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陌窈窕 紫陌窈窕
关注数: 0 粉丝数: 13 发帖数: 1,102 关注贴吧数: 2
古音——宫、商、角、徵、羽 古音——宫、商、角、徵、羽 出自《灵枢·邪客》。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相当于现在的12356,即do、re、mi、sol、la “宫、商、角、徵、羽”是我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但是这“宫商角徵羽”的名称是何时形成的呢?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那么,“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名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有多种说法了。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代的天文学,即是从二十八个星宿的名称而来的,如“宫”来自二十八星宿环绕的中心——中宫,其他四音来自不同的星宿名称,这是“天文说”; 而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人驯养的畜禽,说“牛、马、雉、猪、羊”五个字在古代的读音和“宫、商、角、徵、羽”近似,这是“畜禽说”;有的研究者说:它们来源于古代氏族的图腾,这是“图腾说”; 而在古代的音乐著作《乐记》中的说法则为: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说宫音代表国君,商音代表万民……这是“君臣说”。不论是“天文说”、“畜禽说”、“图腾说”或“君臣说”,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都给音乐涂上了一层或神秘、或朴素、或带有封建主义伦理观念的色彩,表达了中国先民的不同的音乐观念。 宫、商、角、徵、羽为5音五音不全就是指这5个的。 分别是简谱中的1、2、3、5、6 中国古代是五音律,后来在某个朝代从古巴比仑传来了8音律 即 1 2 3 4 5 6 7 <高音>1丰富了我国的音乐,再后来就是12音律。 【宫】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调高”而言。《隋书·音乐志》云:“每宫应立五调”“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五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惟‘迎气’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此所谓“宫”,与“均”通。有以宫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曰:“宫七调第一运正宫调,……第六运仙吕宫,第七运黄钟宫。”张炎《词源》亦曰:“十二律吕各有五音,演而为宫为调……黄钟宫(均):黄钟宫(调式)、黄钟商(调式)、黄钟角(调式)、黄钟变(变徵调式)、黄钟徵(调式)、黄钟羽(调式)、黄钟闰(闰宫调式)。” 【商】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徵】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徵”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羽】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羽”为五音之第五级,居“徵”之次。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
洞箫简介(转贴) 洞箫简介(转贴)   在我国古代吹管乐器中,箫是最具古典风味,最富文人气质的一种乐器。   早在几千年前,箫就在我国民间流传了。那时的箫均为单管的言箫。后来人们发现,不同长度的管子能够发出不同高度的乐音,于是就发明了排箫。排箫就是把长短不等的竹管依序排成二列,用绳子编起来或用木框镶起来制成的。每管发一音,最少的3管,最多的达24管。在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基出土的两支排箫,形似风翼,均由13根长短不等的细竹管依次排列而成,是一对“雌雄箫”。这是现存最早的排箫。   汉代以后,出现一种等管形制的排箫,各管长度相似,但其管内以蜡封底、蜡底之高低形成上端管身的长短,吹出不同的音高。唐杜佑《通典》载:箫,编竹有底,大者23管,小者16管。长则浊,短则清,以蜜蜡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有唐代等管形制的排箫残件,原18根一组,尚存9根,长23.7~28.8厘米。管内即填塞纸粒以调整音高。宋陈旸《乐书》即载有此种18管箫。谓其取五声四清倍音,通林钟、黄钟二均声,西凉部用之。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复制有此排箫一件。   元、明时起,排箫改为精致的椟箫。通常16管,管外加有木制地壳,油漆光亮,绘以彩风。到清代,排箫出现双翼型椟箫,亦16管,分左右两列,依次渐短,如风之张开的两翼。木架外壳亦髹漆绘彩,制作更为精制,造型也更为完美。1956年。经过许多专家的反复讨论,最后决定用双翼形的排箫图案作为中国音乐的标志——乐徽的基本造型,用以代表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音乐艺术。到近代以后,排箫受到其他乐器的冲击,渐渐失传,几成绝响。直到80年代初,吉林省歌舞剧院石家环在原箫造型基础上,研制成功双排管加键排箫,使演奏更为灵活方便,既可演奏活泼、快速的复调音乐,也能吹奏悠扬、舒缓的抒情乐曲,表现力大为提高。   排箫的音色类似箫,婉转柔美,余韵深长,但比箫更为质朴,更具原始风味。其发音也比箫更清脆、圆实,更具空漠的效果,音量不很大,但其穿透力和共鸣性均很强,听其吹奏,其音犹如从肺腑的底部滚沸震荡而出,特别适宜于演奏深婉、柔美的抒情乐曲。在管乐器中,排箫虽和箫同类,但仍有其独具的特色和能力。在南北朝、隋、唐各代的宫廷雅乐中,排箫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有人亦用排箫来演奏通俗歌曲或轻音乐,效果亦很好。   在吹奏排箫的过程中,后来人们终于发现在一支管子上开出距离不等的孔,也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音。于是箫逐渐由多管组成的排箫,演变为单管数孔的洞箫,即今日的箫。这种箫汉代已经出现,但当时称为 “羌笛”。“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最初只有四孔,西汉时传入中原,经京房加了一孔,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苟勖又加一孔,方有六孔,使五音齐全。到唐时,取名为“箫”,这其实是恢复了箫的古义。   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哀郁,有很强的穿透力和震动力,特别是弱奏时的余音,袅袅不绝,给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之感。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柔中有刚,温婉中又含有内在的力度,适合表现明朗空阔的意境。高音区发音清越明亮,但稍嫌紧张锐利,不能充分体现箫的特殊音色。所以,一般说来,箫多使用中、低音区,而较少用高音区。   箫的演奏方式和笛差不多,可以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和打音等。和钟磬等敲击乐器相比,箫在表现旋律方面远远地超出了前者,它那流利、婉转、悠扬的乐声使音乐的旋律美得到完美的体现。但是,和同类乐器笛比起来,其灵活性和敏捷性则又逊色很多。它不宜吹奏花舌、垛音等表现特殊效果的技巧,而适合吹奏悠长、清秀、恬静、抒情的曲调,多用以表现空阔辽远、优美静谧的大自然和抒发人的温柔哀婉、抑郁缠绵的内心情感,具有浓厚的文人情调和书香气息。洞箫和古琴,是古代文人表达自己的情思和气质的两种最理想的乐器。   由于箫的音量较小,故特别适宜于独奏和小规模的丝竹合奏,如果乐队规模较大,通常用几支箫同时演奏。箫可以与多种乐器合奏,尤其与古琴合奏,效果更佳,能够表达一种深远的意境和淡雅古朴的韵味。清人袁枚说:“箫来天霜,琴生海波。”说的就是琴、箫这种非凡的造境功能和美感力度。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燮) 意思是竹子内心谦逊才向人虚心低头,梅花高傲不屈从不仰面拍马逢迎。 此联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抓住梅竹特点,展现人的美好心灵。上联“有低头叶”,指竹不倨傲自矜,虚心有节。下联“无仰面花”,指梅不媚俗向上的骨气品格。此连语言朴实,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对仗精工,堪称佳作。 竹中空有节,它的叶子都是两两相对向下生长的,好象一个“个”字,所以说它“虚心”“低头”,“低首虚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状态,又指人的内在精神品德,二者异质同结构相对应;下联赞梅。梅,不惧冰霜,迎风斗寒傲雪开,所以称梅有傲骨,而且梅还有一个特征,它的花都开在枝的阳面,一律朝上,从无在阴面朝下的,其他的花就不一定(如桃花就有朝下开的花,所以被斥为“轻薄”)。因此说“无两面枝”,梅的这种形象特征与人们所赞扬的不向恶势力低头,表里如一的正直人格又是异质同构的。联语虽然是咏竹赞梅,实际上是为人写照、为己写照。上联说的是治学的精神,下联说的是做人的品格。郑板桥在学术上诗书画三绝,在为人上傲岸耿直,在他身上,后人不是看到了竹的精神、梅的风格吗? 注释: 1.低头叶:指竹叶叶尖下垂。 2.仰面花:指梅花花蕊不上仰。 评析:此联颂竹梅,旨在颂人品。上联抓住竹之特征,赞誉其谦虚的美德;下联刻画梅之精神,歌颂不奉迎阿谀的正气。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倘具备以上两种品德,便可以说是做到了人格的完善。郑板桥题下此联,或有自勉之意。
书山拾翠――魅力无穷的绿色唐诗 在文学的大世界里,唐诗是一片绿色的森林。踏入《唐诗三百首》,扑面而来的便是绿意:“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走出《唐诗三百首》,送客出门的也是绿色的叮咛:“花开堪折直须折,莫等无花空折枝。”   在唐诗的森林中穿行,一路都是花草树木。或“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或“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或“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南国的田园风光,有树有鸟美如画:“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北方的农村景色,有花有叶更动人:“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你在乡间小住,可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你在客栈休憩,便有“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寺院佛门也见绿:“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边城寒江也有树:“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风夜泊船”。更有那城外祠堂,荡漾着无尽春意:“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对酒当歌是文人的雅好。在唐诗的世界里,酒是绿色的,歌也是绿色的。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喝的是“花间一壶酒”。孟浩然“把酒话桑麻”,最喜爱“还来就菊花”。王维“弹琴复长啸”,往往“独坐幽篁里”。白居易闻琵琶女演奏,陶醉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的绿色意境里。而李颀描述别人吹弹的音乐,也是以自然界的动植物来比喻,或“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或“枯桑老柏寒飕飕,九雏鸣凤乱啾啾”,“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可以想见,要是撇开这些灵动美妙的动植物,凭一支秃笔岂能描摹出这般精彩绝伦的音乐世界?   以花以草喻人的诗句,唐诗里比比皆是,就连描摹人的内心世界,也往往借花草树木说事。展示超逸情怀的,“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南山也罢,北山也罢,在诗人的心里自然是有花有树的清幽。而“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诸句,更是直陈雅人逸士对花草树木的爱恋。表达思念心绪的,“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末”,落叶也罢,寒梅也罢,在诗人眼里必定是无尽乡愁的寄托。“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一束茱萸该牵动几多亲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那一段杨柳该惹出几多相思。“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那一片岭树勾起了万千愁绪。   至于诉说人生凄苦,感叹时光无情,又岂能不寄意花草?“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是花与人同悲同泣。“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那是草与人同愁同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愁容如花,更显忧郁。“寂寂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空庭落花,倍显寂寥。“朱雀桥边野草花,鸟衣巷口夕阳斜”,以野草乱花点染当年显贵豪宅的破落。“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腐草垂杨勾画前朝帝宫御苑的衰败。唐诗里的花草树木,总是在与芸芸众生的相通相融、共喜共忧、同歌同泣中,散射出无尽的艺术魅力。
[散文]江南烟雨《琵琶行》 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被一支琵琶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   我也是被琵琶声惊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在耳边,仿佛就在昨天。   那一个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新醅的酒,眼前的茶,饮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司马,湖心的飞鸟,湖边的新芽,挑不明诗人的醉眼昏花。你来了吗?你醉了吗?你要走吗?你醒了吗?诗人与秋风,一问一答。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诗人的酒杯,举得起,却放不下。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石狮子立在湖边有上千年了,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白司马?白司马怕是已经记不得你们了,那天,晚归的诗人真的醉了,烈酒烧灼着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声并未远去,但春天还是来了。   诗,是有气味的,这会儿的诗,有一种湿渌渌的青草的芳香。诗人一来,满山的清流鸣泉便开始吟咏唱和,天罡浩荡,那是风在寻章摘句。诗人一伸手,便拽了满把的新诗,诗太多了,诗人开始随手抛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经典。   诗实在是太多了,诗人专门为它们建造了家园。   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诗的乐园。日上三竿,诗人在这里高卧,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   我独坐在草堂前,守候着诗人,守候着白司马有些迟了的春天。   琵琶还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拔,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比诗人的心情更舒展,比诗人的诗更浪漫。   诗人归来了,一起归来的,还有诗,有酒,有花。   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谁会芳华于弹指之间,谁将流传得更加久远。有花,有酒,白司马醉倒在诗的马前,诗无言,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诗是诗人永远的春天。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江州任职时期,白居易自编诗集十五卷,有诗约八百首,《琵琶行》六百一十六言,最为脍炙人口。 转自 http://post.baidu.com/f?kz=97230296
【佛】戒心 中国律宗初祖是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精严、清净,感得天人供养,他日中一食,午餐由天人送供养,不需要自己去托钵。同时代的窥基大师,出生于豪门贵族,是尉迟敬德之侄儿。玄奘大师知其善根深厚,所以劝他出家。但是,他说出家可以,但是我要享受,贵族的生活放不下,于是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我要带一车书;第二,要带一车金银财宝,物质享受不能缺乏;第三,要有美女伺候我,要带一车美女。玄奘大师答应了这三个条件,所以窥基大师又名三车法师,对于持戒不很严格。所以,道宣律师以为窥基大师学问好、有辩才,但是戒行不精严。   但是,窥基大师又非常仰慕道宣律师,有一天路过终南山,就顺道拜访道宣律师,道宣律师也很想利用这个机会教训窥基大师持戒重要。窥基大师在山上一直坐到中午,也没见到天人来送供养。道宣律师很失望,本来想以此感化窥基大师,不料发生意外。第二天中午,天人来送供,道宣律师便问:‘昨天为何没来?’天人说:‘昨天有大乘菩萨在山上,有很多护法神卫护,我们进不来。’道宣律师听了,惭愧至极! 在晚上睡觉时,道宣律师是不倒单.但窥基大师要睡觉,而且睡相不好,还打呼噜.早晨起来时,道宣律师就批评窥基大师.出家人不倒单不要紧,但睡觉也应该吉祥卧.还打呼噜,害得我昨晚没休息好.窥基大师却说,是你影响我.你在打坐时,有一个虱子爬过你身上.影响了你打坐,你伸手把它抓住,原本想掐死它,但想出家人不应该杀生.就又把它扔到地上.结果哪个虱子跌断了一条腿,在那里疼叫了一个晚上,害得我一夜没睡好.当时道宣律师就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自己是不知天高地厚.也明白了到底是谁在点化谁.
『男生应该偷偷知道的事』 1、如果你喜欢她,就告诉她吧,即使她拒绝,并不丢面子,因为在她的心里,会因为你的真情而感激你。   2、如果她喜欢你,要明确告诉她你的感情,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千万不要怕伤害她而犹豫不决地。 3、女孩子有时的任性只是想向你撒撒娇,不用争辩,她没有怪你什么,傻笑一下,哄哄她,她会很感动地更加爱你。 4、女孩子向你发脾气,那是因为她爱你,把你当成最亲的,最贴心的,最有安全感的人,千万不要和她发脾气。静静地等着,等她消气后后悔地去抱你。 5、她为你准备的东西,满不在乎地递给你,你千万不要也满不在乎,因为她其实准备得很用心很细。 6、不用总承诺要给她多好的生活,因为她爱你就会相信你,承诺一次,她就永远不会忘记,她看得见你的努力。 7、她对你冷漠漠的,不要认为莫名其妙,是不是最近疏忽了,有多少个小时没有和她联系? 8、永远不要嫌烦不说“我爱你”。即使你一个小时打电话说一次,她也会甜甜地“责怪”你。 9、她为你掉眼泪了,不要道歉,不要安慰,紧紧地抱住她,告诉她你在,就可以。千万不要自责地离去,因为她这时最需要你。 10、她会对你相关的信息产生兴趣,比如你的短信、你的蓝颜知己,这是因为她爱你。不要为此嫌她麻烦,对她敞开心扉,让她信任你,她会为此感激你、更加爱你。 11、要信任她,她爱你,就什么都不会骗你。
[杂文]君子好色,何为道 君子好色,何为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好色,何为道?    婚姻之外,爱情不期而遇,如何处置,此人生一大难题。  难之为难者,道德障碍。    何为道德,善恶也。  善者,幸福;恶者,痛苦。    爱情,于爱情,为幸福,属善;于家庭,为痛苦,属恶。  放弃爱情,于爱情,为痛苦,属恶;于家庭,为幸福,属善。    以此二元对立之思维,爱情一旦发生,舍之要之均不能两全,受害程度相当。  此二元对立之思维,乃道德。    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爱情,并非一一对应,此人性,君子亦然,小人亦然。  道德与人性相害。    人性,人之本性,不可变也。言可变,自虐也,或自欺欺人也。  可变者,理应变者,道德。    变二元为三元为多元,放任天性,不拘泥,此乃自重自爱之真道德。  此碑一经立起,理解不建而建,障碍之墙不推自倒。    宽容,博爱,随缘,无嫉妒心,追求自我,此为尚德。  人人如此,则天下太平,蒸蒸日上,其乐融融。    乾坤扭转,非一人之事;真理在握,一人可贯之。  真理,与人快乐者,为其裸露敞开;真人,胸怀坦荡者,不一小事萦怀。    与尚德者同处,善哉!  与未悟者相守,适可。适者,己所能悦,彼所能乐。
在最美的时候 你遇见了谁? 世界上只有两种可以称之为浪漫的情感   一种叫相濡以沫,另一种叫相忘于江湖   我们要做的是争取和最爱的人相濡以沫    和次爱的人相忘于江湖     也许不是不曾心动,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有缘无份,情深缘   浅,我们爱在不对的时间 回首往事的时候,想起那些如流星般划过生命的爱情,我们常常会把彼此的错过归咎为缘份,其实说到底,缘份是那么虚幻抽象的一个概念,真正影响我们的,往往就是那一时三刻相遇与相爱的时机,男女之间的交往,充满了犹疑忐忑的不确定与欲言又止的矜持,一个小小的变数,就可以完全改变选择的方向   如果彼此出现早一点,也许就不会和另一个人十指紧扣,又或者相遇的再晚一点,晚到两个人在各自的爱情经历中慢慢地学会了包容与体谅,善待和妥协,也许走到一起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任性地转身,放走了爱情。      在你最美丽的时候,你遇见了谁?在你深爱一个人的时候,谁又陪在你身边?爱情到底给了你多少时间?去相遇与分离,去选择与后悔。 不是不心动,不是不后悔,但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相拥,如果爱一个人而 无法在一起,相爱却无法在适当的时候相遇,如果爱了,却爱在不对的时候,除了珍藏那一滴心底的泪,无言的走远,又能有什么选择?      要在时间的荒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于千万人之中,去邂逅自己的爱人,那是太难得的缘份,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彼此不断地错过,错过杨花飘风的春,又错过了枫叶瑟索的秋,直到漫天白雪,年华不再,在一次次的心酸感叹之后,才能终于了解——即使真挚,即使亲密,即使两个人都已是心有戚戚,我们的爱,依然需要时间来成全和考验这世界有着太多的这样那样的限制与隐秘的禁忌,又有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故和身不由已的离合,一个转身,也许就已经一辈子错过,要到很多年以后,才会参透所有的争取与努力,也许还抵不过命运开的一个玩笑,上帝只在云端眨了一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   回忆的花瓣掠过心湖,泛起片片涟漪,爱不是千言万语,也不是朝朝暮暮,爱是每当午夜梦醒时,发现内心牵挂的依然是远方的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