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纤沫
君纤沫
关注数: 29
粉丝数: 121
发帖数: 15,842
关注贴吧数: 42
据说有一本同人文被封了,还要求赔25万稿费 在小红书上看见的,据说同人不能写得太火,要不然就会被封。 大家如果还没开新书,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写同人,个人怀疑番茄近期可能要严查同人了
开一沱2016年的甲沱 最近喝了一杯农家好茶,但是忘记是春茶还是秋茶了,想了想还是把喝过的茶叶都记录上吧
呵呵,本来不想打人脸的 这吧里有些人为了赚钱真是脸也不要了,随口就说自己有1300棵500年以上古树,真是呵呵了,首先,500年以上古树属于被国家特级保护的树木,并不能被私人承包,第二,500年以上古树都挂牌,也别说500年了,100年树龄的树木都挂牌呢,而且古树都是实行保护性采摘的,私人不能施肥、育种、嫁接等,明白吗?@江枫渔火夜眠,如果你要证明那些500年以上茶树都是你承包的,首先,拿出承包证、第二,进茶地里拍古茶树的证,我的图片已经给你做了个范例了,第三,证明你有1300棵啊,我就不信了,一个产区能出1300棵500年以上茶树,这产区还不出名?可能吗?不要随便去山上拍一个不属于你的茶树,也别拍那种不能采摘的茶树,更别随便去一个大厅或者博物馆拍个证了事,首先,你得证明你能采摘他们,不要茶地都进不去就天天嚷着1300棵古树哟
茶水中有白色絮状物 今天闷泡下关2016年苍洱圆茶,结果有白色絮状物,真的有点影响胃口都有点不敢喝了,明明第一次盖碗泡的茶汤很感觉清透,而且很不耐泡,结果盖碗泡不仅很耐泡,茶汤也非常浑浊
喝个2016年下关苍洱圆茶 这款茶叶藏了6年了,闻干茶,香气扑鼻,洗茶一泡
喝一杯2018年的熟茶 这款是公主家的钦语,藏了六年了,今日开喝,我记得以前味儿一般来着,经过六年的岁月,看看它有没有变得好喝。闻干茶是普通熟茶的味儿,洗茶一泡,闻茶底有点苦味
喝个自存茶农茶 昨天霉了饼2016年的,今年喝个2017年的,也放了7年了啊,好几年前他家的无量山二春茶让我很失望,放了两年就无香汤薄微甜了,今年喝的头春,希望情况能好一点,看饼面芽头较多,内外如一,在材料上确实没有偷工减料
五一放假开个茶饼 2016年的发霉了,说实话,目前买的茶饼只有公主家的出油了,赶快再开个2017年的
2017年的大雪山生茶,盖碗泡非常清淡,汤薄水甜香低不耐泡,但玻璃杯闷泡就好多了,茶汤入口柔软,微有烟味,厚度中等,略苦,回甘强,涩感加重,两颊有收敛感,耐泡,也有可能我茶叶放多了,不过7年陈茶叶,就算放多点茶叶也不会像新茶那样刺激,下次喝个2016年甲沱,发现下关的好多口粮茶都是闷泡比盖碗好喝,高端茶叶反而盖碗更好喝,盖碗更容易泡出层次感,这款下关大雪山,如果是盖碗泡茶,那是越存越难喝,因为香味不足,汤水寡淡,但从闷泡来说是越来越好喝了,比起新茶时期的它,涩味、苦味减弱,入口更柔和,回甘更强烈,茶汤也更厚,最重要的是盖碗泡茶香在口腔里几乎无留存,但闷泡的话茶香会从喉咙返上来,不知道这是啥原理
2017年下关大雪山生茶 5片下关大雪山生茶,喝了好几年了都没喝完,今年一次性开个两片开喝
饮一杯销法沱 最近喝多了生茶,还是有点想念熟茶的哈,尤其是吃多了冰棍,肠胃不好的现在,洗茶一道,开喝,第一泡:茶汤很柔软,虽然颜色淡,但味儿还行,微甜,不苦不涩,而且口腔里也有点甜甜的感觉,我是吃冰棍吃出幻觉了?销法沱竟然还不错。
喝杯2017年下关大雪山茶碎 终于把一砖给喝得差不多了,就剩点茶碎沫了,整点茶碎喝几口,洗茶一道后开喝,第一道:秒出汤,满口茶香,过后略品出点鲜爽和青味,微苦,过后很快有回甘生津,为啥总觉得茶碎碎比块状的好喝呢,因为它出汤快吗另外,叶底有烟味,喝起来茶汤无烟味,茶香也比块状的要浓。
这款茶分别加了4克麻黑黄金叶和3.6克下关大雪山,两款小清新合体估计也依然是小清新,洗茶一道,第一泡20秒出汤:茶汤有股淡淡的陈茶味,汤薄水甜。
手上的2014年寿眉终于要接近尾声了,因此,弄个2016年黄金叶配一下,早点喝完早点散
泡一杯熟普茶碎 这款茶从2019年喝到现在,这次终于算是最后一泡了,其它茶碎碎因为罐子稀少,所以和甘普洱倒在一起了,洗茶一泡后开喝。
喝杯下关大雪山生茶 好久没喝生茶了,正好前些日子开了个下关大雪山生茶砖,这次正好喝喝看
喝杯下关甘普洱 昨天忽然撬茶瘾犯了,翘了一生一熟两种茶,把我的茶罐子都填满了,本来没啥心情喝,但仔细想想还是先记录一下口感吧,毕竟我还有很多茶撬了之后一次都没喝的,这好歹也是大厂的,还是开个汤吧,那些农家茶就让它们一直呆在罐子里吧
今天开茶瘾犯了,怒开两小砖 唉,最近爱上了开茶,尤其是砖茶,看到茶箱子里那些茶砖就忍不住开开开,原先以为甘普洱是砖茶,结果发现是铁饼,伤心之余又怒开一砖大雪山,开完了又愁,愁的是最近没啥食欲,上个月的500克黄片砖一点喝的欲望都没有,现在就有一股把所有茶叶都倒再重开一砖的冲动,可惜太穷,倒不起,毕竟都是我的血汗钱啊
喝一杯熟茶茶沫 此茶乃小青柑茶沫和下关宝焰砖茶沫收集而成,洗茶一泡后开喝,第一泡:味道偏淡,入口即甜,茶汤柔软,略有茶香。
上次喝茶沫沫翻车了,这次本着教训,努力改进,再次挑战茶沫沫,此款茶沫由茶农2016年无量山二春、小厂2016年无量山夏茶、2016年景谷黄片、小厂黄片、2012年云南野茶、2016年小厂冰岛、2017年小景谷茶叶,2017年景谷无量山、2017年景谷小甜茶、2017年勃宋茶、2015年下关川渝沱,2017年下关边销砖,2018年不知名小厂春秋配、2016年茶农麻黑黄片以及剩下五份不知名小厂茶叶沫沫组合而成,历时4年,今年又是一个开喝的年份,我最大的希望是今年能喝完,话不多说,洗茶一遍,开喝。
哦吼,有个人拉黑我了诶 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多了个仇家,我记得最近确实有和一个说普洱茶有消炎作用的商家撕过,这个人该不会是他的小号吧@搜出来好多音频怪物,结果没有一个人和他对上,有人能帮我@一下他吗,因为我的撕X之魂熊熊燃烧
喝一杯茶农家麻黑黄金叶 此茶是2016年购买的,那时我还在茶农坑里徘徊,买了这家很多茶叶,直到某天我欢天喜地地开了存了两年的无量山二春,结果发现不苦不涩无香微甜,之后我就转投大厂,这款茶在入茶一星期后就出油了,一个月后就成这样子了,当时我感觉可能会发霉,本来打算喝了二春就去喝它的,结果喝完了二春之后,她们家的茶叶我连看都不想看,于是一直搁置至今,但一直搁着也不行,于是我今天鼓起勇气把它从箱子里翻出来,干茶香气四溢,有点点骚,开茶之后发现砖面竟然蛮正常,不过这家的茶感觉含水量可能有点偏高,我买的这么多茶叶里只有她家出油了,之后我还做了个实验,我将存了五年饼面干净没有油的茶叶与它们一起存放,发现也出油了,不过颜色比较淡,应该没问题。
喝杯中茶红茶 红茶方面我不太懂,这款红茶是中茶的吗,为什么又写着海堤茶业啊,而且公司还是厦门的,这款茶是我爸2021年在拼多多买的,据他说很便宜,包装上写着二级料,里面有很多粗梗、小叶片还有个别碎沫沫,芽头偏小、偏少,洗茶一泡,颜色偏深,第一泡:颜色一般,入口不香,茶汤入口后甜度不错,咽下去后舌根部有不错的香气,香气就是传统祁门红茶的香味,不过祁门红茶香味有很多种,先排除桂圆香,闻茶底,香气偏淡,香中夹杂着淡淡的青味,入口没感觉到青味,不过也可能是我昨天晚上夜宵吃腌大蒜导致我今天味觉迟钝。
喝个2014年的普通寿眉 此茶2月份的时候才喝过,这一次喝主要还是看看有无变化,洗茶两泡,醒茶十分钟,开喝,第一泡:微有香味,口感清甜,比起刚拆的,香气跑了不少,看来寿眉开封了之后还是得密封保存,像我这样直接放茶罐子里还是不行啊
泡一杯生茶茶沫 这款茶叶沫集齐了无量山、景谷、邦东、小景谷等几个产地的茶,还集齐了三个品牌,分别俩小厂加一大厂,年份从2012年到2018年,是我四年间收集的茶叶沫,洗茶一道,闻茶底,一股烟香加点枣香气,香气浓郁,但洗完茶后感觉茶叶好碎啊,茶汤真是让人没有下口的欲望啊
寿眉沫沫配绿茶毛尖 由于上次的寿眉饼有四分之一都是碎末,舍不得扔,今天拼配下毛尖,看看会如何,洗茶两道,洗完茶后茶底一股寿眉的糯香味,第一道15秒出水,由于水温一般,茶叶完全没有泡开,茶汤较清淡,毛尖的豆香味取得压倒性胜利,入口即甜,茶汤咽下后有股似花香又似豆香的回味,似有似无,在舌根和喉咙口徘徊,闻茶底,豆香已经飘出来,寿眉的糯米香气暂时被压制。
试一下没有茶梗的熟茶到底甜不甜 上次我花三个小时捡了15克茶梗泡了,的确挺甜的,今天泡同款没有茶梗的熟茶,看看比起正常熟茶,甜度会不会降低呢,洗茶两道,湿醒10分钟
做个试验,喝个老梗 常听人说梗对甜润,上次弄了点老寿眉做实验,结果显示有梗的确比没梗的甜,这次拿个熟普做实验,这款熟梗是我历时三个小时从我的茶叶罐里捡出来的,一共15克,现在泡个10克试验一下
泡一杯熟茶茶碎 这杯熟茶茶碎里主要是2018年下关宝焰牌砖茶、小青柑茶渣,还放了两克陈皮,里面梗多,茶较散,大叶片也多,洗茶两道,开喝。
做个试验,看看2018年的老绿茶到底有多淡 很多人都说绿茶越放越苦,我这里正好有2018年的毛尖,陈期4年,在做茶叶蛋之前先开个汤,混个经验,闻干茶,有淡淡的绿茶豆香味,香味已不复张扬,干茶也不像新茶时嫩绿色了,洗茶一道,开喝
今年又是一年一度喝茶渣的日子了,我这款茶渣集齐了2012年云南野茶、2015年下关川渝沱、2016年无量山二春、2016年小景谷黄片、2016年两款小品牌黄片、2016年两款小厂夏茶、2016年小厂无量山、2017年小景谷春茶、2017年景谷无量山、2017年勃宋茶、2017年滑竹梁子、2017年小厂夏茶、2017年下关边销砖、2018年小厂茶的茶渣,一共集齐了150克,时间从2016年收集到2021年,每年喝个几次,今年我摇匀之后闷泡,60ML的瓶4克。
喝杯2014年的白茶 看干茶,说实话和新买来时没啥区别,香味感觉更低沉点了,青竹叶味更淡了点,其它没啥不同,洗茶两泡,开喝
喝杯下关最便宜的边销砖 五克2017年边销砖加四克多我的无量山学费茶,边销砖的味道特点是入口饱满,烟香,涩度偏高,无回甘生津,无香味留存,而无量山学费的特点是茶汤寡淡,兰花香加点蜜香的感觉,有香味留存,有回甘生津,前两泡洗茶,正式第一泡,没茶味,只有淡淡的兰香,入口微甜。
喝个熟茶,上次感觉这茶太淡,今天投茶量多一点,再加一丢丢陈皮,不知道会不会有陈皮的香味
喝泡下关2018年宝焰牌砖茶 看干茶的颜色还行,第一泡洗茶,第二泡五秒出汤,第二泡的时候,干茶有一股浓浓的堆味袭来,堆味中还夹杂着点苦味的感觉,这款茶我2020年的时候也喝过,醒了一年,前几天喝的时候感觉堆味全无,还有股淡淡的甜香气,原以为应该是醒得差不多了,没想到干茶一泡开,还是有点堆味,饮茶汤有股淡淡的甜味,茶汤稍显淡薄
喝杯2018年的学费 150ml的盖碗,第一泡洗茶水,第二泡没啥味,有点烫,第三泡只有淡淡的茶香味,不过香气留存度还行,就是茶汤薄得不能再薄
我发现今年的普洱茶叶标价都好高啊 今年我去逛了逛我以前经常逛的茶叶铺子,发现很多茶叶的标价都好高啊,比如说380多就能买到的下关蓝印,标价竟然1100多,更别说甲沱和特沱了,2021年甲沱标价都95块了,还有我2019年48块钱买的T8653,标价都130块了,感觉这对新入坑的同志太不友好了吧,最重要的是对于我这种不太会询价的,只等着双十一优惠的人也不友好啊,不过我发现某些茶的标价还是没变的,尤其是2015年的茶,依然还是那个价格,而且好几个茶叶铺子的标价都好一致啊
今天发现了一罐学费茶,应该是2018年开的,喝到现在也还剩大半罐,年底了,慢慢消耗吧,这应该是个夏茶,第一泡倒掉,第二泡茶水中有一点黑点点,闻茶底香气倒是挺高,茶汤厚度一般,茶香竟然为红枣香,不过香不入水,茶香浮于表面,且没有留存,生津回甘均弱,味道貌似比2018年喝的好喝一点,因为那时的茶汤可以说是不苦微涩,没有香气,茶汤寡淡了。
喝杯当年的学费,过了三年,估计也好不到哪里 120的盖碗6.6克,一、二泡洗茶水,洗完之后茶叶还是没散开。
最近喝茶渣有感 最近喝了大半罐茶渣,喝出感觉来了,这些茶渣我存了五年,里面有二十几种茶叶,分别是小景谷甜茶,无量山头春、二春、夏茶和秋茶,还有博库春茶,当然,还有五份9.9包邮的学费茶,反正包装上打着千家寨、邦威等名字,但味道都一样,下关边销砖,下关川渝沱,还有邦威农家茶,价格从9.9一饼到120块一饼,这些茶叶我都把它们放一起,喝的时候把它们按照形状分开,分为不咋碎—图四,一般碎—图二,碎成渣—图三,图一是一般碎泡开了的样子。
今天喝一杯宝焰熟茶加陈皮。
今天喝一杯2019年困鹿山黄金叶,首先感谢@困鹿印象🌱 的派茶,老板很大方,一次性派了200克,再次请忽略我的小胖手,我这是手工马赛克。茶叶压得松紧适度,我翘的技术有点一般,茶饼内外一致,长得一般。110的盖碗配7.6克的茶叶,废话不多说,接下来开泡了。
今天喝个小青柑,洗茶两泡,开喝,正式的第一泡样子还行,但一入口就是一股强烈的小青柑的香味,茶汤不够顺滑,熟茶厚度也不够,估计熟茶用得一般,这个小青柑是2018年我爸送我的,说实话,目前为止,感觉质量很一般。
请问一下大学是护理专业的读研究生什么专业比较好? 我是 请问一下大学是护理专业的读研究生什么专业比较好? 我是2018年普通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的,之后在三甲医院工作了一年多,之后因身体原因辞职了,现在我想报考浙江工商大学的研究生,那么我报考什么专业比较好?英语四级没考上影响大吗?求大佬们给我个推荐 我现在准备2021年的研究生是不是有点晚?
喝杯茶渣,盖碗容量为110毫升,茶渣为我这五年来收集的渣渣,里面含有2015年川渝沱,2016年无量山二春、夏茶,2017年邦威头春,2016年景谷,2016年麻黑黄片,2013年野生茶,2016年景谷黄片,2018某小厂苦竹山,2010年甲沱,2017年某小厂千家寨黄片,2017年边销砖以及没有地方名的各种小厂牌子茶的茶渣。之所以收集它只是因为我喝到最后阶段总是会喝厌倦了,所以最后的茶叶我就统统倒到一个罐子里,本来想着等它发霉了就扔,结果五年了,罐子都满了也没发霉,好茶的茶渣估计只有五六克,这罐子里的大多数是我不爱喝的学费,本着不浪费原则,我就硬着头皮喝一下。
喝杯下关宝焰熟,优点:茶汤清澈,口感润滑,有甜香,尾水甜润,价格便宜,定位明确,缺点,前两泡有堆味,料子一小半渣渣多,一大半粗枝大叶,茶汤厚度一般,香气太淡。
今天喝个2018年的下关宝焰砖茶,就是23块一砖的那个,看干茶,梗有点多,感觉有点粗枝大叶的,茶叶梗上有几粒白点,看起来不像发霉,再加上这也算是新茶吧,也就忽略了,背面的茶又略碎,感觉撒面的比碎的那面的颜色浅一点,闻气味略微有点堆味。盖碗为110毫升的容量,水是老家山泉水,大约90多度,前两泡大约10多秒出汤,洗茶,感觉颜色稍浅,下图是第三泡,20多秒出汤,颜色依然不深,由于本人从不用茶漏(因为懒,不想多洗一份茶具)所以碎末子有点沉底。入口堆味稍重,茶汤厚度不足,略有苦底,感觉我是不是拿错茶了,这茶是我2019年拆的,醒了一年了,我一共拆了两种熟茶,可能记错罐子了吧,味道非常一般,就是普通熟茶的味,口腔香气留存度非常足,到现在还萦绕不去,细细品味有股淡淡的甜香,但入口时完全被堆味盖过了,堆味的气味留存度感觉也很足,毕竟23块钱嘛,能喝就行。
唉,我是口条出问题了吗?又发现自己入了一家学费,我买了某小厂 唉,我是口条出问题了吗?又发现自己入了一家学费,我买了某小厂9块9包邮的一饼357克茶叶,最后发现和他家68块钱250克的茶叶味道差不多,就是一个香味淡一点,一个浓一点,但嘴里都没有香味留存,还有就是9块9的汤薄一点,一个汤稍微厚一点,但差别不大,还有就是9块9有点杂味,糊点多一点,另一个糊点少一点,焦味没那么浓,当然,9块9我是2016年入的,当年贪便宜,另一个我是在2018年入的,都没啥回甘生津,因为想消耗点学费茶,所以一起开了,这个也太坑了吧
1
下一页