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太狼😜
gggggh闯天涯
没有呢…
关注数: 221
粉丝数: 110
发帖数: 6,940
关注贴吧数: 79
我以前说龙芯要有杀心 直接把LA864改译码器做成X86或者Arm的核。然后让兆芯或者海光,还有小米,瑞芯微,紫光展锐拿到市场里去搅浑国外的arm和x86。架构的设计权依然在龙芯手里,只不过套壳的功夫需要合作商来包装和流片。 如果显卡的问题也搞定了,国家直接下令把国外的x86和arm进行限制,让他们的芯片少一些就去国内。并且所有企业都要购买替换国产。
这难道就是提高主频的秘诀吗? 这和我想的差不多啊。英特尔在14纳米++上反而密度降低了,但是主频和能效提高了,听说是工艺中增大了导体面积。
6月份就3季度了哦 3B6600应该早就流片了,3B6600听说年底es片,那么年后就可以玩家把玩了。9A1000可能过几个月就回来了,不过回来了也不会像CPU那样可以直接es片放出来给玩家把玩,毕竟还需要驱动适配。
龙芯编译器又又优化了 从43到46再到48。有这么玩的吗?
这就是龙芯的爆发力。不是那些买X能比的。
这是有关3C3000的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ip.stock.finance.sina.com.cn%2Fcorp%2Fview%2FvCB_AllBulletinDetail.php%3Fstockid%3D688047%26id%3D11052453%23top&urlrefer=87acfda783659e4a3bf7ff2d24d495ce
龙芯LA664完全可以打4.0G的skylake。 这个水平目前也就只有龙芯和用了7纳米的泰山120有这个本事。
用2K3000打别人7纳米实数欺负人。 什么制成打什么制成吧。不跨制成打架。 2K3000直接打14纳米酷睿双核吧,或者酷睿4核。 直接对比单核全核满负载下的测试,以及GPU满负载下的测试,以及双烤下的满负载测试。运行代码直接采用开源的或者二进制翻译安兔兔。如果安兔兔有龙架构版就更好了。这就可以直接暴捶了嘛。真的是,非要和10纳米8纳米去一较高下。等龙芯真出了7纳米芯片时再去锤人家10纳米就合理了。
2K3000跟这个比怎么样? Intel都10纳米了,感觉面积也不小啊?n305的核显好大。
龙芯的性能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2K3000的这个30分怎么感觉有点怪? 不可能仅仅30分吧?会不会33分?新硬件的测试环境都是以旧的测试,还不会不止30分。
龙芯在高温下反而能效更好。
我发现一个鼠标延迟问题。 我手里有几台英特尔的电脑。我发现如果电脑接4K显示器使用时鼠标会跳帧。让人感觉很奇怪的操作感觉,好像又不知道哪里出问题。系统资源也没有占用多少,但就是顿顿的。我还以为是英特尔核显的问题,用核显带桌面会卡的问题。后面换成独立显卡后也发现鼠标用起来很不爽,不自然。直到我把显示器分辨率调成1080P后才发现问题好了很多。不知道国产套壳Linux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
我打你一拳然后我再道歉可不可以? 可以啊。过来打我,然后你向我道歉。
看了运十的历史? 我对买办是真的厌恶。我不否认他们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是他们就是历史的狗屎。
此人竟然发现了龙芯跑分分数作弊?
现在riscv是中国中国引领吗? 适配安卓的风声怎么没有了???是不是美国人感觉后怕了?
英特尔的核显很猛。可是温度高的吓人!!
为什么国产系统烂? 我现在才突然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越难用。就越能吸引更厉害的人来用。高明,简直妙啊。
水,英特尔发热问题。 我记得之前G大用10100来对比过3A6000,满载时主板放机箱里散热不行。今天我这里做测试我也发现了,温度会涨好几度,甚至偶尔突然90度。开放式环境下温度才能压住80左右。今天我的红外温度摄像头到了我再做个热源对比图。英特尔14纳米平台如果不用宝塔散热器真的压不住发热。在开放环境时我14纳米的5代U在用宝塔散热下6核心满载时温度65度左右,要是放机箱里那可不止65度。如果使用铝块烧热那根本压不住。
我还想着用用安通然后横向测试 结果我还是用就吓我一跳。真的不想再折腾国产的套壳系统了。还是老老实实用龙芯提供的系统。需要花钱买的都不用。都是垃圾。还不如用最原始的垃圾。
Linux就是一个有胜于无的系统。 但是如果把安卓系统搞成桌面系统,我也觉得很垃圾。一切都是Linux内核的基因突变,所以都是屎。
英特尔14纳米主频高时发热也大。 Windows平台有烤鸡软甲。Linux下怎么比较呢?
麒麟9020在安卓spec06上的表现 麒麟9020的中核和麒麟9000s的大核在IPC上并没有因为大缓存而增加分数。这让人觉得有些奇怪。
不要用线材已经氧化老化的电源。 亲身经历,差点一个T的资源都给我清空了。呜呼呼。还好沉作冷静。终于搞回来了。 垃圾电源金手指氧化接触不良,电脑用起来都是一顿一顿的,硬盘时不时报坏道,但是检测软件有没有发现有问题。硬盘时不时异响。当你用一些软件来检测时不经意间可能就会把硬盘分区给搞没了。 victoria_89600这是一款大毛的硬盘修复工具。功能很强大,不过感觉老古董了。就是这款软件差点让我损失一个T。还好有分区助手,分区恢复一下全都回来了。如果不是经历丰富,可能我都折腾数据恢复了,那更加得不尝试,要是直接放弃然后重新分区,直接玩完。
龙芯吧是一个讨论技术的贴吧。 那么我问大家一个数学问题。 2×3=6。 那么问题来了。 2>3吗? 还是3>2; 还是2<6; 还是3=6; 还是2=6; 可以肯定一点,2肯定≠3,不然2×3就≠6。但是到底2大还是3大,还是3大,还是3比6大。 这个问题来源自我想通过等比例来求芯片die的面积长和宽,因为官方给的面积是固定的,但是不给长度和宽度,不过可以通过chipdie的图片来求得具体长度和宽度。为此我忘记了初中数学,特地来问问大家一个问题。当然我并没有回去看数学课本重新学一元二次方程,并且我已经求得值。不过要说明一点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算1元二次方程了,但是我还是求得了答案。只能趋近于,因为小数点太多。 那么又请吧里的数学大佬讲解讲解吧。
我真是笑掉了大牙 3A5000单核竟然打不过FX-8150。这是多离谱的事情。
为什么洋垃圾那么便宜?
所谓的路线之争 无非争权,争钱。但是作为上层建筑领导者,不应该偏袒谁。特别是龙芯这种连饭钱都难的。🌿。胡老师说路线之争都要打起来那种。我们太不果断了。还是抱有幻想,而且资源太倾斜买❌。🌿。
买什么矿卡 580改散热进行中。
3A6000打得过这个吗?
什么垃圾游戏。刚买的配置都开始卡了。
我这张2060super对比9A1000 580还没有得测试。
鸿蒙,骄傲啊。
搞不懂你们买什么矿。
开虚拟机需要担心上传数据吗?
龙芯蛮厉害的。
我不厌烦的重复一下麒麟9000S的分数分析。 之前有大佬说geekbench6就是npu的测试。我起初是不信,但是我昨天突然感觉不对劲。 英特尔的老酷睿不可能把10分的核硬生生优化到12到13分的水平,我是说随着编译器的不断更新,所以旧的分数不比新的编译器下的跑分后落后多少才对。 那么疑问来了。一个spec2006单核为35分,2.62G的大核麒麟9000S泰山tsv120的核怎么能再geekbench6上轻轻松松超越酷睿40分+的核呢?哪怕他是老酷睿,也就40分多啊?所以geekbench6的单核分数没有多少参考价值。硬是要比较也只能得出这样的奇怪结果。
日常水一贴。鲲鹏920B和麒麟9000S的对比。 通过贴吧吧友的链接我找到了鲲鹏920B的GB6单核分数,并与手机端的麒麟9000S对比了下IPC看看有何提升与不同。水边拿INTEL的brodwell服务器和桌面也进行了IPC对比。小插曲:brodwell的对比里最强的8894V4的分数只有一条,而且分数和IPC不乐观,所以只用了次一等的2699V4来对比。 先来上intel几款CPU在4.0G下的单核分数对比鲲鹏920B的单核分数。子项对比。几何平分下都是1500到1600之间,详细分数可以去geekbench6上对应CPU查找最高分来进行对比。 可以看到鲲鹏2.9G下相当于性能相当于4.0G下的酷睿,这里就包括酷睿的brodwell架构和skylake架构及马甲。 brodwell在spec2006上的ipc应该是11+这样,4G下肯定要比龙芯强,hasswell的分数不添加进来了,统一选择14纳米节点的CPU来对比。
好恐怖,我们还要追赶多久?
之前一直用洋垃圾 吃鸡帧率漏诊都不到50针。显卡都没有满载,帧率就很低。内存64G也没有平静。 然而只从换了12和13代酷睿后帧率暴涨2倍多。游戏体验上来了,封烟团战不在卡顿。
588很稳… 还好没有买便宜的矿卡。
问大家一个十万个为什么? 国内的那家芯片公司会被市场淘汰? 如果龙芯并入华为,那么会怎么样?
我听说泰山TSV120的IPC有20分哦? 那么在手机端不得超越苹果的A14啊?这也太厉害了吧!
大家猜猜国内谁最先把主频干到4.0G?
问问大家? 对于程序员,系统开发程序员和应用软件开发程序员,哪个的专业水平更加强呢? 我见网上各种系统大神,各种软件大神,到底他们什么水平啊? 系统开发程序员也有不同,不同的操作系统对于开发者的哲学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涉及万物归一的系统工程,安全,高效,稳定,跨平台,通用。应用开发程序员有游戏程序员,游戏引擎程序,工业软件程序,图像处理,视频编辑,常用小工具等等。范围更广,涉及到的知识面更大。 我认为对于应用软件程序,要想看谁更有水平就要看看他的功能以及效率怎么样。有些应用程序对于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和库有极强的依赖性,这我认为水平就一般,而那些不依赖操作系统库的我认为更有水平。系统程序接口肯定是必须接入的,就跟马吊和人吊一样都需要有吊,只是细节不一样,大体功能是一样的。但是系统提供的一些库,方便又灵活用了就回不去了。 而操作系统就要看看他的设计理念,然后是效率,其次是生态。用的人多了就有生态,你的设计理念足够好我不说先进嘛,不会缺开发者尝试。
龙芯现在不写用的仿真测试了吗? 直接写实测?
haswell这个架构确定是10分的核吗? 我怎么看不出来是10分的核呢?应该是11分甚至更高吧?
虽然RX550在DX11上比750TI差,但是 在新的API下,DX12的分数和750TI差不多的。不过嘛,龙芯9A1000的对比条件不知道用的是什么API,如果是OpenGL的话可能就不及750IT了。当然AMD的驱动也不行,DX12后才基本齐平NV。 下面放排行榜的图。
今天来聊聊某些大聪明的测试对比项目 首先放网址://zhuanlan.zhihu.com/p/716671494 这个对比里龙芯3A6000有很多项目都是非常差劲的。但这不影响我继续鞭尸。
不知道这个大家看过没 https:大幅度//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modb.pro%2Fdb%2F615860&urlrefer=569bfc9f6745fe8b5a06ae2de9c1eafe SW6432就是IPC10的核。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SW832。831真的看着很烂。而且SW的内存控制器还比鲲鹏烂,新的6432的内存性能貌似也没有做到3A6000那样的水平。
飞腾的主板我收藏了, 聊天竟然被卖掉了。
下个月我充值一下智商 把飞腾D3000和兆芯D6000买来。让你们测试测试。好不好。
3B6600硅片面积应该不小 参考英特尔的面积,GPU的面积都可以跟cpu的面积一样大了,而且还有更大的。何况3B6600还是8核心。可能会采用AMD那样的分硅片设计吗?那也只是提高良品率,总面积没变。如果用不同工艺的话确实会经济一些。比如说GPU用28纳米单独一个硅片,cpu12纳米做一个硅片,然后龙链胶水。这里龙链就派上用场了。或者四核一个硅片,龙链把两个四核胶水起来,两个四核一个gpu。面积不会减少,但是良品率可以保证。
现在龙芯一上来就是2017的分数啊。 经常叫嚷嚷的那群人很喜欢看吧?
今夕是何年 x86首次都还有内存兼容问题。而且还是13100这种处理器用的主板。还是用的光威套壳DDR5,主板是昂达的。我滴妈呀!
买办就是买办新产品嚷嚷那么久 也没见有卖。
系统怎么解决软件移植问题? 两个系统的api不可能一样,设计理念结构等等都不一样怎么能够简单的进行软件移植?除非如果鸿蒙可以用qt来进行软件开发,不然源代码怎么共用?
我们的对手越来越强了。 凭借更先进的制成,他们发疯式的提升性能。
RX5700xT值得买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