lbk]2[rbk],也就让患者觉得“耐药”了。有研究显示,没有产生抗药抗体的患者,皮损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已经产生了抗药抗体的患者,比例为81%:39%[lbk]3[rbk]。简单归纳:在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后,出现的疗效降低,体内出现了抗药抗体,才算是真的“耐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