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轩🍄 mtvcctv007
沉迷剑三
关注数: 24 粉丝数: 76 发帖数: 4,002 关注贴吧数: 19
如何甄别一个“杠精”? 相信大家对“杠精”这个物种都不陌生了,杠精分很多不同派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将讨论范畴不合理扩大 (1)你肯定 A,就是否定 B 喽? “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暖和了鹅就不知?虾就不知?河豚就不知?” (2)你否定 A,那你怎么不否定 B? “我不赞成琼瑶在文学作品中美化婚外恋。” “那你怎么不反对金庸美化师生恋?” 2.以个人喜好、经历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 (1)我认可 A,你怎么能否定 A? “我觉得这种蜂蜜不是齁甜的口味。” “你吃的是假的吧。”“你味觉有毛病吧?” (2)我反对 A,你怎么能肯定 A? “我个人还挺喜欢小孩的。” “你个人就代表全中国哦?”“有病才生小孩呢!” (3)我没见过 A,A 怎么可能是真的? “我们高三的时候每天晚上十点半才下晚自习。” “你就编吧,我高三的时候怎么就从没这样?” 3.错误解读,将表达者的观点 A 强行解读成 B (1)“我认为游戏里的这段情节美化了性骚扰行为。” “玩家打个游戏怎么就得罪你了?” (2)将“批评游戏某个情节”强行解读为“批判玩家玩游戏的行为” “我反对把青少年送去网瘾学校。” “那青少年沉迷网络家长就别管对吧?” (3)将“反对网瘾学校”强行解读为“反对管教沉迷网络的少年” “师生恋是一种权力不对等的关系。” “那大家都别恋爱好了。” (4)将“反对师生恋”强行解读为“反对恋爱” “评论别人观点的时候不应该断章取义。” “就许你说话,别人都不许说话。” (5)将“反对断章取义”强行解读为“反对表达不同观点” 4.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因为你没有把大问题 A 完美解决,所以你也不配解决小问题 a “某歌的歌词里侮辱女性是不对的。” “你这么**的女权斗士怎么还不去解放全球被拐妇女啊?” 照这么说,在世界和平实现之前,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批评任何不合理的事情哦 5.归因偏差 你连小事情 a 都做不好,做大事情 A 肯定也不行。 “你文章里还有错别字,博士头衔是买的吧?”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真想问问说这句话的人,你摸着良心告诉我扫屋子和扫天下要求的是一回事吗? 6.混淆事实陈述与观点表达 将不带感情色彩的客观陈述视作对自己的冒犯,并以冒犯回敬之 (1)“我的丈夫家是上海的。” “嫁了个本地人了不起啊?得意什么呀!” (2)“我目前在北京大学心理学院担任副教授。” “北京大学了不起哦?”“学心理学了不起哦?”“副教授了不起哦?” 是是是,你最了不起了 7.说得似乎没有哪里不对,但就是让人想打爆他的狗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但是现在又有一种反向的风气。有人说:“我比较较真,但只要认起真来表达不同观点,就被对方攻击为杠精,我真的是杠精吗?”。 那么在“表达不同观点”的过程中,如何区分“较真”和“抬杠”? 最大的区别就是,“较真”的人一般是讲逻辑的,而“杠精”则不讲逻辑,而且往往言语具有攻击性(verbally aggressive behavior)。 杠精往往具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特征(这几点之间是“或”而不是“和”的关系): 1、并不理会表达者的观点是什么,咬文嚼字地寻找语言上的漏洞无限放大、上纲上线。 2、不正面应战对方的观点,而是通过歪曲对方的意思来进行口诛笔伐。 3、乍一看似乎无可辩驳,如果脱离开对方的上下文,单独看杠精的表达,往往让人觉得没毛病。 4、拿不出有理有据的反驳,也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而是用一些不具备可行性的事例来挑衅和激怒对方。 5、没事找事,为杠而杠,砌辞狡辩,强词夺理,故意唱反调,反向刷存在感,具有强行辩论的倾向。 6、使用冒犯性、攻击性的表达方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